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不擇食?非洲大蝸牛也吃BB 彈? 緣起: 清晨,是夏天難得清涼的時刻,尤其在屢創高溫的今年夏季,更屬珍貴。正當漫步之際,前方路中央有片耀眼的黃。一探究竟,赫然發現一隻非洲大蝸牛與一堆狀似BB彈的小球。剛開始心想,該不會好吃成性的非洲大蝸牛也吃起了BB彈了吧?
原來~~ 觀察了約莫半小時,原來,非洲大蝸牛不是在「吃BB彈」,而是在「下蛋」。
簡介:非洲大蝸牛 (Achatina fulica) 是腹足鋼動物 為陸棲蝸牛 喜好潮濕環境。 在台灣,和福壽螺同是有名也令農民頭痛不已的外來入侵種。 不同的是,福壽螺的卵,到處可見;而非洲大蝸牛的卵,卻有較少的圖片資料。
查證: 查了相關文獻,多數的蝸牛,會尋找較潮濕的地點產卵,以避免卵乾裂或被吃掉。 而非洲大蝸牛這一科的蝸牛,更會利用腹足挖掘土壤,再將卵產至洞內,最後還會用土壤將洞覆蓋,來確保後代存活。 故平常要看到非洲大蝸牛的卵並不容易。
延伸問題: 問題一:自然界中,動物產卵(下蛋)時,多數會像福壽螺一樣,明目張膽的產卵,還是像非洲大蝸牛一項,尋找合適隱密的地點產卵? 問題二:為何圖片中的蝸牛會將卵產在乾燥的馬路中央?是新手上路?還是生命受到危害,來日不多,情急之下而趕緊產卵?
看圖想一想 為什麼這隻蝸牛違反其族群產卵隱密的特性,而在危險乾燥的馬路上產卵?
推論 從紅色虛線範圍可以看到這隻蝸牛似乎有明顯外傷。或許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情急之下而在馬路上產卵?
感想: 許許多多的有趣問題,可以藉由第一手的照片,好好的想一想,猜一猜。這種校園中常見的動物,到底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期待有更多的人能走出戶外,【好好低頭】觀察這些常見有趣的動物。不要老是在手機前【低頭】了!
配合課程單元 參考資料: 謝伯娟、黃重期、吳書平。2006。臺灣蝸牛圖鑑。 自然與生活科技:四年級「動物的分類 」。 自然與生活科技:五年級「動物的生活」 自然與生活科技:六年級:「自然資源」(外來種) 社會科:六年級:「物質生活與環境」(外來種) 謝伯娟、黃重期、吳書平。2006。臺灣蝸牛圖鑑。 經點雜誌網站: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9895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網站 http://tesri.tesri.gov.tw/show_index.php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