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mone 第17章 激素
1904年,Bayliss W 及Starling E提出 一、概述 1904年,Bayliss W 及Starling E提出 定义: 激素是生物体内特殊组织或腺体产生的、直接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送到特定的作用部位,从而引起特殊激动效应的一群微量的有机化合物。
类别 氨基酸衍生物激素 肽和蛋白质激素 脊椎动物激素 类固醇激素 动物激素 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甲壳类激素 激素 无脊椎动物激素 昆虫激素 植物激素
据溶解性能 脂溶性激素 激素 水溶性激素
激素的特点 ①产生部位:不是所有的细胞, 是某些特定的组织细胞 ②作用部位:不在产生部位, 经体液运输到靶器官/细胞 ③效率:量少,作用大 ④功能:调节新陈代谢,协调机体各部位功能 ⑤调节:分泌量随内外环境变化而增减 激素调控往往是局部性的, 直/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
(一)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 脑垂体
加压素 催产素
神经内分泌轴 三长轴: 下丘脑(H)-脑垂体(P)-甲状腺(T) Hypothalamus PituitaryThyroid:HPT,代谢轴 下丘脑(H)-脑垂体(P)-肾上腺皮质(A) Hypothalamus PituitaryAdrenal:HPA,应激轴 下丘脑(H)-脑垂体(P)-性腺(G) Hypothalamus Pituitary HPG,生殖轴
三短轴: 下丘脑(H)-生长激素 :生长发育 下丘脑(H)-催乳素 : 催乳 下丘脑(H)-促黑色素 : 黑色素
释放因子/抑制因子 腺垂体 促激素 腺体 激素 靶细胞 下丘脑 神经垂体 催产素 升压素
(二)激素的化学本质 1、含氮激素 2、类固醇激素 3、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合成途径: 1、由激素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与翻译形成。 2、通过胞内存在的酶系催化合成。
(一) 多肽激素合成后储存于分泌囊中 结构基因经转录、翻译而成
原激素
(二) aa的衍生物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素(T4)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三) 固醇类激素
(四) 脂肪族激素 前列腺素类、 血栓烷类、 白三烯类
三、重要激素举例 (一)氨基酸衍生物激素
1、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素(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1)结构 甲状腺素(3,5,3´,5´-四碘甲腺原氨酸,简称T4)。 三碘甲腺原氨酸(3,5,3´-三碘甲腺原氨酸,简称T3)
(2)生物合成 Tyr 3,5-二碘Tyr 一碘Tyr 二分子二碘Tyr作用形成甲状腺素(T4) T3 T4脱碘产生T3 +活性碘 +活性碘 3,5-二碘Tyr 一碘Tyr 二分子二碘Tyr作用形成甲状腺素(T4) T4脱碘产生T3 一碘Tyr和二碘Tyr连接而成 T3
(3)生理功能 ① 促进体内各物质的代谢,增加代谢率;另外增加耗 氧量和产热量。 ② 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肾上腺素 肾上腺分为髓质和皮质两部分。 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少量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交感神经末梢分泌。 (1)结构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结构 肾上腺分为髓质和皮质两部分。 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少量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交感神经末梢分泌。
(2)生物合成 CO2 羟化 羟化 Tyr 正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Tyr羟化酶 + CH3(由Met供给) 肾上腺素
(3)生理功能: ① 肾上腺素主要促使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增加 。 肝糖原 血糖(葡萄糖) 又能促使肌糖原分解,使乳酸增加 。 肌糖原 乳酸 肝糖原 血糖(葡萄糖) 分解 又能促使肌糖原分解,使乳酸增加 。 肌糖原 乳酸 分解 去甲肾上腺素也有上述作用,但作用较弱。
② 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收缩;并能刺激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跳加快,所以使血压升高。(对心脏 作用大) (临床上被用来作为升压药物,起抗休克作用) 狗急跳墙:血流速度快,血氧、血糖高
激素 作用 生理上 代谢上 肾上腺素 对心脏作用大 强心剂(使心跳加速) 对糖代谢作用大、升高血糖 正肾上腺素 对血管作用大 加压剂(使血管收缩) 对糖代谢作用弱,约1/20
(二)重要多肽类激素 这类激素包括由垂体(腺垂体、神经垂体),下丘脑、胰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胃肠和胸腺等分泌的激素。
1.垂体前叶激素: ①生长激素(GH) ②促甲状腺素(TSH ③促黄体生成素(LH) ④促卵泡激素(FSH) ⑤催乳激素(LTH) 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⑦脂肪酸释放激素(LPH)
① 生长激素 (GH)和催乳激素(LTH): 化学本质:蛋白质
功能: (1):促进蛋白质和RNA的生成 (2):调节糖和脂肪代谢 (3):刺激软骨的生长(最主要) 过多:幼体—巨人症 成人—肢端肥大 缺乏:侏儒
催乳激素(LTH): 一条肽链的蛋白质,人的LTH约由200个氨基酸组成。 催乳激素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与生长激素相似 功能:刺激乳腺分泌乳汁, 刺激黄体分泌孕酮。
② : 促激素 促甲状腺素(TSH) 促卵泡激素(FSH) 促激素、促性腺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LH) 化学本质:都是糖蛋白
功能: 促甲状腺激素:靶腺是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发育以及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影响全身代谢。
③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ACTH是3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有种属差异。 生理功能: 促使肾上腺皮质发育和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
④ 脂肪酸释放激素 (lipotropic hormones,LPH) β-脂肪酸释放激素(β-LPH):由9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功能:促使脂肪水解,释放出脂肪酸。
2、垂体中叶激素 促黑激素(MSH) 结构: 功能:促使皮肤黑色细胞分泌黑色素,使皮肤颜色加深。 MSH有α-MSH和β-MSH,均为肽类化合物。 α-MSH是13肽,没有种属差异。 β-MSH有种属差异,人的β-MSH是22肽,牛、羊 的β-MSH是18肽。 功能:促使皮肤黑色细胞分泌黑色素,使皮肤颜色加深。
3、垂体后叶激素
结构: 催产素(oxytocin)和升压素(也称加压素vasopressin)是含S-S键的9肽。 这两种激素肽链骨架相似,都为含二硫键的二十元环,差别在第3位和第8位氨基酸不相同。
功能: 催产素:使子宫平滑肌收缩,用于催产,还可使乳腺平滑肌收缩,排出乳汁。 升压素:使毛细血管收缩,增加血压;并有减少排尿的作用,即抗利尿作用,所以升压素也称抗利尿激素。
总结:垂体很小,但分泌的激素很多,这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控制。
4、下丘脑激素 释放因子/抑制因子 腺垂体 促激素 腺体 激素 靶细胞 下丘脑 神经垂体 催产素 升压素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atostatin) 下丘脑至少分泌10种激素,这10种激素的化学本质都属肽类,而且是Mr较小的多肽。 释放因子 (RF) 释放抑制因子 (RIF)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atostatin)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催乳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催乳激素释放因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 促卵泡激素释放因子 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促黑激素释放因子
5.脑肽 内啡肽(endophin) 功能:镇痛
6.胰岛及甲状旁腺等的激素 (1)胰岛素(insulin)
结构:
功能: ① 促进糖原的生物合成以及葡萄糖的氧化,降低血糖。 ② 促进蛋白质及脂类的合成代谢。 糖原 葡萄糖 CO2 + H2O Insulin ② 促进蛋白质及脂类的合成代谢。
(2)胰高血糖素(glucagon) 结构:29肽 功能:在许多方面与胰岛素相反。 ① 主要促使肝糖原分解,使血糖↑ ② 促使脂肪分解。
哪些激素与维持血糖的水平有关?
(3)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 甲状旁腺激素(PTH) 结构:蛋白质激素,有种属差异。 功能:靶器官是骨和肾脏 血钙↑,血磷↓。
降钙素(CT) 结构: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功能:靶也是骨和肾脏 血钙↓ 血磷↓
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 降血钙素:血钙↓,血磷↓。 1,25-二羟胆钙化醇:血钙↑,血磷↑。
(三)、重要固醇类激素 1.肾上腺皮质激素 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主要有7种,它们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皮质激素一般结构式
(1)糖皮质激素 包括皮质酮、皮质醇和可的松 这类激素对糖代谢影响很大,而对水盐代谢影响很小,所以称糖皮质激素。 主要功能:调节糖代谢,抑制糖的氧化,促使蛋白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
(2)盐皮质激素 这类激素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大,对糖和蛋白质代谢影响较小。 主要生理功能:促使体内保留钠,排出钾(保钠排钾),调节水盐代谢。
2、雌性性激素 卵泡激素 黄体激素 主要由卵巢产生,但人类的胎盘、肾上腺皮质甚至睾丸也产生少量雌激素。
① 卵泡(激)素:雌二醇,雌三醇、雌酮,可看作雌烃的衍生物。 ① 卵泡(激)素:雌二醇,雌三醇、雌酮,可看作雌烃的衍生物。 雌酮 雌二醇 雌三醇
雌二醇 雌酮 雌三醇 雌二醇活性最高 生理功能:促进女性器官发育、排卵。
黄体激素:主要为孕酮 生理功能:促进子宫和乳腺发育,抑制排卵,抑制动情,对全身代谢也有显著影响。 孕酮
3、雄性性激素 生理功能:刺激男性性器官发育,促精子生成及促进男性的第二性征。另外对全身代谢也有影响。 雄性激素:睾酮、雄酮、雄烯二酮,可看作雄烃的衍生物 生理功能:刺激男性性器官发育,促精子生成及促进男性的第二性征。另外对全身代谢也有影响。
(四)脂肪族激素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 所有的PG在C-13和C-14之间有1个反式双键,C-15有1个羟基。 前列腺烷酸 所有的PG在C-13和C-14之间有1个反式双键,C-15有1个羟基。
PGE PGB PGA PGFα (天然的) PGFβ (化学合成)
四、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为什么只对“靶”起作用? 靶细胞膜上或靶细胞内有激素的受体
有关受体的基本概念 受体的概念 受体 能识别并与特定信号物质结合的特异蛋白/糖脂 配体 与受体结合的细胞外生物活性物质, 如激素、某些药物、毒素等
受体的类型 膜受体 胞内受体 根据在细胞内分布的不同
1、膜受体 ——存在于细胞质膜表面 按其结构和接受信号的种类及转换方式分为 (1)离子通道型受体 主要是神经递质受体
作用:接受胞外信号后不直接影响细胞内变化 (2)G蛋白偶联型受体 本质:跨膜糖蛋白,一条肽链 作用:接受胞外信号后不直接影响细胞内变化 需要G蛋白介导 如:肾上腺素α2及β受体、毒覃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3)具有酶活性的受体 本 质:跨膜糖蛋白,含一个α螺旋 作 用:与配体结合后可使受体本身磷酸化, 可催化底物蛋白特定的Tyr残基磷酸化 如:胰岛素受体
2、胞内受体 存在:主要于细胞核内; 在胞浆中结合配体后也转入核内 作用:调节基因的转录 如: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素受体
4种途径 1、通过cAMP途径 2、钙及肌醇三磷酸作用途径 3、受体的酪氨酸激酶途径 4、固醇类激素受体调节基因转录速度
1.通过cAMP起作用
ATP cAMP Pi 生理效应 磷酸酶 G 蛋 白 无活性的 蛋白激酶 酶或蛋白质 蛋 白 质 有活性的 磷 酸 化 酶 酶- 或蛋白质-
第二信使学说由Sutherland提出,因此他荣获1971年国际生理学诺贝尔奖金
(1)cAMP的产生与灭活 cAMP ATP 5’ AMP cAMP Mg2+是两酶的激活剂 咖啡碱、茶碱对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 腺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 5’ AMP cAMP Mg2+是两酶的激活剂 咖啡碱、茶碱对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
(2)cAMP的作用机制 通过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PKA)起作用 PKA四个亚基 2个相同的催化亚基C、2个相同的调节亚基R 每个R上有两个cAMP结合位点,结合4个cAMP后 C与R脱离呈解聚态——有活性
ATP分解为cAMP和ppi,[ cAMP] 升高 肾上腺素的作用机理 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 腺苷酸环化酶(AC)被活化 ATP分解为cAMP和ppi,[ cAMP] 升高 活化蛋白激酶A(PKA) ↓活化糖原磷酸化酶激酶 糖原分解,磷酸葡萄糖的含量集聚增加
催化磷脂酰肌醇PI →PIP2, → IP3 和DAG 2、磷酸肌醇作用途径 激素与受体结合 ↓ 活化磷酸肌醇酶(磷脂酶C) 催化磷脂酰肌醇PI →PIP2, → IP3 和DAG PI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IP3:肌醇1,4,5三磷酸 DAG:二酰基甘油
IP4 IP3 Ca↑ PIP2 H DG PKC 内质网 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R PI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DG:二脂酰甘油 蛋 白 R IP3 磷 脂 酶 C Ca↑ 改变钙调蛋白及其他钙传感器的构象→ 产生生理效应 内质网 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酶- 或蛋白质- 酶或蛋白质 P P DG PKC
有重复出现的螺旋区-泡区-螺旋区(EF手图象) 钙调蛋白和其他的钙传感器 有重复出现的螺旋区-泡区-螺旋区(EF手图象) 在含Ca2+循环溶液中离体蛙心才能继续搏动 细胞收缩、胞吐、胞饮、糖原代谢、神经递质的释放、细胞死亡等都与Ca+有关 ——Ca2+是许多信号传导途径中的细胞内信号
Ca Ca
3.受体的酪氨酸激酶途径 激素结合到实质为酪氨酸激酶的受体上,使受体本身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同时进一步促进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胰岛素受体 ①两个α链(细胞外侧)和两个β链(穿过细胞膜) ②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在β链细胞质侧; 胰岛素结合位点在α链上 ③胰岛素的结合打开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自动对β链上酪氨酸残基进行磷酸化 ——自身磷酸化作用
4.激素诱导酶的合成 反应慢、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 激素首先进入细胞 ↓ 与胞浆中受体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 进入细胞核 激素的受体是结合着DNA的蛋白质 受体转变成转录的增强子 特定的基因扩增地表达 类固醇类激素以此种方式作用于机体 去除抑制蛋白的作用
核膜 类固醇激素 H R H R ′ H H H R ′ R mRNA mRNA 酶蛋白
P581 表17-6 一些激素的作用方式
五、激素分泌的调节 (一)神经轴 从上到下:刺激(神经系统、一级、二级) 从下到上:负反馈(长、短、超短) (二)分步剪裁 (三)多元调控
P582 图17-28
六、 植物激素 1、生长素:天然的是吲哚乙酸 2、赤霉素:一类物质,促进茎叶生长、 打破休眠、促进萌发、防止果实脱落等 3、细胞激动素(细胞分裂素) 4、脱落酸(离层酸):促进脱叶、脱果、存在于衰老和休眠的器官中 5、乙烯
七、 昆虫激素 昆虫激素的类别 1、发育激素: (1)保幼激素——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 (2)蜕皮激素、鞣化激素、羽化激素 (3)脑激素:调节发育激素 2、性激素:某些称为外激素(信息素) 3、变色激素:保护色、警戒色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