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理解:有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请根据课本第四单元目录,找出单元线索。
Advertisements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主讲:王晓凤 老师 任课单位:孟津县平乐高中 时间: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必修(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一 中国近代的被侵略 史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专题二、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侵华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侵华史 专题线索: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抗争史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刘公岛历史悠久,扼守京津门户,横踞海上,形成天然屏障,是扼守东陲海疆的军事重地。这里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清政府北洋水师的诞生地,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古战场,著名的黄海海战就发生于此。因此,刘公岛素有“不沉的战舰”之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段耻辱而又悲壮的历史 。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 (五) 人文与社会学院.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三节 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 与《马关条约》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and 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 老师指导! 陈淑英 2010年11月.
第6 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他们就一起沉入碧波……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侵略 《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抗争 虎门销烟 《海国图志》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
  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历史特征 (1)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3)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2.主要表现: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4课 书利华教育网 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第4讲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第六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视点 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第15课 义和团运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主题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卖国贼? 淮军创始人 洋务运动 北洋舰队 东方的俾斯麦.
那段尘封的岁月 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少屈辱 回首往事 有无数优秀中华儿女 为民族的独立与尊严进行了不屈的抗争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长廊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割香港岛 割辽、台及附属岛屿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开埠
甲午中日战争.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第一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 中国人民的抗争.
甲午中日战争: 本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欢迎指导!圣诞快乐! 执教者:蒋海兵.
中国近代史.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思想政治课 多媒体教学软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品资源共享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和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学习主题 第3课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西藏 Tibet.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诗篇 100.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商学院: 班 主讲人: 杨涛 助讲人:顾泽阳 陈艺元 周洋 王璐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1840年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变化 1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40年,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 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原因: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间1949年,标志性是新中国的成立.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理解:有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a.半殖民地: b.半封建: 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 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 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 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理解:有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1、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及居住特权。 2、破坏中国司法主权,对所有国家丧失主权、领土主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政府官兵的英勇反抗: 黄海海战 三元里抗英 人民大众的反抗运动: 义和团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广州之行---- 寻访鸦片战争 抗英英雄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张维屏《三元里》

一、三元里人民抗英 最大特点? 第一次 自发性 1、时间、地点: 2、原因: 3、意义: 1841年(鸦片战争) 广州 ⑴根本原因: 1841年(鸦片战争) 广州 最大特点? 第一次 自发性 ⑴根本原因: 英军入侵 ⑵主要原因: 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 ⑶导火线: 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⑴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⑵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红鬼,白鬼,黑鬼,俱由内鬼; 将军,制军,抚军,总是逃军. --民间联语 三元里人民群众发出《申喻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人民版教科书 “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夷氛闻记》,卷三,第四三页

抬棺出征 左公柳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英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 力,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新疆面临危机。 2、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被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1876年率军西征,收复北疆大部。 ③取得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重大胜 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的阴谋。 ④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 臣,赴新疆统筹军务,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新疆设立行省(1884) 抬棺出征 左公柳

海上之行 ----寻访海上抗日民族英雄

9 18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警醒。 ——《读者》

三、黄海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决战 1.爆发时间: 2.主要爱国将领: 3.北洋水师的最终结局: 4.失败原因: 1894年(甲午年) 黄海海战后,双方损失相当,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 主力尚存 全军覆没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主观原因:李鸿章的避战策略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

万寿盛典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主要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的皇室贪图享受: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造颐和园;日本政府的进取); 其 他: 清政府的“避战保船”,妥协退让政策导致被动挨打; 清军装备落后; 部分清军将领临阵脱逃;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且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林永升 邓世昌 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

练一练: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失去战机的主要原因是( ) A 日军突袭北洋舰队 B 北洋舰队主力舰损失过大 C 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海迎敌 D 日军分海陆两路进攻,保卫威海卫

台湾之行 ----寻访台湾抗日民族斗士

1896年 ,甲午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1896年 ,甲午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 2、台湾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还有什么行动?概况如何? 台湾人民进行了反割台的斗争。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多处痛击日军。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台湾人民进行的反割台的斗争反映什么精神? 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台湾人民的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反割台斗争 1.原因: 2.起讫时间: 3.抗日英雄: 4.结果: 5.意义: 1895.5—10—长期斗争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1895.5—10—长期斗争 黑旗军(刘永福领导) 义军(丘逢甲、徐骧领导) 敌强我弱,清政府的腐败,最后台湾全部陷落 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京会试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学子们一个个泪流满面,慷慨激昂,疾呼:台湾是祖国的门户,连地千里,山海险峻,物产饶绝海外,岂可“一矢未加,而以千余里地之岩疆,千余万之苍黎”、拱手让与侵略者,要求“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勿割台湾”。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1895年5月---10月 抗击日军50000余人 打死打伤32000余人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1895年5月---10月 抗击日军50000余人 打死打伤32000余人

黄遵宪悲愤地写下了《台湾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 人竟割台湾去”,真实描写了台湾人民暂时失去祖国的痛 苦心情;“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成败利钝 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体现了 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史料链接:    1895年,台湾被割占起,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抗,但这些反抗都被镇压。台湾与祖国处于分割状态。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不久国共内战爆发,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台湾与大陆又处于分裂状态。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成为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

山东之行 ---寻访19世纪末的英雄队伍

灭洋 男练义和团, 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 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 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 提问: (义和团的妇女组织 ) 砍倒电线杆, 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 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 灭洋 提问: 这首歌谣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

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五、义和团反帝运动 1、原因: ⑴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本) ⑵洋教势力猖獗,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最终由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直接) 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 参加者:农民和手工业者 3.发展过程: ⑴方向: 山东 直隶 京津 ⑵京津地区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①廊坊阻击战的,抵抗八国联军; ②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③清政府对各国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 ⑶失败(原因) ①主要—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②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意义 ⑴性质: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⑵影响: ①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②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意图的实现

本课小结 ★上述斗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近代前期中国军民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大战 清政府爱国官兵 人民大众自发组织 三元里人民抗英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上述斗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 ★结论: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②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③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 ★结论: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结束语: ――谢瓒泰题于<时局图> 瓜分豆剖迫人来, 同种沉沦剧可哀. 太息神州今去矣, 劝君猛醒莫徘徊. --陈天华 沉沉鼾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谢瓒泰题于<时局图>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许多年后,当我们再度回望历史,是为了记住先烈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 让我们乘上一辆以缅怀或记忆命名的列车。从容向和平的共同愿景。

小结与反思探讨: 你认为:中华民族没有被列强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泱泱中华迅速从世界第一把交椅跌落至被列强集体侵略掠夺、任人欺辱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备受凌辱……但是仍然没有被列强完全征服,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不断抗争,不断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探索。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大步行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你认为:中华民族没有被列强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N

归航 让历史告诉未来 近代历史上奋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寻访到的只是其中被记录下来的英雄的一部分,史书里还有更多的民族英雄,更多的还有那些为了中华民族默默奉献或是牺牲的英雄!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安定和谐的新中国,没有硝烟,没有杀戮,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够这些英雄的身上看到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呢?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 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抗侵略的胜利斗争。试从现实因素和历史传统两个方面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原因。三元里人民抗英体现了什么精神? 直接原因(导火线) 现实因素: ⑴英军入侵。 ⑵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⑶腐朽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根本原因 历史传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 精神: 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

英国强租威海卫 1895年日本进攻荣成湾 德国在山东设立总督府

从材料中概括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拳匪纪事》 材料三 19世纪末,洋教遍布山东。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獗。……每因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因而酿成巨案。该国主教只听教民一面之词,并不问开恤之由,小则勒索赔偿,大则多端要挟,必使我委由迁就而后已。……民教争讼中,清政府“袒教抑民”导致民冤不伸。 ——《义和团档案史料》 从材料中概括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思考:反映了义和团什么局限性?与义和团最后的失败有什么联系? 材料一 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材料二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思考:反映了义和团什么局限性?与义和团最后的失败有什么联系?

⒊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经过那次血战,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孙中山

思考:“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应怎样理解? 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的客观形势,具有爱国性质,因而能够对于身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广大群众起鼓舞和动员作用。 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减少阻力,但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灭洋”体现反抗侵略的要求,但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也反映了农民阶级本身的落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