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榮獲「普立茲」獎的音樂劇 Company Name Prof. Iris H. Tuan TA: Andy
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獎-普立茲是美國一個多項的新聞及文化獎金 歷史上曾被普立茲獎有幸垂青過的劇目,都代表著美國音樂劇的超級成就。從《引吭懷君》到《南太平洋》,從《菲歐瑞羅》到《如何輕易取得成功》,從《合唱班》到... 《租》 普立茲獎
普立茲垂青百老匯- 《引吭懷君》 這部由艾拉.葛什溫、喬治.F.考夫曼和莫瑞.瑞斯凱德所創作的《引吭懷君》獲得了普立茲戲劇獎,這是第一步獲此殊榮的音樂劇。 該劇是一部偉大的葛什溫喜劇,音樂類型非常豐富 該劇是一部音樂喜劇,不是小歌劇,因為他符合所有音樂喜劇的要求:美國的旋律、現代的角色、通俗的語言等。雖然在技術上向小歌劇界來不少東西,但她的靈魂仍是音樂喜劇的靈魂。 劇中的爵士歌曲有「誰在乎」(Who Cares)、「愛情在這個國家孳生」(Love Is Sweeping The Country)以及主題歌「為你而歌」等。 影片:Of Thee I Sing Montage 音樂:Ella Fitzgerald - Love Is Sweeping The Country
該劇成功地邁出了用音樂劇智慧地諷刺時代政治的不乏,將眼光投向了美國總統制度,頗具諷刺意味。 《引吭懷君》是一部技巧爛熟的社會諷刺劇,一個奇妙的故事、融於情節中的光輝歌曲、高度的美國化主題、自然的美國口語、尖銳具有諷刺味的歌詞,以及包含了許多變化的統一協調的風格,都代表了音樂劇歷史上的一個新的高峰。 抒情的歌曲「寶貝,為你而歌」(Of Three I Sing, Baby)不僅是他給瑪麗的情歌,也是唱給支持他的民眾聽的歌曲。 《引吭懷君》將觸角直接投向了社會政治的敏感問題,以前所未有的勇敢姿態味百老匯樹立了一個榜樣。 體現了濃濃的吉爾伯特和蘇黎溫氏幽默,不過這種幽默被打上了清晰的美國烙印。 伯恩斯坦認為該劇足以與吉爾伯特和蘇黎溫最精彩的歌劇《日本天皇》媲美
《引吭懷君》是美國音樂具史上最早進行戲劇整合的作品之一。富有諷刺意味的語句不僅出現在人物的對話中,也出現在艾拉.葛什溫的歌詞中 《引吭懷君》在美國音樂劇史上的價值更加明晰。 類似的劇目葛什溫的《激情樂隊》和 《讓他們吃蛋糕》、 伯恩斯坦的《勘迪德》 《讓他們吃蛋糕》是《引吭懷君》的續集,他們炮製出了獨裁統治者的形象,劇中的音樂也不是陪襯了。該劇在藝術上很成功。 Strike Up the Band (1927 and 1930) Gershwin - Let 'Em Eat Cake - Union Square
美國一些研究者將《激情樂隊》、 《引吭懷君》、 《讓他們吃蛋糕》結為「引吭懷君三部曲」 共同特色為音樂劇的整體性得到不斷加強。 音樂成為推動戲劇情節發展的重要力量,這種力量不僅來自32小節的普通歌曲,還來自於歌曲的吟踊部、詠歎部。 《讓他們吃蛋糕》中讓葛什溫開始運用大歌劇技巧 另一個共同特色是都具諷刺色彩 《激情樂隊》講述了由於進口瑞士巧克力的關稅之爭而引發的美國與瑞士之間的戰爭,對於侵略者和政界人士給予了抨擊與諷刺 《引吭懷君》對空想的政客進行了諷刺 《讓他們吃蛋糕》則對30年代的「極權主義」和當代美國社會進行了諷刺
歌劇與音樂劇一次對於愛情的碰撞《南太平洋》 百老匯在40年代快要結束的時候,又出現了一部驚世之作-《南太平洋》 為第二部榮獲普立茲戲劇獎的音樂劇,再次證明羅傑斯和漢姆斯特恩的創作手法得到了公認。 《南太平洋》和《奧克拉荷馬》 都講述有關愛情和阻礙愛情發展的情感障礙的故事,也同樣給20世紀留下了眾多經典的歌曲 《南太平洋》與羅傑斯和漢姆斯特恩創作的前三部劇不同之處在於前幾部劇都像是音樂喜劇向「音樂戲劇」的靠攏過程中的過渡形式。 《奧克拉荷馬》初見端倪, 《旋轉木馬》更傾向於輕戲劇風格、 《快板》有些超前意識, 《南太平洋》則是相對意義上音樂劇的最高表現,是「R&H」用音樂喜劇形式表現出來的真正的「音樂戲劇」 South Pacific is a musical composed by Richard Rodgers,
喬什華.羅干是一位在二戰後崛起的卓有成就的導演 該劇以二戰期間爭奪南太平洋島嶼控制權的激烈鬥爭為背景,講述了老於世故的種植園主埃米爾、天真的海軍護士內莉以及貴族出身的喬和他深愛的當地姑娘莉阿特之間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 該劇不僅僅是一部壯觀的百老匯音樂劇,他也是對人類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強烈呼喚。 《南太平洋》被看做一部有三個主題的音樂劇。 等待著參加二戰攻打日本的士兵們的心境 表現主人公埃米爾和內莉之間充滿波折的愛情故事 人們對於戰爭的恐懼心理
羅傑斯和漢姆斯特恩在《南太平洋》中採用了大歌劇、小歌劇、歌舞雜耍等諸多元素,並將他們融合成為一種很獨特的東西。 「一點兒都不像女人」、「我決定把那男人從我的頭髮中洗掉」就是傳統音樂喜劇作品風格的歌曲 「巴里,嗨」則是傳統浪漫的小歌劇風格;「蜜糖包」則體現了一部成熟、壯觀的百老匯音樂劇歌曲所必須具備的所有特徵。 「蜜糖包」則體現了一部成熟、壯觀的百老匯音樂劇歌劇所必須具備的所有特徵。 該劇的燈光設計也有了創新,過去的廠景轉換之間總是以黑暗為過渡,而該劇中的燈光從一場景結束時漸弱,而在另一場景出現時漸強,實現了平滑切換。 該劇還有一個經典的電影版本,是1958年由米茲.蓋諾和羅莎諾.布拉茲主演的 2001年3月26日,美國ABC已經為該劇的電視電影搬上了螢幕,由格里恩.克羅斯和雷德.希爾貝加主演。 There Is Nothin' Like a Dame - R&H's South Pacific 1958 film
一部教人奮進的音樂劇-《菲歐瑞羅》 《菲歐瑞羅》是傳記體音樂劇,紀錄的是紐約市長菲歐瑞羅.拉奎迪亞(1882~1947)的生平事蹟。講述了其擔任市長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活經歷,包括他如何戰勝坦慕尼派,進行紐約政治改革的經歷。像《1776》一樣,該劇同樣證明了真實的歷史故事同樣可以有很好的娛樂效果。 劇中代表歌曲 「小罐頭盒」、「Politics and Poker」、「我愛警察」、「到明天」和「我是什麼時候開始戀愛的」等。 音樂:Fiorello - 'Little Tin Box' - original Broadway version
在這部音樂劇中,我們能看到他生活種 的不同側面,包括理想與現實,愛情與失落,進取精神和忍耐力。 故事展現的是菲歐瑞羅成為紐約市長前10年的生活。過去打仗的經歷給他帶來了不少財富,然而喪妻的痛苦一度使他消沉,不過親朋好友的關愛誘使他重新振作起來,咄咄逼人的競爭者更促使他不屑奮鬥。 在這部音樂劇中,我們能看到他生活種 的不同側面,包括理想與現實,愛情與失落,進取精神和忍耐力。 一直身患重病的妻子席也離開了人世。社會危機和喪妻的痛苦並沒有壓垮菲歐瑞羅,反而使他更堅定了與坦慕尼派鬥爭的決心。 Original Cast of Fiorello! / Photo by Joseph Abeles
祝你飛黃騰達的音樂劇-《如何輕而易舉獲得成功》 頭腦和能力 羅伊瑟的創作也應得到肯定,劇中「我相信你」和「公司之道」的歌曲最為成功 能獲得普立茲獎的音樂劇並部一定是票房上的冠軍,雖然該劇並沒有交上像《異想天開》那樣的好運,但仍取得不錯的演出成績。 在劇中扮演配角之一的演員唐娜.馬克肯契尼從此開始了她的音樂劇生涯。她在《如何輕而易舉獲得成功》之後的代表作品有1970年的《伴侶》和1975年的《合唱班》,後來她嫁給了著名的舞蹈編導兼音樂劇導演邁克爾.本尼特。 Robert Morse - Rosemary (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 1967)
舞蹈人的生活和激情-《合唱班》 反映演員後台生活的音樂劇《合唱班》使「概念音樂劇」達到了高峰,這次概念的中心是那些長年穿梭於百老匯不同劇組的就像「吉普賽人」一般的舞者,他們不是明星,只是一些平凡普通的舞者,而決定他們命運的就是那一次次的百老匯裙舞演員選角會(或視聽會) 《合唱班》取得了藝術和商業上的大豐收,創造了百老匯又一個新的神話。 成為了1975年來美國百老匯音樂劇歷史上最長的劇目。直到2002年1月26日,另一部歐洲音樂劇《悲慘世界》創下了新紀錄。 為避免單線情節結構,該劇設計了18個歌舞劇演員爭奪合唱班8個名額而展示才華的精彩場面 Tony Awards (1976) - A Chorus Line ONE
《合唱班》的成功應該歸功於他的創造者邁可爾.本尼特 《合唱班》革新了人們觀劇的欣賞習慣,打破了傳統音樂劇嚴格的情節線,將許多角色和人物貫穿起來。該劇還有一個技術上的革新,是百老匯第一部使用電腦操作台的音樂劇。 本尼特為百老匯創造了一個舞蹈神話,他摸透了人們懷舊的心思,以30年代的踢踏舞激發起來自世界各地懷著鄉愁的觀眾們的熱情。 本尼特的最高成就應該是他出色的策劃和組織才能,他的安排總能使舞蹈演員們充滿舞蹈的激情和衝動。 使舞蹈獲得真正的支配地位
《合唱班》使他達到了編舞的一個高峰,他把這種風格稱為「電影式的舞台」 是一種猶如電影鏡頭切換自如的「蒙太奇」的舞台風格。 「鏡舞」就是本尼特集戲劇性、創造性的一個自然的出現。 「合而為一」(One)是本尼特在這部劇中的傑作 在輝煌、炫目、掌聲和明星的背後卻是平凡、普通的過著「吉普賽人」生活的真實歌舞演員群像。 百老匯的奇蹟《合唱班》於10年後被搬到了銀幕上,由哥倫比亞公司1985年發行。該片讓人們在一次領略了歌舞片的神奇。麥克.道格拉斯在其中扮演著名導演一角。
該片在譜曲、服裝、劇情和對話上都有了很大的發揮,特別是,片中的對話安排也能夠和歌舞穿插的非常流暢和同步。 電影的結尾完全是美國好萊塢式的,僅僅錄取8名演員,而到最後卻有140名青年舞蹈演員,載歌載舞,登上舞台,感情爆發達到了頂峰,這也正是最感染人的地方。 該片在譜曲、服裝、劇情和對話上都有了很大的發揮,特別是,片中的對話安排也能夠和歌舞穿插的非常流暢和同步。 THE LONG 1970s — A CHORUS LINE Choreographer and director Michael.
藝術家的靈魂詮釋-《星期天在公園與喬治約會》 斯蒂芬.桑德漢姆被認為是當代最富革新精神的藝術家。 《西區故事》到《拜訪森林》,再到《星期天在公園與喬治約會》,他成功將奇思妙想和自己的機制和洞察力融入了音樂劇。 歷時一年半的演出要歸功於《紐約時報》,他的宣傳使戲劇圈把劇名說成《星期天在時報廣場與喬治約會》 該劇的創作源自於19世紀新印象畫派的創始人法國畫家喬治.修拉(1859~1891)的作品,尤其是一幅名為「大碗島上的一個星期日」的油畫啟發 人的一生中只有兩樣東西最為牽動人心,那就是孩子和藝術。 喬治開始背誦他曾祖父的話:秩序井然、構圖合理、有張有弛、平衡協調...多特幫助喬治理解了「協調」的真正意義。這時候100年前的畫中人物從現代的建築中走了出來,喬治真的明白了,他只有不斷的向前。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1986) - Bernadette Peters
現代的「波西米亞人」-《租》 一位貧困的音樂家和一個夜總會舞女相愛著,可是他們卻經受著吸毒和愛滋病帶來的痛苦,這個故事似曾相識嗎?沒錯,他就是普契尼1896年的著名歌劇《波西米亞人》的現代音樂劇版《租》,是繡花女咪咪和詩人羅多爾夫愛情悲劇的最新詮釋。 該劇把上個世紀遊蕩在巴黎的放蕩不羈的藝術家生活,放在20世紀末的紐約東區,是新時代美國式的傷感。 大家都深深領悟了珍惜時間對於愛情的重要性 另一種結局裡,咪咪並沒有死,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劇的作者喬納森,拉森用新生命平衡了故事,而他自己卻為這個劇獻出了短暫的生命。 RENT 1996 Tony Awards
人家問他是幹什麼的,他說他在寫一個有關當代的搖滾歌劇。 拉森寫的音樂的確集合了90年代的各種流行:搖滾、靈歌、加勒比海音樂和拉丁美洲舞曲、甚至探戈。 三部曲 1967年的《長髮》 1975年的《合唱班》 《租》 這三部音樂劇都是用60年代的搖滾音樂漢以描寫百老匯一群生活艱苦的「吉普賽人」似的藝術家們的生活打破了音樂劇的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