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 期末報告
職 場 成 功 組員: 9555005 曾柏翰 9555018 李全黠 我們以鴻海總裁郭台銘為例!!!
郭 台 銘 開 創 的 企 業 是 什 麼 ? 創業之前,郭台銘以中國海事專科學校航運管理科畢業的背景,進入了當時前三大的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在當時有「台灣華爾街」之稱的館前路上班,擔任排船期及押彙工作,每天穿襯衫、打領帶。民國60年前後,正好遇上美國紡織配額的規定:下一年的配額,由今年的出口額決定。這表示,只要找到船、排得到船期,就賺到了往後出口的配額。郭台銘如今記憶猶新:「每天紡織商都在搶著出口航位。」這種經驗,讓郭台銘思考到:「在台灣從事出口製造業,將是極有發展潛力的行業。」正好當時他一位元同學認識在外商公司擔任採購經理的外國人,想買一些零件,於是幾個同學每個人拿出10萬元,湊出這家公司的資本開始設廠生產。郭台銘也拿出母親標會來的10萬元。 但初次設廠,大家都沒有生產經驗。過了沒多久,將資本用盡卻不能大量生產、穩定交貨,也因此原股東都逐一退出。但郭台銘不願輕易放棄,硬著頭皮就把這家公司頂下。之後,從自己租廠房、找訂單、買原料、管生產,原來製造業這麼辛苦。提及創業,郭台郭仍不住強調:「唉,真不知當初是那股傻勁撐了過來。」
用5天換5分鐘 郭台銘的毅力,不只在研發,更在「跑業務」上。「說完全不怕,那是假的!」郭台銘想起自己第一次抵達美國爭取訂單時,坦白承認。他回憶,客戶沒有馬上談生意,只好先待在一間紐澤西公路旁的小旅館等;沒有事,又缺少現金、怕花錢,只好那裏都不去,待在旅館裏每天吃一餐,每餐吃兩個漢堡!
「好學」總裁 郭台銘不但自己能學,也樂於把學到的知識和幹部分享,而且常常一講就是兩、三個小時。本身是密西根大學博士的新任鴻海科技特助黃昭陽指出,「加入鴻海以來,真的在他身上學到很多!」不過這也說明,郭台銘強勢的個性下,未來鴻海的挑戰,還是在人才。前飛利浦台灣總裁羅益強就指出,「我覺得鴻海要更為壯大,的確還需要更多有國際觀的管理好手進入董事會!」 鴻海的挑戰,也在郭台銘自己的領導魅力。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主管就表示:「董事長退休的時候,也是我退出鴻海的時刻!」 看來,郭台銘若想如自己計畫,在3年後從第一線退到第二線,還需要經歷「安內攘外」的浩大工程,才能將治理權「和平轉移」。 「我每年過年放假都會生病,」郭台銘自稱是那種一閑下來就生病的人。同樣地,鴻海的重要主管,多年來已習慣跟隨郭台銘全球征戰的「馬上」生活,不能沒有戰場。郭台銘其實不避談接班的話題。在2000年的股東會上,郭台銘就已指出鴻海未來會走向「邦聯制」,每一個產品事業群,都足以自成一個王國。今年,他更開始調集40歲左右的主管做工作幕僚。「他們要在我身邊見習一番!」郭台銘強調。
「路遙知馬力」 但無論接班問題如何被猜測,很多人認為,郭台銘正值盛年,身體又好,應該不會56歲就退休。事實上,郭台銘最近才去健康檢查,還做了最先進的全身核磁共振掃描。在被詢問到健康狀況時,郭台銘還立刻讓秘書接通為他健檢的醫師,讓記者求證。醫師說,病人的隱私他恕難奉告,但他以名譽保證:「雖然董事長每天工作時間這麼長,但他的身體是我檢查過最健康的少數人之一!」 只不過5年前,鴻海只是個營收百億左右的企業;5年後,營收已將突破千億。 身體健康、意志力又超強的郭台銘,在過去近30年來如「孤雁」般的創業歷程後,還會給世人怎樣的震撼? 「路遙知馬力,急風練勁旅。」這是郭台銘在今年6月股東會上,送給股東的一句話。這也是郭台銘傳奇故事的寫照。
鴻海簡歷 郭台銘小檔案 全名: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一九七四年 初期投資:NT30萬元 初期產品:黑白電視機用之旋鈕 n初期 年齡:52歲(1950年生) 學歷:中國海專畢業 2000年入圍天下雜誌『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 2001年6月美國<富比士>Forbes『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第198名 全名: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一九七四年 初期投資:NT30萬元 初期產品:黑白電視機用之旋鈕 n初期 營業額:百餘萬元 1981年開發連接器產品,進入此一領域 2001年,全球員工五萬人,以一千五百億登上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業寶座 2002/5/25天下文化 郭台銘的鴻海帝國 P4-5
以身作則的鴻海領導哲學 而與其說「進對產業」或「跟對老板」,不如說游象富貫徹了郭台銘的幹部哲學:「沒有領導,只有責任」,讓他能跟隨郭台銘一路轉戰全球。 所謂「沒有領導,只有責任」,游象富指出,主要就是「以身作則」,這也是郭台銘最強調的部分,特別是鴻海人員數目、產品種類、製造規模到全球業務及管理系統等最近二十年一直快速成長,「董事長最常叮嚀我們的,就是各階層主管執行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否有同步成長?『責任的意識』是否和『權力的擴張』成正比?」游象富說。 「簽字就是牽制」,這是〈郭語錄〉中對幹部的要求。郭台銘認為,領導幹部要學會「負責任」,就是要認真地教導部屬,因為主管有「教導的責任」:「下屬不懂的事情就不要讓他做,要問清楚弄明白,懂了再做!」
副總個個嚴師 郭台銘認為「有負責任的主管,才會有負責任的下屬」,這也是為什麼郭台銘一再強調「先有嚴師才有高徒」,鴻海的「副總」們也個個都是「嚴師」。游象富就指出,郭台銘要提拔一個人最重要看三個條件:品德、責任感及能力,而品德及責任感都在能力之前,也說明了鴻海的幹部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卻能一路完成使命。「只要耐操,服從性高,其實不需要太聰明,」游象富笑說:「鴻海打的是組織戰。」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鴻海能夠成長的一大關鍵,就是一路轉型變革,從做電視旋鈕、塑膠鍵、連接器、準系統,每兩到三年都要轉型,雖然企業每一次轉型就是危機,但是轉型成功,組織和個人都更上一層樓。
主管跟著組織成長 郭台銘認為,在合理的範圍,要讓組織經歷不同程度的轉變,「計畫不如變化,變化不如一通電話」,這是鴻海內部對郭台銘「善變」的一句傳神形容。郭台銘更要求,主管是第一個開始「變革」的人,位子會變、產品會變、任務會變、組織會變,在富士康,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游象富指出,「主管們一定要放棄原來的做事方式,才會繼續成長。」 台大會計系教授萬瑞霞回憶了二十年前,郭台銘帶著這一群副總們來上課,利用晚上進修,「看見他們白天在工廠這麼累,晚上還這麼認真,讓我印象相當深刻,」萬瑞霞就指出,這群鴻海老幹部都有自我成長的特色。 除了要能變、要耐操,還要能「做事不打折扣」。像郭台銘要求不景氣還要賺錢,游象富就把過去大家基本的概念「利潤∥售價∣成本」,重新排列組合思考,變成了「成本∥售價—利潤」。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就等於客戶開出的售價,減去了中間應有的利潤,剩下就是成本的目標,而組織一定要達到這個目標。 「其實我有時覺得,鴻海就像一畝砂地上的葡萄園,沒有肥沃的土壤,但是能生存下來的,絕對是紮根到地底十多公尺以下水源,是棵最棒的樹木!」游象富在資源最有限的情況下,一路成長,自然就能體會這種甘美的「滋味」。
利潤角逐法則 站在辦公室巨幅世界第圖面前, 郭台名開始詮釋他的利潤角逐法則: 『一個產業裡,做 第一名才可以穩定賺錢, 第二名有點錢賺, 第三名損益打平, 第四名隨景氣浮沉, 第五名以後要不等著被收購,要不就是被淘汰出局。』
鴻海爭霸三大策略 一地設計:鴻海能得到許多國際級的大客戶青睞,第一個優勢在於鴻海能全力配合在重要策略客戶的附近設立研發設計、工程測試、快速樣品製作的機制、以便與客戶同步開發新產品、使產品儘速量產上市、這就是所謂的一地設計。 三地製造:在新產品獲得認可之後。,鴻海能再最短的時間內在亞洲、 北美、歐洲三個主要市場的製造基地,佈置生產所需的採購、製造、工程、品管等各項能力,並能依據客戶的市場需求遞增,快速地擴充產能滿足客戶需求快速爬升的要求。 全球交貨:鴻海也在進一步建立全球二十四小時遠程互動設計的能力。 例如,透過全球資訊網路,位於美國西岸的工程單位下班後, 可以將設計重點告知遠在台灣或大陸的設計工程師, 繼續以接力賽的方式完成設計,甚至做出樣品實體。
有興趣輔導中小企業求生 Q:你剛才談到要去教導、輔導中小企業,你也會像創投的角色去投資他們嗎? 不會,絕對不會。因為我剛剛談到,幫助弱小的中小企業和個人,讓他們成長,是我的樂趣。我幫助的目的,不是獲取,更不是圖回報。如果是以創投的角色去投資的話,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錢。而我不是為賺錢,我賺的錢,已經三輩子也花不完了。 Q:即使是遇到你欣賞的創業團隊,需要資金,你也不投資嗎? 我同樣不會,但我會無償奉獻我的經驗。幫助他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授之以「魚」,但吃了早餐,下餐就沒戲;另一種是授之以「漁」,那就是無價估算的經驗傳授。後一種方式比前一種更為管用,但必須要有一個條件:這些年輕中小企業主必須具有真正的吃苦耐勞、有理想、有毅力的創業家精神。
郭董語錄: 1.挑戰困難的報酬是: 每過一關, 自己就有更佳的實力 2.郭台銘說:走出實驗室 就沒有高科技, 只有執行的紀律. 3.信賴……在企業中具有龐大無比的力量. 除非員工被公平的對待, 否則員工不會盡其全力,為企業賣力 4.郭台銘說:企業經營者要會選擇、判斷、決策.n我有六選:選客戶、選產品、選人才、選 技術、選股東, 以及選擇策略夥伴. 5.你要趕上流行就必須靠速度 快的人吃市場 慢的人被庫存吃垮. 郭台銘喜歡這樣比喻格局: 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四千年前當種子掉到泥土裡時就決定了. 因為它長在空曠的地方,不是在西門町,他要耐得住風寒和寂寞. 神木之所以成為神木, 是在那時候就決定了的. 絕不是四千年後才知道! ※所以,『格局』是…… 決定在一開始你的心裡怎麼想!?
成功領導的秘訣 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個女人 : ) 領導既是科學,也是門高難度的藝術。因為是科學,所以必須以理論為基礎,領導方能得心應手,因此對於領導的概念應加以釐清,對其過去的歷史發展與演進,應用心研究、探討,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對於領導活動的困擾要盡力避免,並掌握領導的原理原則,表現出一位成功者應有的作為;又因領導是一門藝術,因此,在實際從事領導工作之際,應本權變的原理原則,因應外在環境的不同而有彈性的調整領導行為,所謂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物制宜,切勿固守理論,不知變通,終致為理論所誤。特別是今日,國內政經環境巨變,影響所及,教育環境也遭受前所未有的鉅大變遷,校園內以往視為當然的情況,今日已一一解體,說的誇張些,直可謂舊制度已解體,新規矩尚待建立。值此新舊交替之際,必須以智慧和勇氣來過渡。很高興有此機會上老師的課,課堂上,既有理論的學習,也有實務的研討,對於實際從事學校經營的我們,有莫大的幫助。自己從事校長工作已近三年,積三年之經驗,最深知體會是領導是無止境的學習領域,過去我所欠缺與不足的部分,今年從老師的引導中獲得解惑,但是面對未可知的明天,我仍應不斷進修與充實自我,唯其如此,經常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永遠擁有精進的態度,這樣在此驟變的時代,方才不被淘汰,也才是一位成功領導者應有的精神。 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個女人 : )
Author: 辛佩蓉 Subject: 郭台銘:我不曉得怎樣是成功,但是我曉得怎樣「求生存」 被封為「台灣科技首富」的郭台銘,行事一向低調神秘,極少在媒體曝光。 爭取獨家貼身專訪到這位徒手創業的科技霸主,他強調:「我這次接受你們專訪,應該是十幾年來我第一次這麼完整地來談這些事情。」 自喻是「打不死的蟑螂」,郭台銘談他的財富、理想、興趣,和他對鴻海的期許
Q:你已經是億萬富翁,卻每天平均工作15個小時;但你的物質生活這麼簡單、不愛花錢,又很低調、不喜歡曝光。如果不是為名為利,很好奇你這樣拚命,背後的動力到底是什麼? A:我的人生規劃大概分3個階段來看:25歲到45歲是一個階段,為錢做事;45歲到65歲是另一個階段,為理想做事;65歲退休以後,我希望能為興趣做事。為錢做事,容易累;為理想做事,能夠耐風寒;為興趣做事,則永不倦怠。 我退伍後創業,25歲到45歲這前20年,是為了賺錢、生存。人家說我是「台灣科技首富」,我說其實是我沒有做財稅規劃,讓人家計算出來有多少錢,應該是台灣「首笨」。但是,有了錢,才可以實現理想、追求興趣。 給自己留一個追逐的空間 我也常反問,人的物質享受為什麼一定要top(頂級)呢?以買車來說,我明明可以買更好的,但我就是故意不要讓自己在物質享受上站在頂尖,而是告訴自己要經過努力,才可以再上一層。 這就是我的哲學。人應該給自己訂定目標,把工作做到最滿意的地步,同時告訴自己將來還有機會達到頂尖,要給自己留一個追逐的空間。
成功問題Q&A 下一頁 曾大師將為您解答!!! Q1、二個例子,同樣都是找原因,對症下藥,可是,為什麼看醫生可以,但是處理事情卻不可以??? 下一頁 曾大師將為您解答!!! Q1、二個例子,同樣都是找原因,對症下藥,可是,為什麼看醫生可以,但是處理事情卻不可以??? Q2、有沒有一個有效的關鍵條件,可以讓我們判斷,什麼時候可找原因,什麼時候不可以? Q3、有人說,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可是有些原因明明就是合理明顯的理由?
A1:如果我是上司也就是主管級 我要的一定不是上述的3種推委的理由 我要的是不是軍備出了問題 戰略哪裡出錯了之類的答案 強國的特質哪些是日本沒有的 但因醫生是的身分是處於協助你的角色 雙方是醫病關係 扮演的是專業判斷及檢查的工作 注意...............醫生說生病了先要驗血,找原因再找治療方式 故他所提出的意見我們會聽從 A2:其實要看對方是如何問你 看他要的是你的原因還是最終的檢討 假設主管明明問你為何今天遲到 要問你原因 你卻說明天不會了之類的檢討的話 不是答非所問嗎 A3:其實"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這句話 不是說失敗的人就不能找藉口 而是說人在做事之前先找對的方法 對症下藥比較會成功 反觀因為失敗的人沒用對方法 只能在失敗之後檢討失敗的原因及藉口 用意在於要您事事有計畫 且要勇於檢討認錯 而非推卸責任 千萬別曲解他的意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