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基因治疗 一、概念: 经典的基因治疗:指正常的基因整合入细胞基因组以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第十六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第十三章 基因治疗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及遵循原则 二、基因治疗的程序 三、基因治疗的策略 四、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 五、基因治疗的问题与前景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遗传病的治疗.
第十三章 基因治疗的原理 与研究进展 Chapter 13 The Advance and Principle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第四十七章 基因治疗 (gene therapy).
第五章 基因治疗 经典的基因治疗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对遗传缺陷进行纠正,它主要是向靶细胞或组织中引入外源基因的DNA或RNA片段,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它通常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等。
基 因 治 疗 研生究教程.
(‘863’计划生物领域病毒基因载体研发基地)
第二十二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基因治疗肿瘤的策略 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 陈 莉.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基因诊断 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主讲:李志红.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Genetic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亚砷酸盐刺激NIH 3T3细胞HSP27转位的机制研究
糖尿病流行病学.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病毒感染与免疫.
一、 基因诊断 (Genetic Diagnosis)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pKGTM: 基于lentivirus的 一步法诱导性shRNA表达系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part 2) Hong-Wen Deng, Ph.D. Osteoporosis Research Center
基因打靶技术 叶亚新.
Small RNAs in viral infection and host defense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七章 基因功能分析的基本策略 基因功能是在细胞组成的多层次的复杂生命体中实现的,因此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将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模式生物的研究。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三节 特殊用途的载体.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癌基因、抑癌基因 与生长因子 Oncogenes, Anti-oncogenes and Growth Factors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三节 真核基因转录调节.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基因治疗 一、概念: 经典的基因治疗:指正常的基因整合入细胞基因组以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广义的基因治疗:将某种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细胞内,使其在体内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基因治疗分类 体细胞(somatic cell)基因治疗 生殖细胞(germline)基因治疗 只限于某一体细胞的基因的改变 只限于某个体的当代 对缺陷的生殖细胞进行矫正 当代及子代

Dr Anderson(1980)首先阐明基因治疗前景和发展方向 1973年第一例人体实验 1978年第二例基因治疗实验 基因治疗动物实验广泛开展 Dr Anderson(1980)首先阐明基因治疗前景和发展方向 Rosenberg(1990)利用逆转录病毒将基因导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并将TIF输回体内,TIF集中在肿瘤部位,表达neoR。

(美国,世界上开展基因治疗最早的国家)大规模进行基因治疗临床实验必须经历以下阶段: 1990年9月14日:第一例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实验开始进行 (美国,世界上开展基因治疗最早的国家)大规模进行基因治疗临床实验必须经历以下阶段: 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 I期临床试验——6---10名志愿者 II期临床试验——20---30名志愿者 III期临床试验——充分分析疗效、安全性 中国 1991年7月开始进行基因治疗试验

一、基因治疗的策略 The Strategy of Gene Therapy

(一)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 定义:指将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细胞,通过定位重组,以导入的正常基因置换基因组内原有的缺陷基因。 目的:将缺陷基因的异常序列进行矫正。 对缺陷基因的缺陷部位进行精确的原位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任何改变。

基因同源重组技术 又称为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 定点整合的条件:转导基因的载体与染色体上的DNA具有相同的序列。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就能找到同源重组的位点,进行部分基因序列的交换,使基因置换这一治疗策略得以实现。

要实现基因置换,需要采用同源重组技术使相应的正常基因定向导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缺陷部位。 定向导入的发生率约1/100万,采用胚胎干细胞培养的方法,这种同源重组的检出率最高可达1/10。

基因置换必要条件: 1、对导入的基因及其产物有详尽的了解 2、外来基因能有效地导入靶细胞 3、导入基因能在靶细胞中长期稳定存在 4、导入基因能有适度水平的表达 5、基因导入的方法及所用载体对宿主细胞安全无害

(二) 基因添加 基因添加或称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不表达的基因。 类型: 在有缺陷基因的细胞中导入相应的正常基因,而细胞内的缺陷基因并未除去,通过导入正常基因的表达产物,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 向靶细胞中导入靶细胞本来不表达的基因,利用其表达产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基因干预 基因干预(gene interference) 指采用特定的方式抑制某个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破坏某个基因而使之不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反义核酸: 封闭基因表达 核酶: 裂解特异的靶mRNA RNA干涉技术:

(四)自杀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治疗: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原理:将“自杀”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这种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代谢物,诱导靶细胞产生“自杀”效应,从而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

自杀基因的作用机制

1.自杀基因系统 ☻TK/GCV 单纯疱疹病毒(herps simplex virus, HSV)Ⅰ型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 tk)基因编码胸苷激酶,特异性地将无毒的核苷类似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转变成毒性GCV三磷酸核苷,后者能抑制DNA聚合酶活性,导致细胞死亡。 ☻CD/5-FC 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 CD)基因,在细胞内将无毒性5-氟胞嘧啶(5-FC)转变成毒性产物5-氟尿嘧啶(5-FU)。 5-氟尿嘧啶通过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脱氧胸苷三磷酸的合成。

2.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自杀基因”治疗不仅使转导了“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在用药后被杀死,而且与其相邻的未转导“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也被杀死。

(五)基因免疫治疗 通过将抗癌免疫增强细胞因子或MHC基因导入肿瘤组织,以增强肿瘤微环境中的抗癌免疫反应。

二、基因治疗的必要条件 发病机制在DNA水平上已经清楚; 要转移的基因已经克隆分离,其表达产物有详尽的了解; 该基因正常表达的组织可在体外进行遗传操作;

理想的基因治疗还必须: 外源基因可有效导入靶细胞 外源基因能在靶细胞中长期稳定存留 导入基因能适量表达 导入基因的方法及载体对宿主细胞安全无害

二、基因转移技术 The Technique of Gene Transfer

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ex vivo 靶细胞 载体 目的基因 in vivo

基因治疗途径 1、间接体内治疗途径(ex vivo) 2、直接体内治疗途径(in vivo) 是先从患者体内取出某一器官组织的细胞,体外扩增后,将目的基因转入靶细胞形成表达外源基因的遗传修饰细胞,选择高表达的细胞扩增培养,以一定数量移植患者体内。(安全、易控制但操作复杂) 2、直接体内治疗途径(in vivo) 将目的基因体内直接转移到靶细胞,所用载体必须具有特异的导向性和转移效率。(操作简单但疗效短、免疫排斥等)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技术: 1.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2.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1.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较高,因此它也是使用最多的基因治疗载体。据统计,有72%的临床实验计划和71%的病例使用了病毒载体,其中用得最多的是逆转录病毒载体。

(1)逆转录病毒 Retrovirus

逆转录病毒前病毒的结构特点 (1)两端各有一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2)LTR由U3、R和U5三部分组成。 (2)U3和U5两端分别有病毒整合序列(IS) ; (3)在R内还有poly(A)加尾信号。

逆转录病毒前病毒的结构特点 (3)病毒有三个结构基因 (1)gag基因,编码核心蛋白及属特异性抗原; (2)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 (3)env基因,编码病毒外壳或包膜糖蛋白(包括外膜糖蛋白和穿膜蛋白)。 (4)5ˊ端LTR下游有一段病毒包装所必需的包装信号序列(ψ)及剪接供体位点(SD)和剪接受体位点(SA)。

逆转录病毒前病毒的结构特点 (5)含有负链DNA转录的引物结合位点(PBS)和正链DNA转录的引物结合位点(PPT)。

构成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逆转录病毒载体由两部分组成: (1)保留病毒颗粒的包装信号而缺失病毒蛋白基因

(2) 辅助细胞株(如PA317):它由缺陷型逆转录病毒感染构建而成

Retroviral packaging system

假病毒颗粒的产生并感染靶细胞 逆转录病毒载体 重组逆转录病毒 (核酸部分只能是逆转录病毒载体) 1 3 4 2 5 辅病毒 Gag蛋白 LTR φ 目的基因 标记基因 LTR 1 3 4 2 5 辅病毒 LTR gag pol env LTR LTR 目的基因 标记基因 LTR Gag蛋白 PoL蛋白 Env蛋白 包装细胞系 靶细胞 假病毒颗粒的产生并感染靶细胞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特点 ①逆转录病毒包膜上由env编码的糖蛋白,能够被许多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从而使逆转录病毒携带的遗传物质高效地进入靶细胞。 ②逆转录病毒结构基因gag、env和pol的缺失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活性。 ③前病毒可以高效整合至靶细胞基因组中,有利于外源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永久表达。 ④包装好的假病毒颗粒(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以芽生的方式分泌至辅助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易于分离制备。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主要缺点 随机整合,有插入突变、激活癌基因的潜在危险;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容量较小,只能容纳7 kb以下的外源基因。

(2)腺病毒(adenovirus,AV)载体 腺病毒是一种大分子(36 kb)双链无包膜DNA病毒。它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腺病毒基因组转移至细胞核内,保持在染色体外,不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腺病毒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但目前尚未发现与肿瘤发生有关联。宿主细胞范围广,可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终末分化细胞,如神经元等。

腺病毒的优点 1.基因导入效率高,对人类安全; 2.宿主范围广; 3.基因转导与细胞分裂无关; 4.重组腺病毒可通过口服经肠道吸收、或喷雾吸入或气管内滴注; 5.腺病毒载体容量较大,可插入7.5 kb外源基因;

1.不能整合到靶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分裂增殖快的细胞,导入的重组病毒载体,随分裂而丢失的机会增多,表达时间相对较短。 腺病毒载体缺点 1.不能整合到靶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分裂增殖快的细胞,导入的重组病毒载体,随分裂而丢失的机会增多,表达时间相对较短。 2.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腺病毒载体表达短暂。 3.有两个环节可能产生复制型腺病毒。 (1)腺病毒产生过程中与293辅助细胞内E1区序列发生同源重组; (2)腺病毒载体与被治疗的患者体内已感染的野生型腺病毒,甚至乳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发生重组。 4.靶向性差。

(3)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 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virus associated virus,AAV)是一类单链线状DNA缺陷型病毒。其基因组DNA小于5 kb,无包膜,外形为裸露的20面体颗粒。AAV不能独立复制,只有在辅助病毒(如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存在时,才能进行复制和溶细胞性感染,否则只能建立溶源性潜伏感染。 AAV Virus Particles

Structure of AAV Virus Genomic DNA REP:病毒复制基因, CAP:编码衣壳蛋白的基因

AAV的特点 ● 以潜伏感染为主; ● 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共存; ● 只要宿主细胞正常,AAV基因表达就处于抑制而维持潜伏状态; ● 产生子代病毒并释放,又感染新的细胞,建立新的潜伏状态。

AAV载体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类新型安全载体,它对人类无致病性。 AAV可以高效定点整合至人19号染色体的特定区域19q13

AAV载体容量小,目前最多只能容纳5 kb外源DNA片段; 感染效率比逆转录病毒载体低。 在40%-80%的成人中存在过感染, 可能会引起免疫排斥。

2.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1)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基本原理: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单体与DNA混合后,可以自动形成包埋外源DNA的脂质体,然后与细胞一起孵育,即可通过细胞内吞作用将外源DNA(即目的基因)转移至细胞内,并进行表达。

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示意图

脂质体介导法缺点: 脂质体介导进入靶细胞内,易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选择性吞噬、降解。

(2)受体介导转移技术 将DNA与细胞或组织亲和性的配体偶联,可使DNA具有靶向性。这种偶联通常通过多聚阳离子(如多聚赖氨酸)来实现。多聚阳离子与配体共价连接后,又通过电荷相互作用与带负电荷的DNA结合,将DNA包围,只留下配体暴露于表面。这样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带有特异性受体的靶细胞吞饮,从而将外源DNA导入靶细胞。 缺点:受体介导的DNA通常进入细胞溶酶体内被降解。

受体介导转移技术示意图

(3)基因直接注射技术 不需要进行基因工程的繁琐操作,直接将裸露基因DNA注入动物肌肉或某些器官组织内。 动物实验表明:接受注射外源DNA的小鼠能够按其基因编码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并能维持数月之久。 1.将促进心脏血管生长的基因直接注入实验鼠的心脏,可使其心脏壁内毛细血管增加30%~40%; 2.将胰岛素基因直接注入鼠骨骼肌细胞,能分泌糖尿病所缺少的胰岛素; 3.肌内注射凝血因子Ⅸ基因,可产生血友病所需的凝血因子等等。

1.制备具有调控部件的质粒DNA重组体的技术较容易; 2.排除病毒载体可能潜在的致癌性或其他副作用; 基因直接注射法的优点 1.制备具有调控部件的质粒DNA重组体的技术较容易; 2.排除病毒载体可能潜在的致癌性或其他副作用; 3.导入的基因不需整合即可表达,避免了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整合后,一旦发生副作用不易中止或逆转的缺点; 4.基因直接注射法可反复使用,而病毒载体则可能诱导体内免疫应答,致使反复治疗效果下降。

三、基因转移的靶细胞 生殖细胞 体细胞 靶细胞的选择须考虑: 容易取出和移植。血液系统的细胞、成纤维细胞、成肌细胞; 细胞具有较长的寿命 离体细胞较易受外源基因转化 离体细胞经转染和一定时间培养后再植回体内,仍较易成活

目前常用的靶细胞有: 造血细胞 皮肤成纤维细胞 肝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 肌肉细胞 肿瘤细胞

三、基因干预 Gene Interference 主要干扰特定细胞的mRNA转录和翻译

基因干预的种类: 1.反义RNA (antisense RNA) 3.核酶 (ribozyme) 2.干扰RNA (RNA interference) 3.核酶 (ribozyme)

(一)反义RNA 1. 反义RNA与基因表达调控 利用反义RNA对体外培养的细胞进行基因表达调控,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1)体外合成反义RNA,直接作用于培养细胞,细胞吸收RNA后,发挥作用。 缺点:RNA易降解 (2)构建能转录反义RNA的重组质粒,将质粒转入细胞,转录出反义RNA而发挥作用 缺点:细胞内转录的反义RNA量不易控制

反义RNA的关键技术问题: ☻专一性转移问题:如何解决某一组织、器官或系统中部分细胞病变进行专一性转移治疗。

2.受体介导反义RNA转移技术 借助受体介导DNA转移方法把DNA换成反义RNA,就可以实现受体介导的反义RNA的转移。 将脱唾液酸血清类粘蛋白(ASGP)与多聚赖氨酸(PL)共价连接,得到ASGP-PL复合物,成为运载核酸的工具。ASGP-PL反义RNA复合物可以专一性地被肝细胞表面的ASGP受体所识别,并吞噬到肝细胞中,反义RNA进入肝细胞后,可被逐渐释放出来发挥作用。

受体介导的反义RNA基因治疗有其自身的优点,而在 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转基因治疗的不足。 (l)安全性高 反义RNA只作用于特异的mRNA分子,不改变所调节基因的结构。反义RNA分子无论怎样修饰,最终将在细胞内部被降解,不留“残渣”。 (2)反义RNA设计 和制备方便 (3)具有剂量调节效应 (4)能直接作用于一些RNA病毒 在治疗RNA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受体介导的反义RNA基因治疗比一般的DNA基因治疗有更大的优势。利用反义RNA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RNA,阻断RNA病毒的繁殖。

(二)干扰RNA 1.RNA干扰现象 对RNA干扰的认识来源于用线虫(C. elegans)和果蝇所进行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有义链RNA(sense RNA)或反义链RNA(antisense RNA)均能抑制线虫基因的表达,双链RNA比单链RNA更为有效。将特异的双链RNA注入线虫体内可抑制有同源序列的基因的表达。得到的结果是有义链RNA和反义链RNA都同样阻断基因表达途径。这与传统上对反义RNA技术的解释正好相反。而且其抑制基因表达的效率比反义RNA至少高2个数量级。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在此过程中,与双链RNA有同源序列的信使RNA(mRNA)被降解,从而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2.RNA干扰的机制 RNA干扰过程主要有2个步骤: (1)小干扰性RNA(siRNA) 长双链RNA被细胞内的双链RNA特异性核酸酶Dicer切成21-23个碱基对的短双链RNA,称为小干扰性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 (2)siRNA与细胞内的某些酶和蛋白质形成复合体,称为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 该复合体可识别与si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并在特异的位点将该mRNA切断。

A. 贾第鞭毛虫Dicer的晶体结构; RNA干扰机制示意图

siRNA的产生 1. 体外化学合成; 2. 用质粒载体或病毒载体可在细胞内稳定地生成。

3.RNA干扰的应用前景 RNA干扰研究目前已经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学研究、基因治疗和信号转导等广泛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其在医学、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1) 研究基因功能的新工具  由于 RNA干扰技术具有高度的序列专一性和有效的干扰能力,可以使特定基因沉默或功能丧失,因此可以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的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RNA干扰技术能够在哺乳动物中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建立多种表型;抑制基因表达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发育的任何阶段,产生类似基因敲除的效应。

(2) 肿瘤的基因治疗     传统反义RNA技术诱发的单一癌基因的阻断,不可能完全抑制或逆转肿瘤的生长,而RNA干扰技术可以利用同一基因家族的多个基因具有一段同源性很高的保守序列这一特性,设计针对这一区段序列的双链RNA分子,只使用一种双链RNA即可以产生多个基因同时剔除的表型,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双链RNA而将多个序列不相关的基因同时剔除。RNA干扰技术可用于治疗有异常基因表达的恶性肿瘤。

通过RNA干扰抑制某些内源性基因的表达,能促进白血病细胞系的细胞凋亡或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   K-RAS蛋白为肿瘤发生所必需,bcr/ab1融合基因与人白血病有关,用RNA干扰技术可以阻碍K-RAS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发生,或杀死有bcr/ab1的人白血病细胞系。 通过RNA干扰抑制某些内源性基因的表达,能促进白血病细胞系的细胞凋亡或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

(3) 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RNA干扰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与免疫系统类似的防御机制。 用siRNA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某些基因的表达,如P24、Vif、nef、tat或rev,阻碍HIV在细胞内复制。 用RNA干扰技术抑制HIV的受体(CD4)或辅助受体(CXCR4或CCR5)在细胞内表达,可阻碍HIV感染细胞。 也可通过RNA干扰抑制其他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

siRNA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能被针对病毒基因和相关宿主基因的siRNA所阻断,RNA干扰技术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手段。这对于许多严重的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核酶(ribozyme)用于基因治疗 天然核酶多为单一的RNA分子,具有自我剪切作 用。但核酶也可以由两个RNA分子组成。 在基因治疗时,利用核酶分子结合到靶RNA分子中适当的邻位,形成锤头核酶结构,将靶RNA分子切断,通过破坏靶RNA分子达到治疗疾病(如清除病毒基因组RNA)的目的。 只要两个RNA分子通过互补序列相结合,形成锤头状的二级结构(3个螺旋区),并能组成核酶的核心序列(13个或11个保守核苷酸序列),就可在锤头右上方产生剪切反应。

锤头型核酶的二级结构 和空间立体结构示意图 锤头型核酶的二级结构 和空间立体结构示意图 三个双螺旋区 13个核苷酸残基保守序列 剪切反应在右上方GUX序列的3‘端自动发生 (N代表任意核苷酸,H代表A,U或C)

1. 核酶的设计 核酶是通过靶RNA分子与核酶分子共同组成酶活性结构域,要从靶分子和核酶分子两个方面来设计核酶。 (1)选择合适的靶部位,该部位具有核酶切割位点,能与核酶分子结合并组成酶活性结构域。 (2)核酶的基本组成:用于基因治疗的核酶分子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间是保守序列(能够组成酶活性结构域),两端是引导序列。 在基因治疗中,主要是根据治疗的靶基因序列的特点,设计和合成特定的核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核酶分子与靶部位结合后能形成酶活性结构域。

核酶的作用机制

2.核酶的应用 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核酶导入细胞方法 1、外源导入法:可以通过化学合成;也可以采用体外转录方法 2、内源导入法:利用表达载体在细胞内转录产生核酶分子。

四、治疗基因的受控表达 Regulated Expression of Therapeutic Gene

治疗基因的受控表达包括控制治疗基因表达的时间、空间和水平三个方面。 1.控制治疗的基因在患者需要实施治疗时才表达,而平时不需要进行治疗时则处于关闭状态; 2.根据不同疾病的治疗要求,控制治疗基因持续表达的时间跨度。 时间: 空间: 是指为了提高基因治疗的专一性和安全性,严格限制治疗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避免治疗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干扰非靶细胞的正常生活,产生毒副作用。 表达水平:希望治疗基因能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表达。

要实现治疗基因的受控表达,必须建立完善的基因表达调控体系。基因调控策略大致有以下几种:基因内部调节机制、基因外部调节机制、利用病灶微环境使治疗基因特异性表达以及治疗基因的诱导表达等。

(一)基因内部的调节机制 ☻使用正常细胞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增强子元件 ☻使用病变细胞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增强子元件

1.使用正常细胞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增强子元件 不同类型的正常细胞或组织中往往存在某些特有的蛋白质,它们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可用于驱动治疗基因的特异性表达,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例如,酪氨酸酶是皮肤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产生色素途径中的一种酶,可利用其启动子驱动治疗基因只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而不在正常的周边细胞中表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参与精液凝块中蛋白质降解、使精液液化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它主要在前列腺中产生,而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含量很高,可以利用PSA基因调控元件驱动治疗基因在PSA阳性的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而发挥作用,而其在PSA阴性细胞和非前列腺癌细胞中不能使治疗基因表达。

2.使用病变细胞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增强子元件 某些病变的细胞或组织产生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其基因表达调节元件也可以用来控制治疗基因的特异性表达。 甲胎蛋白(AFP)基因正常情况下只在胚胎肝细胞中表达,不在成年肝脏细胞中表达。肝细胞腺癌细胞中AFP基因异常激活,因此可利用该基因启动子驱动治疗基因(如自杀基因)在癌细胞中表达,使癌细胞经给药后被杀死。 癌胚抗原(CEA)是膜糖蛋白家族的成员,在许多腺癌细胞中表达很高,采用其启动子可以使治疗基因只在CEA阳性的癌细胞中表达,而不会在阴性细胞中表达。

(二)基因外部的调节机制 除利用基因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外,还可通过施加外部刺激,促进治疗基因在特定细胞或组织中表达。 采用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元件来启动治疗基因,可以通过对病灶局部进行热处理,达到使治疗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目的。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作为溶解血栓的药剂,在中风和心肌梗死等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PA的活性在辐射后增加50倍,表明其基因表达调控元件中存在受辐射诱导的调控元件,故可利用其调控元件启动治疗基因的表达,增强放疗效果。

(三)利用病灶微环境使治疗基因特异性表达 病灶微环境与正常时往往不同,因此可利用这些变化控制治疗基因的表达。 例如,在肿瘤病灶处,常常出现葡萄糖缺乏等情况,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Bip的含量也随之增加,使癌细胞能够抵御应激。当采用这种基因的启动子来控制治疗基因时,可以使治疗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使肿瘤组织坏死。

(三)利用病灶微环境使治疗基因特异性表达 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快于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造成供血不足,因此在肿瘤内部形成酸性、缺氧和营养缺乏的区域。缺氧条件可以通过缺氧诱导因子(HIF-1)和缺氧响应元件(HRE)相互作用,调节一些基因的表达;如果采用缺氧响应元件(HRE)来控制治疗基因的表达,即可实现治疗基因只在缺氧的肿瘤组织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

(四)治疗基因的诱导表达 采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控制治疗基因的表达,可能造成这些基因在靶细胞中表达,不再受外界控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和完善一些可诱导性基因表达系统。 这种系统的必要成分:一种是转录激活剂,它只在诱导药物存在时才能与DNA结合;另一种则是特异性基因表达调控元件,仅对这种转录激活剂有所响应。

四环素抗性操纵子系统原理 四环素抗性基因的转录受Tet阻遏蛋白的负调控。 无四环素存在时,阻遏蛋白与四环素抗性操纵子序列结合阻断四环素抗性基因的表达; 四环素存在时,阻遏蛋白与四环素具有极高的亲和性,造成阻遏蛋白对四环素抗性操纵子阻遏解除,使四环素抗性基因的转录得以进行。。

五、基因治疗的应用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Gene Therapy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被批准用于基因治疗的病例是先天性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1990年9月美国Blaese博士成功地将正常的人的ADA基因植入ADA缺乏症病人的淋巴结内,完成世界上首例基因治疗试验。

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的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 第一个基因临床治疗的方案(1990.9.14,NIH) 病因: 淋巴细胞缺乏ADA酶 腺苷、dATP堆积 破坏免疫功能 患儿很少活到成年 治疗策略: 淋巴细胞ADA酶 恢复至正常水平的 5%-10% 维持免疫系统功能 改善病人症状

治疗基本步骤: ADA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 导入患者淋巴细胞 体外扩增 回输病人体内 淋巴细胞ADA酶恢复至正常水平的5%-10% 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改善病人症状

(一)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研究 已知人类有4000多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0%~50%。但真正了解病因,能进行产前诊断的仅限于那些为数不多的常见遗传病。 遗传病基因治疗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在DNA水平明确其发病原因及机制; 2.必须是单基因遗传病,而且属隐性遗传; 3.该基因的表达不需要精确调控; 4.该基因能在一种便于临床操作的组织细胞(如皮肤细胞,骨髓细胞等)中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 5.该遗传病不经治疗将有严重后果(如不治疗难以存活等)。可供选择并符合上述4条以上要求的不过只有30余种遗传病。

1.腺苷脱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PNP)缺乏症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血红蛋白病 3.血友病和其他血浆蛋白缺乏症 4.苯丙酮酸尿症和其他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5.莱-纳(Lesch-Nyhan)综合征 6.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7.囊性纤维化病

(二)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研究 肿瘤发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许多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1)通过基因置换和基因补充,导入多种抑癌基因以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2)抑制癌基因的活性,通过干扰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发挥抑癌作用; (3)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因子修饰,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肿瘤细胞的溶解和排斥反应; (4)通过导入“自杀基因”杀伤癌细胞。

(三)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 据统计,75%的人类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人体后不仅可能急性发病,还可以在人体内长期潜伏,造成终身伤害。病毒还是造成先天畸形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它与某些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迄今为止,临床上对绝大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在众多开展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中,抗病毒基因治疗十分引人注目。

1.调节机体免疫应答: (1)将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的基因,导入机体免疫细胞,激活免疫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增强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促进机体清除病毒感染细胞和游离病毒。 (2)将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病毒抗原基因,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等,导入机体,表达的抗原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还可以引发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对野生致病病毒攻击的防御作用。

2.抗病毒复制:根据病毒在机体细胞中复制周期的各个环节来设计的,主要包括: (1)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即阻断病毒表面抗原决定簇与宿主细胞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 (2)干扰病毒基因组的转录起始和调控。 (3)抑制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4)RNA干扰技术。 (5)将抗病毒蛋白质基因,如2ˊ→5ˊ腺苷酸合成酶等基 因,导入机体细胞并持续表达,可以激活核酸酶F,降解病毒RNA,对RNA病毒的感染产生明显的抵抗作用。

(二)基因治疗有待解决的问题 1、难以获得真正有治疗作用的基因。 2、外源基因的表达难以在体内精确调控。 3、体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其生物学特性会有 改变。 4、过多的外源蛋白对机体带来可能的影响。 5、随机整合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