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婴幼儿身心保健 第二节 预防传染病 主讲:余睿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非典即非典型肺炎,是 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 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 病。 什么是非典?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春季预防传染病 ———— 主题班会.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 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 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春季常见 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 就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流行病的预防和护理. 一、流行性感冒 又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呈地方性流 行 。 1 , 患儿 是主要传染源。飞沫传播。 2 , 潜伏期是几小时到 1--2 天。 3 ,起病快,有发热、头痛、寒战等。 4 , 呼吸道有鼻塞、流涕、 喷嚏、咽痛、 结膜充血、流泪。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李双杰. 概述 发热出疹性疾病( Rash and Fever Illness , RFIs )是指以出疹和发热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张佳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AURI.
学生中常见几种传染病. 传 染 病 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病原体疾病病原体疾病 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7 种。  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 有免疫性、可以预防、有流行病学特 征。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芙蓉区疾控中心 2014年2月20日.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病毒.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处理.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与防制 东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洪福 2014 年11月
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 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 杨亚茹.
春季常见 呼吸道传染病家庭防治.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滕州市疾控中心 孟军.
预防猪流感.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防治知识 2015年郎溪县人民医院.
猩红热 北京市中芯学校.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传染病及其预防.
如何防范手足口病 祁苗苗.
麻 疹 Measles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王秀英 黄丹琳.
富阳市社区医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班 富阳市卫生局 2010年5月.
麻 疹 The Valsarta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ial –VALIANT.
猩红热.
麻 疹 Measles 赣南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洪虹.
Varicella,Chickenpox 水痘.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 泉州一中 总务处 医务室宣.
非典型肺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 报告人:朱 蕾 二00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
常见传染病防制知识
手足口病的防治 主讲: 中国家庭健康教康普及项目办公室 四川恒泰医药有限公司 免费健康咨询热线;
第十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水痘 varicella.
水痘防治知识 .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三(1)班.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急疹 付伟.
传染病讲座-猩红热 (Scarlet fever)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跨塘实验小学保健室.
肺结核.
猩红热.
主要内容 学校相关传染病聚集疫情 猩红热 水痘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 聚集性和暴发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风 疹.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富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水痘的防治 中加国际学校医务室 冉易灵.
水痘患者的护理查房 内四科-陈桂梅.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水痘的预防与控制.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青岛市市南区北京路小学.
第三章 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护理 第二节幼儿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护理 主讲人: 李 晓 璞.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
秋季常见传染病防治 樟村坪镇卫生院 李兴芝.
幼儿急疹 exanthema subitum. 幼儿急疹 exanthema subitum.
340 水痘.
1病毒.
病例分析 16个月女婴,2周前全身皮肤出疹,先耳后发际处可见少许淡红色斑丘疹,后渐及颜面、躯干及四肢, 2~3天疹出齐伴发热,热型不详,咳嗽无吐泻,曾在当地用过青霉素。体检:体温正常,两肺呼吸音粗糙,躯干、四肢可见棕色色素沉着。最可能的诊断是:
常見的傳染病.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教你辨别真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春夏交替,舒适惬意,却正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宝宝天生好奇又好动,平时喜欢乱摸乱吃。家长们也人心惶惶,一旦发现宝宝身体有一丁点症状就认为是手足口病。其实有一些疾病的症状与手足口病相似,家长要正确区分哦,
捍卫健康 预防“手足口病” 人力资源部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婴幼儿身心保健 第二节 预防传染病 主讲:余睿赟

常见的传染病 (一)手—足—口病 1、定义: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发 烧、厌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 溃疡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好发于夏季。

2、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摄食传播及接触传染

3、症状: (1)潜伏期:4~6日 (2)前驱期:发烧、全身不适、咳嗽、 咽痛等。 (3)出疹期:手-口-足出现皮疹,很快 变为疱疹或溃疡。 (4)恢复期:8~10天水疱干涸,病愈。

4、护理 (1)患儿应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新鲜 (2)吃流质或半流质易于消化的食物, 多饮水。 (3)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嗓子, 一日数次 (4)患者的食具、便具等应专用,用 后消毒。

5、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时将患者隔离治疗;患 者接触 过的物品及时清洗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饮 食习惯集体设备应每日清洗消毒;与患者接 触过后的护理人员做好清洗消毒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好发季节减少带儿童到 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二)猩红热 1、定义: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以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全身鲜红色 皮疹为典型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流行性 多见于2~10岁的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多为散发,偶有流行 3、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染、接触传染、食物传播

4、临床表现 (1)潜伏期:通常2~7天 (2)前驱期:起病急,突起高热、头痛、 咽痛、恶心、呕吐等→黏膜内疹、“白草 莓舌”→“杨梅舌”

(3)出疹期:起病第1~2天出现。24h内布 满全身皮疹,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 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 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出 现“帕氏线”及“口周苍白圈”

(4)恢复期:体温下降,皮疹3~4天消退, 退后1~2周开始呈糠屑样脱皮,无色素沉着。

5、护理 (1)患儿应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新鲜 (2)吃流质或半流质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3)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嗓子,一日数次 (4)退疹后有皮肤脱屑,避免用手撕剥,以免撕破 皮肤引起感染 (5)与病后2~3周观察小儿排尿情况。

6、预防 (1)控制传染源:患儿应隔离治疗直至症状全消失 (2)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季节做好个人卫生和环 境卫生。在流行期间加强晨间检查,发现病人应 立即隔离,病人所污染的衣物应煮沸和洗烫消毒 ,空气用一般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本病流行期间应尽量减少小儿 去公共场所的次数。对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用 青霉素预防。

(三)水痘 1、定义: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 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为特征 。 2、传播途径:接触感染、飞沫感染

2)出疹期:全身发热,头痛,24小时内出现皮 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圆形紧张水泡,周围 明显红晕,伴有明显的痛痒 3、临床表现 1)潜伏期:2~3周 2)出疹期:全身发热,头痛,24小时内出现皮 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圆形紧张水泡,周围 明显红晕,伴有明显的痛痒 3)退疹期:约2~3天水泡干涸结痂,痂脱而愈, 不留疤痕

4、预防 1)控制传染源,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没有传 染性为止,水痘全部结痂为止。与患者接触过的 儿童,应隔离观察,以潜伏期的最长时间为标注 ,水痘即为3周。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曾住过的房间应通风, 并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衣服在阳光下暴晒消 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对于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 丙种球蛋白。 4)对症处理,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水痘患 者应预防皮肤继发性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 5)集体设备环境及时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