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 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医外科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瘿 瘿 涵义 《说文解字》: “ 瘿,颈瘤也,从病音婴。 ” 刘照释名: “ 瘿,婴也,在颈婴喉也。 ” 广义 —— 颈部的肿块 狭义 —— 颈前结喉两侧的肿块 现代涵义 —— 甲状腺疾病的总称 概论 气瘿 肉瘿 瘿痈 石瘿.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郁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概 述概 述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 致,以心情抑郁、情绪满闷、胁肋 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 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 病证。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第三节 补阴药及方剂. 阴虚证 表现为两类见症: 表现为两类见症: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 颧发红;或阴虚阳亢,出现头晕目眩。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修改:张绘宇.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 李瑞红
颤震.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郁证 主要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 痛, 或精神恍惚,易怒喜哭, 或咽中如有物梗塞。 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等
内伤发热.
2017/2/26 心 悸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不寐 中医内科学.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胁 痛.
不 寐 内科教研室 周迎春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头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 炜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肝胆.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经 前 期 综 合 征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定义、诊断、辨证 要点及辨证论治 2、了解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肺结核.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气血同病辩证.
汗 证.
安 神 剂.
失眠 第五节 失眠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
瘿病总论.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乳衄.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郁证 郁:广义---气血郁滞---所有病证 狭义---情志不舒---七情病证.
噎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顾耘.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七章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大家好!.
月经先期.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消 食 剂.
经间期出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妇科 齐聪.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 锦 THANK YOU.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1 山西省远程视频会诊项目 病例与问题 兴县人民医院.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瘿 病

一 概述(病名) 瘿病系指“缨脉”之疾。又名马刀夹瘿。又有称为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 一 概述(病名) 瘿病系指“缨脉”之疾。又名马刀夹瘿。又有称为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 定义:多由于久居山间,常饮山水,或情志内伤以致气滞、痰凝、血瘀结于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并见突眼、多食消瘦、身热汗多、心悸急躁、指舌颤抖等。

文献部分: 病名 瘿病一名,始见于《灵枢·痈疽》: “其痈坚而不溃者, 为马刀夹瘿。” 汉·张机:“马刀夹瘿者,皆劳得之。”

病因方面: 历代医家提出是由于情志及水土因素所致。 《诸病源候论》:“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 “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 “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 食令人作瘿病, 动气增患。”

病类方面: 《圣济总录·瘿瘤门》分为: 石瘿、泥瘿、劳瘿、忧 瘿、气瘿。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分为: 石瘿、肉瘿、筋瘿、血 瘿、气瘿。

治则: 《本草纲目》: 治疗瘿病宜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诸病源候论》:“可破之……可割之…… 可具针之” 《肘后方》首先选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疾病。

二 病象 (瘿肿、瘿瘤、瘿气) 瘿肿:以颈前肿块,块形较大,弥漫对称,其状入瓮壅,下坠至胸,皮宽不急,触之光滑柔软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 病象 (瘿肿、瘿瘤、瘿气) 瘿肿:以颈前肿块,块形较大,弥漫对称,其状入瓮壅,下坠至胸,皮宽不急,触之光滑柔软为主要临床表现。 瘿瘤: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状如核桃,触之质硬有根,随吞咽移动为主。 瘿气:颈前轻中度肿大,触之柔软光滑,无结无根,可随吞咽移动,伴急躁易怒、突眼、消瘦易饥、汗出怕热、心悸手颤等。

典型的临床表现(瘿气) 颈部症状:甲状腺肿大 眼部症状:突眼 代谢增高症状:怕热多汗、潮湿皮肤、低、高热 神经系统:兴奋增强、激动急躁、失眠、幻觉 心血管系统:心悸气短、心律失常、脉结代 消化系统:多食亦饥、体重下降、腹泻 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周期性麻痹 生殖系统:经少、阳萎 皮肤改变:面颈部色素沉着

三 病位 四 病类 五 病程 在颈前。以缨脉为本,肝心脾肾为标。 与肝关系更为密切。 (为什么?) (从肝的经脉运行及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回答) 四 病类 分为瘿肿、瘿瘤、瘿气。 五 病程 较长

六 病性 阴虚为本,气、火、痰、瘀为标。 初起标实为主,表现为气滞、肝火、痰凝及血瘀,其中尤以气滞为突出。 六 病性 阴虚为本,气、火、痰、瘀为标。 初起标实为主,表现为气滞、肝火、痰凝及血瘀,其中尤以气滞为突出。 日久不愈,本虚多见,以气虚、阴虚、津亏、血枯、精伤,并可见虚火上炎。 后期出现阴阳俱伤,气阴两败,并伴有痰凝血瘀等因虚致突之标实之证。

七 病 因 病 机 病机关键:长期营精不足,气、火、痰、瘀结于缨脉。

1 水土及饮食失宜: 久居高山地区,水土失宜,饮食失调,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湿成痰,痰浊阻滞,气血运行受阻,痰气瘀结于颈前则发为瘿病。

2 情志内伤: 忧思恼怒,损伤肝脾,肝郁气滞,脾虚生痰,气滞痰结壅结颈前,日久而发生瘿病。若痰气凝滞日久,使血液的运行受阻,血瘀则致瘿肿较硬或有结节。 (肝气郁结生痰的机制有三条)

3 体质因素: 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有密切关系,肝血暗耗,冲任亏虚,阴津不足,阴亏火旺,虚火妄动,煎熬津液成痰在此基础上如果水土及饮食失宜,情志内伤则更易发生瘿病。

瘿气 痰气交阻,邪气聚于目,上犯肝窍而成突眼 肝郁化火则急躁易怒,面热目赤 肝阳化风颤抖,胃火盛则消谷善饥 肝气犯胃,脾失建运,见便溏消瘦 脾主四肢肌肉,可见肌肉无力 火热伤阴,心阴不足,神失所养,见心悸不眠 久病及肾,水不涵木,可导致阳亢风动,手舌颤

综上所述: 由于水土因素及情志内伤使机体气机不畅而形成气滞,气机郁滞,不能输布津液,凝聚成痰,痰气郁结,壅结于颈前即形成瘿病。痰气凝滞日久,使血液的运行受阻,血瘀则致瘿肿较硬或有结节。(气滞、痰凝、血瘀)

八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1 病史:有高原山区居住史,或情志内伤等因素可引起本病。 2 临床病象:瘿肿、瘿瘤或瘿气的表现。 八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1 病史:有高原山区居住史,或情志内伤等因素可引起本病。 2 临床病象:瘿肿、瘿瘤或瘿气的表现。 四诊所见:缨脉肿大,眼突,手颤,舌质淡或 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 理化检查: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超声波、CT、MRI 检查及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等项检查以协助诊断。

(二)鉴别 1 与癗疠鉴别: 瘿病的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 癗疠的患病部位在颈项两侧,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胡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2 与消渴鉴别: 瘿气以多食消瘦,手颤,眼突、颈前肿块为主,消渴以多食,多饮,多尿,消瘦,尿有甜味为主,无手颤、眼突、颈前肿块等症。

九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实火虚火: 实火:肝火;心火;胃火 虚火:心阴不足 肝肾阴虚,虚火上扰,虚风内动 胃阴虚

2 辨气虚所在: 瘿气中后期,在阴虚的同时,常出现气虚的表现,其气虚多责于心、脾、肾。

3 辨痰结瘀血 痰结表现:颈前肿大,眼突,舌苔 腻。痰结与肝郁气滞,阴虚火旺, 脾肾气虚关系密切。痰结与瘀血可 相互影响。

4 辨病情轻重 病初起者,可见气滞痰结、阴虚 郁热的主要表现,病情多属轻症。 火邪内郁,灼阴为痰,其证属重。 肝火亢盛,阴液暴夺,为亡阴亡 阳之危证。

(二)治疗原则 瘿气的治则:养阴清热,解郁化痰 瘿病的治疗原则: 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证候、病位及病程、年龄、体重情况区别对待,分别采用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补益气阴等治法。

(三)分证论治-瘿气 1 痰气热结 主症:+兼次症:胸闷胁痛,攻窜两肋,精神抑 郁,双乳胀痛,女子月经不调;或心 1 痰气热结 主症:+兼次症:胸闷胁痛,攻窜两肋,精神抑 郁,双乳胀痛,女子月经不调;或心 悸,多食易饥,恶热汗出。舌质红,苔 黄或黄腻,脉弦或弦数。 治法:解郁化痰,清热散结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消癗丸

2 肝火旺盛 主症:+ 兼次症:常夹口苦咽干,头晕目眩或 渴欲冷饮,大便秘结;或心悸胸闷;或失眠、 2 肝火旺盛 主症:+ 兼次症:常夹口苦咽干,头晕目眩或 渴欲冷饮,大便秘结;或心悸胸闷;或失眠、 女子月经量少及愆期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 加减:肝火亢盛者加夏枯草、龙胆草、丹皮、白蒺藜; 大便次数增多者加茯苓、白术、砂仁;手指颤动 者加生石决明、天麻、钩藤、牡蛎、珍珠母。

3 心肝阴虚 主症:+兼次症:或饥不欲食,口干;或头晕 乏力,目干而赤,胸胁胀满;或女子 月经愆期,量少闭经。舌质红,舌体 3 心肝阴虚 主症:+兼次症:或饥不欲食,口干;或头晕 乏力,目干而赤,胸胁胀满;或女子 月经愆期,量少闭经。舌质红,舌体 小,或舌体颤动,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益阴养血,宁心柔肝 方药:天王补心丹 加减: 肝阴亏虚,胁痛隐隐者用一贯煎;肾阴 亏虚而见耳鸣,腰酸膝软者,加龟板、 鳖甲、桑寄生、牛膝。

4 气阴两虚 主症:+兼次症:神疲乏力,失眠,虚烦潮热; 或渴不欲饮,腹胀脘闷,大便溏薄; 或头晕耳鸣,腰酸齿摇;或足跗水肿。 4 气阴两虚 主症:+兼次症:神疲乏力,失眠,虚烦潮热; 或渴不欲饮,腹胀脘闷,大便溏薄; 或头晕耳鸣,腰酸齿摇;或足跗水肿。 舌质红,或红绛,或淡红,苔少。脉 细而无力,或缓而无力,或结代促。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味

瘿肿:气郁痰阻 临床表现: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 胀,胸闷,善太息,或兼胸胁窜痛, 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 加减:胸闷,胁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 颈部不适者加桔梗、牛蒡子、射干。

瘿瘤: 痰结血瘀 临床表现: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 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呆,苔薄 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化痰,活血消瘿 方剂:海藻玉壶汤 加减: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者加黄药子、蜂房、 穿山甲、丹参;结块硬如石者加三棱、 莪术、山慈菇,半枝莲、肿节风,胸闷 者加枳实、郁金。

瘿病临床经验总结 临床病例部分 含碘中药的应用问题 碘盐的问题 抑抗丸的应用 甲亢治疗的难点与对策 黄药子的用量:味苦性平,化痰散结,解毒 消肿,凉血止血。对甲状腺肿大及甲亢有效, 但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剂量每 日少 于12克。

当归六黄汤治疗甲亢医案: 李某,29岁。心慌 、多汗、手颤复发半年。 既往甲亢用药史2年。现症:颈部紧缩感, 心慌阵作,汗出极多,口燥咽干,嘈杂而 不欲食,乏力明显,心烦易怒,双手振颤, 口干口苦,失眠多梦,大便溏薄,舌红暗, 脉弦细数。

诊断: 瘿气 辨证: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肝风袭络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散结,平肝定颤 方药:当归六黄汤合生脉散加减 生黄芪30g,当归10g,生熟地各20g 黄芩10g,黄连3-9g,黄柏10g,沙参15g 麦门冬15g,五味子15g,生牡蛎30g, 玄参20g,夏枯草20g 加减:半夏10g,葛根20g,丹参15g

抑亢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组成:羚羊角2g(单煎),生地黄15g,生白芍 15g,黄药子10g,竺黄20g,刺蒺藜25g, 主治:肝郁气滞化火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症见心悸 而烦,怕热多汗,口渴,多食而瘦,腹泻,两 目怒而如脱,舌赤,苔黄而干,脉弦数。

方解:羚羊角、生地黄、白芍平肝清热;黄药子、竺 黄、刺蒺藜降火熄风以消瘿疾;沉香、香附 疏肝达郁,理气散结;紫贝齿、莲子心、珍珠 母潜镇肝阳收敛神气,安神定魄。 加减:若神疲乏力兼气虚者加太子参30g以益气;口 渴甚者加沙参15g,天门冬20g,黄精12g, 以生津止渴;心烦失眠者加茯神15g,柏子仁 12g安神定志;肝郁喜太息,随情志不稳而 症状加重 ,加柴胡15g,清半夏15g疏肝解 郁,涤痰散结。

治疗瘿病(甲亢)掌握五法 酸泻肝木:白芍,木瓜,乌梅 强金制木:沙参,麦冬,石斛 培土荣木:党参,白术,玄参,白扁豆,莲子 滋水涵木:白芍,生地 和阳熄风:桑叶,钩藤,山栀子,丹皮

难点与对策: 甲状腺肿大的治疗:气滞痰瘀互结是根本。 用消痰软坚理气的药物2-3味。夏枯草,黄药子,贝母,穿山甲,海浮石,三棱等。 突眼的治疗:占50%,清热平肝,滋阴明目。选 谷精草,刺蒺藜,决明子,菊花,石决明,夏枯草,枸杞子等。 减少复发率:复发率50%,辨证治疗时 选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黄芪,党参,麦门冬,生地,肉从容,山茱萸等。

十 转归及预后 十一 预防与调护 十二 小结 与疾病类型、病情轻重、治疗相关。 治疗不当,病情发展转为甲亢性心脏病,心衰。 甲亢危象。 十 转归及预后 与疾病类型、病情轻重、治疗相关。 治疗不当,病情发展转为甲亢性心脏病,心衰。 甲亢危象。 十一 预防与调护 政府对策、情绪及饮食调理、早期检查 病因预防,精神调理。 十二 小结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