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 英语学科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要求
主要讨论内容 一、认识新课程,理解新理念 二、研究新教材,体会新理念 三、重视教学设计,落实新理念 四、案例欣赏与评价 五、新课程教学需要处理的问题
一、认识新课程,理解新理念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 三)实施建议
(一) 课程改革的背景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间交往更加频繁,国际理解更加重要,国力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力的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 21世纪,各国都着眼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从理念到设计、从内容到方法,从手段到评价等 时代发展了,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与人交往。 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创新人才必备五大要素:扎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实践能力。
国际 日本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提高国际意识; 2、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2002年起实行的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了四个方面: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提高国际意识; 2、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3、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学习内容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个 性发展; 4、鼓励每所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标新立异。 ( 一个议员曾提出:Shall we take English as our second language?))
韩国 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区分性课程”,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在11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
美国 《2000年教育挑战》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应付挑战。最近还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1980年6月18日《时代周刊》一文 “Help! Teacher can’t teach!”; 1983年提出 A Nation at Risk; 1991年4月18日Bush’s plan “American 2000: An Education Strategy”)
英国 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首次推出推行国家课程,制定国家课程标准。1999年颁布的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了四项发展目标: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新加坡 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我国台湾地区 2000年颁布新的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提出培养学生在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究与研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表达沟通和分享等方面的十大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内容陈旧,缺乏与社会、科技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单一,死记硬背。 评价方式单一,以升学为目的。
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重知识、轻能力还普遍存在。 各阶段不衔接,造成资源浪费。 要求偏低,词汇量偏少。 评价手段单一。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三个层面 (2)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与发展潮流相一致的。 (1)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现实要求的具体反映。 (2)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与发展潮流相一致的。 (3)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已有课程改革经验与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
(二)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 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要改变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内涵:一是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的教育;二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的教育;三是开发学生潜能,而不是学生被动的教育;四是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而不是某一阶段的教育。 本质特征:育人时间的长期性、育人对象的整体性、育人主体的多元性和与人意识的超前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体现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个性发展”,主体与个体的关系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做中学”,强调合作、情感与策略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义教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基础 高中阶段基础:个体发展的基础 因此,高中阶段学习不是义务教学的自然延伸,不只是加深、加难课程内容,它是义务教育之后高一个层次的教育,是准定向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健全的人格、形成独特的价值观的阶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领域—科目—模块;必修与选修;完成必修后可选择不同的模块。 3、优化学习方式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处理好新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动机、信心、焦虑、兴趣;人格、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等。 5、完善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促进自主学习,帮助提高学习策略。
两种《标准》版本教学理念比较 全日制义教普高《英语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课程理念的变化 课程观 以知识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本 教学方法 讲解,传授 启发、发现、探究 办学方式 封闭型 开放型 课程观 以知识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本 教学方法 讲解,传授 启发、发现、探究 办学方式 封闭型 开放型 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任务为中心 互动模式 T→S T→Ss T←→S T←→Ss —————————————— S←→S Ss←→Ss S←→Ss 学生角色 被动听讲, 死记硬背 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课程理念的变化 教师角色 知识的传授者 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 教学要求 统一标准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教师角色 知识的传授者 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 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教学要求 统一标准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教学评价 按统一标准测试 综合评价,注重能力; 过程与结果并重 多元结构:自评、同伴评、 家长评、教师评、师生 商讨以及统一测试等 多形式:口试、笔试、表演 小组项目活动、档案袋、 成果展示等
理念是什么? 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性的观念体系” 。
理念的特征 发展性; 导向性; 实践性; 稳定性; 延续性。
英语课程的性质 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 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以及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重要的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高中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全民族劳动者的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高中课程应该在创设一个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潜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
高中英语课程 设计思路和结构
课程设计思路 自 主 选 修 课 程 必 修 课 程 九级 八级 2400-2500 单词 400-500 习惯用语 七级 六级 一门外语过关 八级 普通高中课程 要求 2400-2500 单词 400-500 习惯用语 七级 六级 九年级结束时的 要求 1500-1600 单词 200-300 习惯用语 五级 四级 三级 六年级结束时的 要求 600-700 单词 50 习惯用语 二级 一级 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以提高相应级别的要求;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或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级别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结构
关于高中英语课程结构的说明 (1)高中英语课程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用模块设计方式。必修课程分为5个模块,设置为英语1至英语5,每个模块2个学分,每周4课时。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课程为完成共同必修课程之后的顺序选修课程,系列II 为任意选修课程,包括三类课程。 (2)必修课程与系列I的课程是顺承关系,但是与年级没有对应关系。系列II的课程可以在高中任何年级任意选修。 (3)高中英语水平等级分为6、7、8、9四个等级;水平等级与年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4)系列II中的课程包括三类,各门课程均按模块设计,由各校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选择部分开设。
课程结构体现高中课程改革的思路 1、基础性:模块中的必修课程(英语1-5)主要是使学生达到七级目标要求,从而具备高中生必备的英语基础素养。 2、时代性:英语课程的时代性将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设置考虑学生终身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策略以及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特别是课程采用模块方式设置,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从而使学校和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具有时代性。 3、选择性:选修课程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多种可选择学习内容。 4、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关于选修课程的说明 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的课程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6个模块(即英语6-11),每个模块2个学分,每周4课时。学生完成模块英语6-8的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英语9-11的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模块9-11。系列II的课程为高中阶段的任意选修课程。系列II中的选修课程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次序。各个学校应创造条件,现阶段可在每类课程中选择开设1-2门课程,并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新高中教材种类 必修课程+顺序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 第一选择 以完成初中义教大纲教学任务为起点,学完必修课程达到七级;同时选修语言应用类课程。 第二选择 初中毕业达到五级要求后,学完高中必修课程达到七级,然后继续选修达到八级;同时任意选修其它课程。 第三选择 初中毕业达到六级可选高起点教材,经过11个教学段可达到第九级;同时任意选修其它课程。
英语选修课程(系列II) 语言应用类:文密英语、科技英语、信息技术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 语言应用类:文密英语、科技英语、信息技术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 欣赏类: 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英语歌曲欣赏。
必修和顺序选修英语教材应具有的特色 1、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视野开阔,信息量大,具有前瞻性,并体现国际性和民族性; 2、知识性强,真实、有趣,可读性强,富有感染力; 3、具有学科整合性、具有跨文化交际性; 4、语言地道、真实、自然、规范; 5、采取功能、结构、话题、“任务型”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6、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安排循序渐进、循环反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构建知识系统; 7、提供学生发现、探究的空间,帮助他们自主学习,改善学习方式,启发其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色彩鲜明、装帧讲究; 9、具有弹性和灵活性,注意学生的潜力和可接受性; 10、多种媒体配合,提供丰富的配套资源,特别要包括评价手册,以保证对教材使用和教学的有效监控。
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转 变 课 程 的 功 能 知识 传授 41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 文化意识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兴趣动机 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调控策略认知策略 跨文化交际 文化理解 文化知识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话题功能语法词汇语音 写读说听
Objectives in the new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Affec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atriotism Confidence Motivation Learning Cultural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wareness Cognitive Self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Resourcing Overall Language Ability Skills Language Phonetics Grammar Vocabulary Functions Topic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目标总体描述(2 级)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的文化和习俗。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分级描述
目标总体描述(5级) 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初中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分级描述
目标总体描述(7级) 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能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例如,事务通知和邀请信等。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计划、组织和实施语言实践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具有较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基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分级描述
目标总体描述(9 级) 能独立、自主地规划并实施学习任务。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日常生活方面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借助词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能关注时事,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分级描述
二级教学目标(技能): 听 说 读 写 玩演视听
能 二级 听 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但语调自然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能 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二级 听 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但语调自然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能 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能
能 二级 说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重音正确、语调达意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二级 说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重音正确、语调达意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能恰当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小故事 能
能 二级 读 能认读所学词语 能 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 二级 读 能认读所学词语 能 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 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短文, 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三级4万以上,四级10万以上) 能
二级 写 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标题或描述 能 模仿范例写句子 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写句子时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能
能 二级 玩演视听 能按要求用英语做游戏 能 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 二级 玩演视听 能 能按要求用英语做游戏 能 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 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 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
语音(5级) 1、了解语音在学习总的意义; 2、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 3、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4、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 5、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
词汇(5级)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 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学会使用1500~1600个的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语法(5级) 1、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3、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 4、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 5、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防卫的表达方式; 6、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
功能(5级) 1、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2、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
话题(5级) 1、熟悉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2、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能 听(5级)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能
能 说(5 级) 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能用英语表演短剧 在以上口语表达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能
能 读(5级)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能
能 写(5级) 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能使用常见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能使用常见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七级 听 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能根据所听内容做笔记; 能根据话语中的线索把相关事实和信息联系起来; 七级 听 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能根据所听内容做笔记; 能根据话语中的线索把相关事实和信息联系起来; 能听懂故事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及结果。
七级 说 能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访谈; 能根据命题,稍做准备后,作简短的发言; 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七级 说 能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访谈; 能根据命题,稍做准备后,作简短的发言; 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能就一般话题作口头陈述; 能对询问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
七级 读 能从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并能摘录要点; 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能提取、筛选和重新组织简单文章中的信息; 七级 读 能从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并能摘录要点; 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能提取、筛选和重新组织简单文章中的信息; 能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帮助理解; 能理解和欣赏一些浅显的经典英语诗歌;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能 七级 写 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 能写出常见体裁的短问,如报告或信函; 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七级 写 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 能写出常见体裁的短问,如报告或信函; 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求职表; 能做简单的书面翻译。 能
九级 听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 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及天气预报; 九级 听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 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及天气预报; 能抓住较长发言的内容要点,理解讲话人的观点及目的; 能从言谈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喜恶、立场; 能理解一般的幽默; 能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一般性的口音干扰。
九级 说 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九级 说 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能把握交谈时的分寸,会用客套语,会提出问题,会结束谈话; 能经过准备就一些专题作5~10分钟演讲并回答有关提问; 能用英语接受面试; 能作一般口头翻译; 能在交际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能对交际中产生的误会加以澄清或解释。
九级 读 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九级 读 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 能根据情景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 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 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
能 九级 写 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 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 九级 写 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 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 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问题恰当、用此准确; 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 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 能作非专业性的笔头翻译; 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 能
能做某事 Task-based
(三)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的使用与评价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原则 语言技能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类型 教学案例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是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3、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要求教师注意: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并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他们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活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也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应做到: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学习新的词语和结构; 设计探究式的活动,促进学生领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引导学生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的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等。
5、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教师要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等,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6、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英语学习和运用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8、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4、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的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是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9、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每班。 7—9年级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建议每周不少于四课时。
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 面临的问题 1、对新的课程、教材不适应; 2、教学任务重、内容多与课时紧张、不足的矛盾; 3、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难以在教学中有效体现和落实; 4、教学三维目标在教学中不能有效整合; 5、教师培训不到位所形成的焦虑和困惑;
6、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所暴露出来的近忧和远虑 教师知识储备的老化与断代; 教师思维方式的保守落后,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变化; 教师缺乏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化为人格精神的学识修养,导致在解读教材时捉襟见肘,与教学任务的高要求落差较大; 传统的备课方式,导致教学缺乏创设与生成 教学中 ,教师的知识传授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欠紧密,失却开放度,体验性效果较差; 面对高度整合后的教材知识暴露出教师的专业知识失之于广博; 不能很好地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
7、“选修课教学必修化”问题 表现: 1、在教材处理上平分秋色,面面俱到; 2、在教学方式上依然以讲授式为主; 3、课时安排更为紧缺,只能采取蜻蜓点水的教学策略; 4、学生缺乏深度探究,不能深入,故而不能浅出; 5、教学缺乏开放度,许多应该有的实验、实践未能落实,未能搭建起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8、对高考文件的学习和理解还不够到位。
二、研究新教材,体会新理念 1、如何创造性地调整和应用教材? 2、如何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更得“丰实”? 3、“不同版本的(高中)课本对同一内容存在叙述和取舍的差异较大,在教学时我究竟该怎么办?” 4、“高中新课本普遍内容多、分量重,而给的教学时间则太少(36学时/模块),这怎么来得及教?”
新内容、新要求 新内容:情感,策略和文化。 新要求:指要求改变教学观、资源观、评价观和角色观。其中新教学观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二者区别:前者是把教材看作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材转;而后者是把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作为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和资源,教师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教师与教材 教材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而不是他们的主人(…the coursebook is to be at the service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 but not their master. — Alan Cunningsworth) 教师不是教材的执行者,更不是教材的奴隶。
教师与教材 “教师才是教材的活的灵魂。教师就是一本书。” 为什么把选修课作为必修课来教? (—不会教)
关于教材处理 —如果教材可以被认为是乐谱,教学就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一样。(塞勒等) — 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课本,但我们必须清楚自己有权利怎样使用教材。 —所谓教材就是个“引子”,教师只有以超越的视野,创造性地运用,才可能借此引领学生走得更远,真正实现不断超越。、、、、、、
主题教学 整合教学内容、实施主题教学,这既是解决课时矛盾的重要策略,也是模块课程的应然要求。 所谓“主题教学”,就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构建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窦桂梅) 主题可以是思想主题、知识主题,更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等等。
广泛运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 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所有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各种资源。 学校教育资源 社会英语资源 图书馆 广播电视英语节目 网教络育和资远源程 语言实验室 英语报刊杂志 音像设备及资料 各种形式的活动
哪套教材好? 几套教材 把全套教材提前交给教师。 “老师的进步可引起第二、第三次课改。”(—自我提升)
三、重视教学设计,落实新理念 问题1:怎样在课程改革中将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体现出来? 问题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向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那些变化? 问题3: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新的要求?
课程标准 符合课标精神的 教育教学理念 符合课标精神的教案设计
教学方式的变化 1、常规课堂教学的变化 教师—课本—传授—练习→ “单行线”式的课堂规则(主动权在教师手中) 互动—开放—创造→ 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几十个头脑就是几十个小信息“加工厂”→ 对常规课堂教学的挑战) 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处于时时受到碰撞、挑战、激励状态。 更新知识、深化思想、调整行为;活跃、敏感、豁达。
2、课堂教学情景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情景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 新课标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因素的整合。 孤立学→合作学; 接受式学→探究式学; 精讲多练式学→学生主动参与任务驱动型学; 课本为主→开发、利用资源; 英语语言本身→文化、情感态度、跨学科内容; 学科成绩→素质培养; 结果→过程、策略; 教师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成了创造者。
设计前的思考 什么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是什么?
什么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4年级上1单元1课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1)万花筒: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trees…. (活动-通过教具实物呈现) 2)故事: 小偷老鼠被猫警长逮了.我们和猫警长一起到老鼠家里看看,他都偷了什么? 3)卡片 4)音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是什么?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发现学生的潜能和性向。
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1: 根本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知识形成过程,突出学生探究的活动,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2: 根本改变“讲解——接受”,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把语言当作知识传授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语言的实践性,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3: 根本改变只关注部分学生和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格的养成,让教学过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4: 根本改变把终结性考查作为给学生划分等级的旧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让评价体现人文关怀。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设计倡导的 学习观
课堂教学设计倡导的学习观 由“被动学习”型转为“自主发展”型 由“接受学习”型转为“探究发现”型 由“个体学习”型转为“合作学习”型
课堂教学设计倡导的学习观1 由“被动学习”型转为“自主发展”型 学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客体上,所以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在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放在首位,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变消极、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的获取,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使传统课堂学习活动由外部强加的、被迫的变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需要。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倡导的学习观2 由“接受学习”型转为“探究发现”型 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再发现知识”的探究过程,要把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式学习为主。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要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使课堂教学过程远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经历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同步发展。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倡导的学习观3 由“个体学习”型转为“合作学习”型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各自孤立的学习状态,学习只属于学生的个体行为,它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更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要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或班级集体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互助性的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理念 由“单一评价”型转化为“多元评价”型 传统课堂教学的各类评价活动中,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也无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已的学习过程。我们要使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设计策略
课堂学生活动设计 为什么设计课堂学生活动? 如何设计? 组织: 分组\分工\角色 学生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产出: 学生活动评价:
师生交互模式设计 课堂为什么要有交互性? 交互的模式: T-SS T-S1,S2,S3 S1-T SS-T S1-S2 S1-SS 交互设计策略
课堂激励机制设计 什么是课堂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作用 如何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为什么要有课堂学习评价? 课堂学习评价的方式 课堂学习评价设计的策略
教学情况反馈设计 课堂反馈的意义 反馈设计方法
学习策略培养 什么是学习策略 课堂有什么学习策略?
课堂调控与管理设计 课堂调控与管理的涵义 课堂调控与管理设计策略
教学过程师生角色 controller, assessor, organizer, prompter / facilitator, participant, resource-provider/developer, counselor, adviser, sponsor, coach, trainer, role model, protector, researcher, leader, demonstrator, learner, mentor, manager, instructor, tutor, assessor, listener, audience , actor, artist, singer, friend, doctor, doer, cultural being…
教辅手段使用设计 为什么使用教辅手段? 有什么教辅手段?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考虑: 1、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 2、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 或活动; 2、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 或活动; 3、耐心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4、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5、选择好教学材料; 、、、、、、
更多的思考
1、牢固树立教学设计的观念,将活动带进课堂. 2、有效教学首先表现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一个成功的教师是能充分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教师. 4、对于教师来说,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而要用所有的聪明智慧、高尚的情操来备课.
5、教学后的反思和精心备课同样重要,对教师的成长和改进教学来说,甚至更为重要. 6、要善于批判性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过程是更为重要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7、带给学生快乐比掌握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没有快乐就没有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的发展.
示例1、“Everyday is Children’s Day” 在课堂教学的讨论中、游戏中、动手做的过程中,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让学生从中得到很多的快乐和满足。
示例2、 “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互相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能行。
示例3 “洋思现象” 教学不是单纯的师生间的智力活动,也是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艺再熟练甚至高超,如果不能同时播撒人文精神,那么教学仍是低效的。
示例4 美国孩子的一节历史课 “我是想让孩子们得到那种感受:当英国议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
示例5 美国的一节阅读课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那样上课,没有解词、没有分段、没有语言点等,教学大纲还能完成吗?学生考试时还能得高分吗?升学率还要不要?
学习方式的变化 什么是学习方式(leaning approach / learning style)? 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不同学习者(Different learners) 听觉型的学习者(hearing learners) 视觉型的学习者(visual learners) 触觉型的学习者(tactile learners) 交际型的学习者(Communicative learners) 具体型的学习者(Concrete learners ) 服从型的学习者(Authority-oriented learners) 分析型的学习者(Analytical learners) 混合型的学习者(mixtures of styles)
不同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 指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Hand-on 的活动 是动手活动。 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 →观察记录 →解释讨论 →得出结论 →表达陈述。 小课题和长作业 小课题称为project。在完成过程中,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快速、形及时反馈的特点。 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
不同的学习方式 (1)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 (2)变接受学习为探究(研究性)学习。 (3)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变革的意义: 凸显了教育的目标;明确了教育的责任; 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实现了教育的价值。
学习方式的选择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那么,教师的“讲”和接受式学习还要不要? 奥苏伯尔的忠告— 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有可能是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那种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接受学习亦可以是有意义的;而如果教学条件不合适,发现学习亦可以是机械的。、、、、、、
教师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新的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挑战? 教学和评价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管理者,指导者,参与者 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间的合作;教师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反思者和创新者 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新的知识结构;课程开发;综合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结合 新的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挑战? 任务型活动的设计,教学环境的创设,学生学习策略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和评价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重教--重学;重结果--重过程;重统一 -- 重个性
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实现: 1、积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2、利用〈标准〉在时间和空间上所留有的余地,做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3、坚守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4、以创新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有效的课堂教学 “如果以为学生在完成教育时变成一个只会接受信息的内存,这位学生已经受骗了。优质教育会教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并能洞察别人所宣称的事情是否正确” —(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
国外的一些看法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 ¤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津津有味地研究那节课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学生、、、、、、可以运用他们的知识挑战我的结论,这不是尴尬时刻,而是为卓越教学欢庆的时刻。”、、、、、、
问题 高考不考的东西,但对学生有利,教学中怎么办? 当学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时、反驳时,我们的态度是什么? 课堂很活跃,课下学生还沉浸在讨论中,是否就是好课?相反,课堂上只讲知识点,学生只是倾听,行不行? 如何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四、案例欣赏与评价
课程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为什么倡导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以等级制方式呈现? 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淡化师生、家长对成绩的过分关注和分分计较,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高中学校招生选拔时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其他特长留出空间,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机会……
评价建议 评价原则 评价方法及案例 1、形成性评价:包括对听说,阅读、写作、项目作品、表演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档案夹等方面的评价活动举例和参考性评价标准。 2、终结性评价:包括关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测试要点,对试题设计方式的建议以及评价的标准建议。
评价结构 行为 各种 表现 测试 观察 人际 分析 交往 图表 标准化考试 辩论 演示 阶段测试 实验报告 单元测试 项目研究 教师自编测试 行为 各种 表现 测试 观察 人际 分析 交往 演讲 图表 标准化考试 辩论 演示 阶段测试 实验报告 单元测试 项目研究 教师自编测试 课堂反应 活动表现 采访 参与程度 个别交谈 学生反思 小组讨论
评价建议(原则)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5.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6.注意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8. 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听、说能力评价活动 讲述事情 采访活动 角色表演 短剧表演 猜谜活动 演讲 报告过程与结果 小型辩论会 转述故事或意见
写作能力评价活动 写日记或信件 写贺卡 写小故事 写小论文 写说明文 写电子邮件 写提纲 写小诗 写报告 写叙事文 写配图说明 写配图故事等
思维训练评价活动 进行类比的活动 设计实验 进行分类的活动 进行口笔头说明 分析因果关系 对问题/观点进行评价 进行类比的活动 设计实验 进行分类的活动 进行口笔头说明 分析因果关系 对问题/观点进行评价 用图表组织信息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与发现问题 设计试题 开展对比与比较 综述讨论意见 勾画概念图 作决定 反思学习过程与成果 勾画关系/意义图网建立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阅读技能测试要点 1.理解主旨大意; 2.寻读具体信息; 3.理解细节; 4.根据上下文提供语境推测生词词义, 进而加深对文段的理解; 5.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6.理解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 7.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8.理解文段的文化信息。
阅读技能测试方式 1.单项选择; 2.完型填空; 3.填词题; 4.是非题; 5.完成句子; 6.图文转换; 7.笔头转述; 8.要点记录; 1.单项选择; 2.完型填空; 3.填词题; 4.是非题; 5.完成句子; 6.图文转换; 7.笔头转述; 8.要点记录; 9.内容总结; 10.按指令完成文段 11. 与写作结合完成任务。
评价的主要指标 实效:评价是否真正发挥了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作用。评价是否需要付出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付出的汇报和实际效率如何。 效度: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特质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评价结论准确与有效的程度。 信度:评分者的信度:作文中的主观性;重评 信度;复本信度:二次评价或多次评价。 公平:加分;性别;城乡等。
分析 1、你是否愿意考师范大学,接受免费师范教育?请说明理由。(山东英文考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free normal college education?) 2、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 3、什么样的课是好的课?
促进教与学的评价 评价的功能:判断与甄别;选择与安置;导向与激励;检查与监督;诊断与改进。 好的教师不仅是教学专家,还要是评价专家。
诊断性评价 是指在某项教育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进行的测定性或预测性评价,也可以理解为对评价对象的基础、现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具体原因等做出鉴定。
形成性评价 是指在某项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即时性的,多次的和动态的,它旨在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的调整和解决,以追求最佳的效率和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用途 改进学生的学习; 为学生的学习确定步骤; 强化学生 的学习; 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 将平时分数以高比例换算进总成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视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手段主要有课堂观察、提问、小测验、谈话、讨论等。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改进教学,促进因材施教。
终结性评价 是指在某项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 它重视最终的结果,是事后的检验,因此主要依据事先设定的目标来进行评价。
分析1 一道高中历史期末测验题
分析2 美国教师给中国孩子写的推荐信: 斯蒂芬去年10月到沙龙中学读书,我教她法语。法语对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她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绩最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A的)。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她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应用。斯蒂芬学习勤奋、自觉,总是认真地完成作业,以自己的努力和精确超出我的预期。 斯蒂芬是个成熟、友好的女孩。她在小组中做得也不错,我经常看见她给同学讲解难题。另外,我们课下经常交流,她既和我分享她的经历,又喜欢问我有趣的问题。 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成功。她是宝贵的财富,我毫不保留地推荐她。 凯瑟琳
分析3 山东省对评语撰写的要求: 评语的撰写,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反映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不回避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对学生优点、进步的描述,既要充分,又不能夸大其词;对学生的缺点或不足,要在具体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改正或改进的建议。评语要具体,反映学生特点,不能千人一面;要亲切、中肯,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健康发展的期盼。
分析4 一封虚拟的教师推荐信: 该生自2001年入学以来,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学习认真,成绩优秀,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分析5 中国教师给学生的春风评语: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这句诗形容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你纯洁典雅,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是班上公认的小才女。你是李老师的得意门生,更是李老师的诗词好友。让我们共同珍惜一起走过的朝朝暮暮,留一份期待,滋润我们重逢的欣喜。
五、新课程教学需要处理的问题 1、整合教学和课程 “教什么”,“怎么教”,“戴着镣铐跳舞”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学生特 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矛盾的统一 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听说读写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1、听说读写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保证 语言的第一特征是其创造性。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激发兴趣、自信心、合作、情感结合
2、听和读是通过语言活动理解和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通过语言活动表达的技能 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转换为内部语言; 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
(二)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共有性、稳定性、符号性 语言的三种特性: 1、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该比那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见解与传授的倾向 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语言知识的教学可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掌握真实的交际中的语音、语法、词汇
2、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季节操练的教学倾向 不得过于强调“习得”式的学习和死记硬背的教学倾向。原因: 抽象思维能力都已达一定水平,具备了自觉接受、储存和加工信息能力; 已经形成的语言 认知结构对操作英语信息可以得到记忆、对比和监控作用,能加速英语规则的内化过程;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进行的;教学内容是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信息集中安排的。
(三)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开放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一定要冲跟调动写生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和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以及问题定向性等内在驱动的学习。
(四)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正确把握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要防在听、说、读、写训练上;放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音、正确地听说读写习惯和运用英语的习惯上;放在养成良好的接受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方法上。
语言目标的进一步说明(5级) 语音:强调了解语音知识的意义,而不是语音规则的掌握;强调语音知识在交际中作用,而不是语音知识本身;对音标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词汇:强调学生对词汇的认识,即词汇并不只是单个的单词;强调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意义;强调词汇的作用,而不是词汇本身的意义;用“学会使用”代替以往的“掌握”,更加突出语言的运用。
语法:强调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知识;强调语法的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本身(如,以往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而现在要求学生掌握比较人、物体和事物的表达方式)。 功能: 强调“恰当了解和表达交际功能”。所谓“恰当”指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用恰当的形式来表达功能。如低龄儿童初次与陌生人见面说“how do you do?”则不是很恰当。 话题:强调学生熟悉与他们周围世界有关的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五)为什么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1、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2、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研究的主要结论:“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歇息者手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在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次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3、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某个角度来说,情感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 4、关注情感态度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特征之一 20世纪末,很多国家和地区无论是语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还是其他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都把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 2、建立情感态度的沟通和交流渠道 共同协商沟通的方式、时间、场合 3、结合外语学习内容讨论有关感情态度的问题 把情感态度的讨论渗透到学习内容和过程之中 4、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六)为什么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1、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
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区别 英语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或技巧,类似于足球中的技术;而学习策略是对如何使用荷重技术和技巧的决策过程以及对技术本身的认识。类似于足球中的战术。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1、加强反思和监控 2、根据学习风格调整学习策略 3、注重交流和相互学习 4、教师要为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
(七)英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交际的四个要素: 语法性(possi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得体性(appropriateness)、现实性(actually performed)。 教学中把培养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性,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的语文化来调整自己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文化导入方法:注释、比较、融入、体验等
(八)为什么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任务活动的类型 1、信息传递型 2、推理决定型 3、观点阐述型
任务型活动设计原则 (1)目的明确;(2)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3)涉及信息的接受、处理和传递过程;(4)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用英语;(5)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后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活动中处理差异的做法 1、发挥交换司在课堂上的调节作用 2、调整课程(教学计划) 3、指定尊重差异的教学方案
形势 任务 高考 思考
1、当前形势和任务 05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一行来到北京潭柘寺中学。 温家宝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他又转过身来对老师说:“给孩子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样就慢慢使学生懂得自己去钻研,自己去提高学习知识的本领。” 在物理实验室,温家宝说:“动手太重要了,要敢于动手,不要怕做错,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就是培养创造能力。这比学书本知识更重要。”
06年五四青年节: “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社会发展就是要使人的创造性思维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进步。” 06年教师节: 06年五四青年节: “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社会发展就是要使人的创造性思维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进步。” 06年教师节: “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减轻学生负担决不是对学生放松要求和撒手不管,而是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素质教育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而不是低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4月24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听取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汇报并做重要指示; 8月初,至立委员调研黑龙江、福建、吉林、内蒙古、江苏等省,指出“要巩固成绩、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协调发展。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抓好课程改革这项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性工作。”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总书记胡锦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2、高考改革一直在进行 从78年恢复高考以来,在改革与完善高考制度方面所作的探索,尤其是有关考试的科目、内容、形式和录取等方面的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 85年开始了标准化考试的试验,同年开始试验高中毕业会考; 93年,实行了会考基础上的“3+2”科目改革,强调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 97年实行高校招生计划的并轨改革;
高考改革一直在进行 1999年,广东省率先实行“3+X”科目改革,2002年,推广至全国; 1999年,天津、广西等省市开始试行网上录取,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保证了录取制度的公平,至2002年全部实现网上录取; 2000年,北京、安徽等省市开始实行春季高考改革,开始改变一试定终身的体制,为考生增加了选择的机会; 2003年,清华、北大等22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的改革试验,进一步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新课改由酝酿准备、启动研制、试验推广到全面实施。先看一组数字: 2001年秋全国27个省市38个实验区; 2004年秋,4个省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生有112万,占总数13%; 2005年,8-10个省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约占总数25-30%; 2006年,15-18个省参加实验,起始年级的学生约占总数50-60%; 2007年,所有高中都进入新课程。 “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我国高考改革的基本目标 通过分区试验、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以统一考试为主要标准,同时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部分中学校长的特别推荐、各类高等学校的自主考核等多元化的人才选拔制度。
改进学业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 增强考试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实践操作 ……
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思想品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 “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大的系统。……涉及整个教育的体系结构与制度,……也涉及社会公平、诚信制度等外部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进行周密设计,看准了再做。……不仅是高考,包括中考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指挥棒,中考改革搞好了,就能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新的中考模式已经在500多个实验区进行试验,取得很好的效果。……从2006年开始,这一改革将逐步在全国全面推开。” ——教育部部长周济(06)年初《人民日报》专访
中考改革的几点突破 建立和实施命题人员资格认定制度 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以等级制方式呈现 改变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标准的做法 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 扩大招生自主权,建立多样化招生制度 建设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
高考改革在稳步推进 隋唐开端的科举考试,在一千三百年前,比“九品中正”的荐举制度是开明的、公正的; 半个世纪前20世纪50年代,实施全国统一高考,曾起过选拔优秀高中生以培养精英人才的作用;70年代末恢复高考,对比“文革”期间的“推荐上学”,是拨乱反正,让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 然而,当维新运动开始引进新学以推动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新时,科举制的禁锢、空疏就成为阻碍文明进步的礁石,不得不予以废止;今天,当知识经济时代来临,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当社会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人才时,统一的、单一的高考制度,已不能起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相反,成为阻碍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难以逾越的障碍。高考变革,势在必行。(厦门大学潘懋元)
实验区高考改革出发点 打破一考定终生 打破分数简单相加、总分排队的简单选拔方式 打破所有的人在同样的时间、按同样的要求、学习同样的东西,还要求达到同样标准的课程实施做法 为国家培养、选拔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通才。同时又创造条件保证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考试大纲,作为实验省区高考的指导性文件。新考试大纲中,打破了原来的所有学生都考固定、必考内容的做法,改为“必考+选考”的形式,与新课程“必修+选修”的课程结构相适应。“必考”内容基本上不超越必修课的范围,“选考”内容也不突破高中选修课的范围。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在选考的范围上有所限制,并不面向所有的选修课,且允许学生选择。学的不同,考的就不同。这是“小步快跑”的高考改革的一个大跨越,是高考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
按照课程方案,在考试大纲的安排中,必修模块都要出现在高考中,学生必须作答,而选修模块则由各省根据本省的情况决定是否要考、考多少。高考方案将选修模块的内容都纳入高考当中,学生选学了哪个模块,就回答哪个模块的试题,最后选考内容的分数将与必考内容的分数一起构成学生的高考总分。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选修了课程,高考却不体现,或是用统一固定的试题考察选修内容的尴尬状况。
高考制度层面的 改革尝试—
广东: 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 “3”为语文、数学和外语。 文理基础指新课标必修内容。文科基础包括政治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文科知识占70%,理科知识占30%);理科基础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思想、历史、地理(理科知识占70%,文科知识占30%) “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任选一科。 ——扭转偏科倾向,倡导全面发展
海南: “3+3+基础会考” “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英语; 第二个“3”指文科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考物理、化学、生物; 海南: “3+3+基础会考” “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英语; 第二个“3”指文科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考物理、化学、生物; “基础会考”,文科生考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理科生考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基础会考的考分按一定比例计入高考成绩总分(10%) 。 ——淡化文理分科、培养通才
山东: 3+X+1 “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和外语; “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考生都参加基本能力考试。
宁夏: 3+文综/理综 “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和外语3个科目。 宁夏: 3+文综/理综 “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和外语3个科目。 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 技术课程(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内容共15分放在文综和理综中。
江苏: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 学业水平测试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其中,学业水平测试分2门选修测试科目和5门必修测试科目。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1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1门。 综合素质评价包含6个方面。 考试分两段进行,只对语数外三门成绩计总分,两门选修和五门必修进行等级评价 报考本科院校,两门选修课必须达到B 。
山东省07年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学分认定、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素养评价、教师给学生的评语等。 学分认定和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情况的评价; 基础素养评价是针对学生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与学分认定和学业水平考试一起,构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主要起记录平台的作用,反映学生三年的成长历程。
山东省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办法 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维度 学生自评与家长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对学生基础素养的评价采用不同等级评价加综合评语的评价形式:对基础素质六个维度的前两个维度进行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后4个维度实行四等级评定,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基础素养6个维度的综合表现写出评语。 等级评定为优秀等级的应当公示。涉及学生隐私、评定为不合格等级、评价过程中不利于维护学生团结和师生和谐关系的相关资料应当保密。
学分认定与高中平时成绩 学生没有获得学分怎么办? 有没有学校在学分认定中弄虚作假? 学校是否会有意识地把学生平时成绩提高? 学业水平考试是否会限制学校学分认定的自主权? 学分认定和平时成绩到底对高校招生具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高校招生中是否真正参考这些信息?
有待改进的他人评价 领导与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协商与对话。 同事评价要重研讨与发展,淡化甚至远离评比与选拔。 学生评价教师需要重视,但将意见汇总在教务处要谨慎。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力量,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目前的突破 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多样性 考生利益第一,大多数人利益第一 省内第一次拥有了制定高考方案的权利; 考纲、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改进命题 一定程度实现了学生可以选择考试模块; 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纳入报名录取档案; 进一步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础目的 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多样性 考生利益第一,大多数人利益第一
目前学校不适应原因 组织教学困难,需要充实教师队伍 不考是否就是不重视? 是否存在若干不公平? 选修课门类丰富,而高考方案中只考有限的几个模块,是否会影响选修课的开设? ——事实上,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课程方案中的选修课,目前能落实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高考方案对选考内容的限制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表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为学校选修课的开设留下了空间,也确立了长远发展的目标。
对学校、对课程改革的期待要客观,不能指望学校一步到位,也不能指望课程改革一蹴而就。需要确立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阶段性的期待,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高考也是如此。高考改革必然要分步走,稳步推进,对高考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 “新方案的价值取向更加关注人的培养和发展,而不是升学。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满足每个个体的需要,不可能包容每一个偶然性问题,我们不能指望新方案一出来就能解决基础教育所有的问题,而应希望新方案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也可) 希望高考不要承担过多的不能承受之重
3、需要思考的问题 是否靠机械训练、频繁的考试就一定能确保学生的基础学力?或者说是否就是有效的办法?仅仅把“读写算”技能练得扎实、彻底,是否就能适应今天这个时代的要求? 在反复、机械的训练与频繁的考试中,孩子们的创新性的思考与表现能力、批判思维就能培养吗?在一味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彻底中,更不能忽视的是对那些暂时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来说,或许给他们带来的将是与学习走向更加背道而驰的道路。
明确显著特点 具有立意新、定位高、要求高的基本特征 。 (一)与原有的英语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不同 (二)指导思想清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三)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加强对学生综合语 言能 力的培养 (四)体现了英语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开放性 (五)力图改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六)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语言技能的要求”做了调整 (七)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的多样化、多层次 (八)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目标
面对挑战: 我们的教学必须注意改变什么? 1、必须老老实实严格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行事 2、必须真正落实模块课程带来的一系列新要求 面对挑战: 我们的教学必须注意改变什么? 1、必须老老实实严格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行事 2、必须真正落实模块课程带来的一系列新要求 3、必须改革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4、必须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
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 应努力超越、克服二元对立的思想方法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重视体验学习,显然它们与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应是矛盾和割裂的; 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 在教师是作为指导者还是助手的角色把握上; 在对待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上; 在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和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学习的关系上…… 任何时候都不要走向极左或极右的道路
英语教育改革中的思考 1 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中加强语言知识的规 范性; 2 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相互促进; 1 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中加强语言知识的规 范性; 2 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相互促进; 3 正视教育技术在现实中存在的局限性 ; 4 建立与课程标准相一致的评价机制; 5 进一步创造与新课改相一致的教育环境; 6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教学反思做真、做实; 7 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国语水平 ; 8 英语课怎样处理创新与继承、国际性与民族性、知识 与能力、应试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等关系; 9 英语课程如何提高灵活性、开放性、选择性、规范性; 10 缩短城乡差异;
教学中的探讨与争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但不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求真 );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 但不能流于形式、“桌子拼拼拼” (实效);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 但并不是一切都由学生说了算,教师却“淡化出场”(角色);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 。但并非是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 (用 ); 探究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式学习(交替) 。
杜绝不切实际的“泡沫”! 英语教学要做到实处 具体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合作学习,并不是桌子简单拼凑; 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切都迁就学生; 用好教材,而不是“孤立”文本; 探究性学习不能泛滥; 接受学习并非过时、、、、、、 杜绝不切实际的“泡沫”!
模块教学:我们应着重把握的关键词 关键词1:“主题”。即,强调要紧紧围绕一定的“主题”而组织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与相关模块的逻辑联系和学科内在的系统性。 关键词2:“整合”。即,强调要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切忌僵化教条式施教;要注意 “三维”目标的综合落实和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 关键词3:“生活”。即,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关注学生的“关注点”,并着力提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
模块教学:我们应着重把握的关键词 关键词4:“引导”。即,强调要注意采取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不能“独断”或“强制”。 关键词5:“创造”。即,强调要注意围绕模块内容,及时将最新的相关成就(新知识)通过科学的改造而进入到教学中来。换言之,即强调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关键词6:“整体”。即,强调要对每一模块内容的教学都进行整体的考虑与设计,提出相匹配的整体的教与学的构想,而非孤立、单一的机械对应。
模块教学:我们应着重把握的关键词 总之,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境界应当是—— •课堂是“思维场” •课堂是“情感场” 人的“发展场” •课堂是“情感场” 人的“发展场” •课堂是“活动场” 即,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在我看来,所谓生命化课堂,即着眼于“有效”促进学生生命整体发展的课堂。所谓教学的“有效”,关键即真实而深刻。即,要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力求获取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齐建)
“实际上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可以让我们去描述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我们只能观察教师和学生进行活动的实际,并注意哪些策略和原则更有利于教学。我们没有必要去照搬那些策略和原则,但是要意识到有哪些可能性。” “主要是由你自己决定用哪一种方法” (斯克里温纳 Jim Scrivener :Learning Teaching: 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acmillan Heinemann,1994)
“传统的语言教学研究方法不是教老师怎样去进行教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情况有了变化,如今教学人员对自身进行科研。他们用实验方法对教学进行探索。这种科研由于教学背景不同而不同。教学人员不在依赖已有科研成果,而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采取一种科研态度。”(努南David Nunan: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应是自然的流露、心灵的感知,教师通过自己的学生而永生。
“今天教师的学习状态,就是明天学生的生存环境”。
主要参考: 1.David Nunan, Syllabus Desig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Alan Cunningsworth,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 Glossary Brian Tomlinson, 1984 3.Alan Cunningsworth,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United Kingdom, 1995 4. Fraida Dubin & Elite Olshtain, Course Desig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5. 王蔷,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Ruth Wajnryb,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7. Janice Yalden,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8. Dennis Child, Psychology and the Teacher, 1981 9、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在全国第12届学科教育研讨会上的报告 10、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2001 1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2002 12、钟启全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13、第十四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班专家讲义稿,2007年7月
谢谢 E-mail: yangwuqin628@ 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