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下午3:00-5:00法鼓佛教學院 從佛經看漢語雙音化 的過渡現象 竺家寧
佛法的載體 ↓ 語言 → 佛經解讀 ↑ 浩瀚的大藏經 聲韻 詞彙 語法 漢語言知識 佛經解讀
語言的分析有如 庖丁解牛 → 點點滴滴 累積成果
漢語從單音節走向複音節 (disyllabification)
學/而/時/習/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今現在」、「比丘僧」、 「親眷屬」、「權方便」。
漢語雙音化的原因
1.符號系統的演化 文明持續發展,社會事務愈趨繁雜,原有的單字不夠使用。
2.佛教的哲理影響 佛教精微細緻的思維內容,已經超出中國人傳統的哲學範疇,必須用文字重疊的方式提供多的符號來描寫表達。 8
3.多音節音譯詞的影響 大量的外來語音譯詞,刺激漢語詞彙走向多音節。 9
4.漢語語音的簡化 中古漢語聲母、韻母都發生劇烈的簡併,使同音字大量增加。 10
佛經反映的初期雙音化現象 有如一種實驗,顯示了詞素複合的不穩定的特徵,具有漢字多種組合的可能性 佛經反映的初期雙音化現象 有如一種實驗,顯示了詞素複合的不穩定的特徵,具有漢字多種組合的可能性
漢語的構詞實驗
試驗一 A字 + B字 → AB雙音詞 B字 + A字 → BA雙音詞
試驗二 A字 + B字 → 雙音詞 A字 +B字 +C字 → 三音詞
雙音化的初期不穩定的特徵之一 佛經詞彙中的 同素異序現象 詞的結構可以逆序
惱苦/苦惱 行步苦極。坐起呻吟。憂悲惱苦。識神轉滅。便旋即忘。(581佛說八師經) 目不見色。耳不聞音。不淨流出。身臥其上。心懷苦惱。言輒悲哀。(581佛說八師經) 「惱苦」和「苦惱」的詞性不同,「惱苦」是不及物動詞。意思是「心情悲痛」。「苦惱」是名詞。意思是「痛苦難過」。
稱名/名稱 如是十方諸天人民。所稱名佛億萬無數。此皆佛本發意以來。班宣道化。所誨之徒也。(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色像第一捨世間財。志行高妙名稱普至。有金剛志得佛聖性。(474佛說維摩詰經) 「稱名」作動詞用,上面句子裡放在「所」字的後面,形成「所+動詞」的結構,在句子裡轉為名詞用。意思是「名號稱呼」。至於「名稱」是名詞,上句作主語用。意思是「聲譽」。
熱惱/惱熱 休止/止休 怒忿/忿怒 愍哀/哀愍 這兩種詞序的用法完全相同。
佛經為什麼有這麼多詞序互換的現象? 這類詞的競爭淘汰,由什麼因素決定? 1.聲調因素 2.意義因素
分析了西晉竺法護的 16340 個雙音節並列結構, 得到下列統計表: ( 前一調為複音節詞的頭一字,後一調為複音節詞的末一字, 例如平–入代表前一字是平聲,後一字是入聲 ) 平-平 2516 平-上 1646 平-去 2508 平-入 1679 上-平 565 上-上 582 上-去 974 上-入 460 去-平 1110 去-上 754 去-去 1368 去-入 914 入-平 275 入-上 197 入-去 447 入-入 345 除了前後二字為同調之外,異調並列的,呈現了相當嚴整的規律。 1.平聲字出現於首字最多。 2.去聲字作為第二音節,在各類中(無論首字是平或上、去、入)都佔絕對優勢,這應該不是偶然的現象。說明西晉時代的構詞規律,有選擇去聲為第二音節的傾向。
由意義關係看,有些並列式的詞序是由意義決定的。 例如 “ 長短 ”、“ 妻子 “、 ” 生死 ”、“ 東西 ”、“ 兄弟 ”、“ 國邑 ”、 “ 日月 ”、“ 上下 ”、“ 弟子”、“ 出入 ”、“ 父母 ”、 “ 億百 ”( 另有 “ 百千 ” 與此相反 ),這些都屬 “類義並列 ” 的情況 。這類佔的比律不高,因為並列結構絕大多數是同義或近義詞素的並列。我們可以說,只有在類義並列時,詞序先後才會考慮意義的因素,此外,總是由聲調因素居於主導的。
另一種不穩定的特徵 三音節詞的組合實驗 和雙音節競爭 另一種不穩定的特徵 三音節詞的組合實驗 和雙音節競爭
在於空閑。能忍微妙。不但口言。譬若如犀。常樂獨處。如是曹輩。(632 佛說慧印三昧經) 若於十萬佛亦起菩薩意。然後亦復起菩薩意。不誹謗方等經。亦不諷誦讀之。(632 佛說慧印三昧經) 這兩句還可能是由於句型的對稱,所以採用三音節組合。可是下面兩句就完全沒有這樣的狀況。 爾時便有七寶交露。覆蓋三千大千剎土。一切諸佛剎及與竹園。耆闍崛山。若干種華悉遍布滿其中。(632佛說慧印三昧經) 今現在一切諸佛境界。深入多陀竭慧印三昧三摩越。(632 佛說慧印三昧經)
欲棄家者為念道。不瞋恚怒者為忍辱。不相侵者當正意。 第三諦語者。不惡罵不犯口四過。但說至誠。 ( 112佛說 八正道經) 從今已後,自歸佛,自歸法,自歸比丘僧。 ( 150a佛說 七處三觀經後漢安世高譯 ) 甚奇大哉。於般若波羅蜜行漚和拘舍羅。所作善本,其德 勝前過去善男子善女人之所作為。於是佛告四天王及阿迦 膩吒諸天。(221放光般若經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諸天往至菩薩所。問訊深經之事。 諸天讚歎善之。今作佛不久當隨是法教立。(224 道行般 若經) 如梵人三昧。過去當來今現在悉等入三昧。本端當來端無 所住三昧。莊嚴佛藏三昧。佛音聲響悉成三昧。如是三昧 得六萬門。薩陀波倫菩薩從三昧覺得智慧力。(224 道行般 若經後漢 支婁迦讖譯) 諸佛過去時。亦悉於上座。儀法等無有異。極相法中。出 生極過度已。 ( 280佛說兜經沙) 「時佛世尊,以無數事,訶之所作,非道法教。」「行成 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導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154 生經西晉竺法護譯)
「孔雀之族姓 內外親眷屬 因此惠施故 悉皆獲大利」「彼諸親眷屬 見則心歡喜 是故當修福 積集期永久」 (99 雜阿含經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絕世之相三十有二。一相足下安平正。二相手足有輪。輪有千輻。三相鉤鎖骨。四相長指。」(76佛說梵摩渝經)「在處如海中央 無潮波安平正」(198佛說義足經吳支謙譯) 「譬如族姓子。高原陸土不生青蓮芙蓉蘅華。卑濕污田乃生此華。如是不從虛無無數出生佛法。塵勞之中乃得眾生而起道意。以有道意則生佛法。」 (474佛說維摩詰經吳支謙譯) 「在諸眾為正導。以無畏而不動。已成福祐慧之分部。已得相好,能自嚴飾。」(474佛說維摩詰經吳支謙譯)
「欲度人故。 以善方便居毘耶離。」「示行諂偽。而善方便隨諸經義。」「覺知眾魔事。而示隨其行。以善方便智。隨意皆能現。」「隨彼之所須。得入於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給足之。」(475維摩詰所說經姚秦鳩摩羅什譯) 「此守視非一切護。當善方便令無侵害。」「善方便者。於我滅後能護此經」「如守田夫無善方便。不能堪任護持此經。」「如善方便守護田苗。」(270大法鼓經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262妙法蓮華經姚秦鳩摩羅什譯) 「於此賢者。吾等何為永絕其根。於此大乘已如敗種。一切弟子聞是說者。當以悲泣曉喻一切三千世界。其諸菩薩可悅預喜。」(474佛說維摩詰經吳支謙譯) 其中的「預」字是「豫」的通假。爾雅釋詁:「豫,樂也」易經豫卦鄭註:喜豫悅樂之貌也。因此,佛經的「悅預喜」是三個同義詞素。
「為五通仙人。修治梵行事。立眾以淨戒。及忍和損意。以敬養烝民。見者樂精進。所有僮僕奴。教學立其信。」(474佛說維摩詰經吳支謙譯) 「諸好學者。輒身往勸誘開童蒙。入諸婬種除其欲怒。入諸酒會能立其志。」(474佛說維摩詰經吳支謙譯) 「不以財色穢道之行示諸弟子。尊說高遠。非仙聖眾書所可聞見也。興起同處清淨為道。經行之時不顧眄視。」(76佛說梵摩渝經吳支謙譯)
中文的韻律往往決定詞彙的音節數, 試比較: 1樹枝有些小鳥在叫/2枝有些小鳥叫/3枝有鳥叫 1桌子 擺放三張圖畫/2桌子 擺三張畫/3桌 擺放三張畫/4桌置三畫
中古漢語的發展過程中,雙音節詞在選擇淘汰中贏得了優勢,到今天,我們的語言成為以雙音節為主流的語言!
雙音化的手段之ㄧ 虛化的詞綴大量繁衍
「等」字在佛經中是個複數的標誌 用在人稱代詞「汝、吾、我」 的前面,就是「你們、我們」 的意思。 用在指示代詞「是、此、斯」 的前面就是「這些」的意思。 「悉等」也是「這些」 的意思。 前面加疑問代詞成為「何等」 ,它在佛經有構成疑問句的功能。
汝等 1.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且止。吾往救之。(118佛說鴦掘摩經) 2.於是世尊問諸力士。汝等何故體疲身悴。(135佛說力士移山經) 3.佛告諸力士。汝等當知。是為如來乳哺之力也。(135佛說力士移山經) 吾等 五百力士同心議曰。吾等膂力世稱稀有徒自蓄養無益時用。當共徙之立功後代。即便并勢齊聲唱叫。力盡自疲不得動搖。(135佛說力士移山經)
「所」字作為詞尾,是佛經語言的一項特色。 力士又問。乳哺之力何所狀像。(135佛說力士移山經) 神真叡智自知見證。究暢道行可作能作無餘生死。睹十方人眾生根本無所不察。明審如有則悉知之。是十力也。(135佛說力士移山經) 今日大聖惟當垂哀重為散意。多所愍哀多所安隱。(274佛說濟諸方等學經) 一切諸法皆為佛法。不當恐怖。莫懷悕望有所猗著。(274佛說濟諸方等學經)
昔有一女行嫡人。諸女共送。於樓上飲食相娛樂。橘子墮地。諸女共觀。誰敢下取得橘來。當共為作飲食。(吳康僧會譯‧舊雜譬喻經) 小師第二日早朝來不審,師便領新戒入山,路邊有一個樹子,石頭云:「汝與我斫卻,這個樹礙我路。」(祖堂集‧長髭和尚)
諸比丘在禪坊中患蚊子。以衣扇作聲。(東晉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摩訶僧祇律) 母前白佛。今我所見有三可怪。我澡兒手九龍吐水。此一可怪。澡已殘水散兒頭上化成寶帳。及師子座上有坐佛。是二可怪。佛笑口中先從兒頂入。是三可怪。(180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身受五戒為佛弟子不敢行殺。守身謹慎不念邪非。寧自殺身不以犯戒殺害蟻子。(姚秦竺佛念譯‧出曜經)
王有一子。字優陀耶跋陀。於道頭與狗子共戲…王子自食隨持與狗。(後秦弗若多羅譯‧十誦律) 師呵呵大笑云:「我三十年弄馬騎,今日被驢子撲。」(祖堂集‧嚴頭和尚) 問:「佛法兩字如似怨家時如何?」師云:「兔角從汝打,還我兔子來。」(祖堂集‧九峰和尚) 38
大臣是時即呼象子 而問之言。近象廄壞象至何處。象子答言。至精舍所。(東晉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摩訶僧祇律) 象大疫死。有諸貧賤人、象子、馬子、牛子、客燒死人、除糞人,皆噉象肉。(後秦弗若多羅譯‧十誦律)
因鄭十三娘年十二,隨一師姑參見西院溈和尚,…(溈山)又問:「背後老婆子什摩處住?」十三娘放身進前三步,叉手而立。(祖堂集‧羅山和尚) 諸和尚子!這個事古今排不到,老胡吐不出,祖師道什摩?還有人與祖師作得主摩?(祖堂集‧龍光和尚) 師尋常自作飯供養眾僧,將飯來堂前了,乃撫掌作舞,大笑云:「菩薩子!喫飯來。」(祖堂集‧金牛和尚)
奴家多有金銀珍寶。恣王所用。可買象馬賞募健兒。還與戰擊。…有一健夫,來應其募。(吳支謙譯‧撰集百緣經p0207b) 斯即風也。譬如屠兒,殺畜刳解,別作四分,具知委曲。(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 王恚言。此是我與。汝何言自然。後有乞兒來丐。王言。此實汝夫。月女言諾。自然便追去。乞人惶怖不敢取。(吳康僧會譯‧舊雜譬喻經)
僧以手從頂上擎出呈似師,師舉手拋向後,僧無對。師云:「者野狐兒。」(祖堂集‧歸宗和尚) 有人報和尚,和尚便下來,拈起貓兒云:「有人道得摩?有人道得摩?若有人道得,救這小貓兒命。」(祖堂集‧德山和尚) 貓兒口裏雀兒飛。(祖堂集‧禾山和尚) 師云。打破琉璃卵。透出鳳凰兒。(語要‧汾陽昭禪師語錄)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屎裡蛆兒,頭出頭沒。」(五燈‧濠州思明禪師) 表動物的「兒」比較晚起,晚唐以後才出現。
「從來」、「將來」、「後來」 序號 範例 漢譯佛典 祖堂集 古尊宿語要 五燈會元 1 從來 63 3 6 2 13 11 18 38 將來 21 43 53 4 5 後來 49 10 7 古來 8 近來 9 比來 向來 先來 15 12 小來 少來 14 朝來 由來 19 總計 282 52 103 148
問第三止。何以故。止在鼻頭。報用數息相隨止觀 還淨。皆從鼻出入。意習故處亦為易識。以是故著鼻頭也。惡意來者斷為禪。有時在鼻頭止。有時在心中止。在所著為止。(後漢安世高譯‧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比丘晨起應淨洗手。不得直麤。洗五指頭。(東晉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摩訶僧祇律) 應以物裹杖頭。時禪杖著地作聲。佛言。下頭亦應裹。(後秦弗若多羅譯‧十誦律)
擂鼓轉船頭,棹穿波裡月。(五燈‧郢州桐泉禪師) 塵埋床下複,風動架頭巾。(五燈‧建山澄禪師) 有時掛向肩頭上。也勝時人著錦衣。問終日著衣喫飯。如何免得著衣喫飯。(語要‧睦州和尚語錄) 師在堂中睡。黃檗下來見,以拄杖打板頭一下。師舉頭,見是黃檗,卻睡。(語要‧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至於茆坑裡蟲子市肆賣買羊肉案頭。還有超佛越祖底道理麼。(語要‧雲門匡真禪師廣錄) 上座云:「猶將教意向心頭作病在。」(祖堂集‧洞山和尚) 師曰:「渾家送上渡頭船。」(五燈‧翠巖可真禪師)
佛教授舍衛人民。生意欲到迦維羅衛國。便從諸比丘。即到釋國。於尼拘類園中教授。久頃舍衛國王。便復問傍臣左右言。若有不淨惡國王者。其罪何至。(吳支謙譯‧佛說義足經) 彼鴦崛髻從意所欲皆取食之。時世尊遂便前行無退轉意。…時鴦崛髻即拔腰劍往至世尊所。時世尊遙見鴦崛髻來便復道還。時鴦崛髻走逐世尊盡其力勢欲及世尊然不能及。(西晉法炬譯‧佛說鴦崛髻經)
天神報曰。比丘不自責方復責我。(姚秦竺佛念譯‧出曜經) 佛告比丘爾時五通比丘則吾身是。時四禽者今汝四人是也。前世已聞苦本之義。如何今日方復云爾。比丘聞之慚愧自責。即於佛前得羅漢道。(西晉法炬共法立譯‧法句譬喻經) 天神報曰。比丘不自責方復責我。(姚秦竺佛念譯‧出曜經) 于時父母。憐念此兒。愛著傷懷。絕而復甦。其兒福德。竟復不死。至河水中。隨水沈浮。(元魏慧覺譯‧賢愚經) 47
或風起令目鼻口開已開入。或復風塵起。令髮毛爪生端正亦不端正。或復風起盛肌色。或白或黑或黃或赤好不好。(後漢安世高譯‧道地經) 佛言。若復有比丘菩薩摩訶薩。以是色像僧那。求無上正真道者皆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也。(後漢支婁迦讖譯‧阿閦佛國經)
若行放捨止調縮,設復發捨失護法,譬如病人宜將養,若復放捨無得活。(姚秦鳩摩羅什譯‧坐禪三昧經) 佛即為說瞋恚過惡。愚癡煩惱。燒滅善根。增長眾惡。後受果報。墮在地獄。備受苦痛。不可稱計。設復得脫。或作龍蛇羅剎鬼神。心常含毒。(吳支謙譯‧撰集百緣經) 若行放捨止調縮,設復發捨失護法,譬如病人宜將養,若復放捨無得活。(姚秦鳩摩羅什譯‧坐禪三昧經) 49
王處憂未嘗止聞識經偈…我今欲到王所解王憂…子言。母勿愁憂。我力自能淹王偈義。當得重謝。可以極自娛樂。(吳支謙譯‧佛說義足經) 難陀難陀波羅二女。以蘇麻油塗菩薩身。諸女天身極自柔軟狀如天女。(姚秦竺佛念‧出曜經) 猶彼火爐赫焰熾然者。猶若彼匠火燒鐵丸。極自熾然甚難可近。(姚秦竺佛念譯‧出曜經)
今我身者。定自可得。願屬道人供給使令。(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 這童子養來二三年了,幸自可憐生 ,誰教上座教壞伊。快束裝起去。(語要‧亡名古宿) 師入浴院,見僧踏水輪。僧下問訊,師曰:「幸自轆轆地轉,何須恁麼?」(五燈‧欽山文邃禪師) 51
若亦不從人聞亦不事師。若空自困苦。為寧可棄若所為。(吳支謙譯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時有山神。語須菩提言。汝今何故。捨家來此山林之中。既不修善。則無利益。唐自疲苦。(吳支謙譯撰集百緣經) 五百力士同心議曰。吾等膂力世稱希有。徒自畜養無益時用。當共徙之立功後代。(西晉竺法護譯佛說力士移山經)
序號 範例 漢譯佛典 祖堂集 古尊宿語要 五燈會元 詞類歸屬 1 極自 7 副詞 2 定自 3 幸自 4 10 空自 5 唐自 6 徒自 16 12 總計 36 22
此室中鬼常啖人。自相與語言。正當啖彼一人。是一人畏我。餘四人惡不可犯。(吳康僧會譯舊雜譬喻經) (須達)問舍利弗。是六欲天 。何處最樂。…須達言曰。我正當生第四天上。出言已竟。餘宮悉滅。唯第四天宮殿湛然。(元魏慧覺等譯賢愚經)
阿闍世語摩訶迦葉。我從佛聞仁特尊。今以衣奉上唯當受之。摩訶迦葉而不肯受。所以者何。我婬怒癡未盡索。故不可受。(後漢支婁迦讖譯佛說阿闍世王經) 斯梵志道德之靈。吾等當以何方致天女乎。唯當以蠱道結草祝投之于水。令梵志體重天女靈歇耳。即結草投水以蠱道祝。(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 )
寧當有瞋恚耶。無有是。何以故。(後漢安世高譯長阿含十報法經) 時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卻後七日皆當命盡。自共議言五通之力。反覆天地手捫日月。移山住流靡所不能。寧當不能避此死。(西晉法炬共法立譯法句譬喻經) 賊語婦言。汝住此岸。我先渡物還當渡汝。(後秦弗若多羅譯十誦律) 56
雙音化的手段之二 複合化的新詞大量產生
並列結構的新詞 一、動詞: 蔽隱(632)、具足(632)、推索(632)、往啟(632)、供養(632)、婬怒(632)、分異(708)、解悅(735)、奉持(735)、莊飾(735)、捐忘(735)、終亡(793)、平冶(185)、現化(185)、稱記(185)、傾邪(185)、彌覆(185)、翔鳴(185)、明曉(185)、度脫(185)、趣悅(185)、開閉(185
二、名詞: 威神(632)、智慧(632)、聞知(632)、厄難(632)、寂明(632)、因緣(632)、安隱(632)、色相(632)、罣礙(632)、瑕穢(632)、吾我(632)、帳幔(632)、法諦(632)、諦法(632)、罪垢(632)、志意(632)、悕望(632)、思惟(632)、知識(632)、邊幅(632)、瓔珞(632)、種根(708)、因緣(708)、名色(708)
三、形容詞: 寂無(632)、莊嚴(632)、恐怖(632)、端正(632)、微妙(632)、愚癡(632)、歡喜(632)、愁憂(735)、崛奇(735)、混沌(735)、驚怖(793)、神妙(185)、慈軟(185)、勇決(185)、清妙(185)、迷惑(185)、慈哀(185)、精明(185)、澄清(185)、清明(185)、雅奇(185)、細軟(185)、晚暮(185)、鄙恥(185)
偏正結構的新詞 凡人(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凡夫(474佛說維摩詰經) 口相(474佛說維摩詰經) 心相(474佛說維摩詰經) 心意(474佛說維摩詰經) 心垢(076梵摩渝經) 戶楣(076梵摩渝經)
同學(474佛說維摩詰經) 同歸(474佛說維摩詰經) 名香(474佛說維摩詰經) 地主(474佛說維摩詰經) 地形(474佛說維摩詰經) 地祇(076梵摩渝經) 地獄(054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肉眼(474佛說維摩詰經) 肉髻(076梵摩渝經)
動賓結構的新詞 乞食(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叉手(129佛說三摩竭經) 中風(474佛說維摩詰經) 化人(474佛說維摩詰經) 化身(474佛說維摩詰經) 出門(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出家(474佛說維摩詰經) 出聲(474佛說維摩詰經) 加哀(474佛說維摩詰經) 立積(474佛說維摩詰經) 如今(474佛說維摩詰經) 如此(474佛說維摩詰經) 如是(054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動賓結構的新詞
安身(474佛說維摩詰經) 行乞(474佛說維摩詰經) 行法(474佛說維摩詰經) 行權(474佛說維摩詰經) 作惡(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作禮(076梵摩渝經) 利人(474佛說維摩詰經) 忍和(474佛說維摩詰經) 忍苦(474佛說維摩詰經) 忍辱(474佛說維摩詰經) 求解(474佛說維摩詰經) 受戒(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主謂結構的新詞 世尊(474佛說維摩詰經) 頂受(474佛說維摩詰經) 惠施(474佛說維摩詰經) 雲集(474佛說維摩詰經) 疑解(474佛說維摩詰經) 福施(474佛說維摩詰經) 德好(474佛說維摩詰經) 緣起(474佛說維摩詰經) 壽終(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新的構詞手段 --→動補結構 -
漢語的構詞類型中,動補式是一種比較後起的方式。像現代漢語裡的“說明、提高”這樣的類型,先秦典籍中極為少見。然而在早期佛經語言中已普遍出現。 我們由文獻中找到的先秦兩漢的動補結構例如: 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史記燕召公世家) 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史記孟荀列傳) 齊侯伐魏,"戰敗"魏師。(左傳莊公28年)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荀子不茍) 先秦時代能證實的動補結構並不多。漢代的史記逐漸普遍起來。到了西晉的佛經已經成為常見的一種構詞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動補結構在漢語歷史中的發展過程。
分明(474佛說維摩詰經) 化正(474佛說維摩詰經) 除去(474佛說維摩詰經) 除盡(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盛滿(474佛說維摩詰經) 造成(474佛說維摩詰經) 充盈(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充滿(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調正(474佛說維摩詰經) 調良(474佛說維摩詰經) 磨滅(474佛說維摩詰經) 勸助(474佛說維摩詰經) 勸發(474佛說維摩詰經) 勸進(076梵摩渝經) 變成(474佛說維摩詰經) 導利(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西晉竺法護譯經中,可以發現,能夠確信的動補式有下列三十六個: 止住、充滿、改正、呵止、消盡、除去、除盡、救脫、教度、 棄去、殺傷、造成、造盡、結茂、給足、滅盡、照見、照明、 道利、燒焦、燒滅、濟飽、療盡、歸盡、證明、勸化、勸立、 勸助、勸益、勸發、勸善、勸進、勸樂、蠲去、囑累、超出 以上各例,有些現代漢語沿用下來,可是語法功能和詞義並不完全相同,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注意的現象。
外來語音譯詞的雙音化
『沙門』又可以譯作『室羅末拏、舍囉摩拏、沙聞那』, 『阿含』又可以譯作『阿笈摩、阿伽摩、阿鋡暮』, 『涅槃』又可以譯作『涅槃那、涅隸槃那、抳縛南』, 『菩薩』又可以譯作『菩提薩埵、菩提索多』 『瞿曇』又可以譯作『喬答摩、瞿答摩』 『羅剎』又可以譯作『羅剎娑、羅叉娑、羅乞察娑、阿落 剎娑』 『羅漢』又可以譯作『阿羅漢』
詞群造詞
正行(054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正坐(054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正佛(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見(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受(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定(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性(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法(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要(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智(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等(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觀(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解(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道(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樂(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導(474佛說維摩詰經) 正意(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正覺(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天人(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天下(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天上(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天女(474佛說維摩詰經) 天子(474佛說維摩詰經) 天身(474佛說維摩詰經) 天王(474佛說維摩詰經) 天耳(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天金(076梵摩渝經) 天姿(076梵摩渝經) 天帝(474佛說維摩詰經)
天眼(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天宮(474佛說維摩詰經) 天魔(474佛說維摩詰經) 天華(474佛說維摩詰經) 天像(474佛說維摩詰經) 天師(076梵摩渝經) 天尊(076梵摩渝經) 天龍(076梵摩渝經)
至心(169佛說月明菩薩經) 至真(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至深(474佛說維摩詰經) 至賢(474佛說維摩詰經) 至善(474佛說維摩詰經) 至尊(076梵摩渝經) 至奧(076梵摩渝經) 至道(076梵摩渝經) 至意(129佛說三摩竭經) 至誠(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周匝(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周旋(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周遍(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周滿(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周行(474佛說維摩詰經) 周流(474佛說維摩詰經)
高士(076梵摩渝經) 高山(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高才(281佛說菩薩本業經) 高住(474佛說維摩詰經) 高原(474佛說維摩詰經) 高臺(129佛說三摩竭經)
人心(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人生(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人臣(474佛說維摩詰經) 人身(068佛說賴吒和羅經) 人事(474佛說維摩詰經) 人命(129佛說三摩竭經) 人垢(474佛說維摩詰經) 人根(474佛說維摩詰經)
結論
由本文的論述可以發現漢語詞彙的演變,佛經翻譯時代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上古單音節詞在這個時候,逐漸發展成雙音節詞,在中古的數百年間,逐漸成為主流,一直到現代漢語形成了無數的雙音節詞,成為現代漢語的一個重要特徵。
今日的構詞型態完全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中古漢語,這些演化痕跡充分表現在佛經語料當中,更具有意義的是從佛經許多跡象看來,這種雙音化的趨勢,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經過長久的實驗過程,把一個個單音節漢字做了各種各樣的排列組合,有構成雙音節詞的,有構成三音節詞的,雙音和三音在先後數百年中形成競爭的態勢,然後在語言的選擇淘汰下,雙音構詞勝出,成為漢語的主流。
而在這樣實驗當中,也做了詞序排比的測試,包含了AB和BA的逆序構詞,把兩個字做了不同的搭配,改變了詞序來測試它們的應用性,於是這條路線發展過程中,便衍生了兩種狀況,一個是AB和BA之間產生了意義的區別或詞性的差異,於是它們形成了分工的狀態。另外一種狀況是AB和BA從來不曾產生分工,無論在意義上和詞性上,它們之間都完成相等,這類狀況更容易產生選擇和淘汰,其中的關鍵在於聲調和意義,特別是聲調往往決定了AB或BA的選擇,這種隱含的規律,近年來為學者們逐漸發現,說明了人們的語感無形中是具有潛在的共通性,人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某些聲調排比的模型。
這方面的觀察,也為漢語言的韻律特性提供了一個探索的基礎,原來構詞規律也沒有完全擺脫聲音的因素,我們平日所謂的這句話說起來很順口,必然有它的韻律基礎,也就是一定有潛在不自覺的某種聲音關係,讓人們覺得這樣的詞語順序或聲調排列會產生順口的感覺。這種順口的感覺同時也影響了漢語詞彙的構造與發展,這是我們值得進一步觀察與了解的地方。
聖嚴法師嘉言
錯把無常當做永恆 不希望接受無常的事實 煩惱就會出現
事情發生了 能夠處理的就處理 不能處理的就接受
然後暫且放下來 待因緣際會時再處理 這就是智慧 聲韻學
煩惱來時,不要害怕,不要討厭、讓它煩去,自己不煩,久而久之、煩惱會愈來愈少 。
遇到煩惱: 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如感覺到有煩惱、有問題、先檢討自己 不責怪他人、埋怨環境、煩惱是自己的
當自己發現起煩惱時 要感謝使你產生煩惱的 人、事、物 因為,他們是在幫助你 修行 !
智慧生於煩惱而用於煩惱 煩惱即是菩提
The End zjn@nccu.edu.tw Blog 竺家寧的語言世界 98
《三寶歌》 作詞:太虛大師 曲:弘一法師 人天長夜,宇宙黮暗,誰啟以光明?三界火宅,眾苦煎逼,誰濟以安寧?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佛陀耶!昭朗萬有,衽席眾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諦總持,三學增上,恢恢法界身;淨德既圓,染患斯寂,蕩蕩涅磐城!眾緣性空唯識現,南無達摩耶!達摩耶!理無不彰,蔽無不解,煥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淨律儀,成妙和合,靈山遺芳型: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焰績佛燈明,三乘聖賢何濟濟!南無僧伽耶!僧伽耶!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