白血病 (Leukemia).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五十六讲 内科护理学 主讲教师:刘一兵 第五节 白血病 白血病 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 的恶性疾病。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和肝、 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表现。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血细胞分化与免疫学分型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 王书杰 June 10, 血细胞分化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骨髓多 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各系造血细胞分化 的特点。 自我复制:维持干细胞池内数量恒定。 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各系祖细胞 (Progenitor) 、 即向髓系细胞和淋巴系细胞分化。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XXX ,女, 7Y , 7.9 系 ‘‘ 反复发热一周入院 ” , 一周前患儿右侧疝气修补术后第五天,出现发热, 最高至 39.5 ℃,予以 “ 退热 ” 等对症处理,体温任仍有反 复,外院多次 血示白细胞总数波动在 “20—30 ” ,行 骨髓细胞学 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可能。
慢性髓系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白血病 ( leukaemia ) 生命科学学院. 血 血浆 红细胞 血 血细胞 粒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无粒细胞.
教学目标  慢粒、慢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 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 概述 慢性白血病 定义 慢粒 慢淋 血象 骨髓象 临床表现 诊断.
白血病 的实验室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丁邦胜.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 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 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 大,骨骼疼痛或胸骨有压痛, 不明原因的消瘦,体力逐渐下 降等症状就诊时,医生要高度 警惕。考虑是否为血液病?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 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 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诊疗指南解读 嘉兴第一医院血液科 郭晓珺. APL  发病率占急性白血病的 10% - 30%  病情凶险,易并发出血,早期死亡率高  传统治疗方法是用细胞毒药物 ( 化疗 ) 将白 血 病细胞杀伤至最低水平,易引起严重 出血而 致死.
白血病 ( leukemia ). 白血病概述急性白血病 概述 【定义】 白血病 (leukemia) 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由于干细胞受损,其克隆的细 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发育停滞 于原幼阶段。这类细胞称为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 (leukemia) 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由于干细胞受损,其克隆的细.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 (leukemia) 是我国最常见的小儿 恶性肿瘤。 我国< 10 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生率为 3/10 万~ 4/10 万 急性白血病占 90% ~ 95% ,慢性白血病 仅占 3% ~ 5% 。
汇报人:张 蕾 导 师:何俏军 教授 杨 波 教授 浙江大学 药学院 药理毒理与生化药学研究所. 研究背景 ——ATRA  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是肿瘤治疗学研究的新领域。诱导分化 (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 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分化诱导 剂的作用下,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逆转的现象。
白 血 病 金 洁. 概述 定义 定义 发病率: 2.71/10 万;男 : 女约为 1-1.6:1 。 AML>ALL>CML>CLL 发病率: 2.71/10 万;男 : 女约为 1-1.6:1 。 AML>ALL>CML>CLL 病因:病毒;化学毒物;药物;射线; 遗传因素 病因:病毒;化学毒物;药物;射线;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 HA) 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 加剧,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致。 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 加剧,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致。 血涂片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可见到 不同形态的红细胞和受损伤的表现。 血涂片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可见到.
急性白血病. 目 录 分类 分类 分类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和预后.
急性粒 - 单核细胞白血病( M4 ) 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类型 : ( 1 ) 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 核和单核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2 ) M4b :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 幼粒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3 ) M4c.
【概述】【病因】【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要点 护理评估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 计划与措施 评价.
白血病 (leuKemia)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细胞因子.
骨髓细胞学检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主讲人:戴梦云及实习同学.
第六章 血液系统 疾病病人的护理.
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leukemia.
生命科學概論(F) 白血病 第三組 組員名單:洪世烜 4A (組長) 徐德享 4A 黃嘉偉 4A090132
白血病课堂: 急性白血病基础知识.
AML康复联盟 白血病课堂: 白血病基础知识.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 龙游县人民医院 涂金明.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CGL 湘雅医院血液科 赵谢兰.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骨髓形态学分型新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 熊树民.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 徐应永 陈静 薛惠良 汤静燕 潘慈 江华 董璐 叶启东 罗长缨 周敏 顾龙君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 孙汉英,郑 邈 学时数:1学时.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新进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血液肿瘤规范化治疗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 何明生 博士.
急性白血病 陈 婷 叶文妹 徐佳丽 黄宝娟 李晶贞 林丽珠
肺结核.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 何易主治医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教学查房:
少见类型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 × 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肿瘤血液科 李冬云
糖尿病流行病学.
白血病 (leukemia)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项目十三 其他白细胞疾病 任务26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任务27 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任务28 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儿童白血病免疫分型与MRD监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顾龙君.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四节、肿瘤的染色体异常 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白血病 (Leukemia)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第三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一节 概述

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定义。 2、熟悉白血病的发病情况。 3、了解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一、定义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

1.是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2.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根据其分化障碍、 停滞在不同阶段,分为不同类型。 要点: 1.是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2.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根据其分化障碍、 停滞在不同阶段,分为不同类型。 3.累积和浸润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尤 其是累及造血系统。 4.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浸润。

二、分类 根据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急性白血病(AL): 白血病细胞分化差,以原始,幼稚细胞为主, 慢性白血病(CL):   白血病细胞分化差,以原始,幼稚细胞为主, 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自然病程平均几个月。  慢性白血病(CL):   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多为较成熟或成熟细胞, 病情发展慢,预后相对好,自然病程可达数年。

根据受累的细胞系: 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慢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三、发病情况 年发病率2.76/10万,与亚洲相近,低于欧美。 AL比CL多见,其中ANLL最多,CLL少见。 男多于女(1.18∶1) 成人以ANLL多见,儿童以ALL多见。CML年龄中位数为45岁。 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男性第6位,女性第8位,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为第1位。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未完全清楚) 一、病毒: 已经证实, 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Ⅰ HTLV-Ⅰ)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主要原因。 证据:1、ATL的T细胞中分离出HTLV-Ⅰ。 2、ATL患者血清检出HTLV-Ⅰ抗体。

二、电离辐射: 照射剂量与白血病发病率密切相关。引起骨髓抑制、免疫缺陷、DNA突变、断裂和重组。 例如:1、放射科医师白血病发病率高。 2、日本广岛及长崎受原子弹袭击后, 发病率高,多为AL和CML。

三、化学因素: 苯、乙双吗啉、烷化剂等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多为ANLL,常有白血病前期。 例如:早年制鞋工人等。

四、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 例如:1、单卵孪生子发病率高于双卵; 2、某些遗传病Domns、Fanconi贫血等发病率高于正常。

五、其他血液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红、骨髓纤维化、PNH等最终可发展为AL。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白血病的MIMC分型、WHO分型、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 3、了解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及预后。

一、定义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和组织,抑制正常造血。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感染、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

二、分型 1976年,FAB分型。 1986年,MIC分型。 2001年,WHO分型。

FAB分型(…≥30%,而WHO ≥ 20%) L1、L2、L3 M0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微分化型;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 分两型,M2a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b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M3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又分为两型,即M3a(粗颗粒型)、 M3b(细颗粒型); M4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此型白血病骨髓中及外周血中有粒系及单核细胞系两种细胞均增生; M4E0 M5 单核细胞白血病;根据分化程度,又分为M5a(未分化型) 、 M5b(部分分化型) M6 红白血病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L1、L2、L3

ALL共3型 分型 特点 L1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POX-,PAS块状+ L2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组化同上。

MIC分型 1986: M:Morphology(形态学)FAB为基础 I:Immunology(免疫学)流式细胞术 C:Cytogenetics(细胞遗传学)染色 体分析

系列相关分化抗原 T细胞:CD2、CD3、CD7 B细胞:CD10、CD19、CD22 粒细胞:CD13、CD33 单核细胞:CD14 红细胞:抗血型糖蛋白 巨核细胞:CD41、CD42、CD61

ANLL免疫标记 亚型 免疫标记 M0 CD34 M1 CD34,33,13 M2 CD33,15,13 M3 CD33,13(HLA-Dr-) M4 CD33,15,14,13 M5 M6 CD33,血型糖蛋白 M7 CD33, 41,42,61

ALL免疫表型 亚型 免疫标记 早期B型 CD19+, CD10- 普通型 CD19+, CD10+ 前B细胞型 CD19+,CD10+,CyIg+ B细胞型 CD19+,CD10+/-,CyIg+,SmIg+ 前T细胞型 CD7+, CD2- T细胞型 CD7+, CD2+

白血病免疫学积分系统(EGIL,1998) 分值 B系 T系 髓系 2 CD79a CD3 MPO CyCD22 TCR-αβ CyIgM TCR-γδ 1 CD19 CD2 CD117 CD20 CD5 CD13 CD10 CD8 CD33 CD10 CD65 0.5 CD14 CD24 CD7 CD15 CD1a CD64

根据积分系统,AL又分为: ⑴ 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 AUL; ⑵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⑶ 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 和伴淋巴系抗原表达的ANLL,

WHO分型 2001年 基础:MICM分型 形态学 (morphology) 免疫学 (immunology )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WHO ALL分类 1 B祖细胞ALL:L1L2 1.1 t(9;22)(q34;q11) BCR/ABL 1.2 t(4;11)(q21;q23) AF4/MLL 1.3 t(1;19)(q23;p13) E2A/PBX1 1.4 t(12;21)(p12;q22) ETV/CBF-α

WHO ALL分类 2 T祖细胞ALL: L1L2 t(11;14)(p13;q11) RBTN1/TCRA/D t(10;14)(q22;q11) HOX11/TCRA/D t(8;14)(q24;q11) MYC/TCRA/D

WHO ALL分类 3 伯基特细胞白血病: B,L3为主 t(8;14)(q24;q32) MYC/IGH L3 t(2;8)(p12;q24) IGK/MYC t(8;22)(q24;q11) MYC/IGL

三、临床表现 一、正常造血受抑表现: ㈠ 贫血(RBC减少)乏力、苍白、头痛、耳鸣等。 ㈡ 发热(正常WBC减少 免疫力下降 )感染性; 起病急缓不一。 一、正常造血受抑表现: ㈠ 贫血(RBC减少)乏力、苍白、头痛、耳鸣等。 ㈡ 发热(正常WBC减少 免疫力下降 )感染性; 白血病本身发热:肿瘤性。 ㈢ 出血:(PLT减少、凝血异常、感染、淤滞、浸润) 皮肤、粘膜出血,月经过多,颅内出血, DIC等。

【临床表现】 二、增殖浸润的表现 ㈠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50%ALL有淋巴结肿大; 多数T-ALL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㈡ 骨骼和关节: 胸骨下端压痛是最主要的临床体征。 关节及骨骼疼痛,儿童多见。 ㈢ 眼部 突眼,绿色瘤,见于急粒。 ㈣ 口腔和皮肤: 齿龈肿胀 ,多见于ANLL-M4和M5。 皮肤斑丘疹、结节。

㈤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血脑屏障) 脑膜浸润或脑实质局部浸润或颅神经直接浸润的表现,如头痛、头晕,呕吐、颈强直、昏迷。ALL多见。 ㈥ 睾丸: 白血病细胞浸润,单侧无痛性肿大,多见于ALL。 其他器官,如肺、心、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并不一定有表现 。

四、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一)、血象: 大多白细胞增多,>10×109/L。 白细胞不增多白血病 WBC<1.0X109/L。 血涂片可见原、幼细胞。 不同程度正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二)、骨髓象 1、骨髓增生多呈活跃到极度活跃,少数增生低 下称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2、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占NEC的30%以上,中间 阶段细胞缺如,成熟细胞减少呈裂孔现象。 3、正常骨髓成分受抑制。 4、ANLL可见Auer小体。 ANC:全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NEC:非幼红细胞计数。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1 :1 1:10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1 :20 1:50

增生极度减低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1 :300

正常和白血病骨髓涂片所见 正常骨髓象 AML 骨髓象

(三)、细胞化学 急淋白血病 急粒白血病 急性单核白血病 POX (-) 差 (-)~(+) 好 (+)~(+++) (-)~(+) PAS   急淋白血病 急粒白血病 急性单核白血病 POX (-) 差 (-)~(+) 好 (+)~(+++) (-)~(+) PAS (+)成块或颗粒状 (-)或(+),弥漫性淡红色 (-)或(+),弥漫性淡红色或颗粒状 NSE (-)~(+),NaF抑制不敏感 (+)能被NaF抑制 NAP 增加 减少或(-) 正常或增加

(四)、免疫学检查 (流式细胞仪) 正常骨髓

AML-M3

(五)、染色体和基因检测

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和基因特异改变 类型 染色体改变 基因改变 M2 t(8;21)(q22;q22) AML1/ETO M3 PML/RARα, PLZF / RARα. M4Eo inv (16)(p13;q22) t(16;16)(p13;q22) CBFβ/MYH11 M5 t/del(11)(q23) MLL/ENL L3(B-ALL) t(8;14)(q24;q32) MYC与IgH并存 ALL(5-20%) t(9;22)(q34;q11) bcr/abl,m-bcr/abl

四、诊断 一、根据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的改变,大部分病例可作出AL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 ⑴有白血病细胞浸润和颅内压升高之症状和体征者。 ⑵脑脊液改变: ①压力>0.02Kpa(200mm水柱)或>60滴/分; ②白细胞>0.01×109/L; ③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 ④蛋白>450mg/L。 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的类似改变。

五、鉴别诊断 一、MDS-RAEB和MDS-RAEB-T: 病态造血,骨髓原始细胞<30%,活检见ALIP等。 二、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传单,病毒感染等,血中可出现异淋,但骨髓骨髓原始幼稚细胞不增多。 三、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有明确病因,短期内骨髓恢复正常。 四、巨幼细胞性贫血: 原始细胞不增多,幼红细胞PAS-。 

七、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抗白血病治疗 原则、策略 ALL ANLL M3

(一)、一般治疗 ㈠ 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 白细胞单采、化疗药物(ALL用地塞米松、AML用羟基脲)、同时水化、碱化尿液等。 ㈠ 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 白细胞单采、化疗药物(ALL用地塞米松、AML用羟基脲)、同时水化、碱化尿液等。 ㈡ 防治感染: 层流病床,病原学培养,抗感染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G-CSF)。 ㈢ 成分输血支持: 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滤器、照射。

㈣ 防治高尿酸血症: 高白多见,别嘌醇,水化(每小时尿量>150ml/m2),碱化尿液。 ㈤ 维持营养: 饮食宣教,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静脉营养。

(二)、抗白血病治疗 基本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间歇、 个体化、注意髓外白血病。

联合化疗 药物组合条件: 作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 药物有协同作用 毒性作用不重叠

治疗策略 分两个阶段: 1、诱导缓解治疗 2、缓解后治疗(巩固、强化、维持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1、诱导缓解治疗的目的:通过化疗,尽快获得 完全缓解(CR)。 CR标准: 白血病症状、体征消失;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1.5×109/L, 血小板≥100×109/L ,分类无白血病细胞; 骨髓原始细胞<5%。 达到CR的时间对生存长短至关重要。

2、缓解后治疗的目的: 根除残留白血病细胞,预防复发,争取长期 无病生存和治愈。  当体内白血病数量: 1012 108~9 104~5 102↓ 临床表现 CR 巩固、强化 带瘤生存

ALL化疗 1.诱导缓解治疗: VP、VDP、VLDP、大剂量甲胺喋呤(HDMTX)、HyperCVAD等方案。 VDLP: 长春新碱 VCR、 柔红霉素 DNR、 L-门冬酰胺酶 L-ASP、 强的松 Pred。 CR率75%~92%。

ALL化疗 主要药物不良反应: VCR: 末梢神经炎、便秘; DNR: 心脏毒性; L-ASP: 肝损、胰腺炎、凝血因子减少、过敏; Pred: 高血压、高血糖、柯兴、骨质疏松、 溃疡、抵抗力下降; HD MTX:粘膜炎、肝肾损害;处理:水化碱化、 亚叶酸钙解救; CTX: 出血性膀胱炎。

ALL化疗 对预后差的年轻患者,选择较强烈的化疗方案,CR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成人ALL的不良预后因素 对预后较佳的或高龄患者,降低化疗强度。 成人ALL的不良预后因素 年龄大于35岁 发病时WBC数:B>30×109/L,T>100 ×109/L 细胞遗传学:t(9;22),t(4;11),8 三体 髓外病灶 CR时间大于4~6周

ALL化疗 2.缓解后治疗:3年。 巩固/早期强化治疗:6~8疗程,可用原诱导方案、EA、AA、MA方案、中或HD MTX、中或HD Ara-C交替。 维持治疗:6-MP和MTX交替使用。

ALL化疗 CNSL防治: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或HDMTX、鞘内给药、头颅照射。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适应证: ⑵ALL-CR2; ⑶高危ALL-CR1。

鞘内注射 Intrathecal chemotherapy 头颅照射 Cranial irradiation

ANLL化疗 ANLL危险分层 低危: t(15;17) ,t(8;21) ,inv 16; 中危: 正常核型,除外低、高危的其他单个核型 30%~50%的患者可望治愈。AML-M3治愈率70%。 ANLL危险分层 低危: t(15;17) ,t(8;21) ,inv 16; 中危: 正常核型,除外低、高危的其他单个核型 异常; 高危:5q- / del 5,7q- / del 7 ,9 or 11号染色 体异常,3个或更多核型异常。

ANLL化疗 1.诱导缓解治疗: DA方案: DNR 45mg/(m2.d),dl—3 Ara-C 100mg/(m2.d),dl—7 其CR率可达50%~75%。 该方案基础上: IA、MA、EA、HA (Ara-C的剂量可标准剂量或大剂量)。

ANLL化疗 2.缓解后治疗: ⑴ HDAra-C:至少4个疗程。 并发症:小脑共济失调、发热、皮疹、结膜炎。 处理:掌握好适应征、停药、糖皮质激素。

ANLL化疗 ⑶ 无需维持治疗。鞘内治疗次数少于ALL。 ⑵ 造血干细胞移植 根据危险分组 高危组,首选HSCT; 低危组,首选HDAra-C,复发后再行HSCT; 中危组,HSCT、HDAra-C均可选择。 ⑶ 无需维持治疗。鞘内治疗次数少于AL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APL ANLL-M3) 治疗方法不同于其他ANLL。第一个可治愈的AL。 为此,中国血液学专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1986年,首次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获得成功。 1989年,阐明了维甲酸诱导分化白血病细胞的机制。 1990年,首次发现了APL中变异型易位t(11;17),和PLZF(由中国命名)-RARa,是APL的新的临床亚型。 1992年,首先报道了静脉滴注As2O3治疗APL达到很高的完全缓解率。 1996年,发现As2O3可诱导APL细胞凋亡和部分分化。

APL的治疗 ⑴诱导分化治疗: 机理: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CR率85%。 维甲酸综合征:发热、呼吸困难、浆膜腔积液、水肿、低血压急性肾衰等。 ATRA 20mg Tid 机理: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CR率85%。 维甲酸综合征:发热、呼吸困难、浆膜腔积液、水肿、低血压急性肾衰等。 处理:停药、地塞米松、吸氧、降白细胞。

APL的治疗 最佳方案:化疗+ATRA 降低复发、降低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 DIC的防治是避免早期死亡的关键。 化疗药:蒽环类(去甲氧柔红霉素、DNR、米托恩醌) DIC的防治是避免早期死亡的关键。

APL的治疗 缓解后治疗: 化疗、ATRA交替;HSCT在CR1不作为首选。 复发难治者:三氧化二砷(As2O3)、HSCT 三氧化二砷:10mg/天×4周一疗程,2疗程不缓 解为无效。 机理:小剂量诱导分化,大剂量诱导凋亡。

八、预后 ⒈ AL不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 ⒉ ALL中,1~9岁且WBC<50×109/L的患者预后最好,大部分可长期生存至治愈。 ⒊ APL若能避免早期死亡,则预后良好,多可治愈。 ⒋ 染色体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⒌ 高龄、高白细胞、继发于放、化疗、MDS、复发、耐药、合并髓外白血病的白血病,均预后较差。 ⒍某些指标的预后意义随治疗方法的改进而改进。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 第三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

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诊断。 2、熟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程演变、鉴别诊断及治疗。 3、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和预后。

一、概述 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性疾病。病程缓慢,涉及髓系。 特点: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脾脏明显肿大; 特征性染色体-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即:t(9;22)(q34;q11)。 其他疾病中也发现Ph: 费城染色体(Ph): 1960年Nowell等在美国费城在CML患者骨髓细胞中发现。 即:t(9;22)(q34;q11)。 其他疾病中也发现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to3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 急性髓性白血病2% to 5%的病人

BCR-ABL 8.5kb的mRNA 相对分子量为210 000的蛋白质(P210) 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 粒细胞大量增殖 CML发生。

二、临床分期 整个病程分三期: 一、慢性期 CP 二、加速期 AP 三、急变期 BC/BP

(一)、慢性期 【临床表现】 乏力、消瘦、低热、盗汗、腹胀; 脾肿大、脾区压痛、肝肿大; 白细胞淤滞症(高白细胞血症): WBC>200×109/L时出现,累及 肺、中枢神经系统、阴茎。 一般持续1~4年。

【实验室检查】 ㈠ 血象: 白细胞数明显增高; 常超过20×109/L,一般在(100~600)×109/L之间; 分类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居多; 原粒细胞不超过10%; 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多正常,部分增高或减低;Hb一般正常或稍减低。

㈡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 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分类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居多; 原粒细胞不超过10%; 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红系相对减少、巨核早期增多,晚期抑制。

CML慢性期骨髓象

95%以上可检出Ph染色体— t (9 ; 22) (q34 ;q11) ,BCR-ABL融合基因。 ㈢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NAP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 治疗有效可恢复。 ㈣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95%以上可检出Ph染色体— t (9 ; 22) (q34 ;q11) ,BCR-ABL融合基因。 5%CMLPh阴性,而BCR-ABL阳性。

㈤ 血生化检查: 尿酸升高,乳酸脱氢酶增高。 ㈥ CFU-GM培养 集落或集簇明显增加。

(二)、加速期 【临床表现】 发热、贫血、出血加重; 胸骨、骨骼疼痛; 脾脏进行性肿大; 原有药物治疗无效; 持续数月~数年。

【实验室检查】 原始细胞血、骨髓中≥10%。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不明原因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出现Ph以外的其它染色体异常。 CFU-GM培养集簇增加而集落减少。 骨髓活检示胶原纤维明显增生。

(三)、急变期 【临床表现】 与AL类似。预后极差,数月内死亡。 【实验室检查】 多数急粒变,少数为急淋变和急单变。 骨髓原粒细胞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骨髓中 ≥20%。 外周血中原粒+早幼粒≥ 30%。 骨髓中原粒+早幼粒≥50%。 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三、诊断 不明原因的脾显著大; WBC增高,幼粒,嗜酸、嗜碱增多; 骨髓极度活跃,中幼以下粒系为主;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四、鉴别诊断 一、其它原因引起的脾肿大: 肝、血吸虫、慢性疟疾。 二、类白血病反应: 血象(WBC≤50×109/L)、中毒颗粒、嗜酸、嗜碱细胞、NAP、Ph、原发病。 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WBC 、有核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NAP、Ph、骨穿干抽。

五、治疗 目的及原则 ⒈ 清除症状,控制血液学和遗传学异常,即达到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转为阴性,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存期。 ⒉ 延长慢性期,提高生活质量,防止进展。

CML慢性期是治疗关键时期,也是治 疗有效期。 CML加速期和急变期治疗与急性白血 病基本相同。

HU:首选,2~4g/日,0.5~1g/日维持,起效快, 副作用少。 (一)、白细胞淤滞的紧急处理 白细胞单采;羟基脲(HU) (二)、化疗 HU:首选,2~4g/日,0.5~1g/日维持,起效快, 副作用少。 白消安: 其他:Ara-C、HHT等。

(三)、α干扰素 300~500万U/(m2 ·d) ,每周3~7次,持续数月至2年不等。 常见不良反应: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骨骼痛等。少部分病人无法耐受而停药。

(四)、伊马替尼 (imatinib,STI571,Glivec,格列卫)

对CML各期,无论HCR、MCR、CCR均优于传统治疗(HU、 α干扰素)。 慢性期 95 60 31 加速期 34 24 17 急变期 8 16 7

最小的有效治疗剂量: 300mg/d; 对于CP期患者: 400mg/d; 对AP、BP期患者: 600mg/d。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恶心、水肿、肌肉痉挛、 关节痛、腹泻、皮疹等。

(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 目前认为AlloSCT是根治CML的标准治疗手段。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行AlloSCT的复发率分别为20%、50%和75%。 AlloSCT后复发的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加用格列卫,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或再次移植,有可能获得缓解。

(六)、CML晚期的治疗 加速、急变期治疗:耐受差,疗效低。 按AL化疗、伊马替尼、 AlloS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