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生產與經濟發展 校長兼撞鐘 ── 廠商組織 清水變雞湯,垃圾變黃金 ── 企業家精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銀髮族產業經營 第一節 銀髮族產業的發展 熟年商機  銀髮族發展產業 醫療保健 保健食品市場逼近三百億元 熟年人最擔心自己的健康問題,追求健康 是他們共同的願望,包括保健食品、養生 餐飲、健康器材、運動健身、抗衰老等都 是值得開發的市場。
Advertisement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變數與函數 大綱 : 對應關係 函數 函數值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對應關係 蛋餅飯糰土司漢堡咖啡奶茶 25 元 30 元 25 元 35 元 25 元 20 元 顧震宇 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變數與函數 下表是早餐店價格表的一部分: 蛋餅 飯糰 土司 漢堡 咖啡 奶茶.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收益的種類 溫故知新 1.
第三課 消費、生產與經濟發展 編製:黃詩茹 公民與社會(四).
獨占與管制 張清溪 / 台大經濟系.
中國人壽 徐真真.
經濟成長與創新 演示者:陳怡如、林佩儀.
Unity3D.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第一章 證券投資概論.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第四章 資金成本.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社員流失 Membership Loss 國際扶輪近年來流失社友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6 生產者決策的基礎 本章及下一章則要討論供給線背後的生產者行為;從追求利潤最大的行為。對生產者行為的了解,可分為三個步驟:
本講章由楊偉文博士編寫 作為香港管理專業協會 「企業管理文憑課程」授課之用 ® 2009
寡占理論 複習一下 1.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第3課 生產與經濟發展 校長兼撞鐘 ── 廠商組織 清水變雞湯,垃圾變黃金 ── 企業家精神.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第3課 生產與經濟發展 校長兼撞鐘 ── 廠商組織 清水變雞湯,垃圾變黃金 ── 企業家精神.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第十章補充 允收抽樣.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我 會 數 數.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三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公司債 發行公司債 But 我需要2億 資金不足… 元資金興建廠房… 甲企業 債權人 透過發行二十年期公司債的方式籌得資
第一章 貨幣的時間價值.
1-1 二元一次式運算.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Identifying your company’s real intelligence needs
新事業發展專題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營運模式.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課 生產與經濟發展 校長兼撞鐘 ── 廠商組織 清水變雞湯,垃圾變黃金 ── 企業家精神

同學有沒有參加過園遊會?當園遊會在十二月舉行時,請分組討論要準備賣什麼?賣多少價格?買什麼?怎麼做?如果改在六月舉行呢? 壹、生產要素 一、產品的種類 我們可以把產品分成財貨(goods)和勞務(services)兩類。牛奶、麵包、 CD 、凱蒂貓等,是屬於財貨;理髮美容、銀行存放款和郵遞快捷,是屬於勞務。

‧最終產品(final goods):是消費者直接可以消費享用的,如報紙、紙張等。 ‧半成品(intermediate goods):是生產流程中階段性的產品,是某一階段廠商的產品,作為下一階段廠商生產的原料;例如:紙漿公司生產白紙,而白紙是報社用來印製報紙的原料。 ‧消費品(consumer goods):如漢堡、可樂、書籍、唱片,是由一般消費者購買和消費。 ‧資本財(capital goods):如廠房、機器設備,是由廠商購買作為生產之用。 紙漿

二、生產要素的分類 (一)土地 (二)勞力 (三)資本 銀行裡的刷卡機、郵局外的提款機、電視臺的轉播車等,都是資本。 在農業(種稻種菜)、工業(生產汽車)和服務業(銀行、郵局)等產業裡,土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經濟學教科書裡,通常把金、銀、銅、鐵、錫等自然資源或原物料,也納入「土地」這個項目。   (二)勞力 麥當勞和便利商店的店員、汽車裝配廠生產線上的員工等,都是生產過程所投入的勞力。 (三)資本 銀行裡的刷卡機、郵局外的提款機、電視臺的轉播車等,都是資本。

(四)企業家精神 園遊會中,哪些屬於財貨?哪些屬於勞務?生產要素又有哪些呢? 能夠結合資本、勞力、土地等要素,開發新的產品或勞務,承擔風險,以滿足消費者的偏好並追求利潤的,就是企業家。企業家的特質,就是有冒險犯難、愈挫愈勇、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毅力;這些企業家所具有的特質,就稱為企業家精神。無論是福特(Henry Ford, 1863-1947)、比爾蓋茲(Bill Gates, 1955-),都是典型的企業家,具有卓越的企業家精神。 園遊會中,哪些屬於財貨?哪些屬於勞務?生產要素又有哪些呢?

貳、生產函數 為了簡化分析,假設只有勞力和資本兩種生產要素,經過廠商的生產,得到產品(product)。因此,可以把生產函數定義為: 斟酌教學 同學是否有去過「吃到飽餐廳」?吃第五片披薩的快樂程度如何?吃第十片呢?吃第十五片時,是否和剛吃的時候一樣心滿意足?還是覺得噁心反胃? 還有什麼事也是做到愈後面效果愈差的?看書嗎?跑步嗎? 為了簡化分析,假設只有勞力和資本兩種生產要素,經過廠商的生產,得到產品(product)。因此,可以把生產函數定義為: 生產函數: Q=F(K,L) 其中,K是資本,L是勞力,Q 是產品,而 F (‧) 就是生產函數。 媽媽炒一盤香噴噴的蔥花炒蛋,可以用生產函數來解釋嗎?

ㄧ、短期與長期 短期的生產函數:Q=F(K,L),K 固定 長期的生產函數:Q=F(K,L),K可變 就生產函數的圖形而言,長期的生產函數有三個變數 (Q,K,L),所以需要三度空間的立體圖。在本課主要探討短期的生產函數;因為只有兩個變數(Q,L),所以可以利用兩維(也就是以X和Y為橫軸和縱軸)的平面圖來表示。

二、報酬遞減法則 假設老師上課以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如果有十個到十五個學生,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彼此互動熱烈。可是,如果人數再增加,超過三十個人時,不容易得到好的結果。在生產理論裡,廠商在生產力上也有類似情形。 這就是報酬遞減法則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的意義。在 Q=F(K,L)的生產函數裡,假設資本K為固定,當不斷的增加勞力 L時,所額外產生的產品 Q 會逐漸減少。最後,甚至可能出現生產要素增加,但是總產量減少的情形。

三、總產量、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 即MP=△TP/△L= (TP2-TP1)/(L2-L1) 一般而言,邊際產量可以定義為:邊際產量=總產量的變化除以生產要素的變化 , 即MP=△TP/△L= (TP2-TP1)/(L2-L1) 資本(K) 勞力(L) 總產量(TP) 邊際產量(MP) 10 1 5 2 15 3 29 14 4 47 18 63 16 6 75 12 7 83 8 89 9 90 86 -4 總產量隨勞力增加而增加。當 L=9 時達到最高點,總產量 TP=90。然後,勞力增加,但是總產量減少。在表中,當勞力為L=4單位時,邊際產量達到最大值,MP=18。

平均產量=總產量除以生產要素數量,即AP=TP/L 平均產量可以定義為: 平均產量=總產量除以生產要素數量,即AP=TP/L 當勞力為 5 單位時,總產量為 TP=63;因此,平均產量為AP=TP/L=63/5=12.6。 資本(K) 勞力(L) 總產量(TP) 平均產量(AP) 10 1 5 5.0 2 15 7.5 3 29 9.7 4 47 11.8 63 12.6 6 75 12.5 7 83 8 89 11.1 9 90 10.0 86 8.6

平均產量的最高點是在勞力為 5 單位;而後,平均產量開始逐漸降低。而且,在平均產量上升的階段,MP>AP;在平均產量下降的階段, MP<AP。 勞力(L) 總產量(TP) 邊際產量(MP) 平均產量(AP) 1 5 5.0 2 15 10 7.5 MP>AP 3 29 14 9.7 4 47 18 11.8 63 16 12.6 6 75 12 12.5 MP<AP 7 83 8 89 11.1 9 90 10.0 86 -4 8.6

參、廠商組織 斟酌教學 之前舉辦「園遊會」時,大家所買的原料與產品之間的關係,是直接批貨來賣,還是有付出勞力心血生產?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做粽子或包子?為什麼奶茶是自己沖泡的? 學校附近的早餐店與麥當勞公司有什麼不同?和合作社又有何不同? 一、組織型式 (一)獨資 公司的資金,完全來自一人,但並不表示員工只有一個人。一般來說獨資事業的規模,通常不會太大。獨資的廠商,決策效率高;在各種作為上,都可以有較大的彈性。主要的缺點,就是規模小。

(二)合夥 兩個人和兩個人以上,共同出資的事業,就稱為合夥。根據法律,合夥人員要負連帶的責任(全部責任)。合夥的廠商,優點是發揮「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精神。但是,合夥也可能是「三個和尚沒水喝」,可能是虎頭蛇尾,有好的開始,但是沒有好的結尾。 (三)股份有限公司 現代社會裡,公司股東的人數激增;不過,每個股東對公司的責任,只有這個股東所投入的資金。因此,股份有限公司是指股東的責任是「有限」的。股份有限公司能募集較多的資金,經營的規模,通常遠超過獨資和合夥。經營規模大,就有專業的經理人,經營效率通常比較高。

二、比較 一般來說,不同型式的廠商之間,最主要的差別之一,就在於資金的多和少。資金多和少,當然就涉及經營規模的大和小。連帶的,因為經營規模的大小,在會計稅賦等方面,也就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定。 對於廠商的探討,是經濟學裡很重要的一個領域。不同規模和不同型式的廠商之間,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比較。例如:資本額、營業額、員工數、研發部門大小、股東數、每年獲得專利數等。大體而言,資本主義較發達的地區,通常股份有限公司所占的比例較高。

肆、經濟發展要素 為何愛爾蘭、印度進步這麼快? 位於非洲的喀麥隆是非常窮困的國家,也是全世界最腐敗的國家之一(根據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調查)。二十年前,它還有公路;二十年後,公路殘破不堪,連公車都無法行駛,所以只剩出租車。喀麥隆不但貧窮,而且愈來愈貧窮!人民怨政府將世界銀行給的款項亂花,他們稱其為強盜政府,大量的浪費(如路障的設置與敲詐勒索的警官)、強制性制度(設新公司必須配合給付高額的疏通費、眾多繁文縟節),使這個國家的經濟無法進步,人民生活困苦。 為何愛爾蘭、印度進步這麼快?

一、經濟成長 ‧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指的是只有經濟活動的 增長,並不涵蓋基本經濟結構與制度上的改變。 ‧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是指除了經濟活動的增長外,還包括技術、人口教育、健康、制度與社會結構等各種層面的轉變。 一、經濟成長 對經濟學者而言,財富有很積極正面的含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臺灣主要城市裡的人行道上,多半已鋪上導盲磚。這是在社會富裕之後,才能較有效的支持盲人的尊嚴。可見得社會的資源(財富)增加之後,才容易支持其他的價值。

經濟成長可以用方程式作簡明的界定。首先,是實質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可以定義為: ‧實質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當期實質國民生產毛額- 前一期實質國民生產毛額)/前一期實質國民生產毛額〕 ×100%=(Y(t)- Y (t - 1) / Y (t - 1)) × 100% 其中,Y(t) 和 Y(t - 1) 分別是當期和前一期的實質國民生產毛額。 ‧實質每人生產毛額成長率,可以定義為: 實質每人生產毛額成長率=〔(當期實質每人生產毛額 - 前一期實質每人生產毛額)/前一期實質每人生產毛額〕× 100%=(y(t)- y(t -1)/ y(t - 1)〕× 100% 其中,y(t)為國民生產毛額 Y(t) 除以當期人口數。 ◎經濟成長就是一個社會能長期的維持,使這兩種成長 率維持大於零的步調。 經濟成長有哪些的好處呢? 如何才能促進經濟成長呢?

二、決定經濟成長的因素 (一)人造資本 (二)人力資本 (三)自然資本 長遠來看,即使經濟體系每年只成長2%,每隔三十五年大餅就變大一倍(1.0235≒2.0)。 (一)人造資本 機器設備等資本愈多,經濟體系的產能愈大,愈容易把國民生產毛額的餅加大。而且,除了資本的數量之外,品質也非常重要。 (二)人力資本 人力的數量和品質,更是影響經濟活動的關鍵因素。在知識經濟裡,進修教育和在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環。 (三)自然資本 土地之外,是否能取得其他自然資源,當然也會影響經濟成長。而自然資本的內涵,也包括環境的品質。

(四)企業才能 (五)社會資本 (六)政府效能 社會資本是指人際之間所具有、眾人可以利用的資源。 企業才能包括生產技術和企業家精神。生產技術進步能以同樣的投入,得到更多的產品。同樣的,企業家精神所代表的開創、冒險、發明,就是由無到有;把各種生產要素結合在一起,開發出有價值的產品。 (五)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指人際之間所具有、眾人可以利用的資源。 (六)政府效能 簡單的說,良好的法律和秩序,是經濟穩定成長不可缺的條件。

三、經濟成長理論 (一)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 (二)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 斟酌教學 (一)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 透過經濟活動所隱含的交易,買賣雙方都可以盡可能發揮自己專業上的長處;然後透過市場交易,依賴其他人生產自己所不擅長作的產品。市場的極限,就是分工已達到極限而不能分工的情況。 (二)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 CD 出現後,錄音帶的市場愈來愈小。當企業家推陳出新時,同時都隱含著創造性的破壞 (creative destruction)。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 1883-1950)認為經濟成長就是一連串破舊立新的過程。

(三)凱恩斯的政府主導論 (四)諾斯的矩陣制度 在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時,凱恩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主張政府應積極介入。藉著增加公共支出,就可以創造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足以啟動經濟活動的引擎,產生掙脫困境的連鎖反應。 (四)諾斯的矩陣制度 諾貝爾獎得主諾思(Douglass C. North, 1920-)認為:長期來看,決定一個社會繁榮或衰敗的,是這個社會有沒有一套好的制度矩陣(institutional matrix)。所謂制度矩陣,是一個包含經濟、政治、意識型態的制度體系,它提供了社會運作的基礎。好的制度矩陣,就像好的遊戲規則,可以使人際之間的互動(交易)出現一加一大於二的結果。

四、經濟發展的過去與現在 (一)過去 1.傳統社會(the traditional society) 斟酌教學 (一)過去 羅斯托(Walt W. Rostow, 1916-2003)的經濟成長階段論(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把經濟發展的過程,分成五個階段: 1.傳統社會(the traditional society)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裡,市場經濟幾乎不存在;只有小規模的市集。資本很有限,而絕大部分的勞力是很原始的基本勞力,毫無現代知識和技術可言。 2.起飛前(the preconditions for take-off) 農業生產逐漸進步;小規模、技術層次低的工業漸次出現,而且知識和教育也受到重視。政治上能維持穩定的環境,使經濟活動得以蓬勃發展。 

4.邁向成熟(the drive to maturity) 3.起飛(the take off) 經濟體系進入快速成長、高度發展的階段。投資活動明顯的增加,社會的資本存量急遽膨脹。經濟體系裡,有大量的儲蓄和資本形成。 4.邁向成熟(the drive to maturity) 重工業出現;農業人口大幅度下降。由農業所釋出的勞動力轉入製造業。出現以現代化生產技術所支持的經濟體系。 5.大量消費(the age of mass consumption) 市場規模持續擴充,對外貿易也大幅增加。金融和服務業,吸收了大量的從業人員。中產階級已經非常穩固,典章制度也都明確可循。每個人都有相當的所得水準,可以從事大量的消費。

(二)現在   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在1987年喊出重建和開放的口號;柏林圍牆在 1989 年被拆除,東西德合併。東歐各國也放棄社會主義路線,而朝資本主義發展。    可是,在東歐各國採取開放和民主化政策一段時間之後,共產黨在好幾個國家裡都有重掌政權的跡象;顯然改革過程中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痛楚,下面列出幾點明顯的問題:

1.私有化的問題 如果要以市場機能取代中央規劃,各種資產的所有權一定要歸入私人的手裡。可是原有的國(公)營企業的財產要如何公平合理的劃分呢?如果是允許由私人集資購買國營企業,在社會主義的國度裡,最有錢的人往往是黨的領導人和幹部。因此往往造成「黨領導變資本家」(舊權貴變成新權貴)的結果。 2.價格機能的問題 在原來的制度之下,價格都是人為決定的;不能適切的反映資源的相對價值。一旦取消人為訂價之後,原來被刻意壓低的日用品和一般消費品的價格往往一飛沖天。通貨膨脹自然而然的出現。

3.失業的問題 不論採取哪一種私有化的方式,無效率的工廠都要關門,許多人將失掉工作。長期來看,私有化和價格機能將使資源運用的效率大幅提高;但短期內失業的情形可能非常嚴重。據估計,波蘭在採取自由化的措施之後,失業率曾一度高達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4.總體經濟政策的問題 在社會主義的管制和規劃之下,少有景氣起伏的問題;所以,政府部門也就沒有推行相關政策的經驗和能力。市場化之後,因為沒有適當的稅收制度,所以稅收很少;而為了避免失業問題,在支出上又不得不繼續支持許多賠錢的國營企業。因此,財政赤字的問題迅速惡化只好以發行貨幣的方式來因應,使得通貨膨脹的趨勢更為嚴重。在蘇聯解體前的最後六個月,蘇聯的年通貨膨脹率是百分之兩百。

5.國際收支的問題 在社會主義的管制和規劃之下,進口和出口的種類和數量都是由政府操縱;國際收支的匯兌是由政府決定。一旦交由市場機能主導經濟活動,進出口的決定變成由私人企業進行;國際收支的穩定性也就受到嚴重的考驗。 6.改革次序的問題 只要採取的不是一次完成的霹靂模式,馬上面臨是改革次序的問題:是先放棄人為訂價,讓價格機能逐漸形成?還是先解散國營企業,讓財產私有確立?是先成立外匯市場,還是先讓對外貿易自由化?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由完全的管制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經驗,所以這些問題都沒有明確而肯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