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存貨管理
學習目標 定義存貨並列舉需要存貨的理由,以及有效存貨管理的主要需求。 討論服務性存貨的性質與重要性。 討論定期盤存與永續盤存制。 討論存貨管理的目標。 描述 A-B-C 分類法並解釋如何有效使用。 描述基本 EOQ 模型與基本假設,並解決典型問題。 描述經濟生產量模型,並解決典型問題。 描述數量折扣模型,並解決典型問題。 描述再訂購點模型,並解決典型問題。 描述於何種情況下適合使用單期訂購模型,並解決典型問題。
導論 存貨 產品的庫存或儲存。 本章探討的是獨立需求存貨品項問題的存貨模型。
存貨的本質與重要性 不同型態的存貨包含下述種類: 製造業和服務業二者皆必須將存貨的空間需求納入考量。 原物料與採購零件 半成品,稱為在製品 完成品存貨(製造業)或商品(零售業) 替換零件、工具與供應品 運送至倉庫或客戶途中的貨品(在途存貨) 製造業和服務業二者皆必須將存貨的空間需求納入考量。
存貨的功能 為了滿足預期的顧客需求 為了舒緩生產需求 為了拆解作業程序 為了避免缺貨 為了利用訂購循環 為了規避價格上漲 為了配合作業 為了取得數量折扣的優勢
存貨控制的目標 存貨管理主要關切兩個面向 整體目標 基本決策 判斷存貨管理績效的指標 服務水準 訂購與持有存貨的成本 在合理的存貨成本下,達到可以讓顧客滿意的服務水準。 基本決策 訂購時機 訂購數量 判斷存貨管理績效的指標 顧客滿意度 存貨週轉率:每年銷售成本與平均存貨投資額的比率 現有存貨的天數
有效存貨管理的需求 追蹤現有與訂單中的存貨之系統。 可靠的需求預測,包括可能預測誤差的指標。 具備前置時間與前置時間變異性的知識。 針對存貨持有成本、訂購成本和缺貨成本的合理估計。 存貨品項的分類系統。
存貨盤點系統 定期盤存制 永續盤存制 二箱制系統 以批次或連線的方式呈現 以固定間隔期間(每週、每月)實體盤點存貨品項。 持續不斷地追蹤存貨的變動。 二箱制系統 以二個箱子來裝存貨,當第一個箱子清空時進行訂購。 以批次或連線的方式呈現
需求預測與前置時間的資訊 前置時間 從發送訂單到接收訂單的時間間隔。 銷售時點系統 在銷售時進行記錄。 以電子化方式記錄實際的銷售量。
存貨成本 持有成本 訂購成本 缺貨成本 因手中持有實體存貨一段時間(通常是一年)而產生的成本。 訂購存貨與接收存貨的成本。 當需求超過現有存貨的供應量時所產生的成本。
分類系統 A-B-C分類法 依照產品的相對重要程度,配置管制的心力。 採用三種等級:A(非常重要)、B(普通重要)以及C(最不重要) 循環盤點的指南。
訂購數量:經濟訂購量模型 三種訂購量模型: 基本經濟訂購量模型 經濟生產量模型 數量折扣模型
基本經濟訂購量模型
存貨週期
平均存貨水準和年訂購次數呈反比
持有成本、訂購成本與總成本曲線
基本經濟訂購量模型的公式 當每次訂購Q單位時,和持有與訂購存貨有關的年度總成本為: 最佳訂購量以Q0表示: 訂購週期(即二次訂購時間的間隔)的長度為:
總成本曲線
經濟生產量模型 基本假設: 只涵括單一品項。 每年需求為已知。 使用率固定。 持續使用,但定期生產。 生產率為固定。 前置時間不變。 沒有數量折扣。
逐漸補充存貨的 EOQ
經濟生產量模型的公式 總成本 經濟生產量 週期時間 = 生產時間 = 最高與平均存貨水準
數量折扣模型 數量折扣 大量訂購的價格折扣。 目標:選擇使總成本極小化的訂購數量。 盒裝紗布帶的價格列表:
加上PD不會改變EOQ
有數量折扣的總成本曲線
曲線比較
運用EOQ訂購法的再訂購時機(1/3) 其中 再訂購點 決定再訂購點數量需考量四個因素: 若需求與前置時間皆為常數,則再訂購點: 當現有數量減少到一個預定量時,便進行再預購。 決定再訂購點數量需考量四個因素: 需求率(通常以預測為基礎)。 前置時間。 需求與前置時間的變異程度。 管理階層可以接受的缺貨風險程度。 若需求與前置時間皆為常數,則再訂購點: 其中
運用EOQ訂購法的再訂購時機(2/3) 安全存量 為應付需求或前置時間出現變異而超過預期需求的存量。 再訂購點會隨著安全存量而增加:
安全存量降低缺貨的風險
運用EOQ訂購法的再訂購時機(3/3) 服務水準 服務水準 = 100% - 缺貨風險 安全存量適當的數量是由以下因素決定: 在前置時間內,需求不超過供應的機率。 服務水準 = 100% - 缺貨風險 安全存量適當的數量是由以下因素決定: 平均需求率與平均前置時間 需求與前置時間的變異性 所希望的服務水準
以前置時間需求的常態分配為基礎之ROP
ROP 計算公式(1/2) 若能取得前置時間中預期需求的估計值及標準差時,其公式為: 假設只有需求是變動的,而 ,再訂購點為: 其中
ROP 計算公式(2/2)
前置時間需求
缺貨與服務水準(1/2) 各訂購週期缺貨的期望單位數,可由下列公式求得: 每年的期望缺貨單位數:
缺貨與服務水準(2/2) 供貨率 存貨能直接滿足需求的比率。 服務業的供應商通常較關注供貨率,更勝於缺貨單位數。
定期訂購模型(1/2) 定期訂購模型 以固定的時間間隔發出訂單。 需要較多的安全存量。 高於正常的需求,會產生較大的訂購量。 發出訂單前定期查核(實體盤點)。
定期訂購模型(2/2) 優點 缺點 嚴密的控管 節省訂購、包裝以及運送成本 需為已知的缺貨風險備妥較多的安全存量 增加存貨持有成本 增加定期檢查的成本
比較定量訂購與定期訂購的差別
單期訂購模型 單期訂購模型 缺貨成本:每單位未能實現的利潤。 過量成本:過期品項的購買成本與殘餘價值之間的差額。 訂購易腐敗的商品以及使用壽命有限的品項之模型。 又稱為報童問題。 目的:確認能最小化長期過量成本與缺貨成本的訂購量或存貨水準 缺貨成本:每單位未能實現的利潤。 過量成本:過期品項的購買成本與殘餘價值之間的差額。
最佳存貨水準
連續存貨水準 服務水準 需求不會超過存貨水準的機率。 決定最佳存貨水準 So 的關鍵。
離散存貨水準(1/2)
離散存貨水準(2/2) 假使計算出來的服務水準,恰好等於存貨水準其中之一的累積機率,則會有二個相同的存貨水準能使長期成本最小化。
作業策略 削減存貨: 減少批量 降低安全存量 降低前置時間與變異性。 內部存貨管理與外部存貨管理的適切搭配。 準確而持續更新存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