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敬畏生命 史怀泽. 一、教学要求 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提出的 “ 敬畏生命 ” 这 一概念。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的思路和思想上 的穿透力。  体会作者质朴的语言风格。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同步资源 第一册 第二章 第六节 《 Window窗口》 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小学 董绮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科院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 第一章 基本情况介绍.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老子智慧启迪 读“道”悟人生 杨成红 “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导读 第三讲 老子的宇宙哲学观(二).
臺灣現代詩 Taiwan Modern Poetry 第九講:覃子豪、周夢蝶
老子:道法自然 莊子:渾沌之死 王晴慧老師授課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廉师友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道德形而上学 赵敦华 3月24日.
老子(节选)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老子生平与《道德经》基本思想内容 2.把握《老子》(选读章节)的内容和思想精髓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纪玲妹 导读.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小学新标准英语第四册 Module 6 Unit 2 Was it a big city then?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G.X.Peng 彭 光 雄 P.O.Box 918-4, Beijing ,
Topic 陳文魁 教授 Great Talk with colleagues 陳文魁 教授 義守大學財金系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调查与记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本节我们结合AD5724驱动时序给大家介绍一下状态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西藏 Tibet.
Why accurate quark masses Original expression New expression Summary
4.2 证明⑶.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伏家营中学 付宝华.
Harvard ManageMentor®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诗篇 100.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教学大纲(甲型,54学时 ) 教学大纲(乙型, 36学时 )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是照片还是画 是照片, 还是画? PHOTOS OR PAINTINGS?.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老子》五章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二、学习要点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3. 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 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作者生平 老子: (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旧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六、课文讲解 1.课文分析 道可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取道于寻常可得的道,所得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取道于寻常可得的道,所得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取名于寻常可得的名,所得的名不是永恒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宇宙的初始;取名于有名,是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通常要不作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无以名状的微妙;通常又要持有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成名化物的极致。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通常要不作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无以名状的微妙;通常又要持有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成名化物的极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

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 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往返周行,就 是一切行为动作的微妙法门。

【评析】 本章指出了行为方式(道)、生存状况(名)、行为动机(欲)之间的关联,提出了作为事物丛林之旅的基本在途规范的“玄之又玄”之道,并把它推为“众妙之门”而作为道论的总纲、总道。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 以最接近于“道”。

夫唯不争,故无尤。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 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

【评析】   本章确立了道的存在地位,及其运动的基本特征,描画了道、天、地、人递归相依的宇宙图像,并提出了"法自然"的基本原则,可以看成是对前面一些章节有关道的论述的概括总结。 老子对道的描画也可以看成是对宇宙的运行形态以及宇宙整体与它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描述,或者说是某种宇宙论观点的提出。这是人们谈论"老子的宇宙论"时的主要依据。老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出一个起比兴﹑旁证作用的范例,而不是为了某一因应决断而求证事实的根基。

大成若缺(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道的完美好像有欠缺,但运营施展的作用不会衰败;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道的充实好像很空虚,但运营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

大道的直捷好像很曲折,大道的灵巧好像很笨拙,大道的善辩好像很不善言辞。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道的直捷好像很曲折,大道的灵巧好像很笨拙,大道的善辩好像很不善言辞。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运动可以消解行为体的寒凝僵结,守静又可以消去行为体因运动而产生的热浊。谐和稳态是天下动荡摇摆所围绕的中心。

【评析】        本章指出合于道的行为体会在各种“名状”之间作及“徼”而“反”的柔弱周行,在递相胜克的状态演变中,清静是动荡摇摆所围绕的稳态中心。老子借此以喻示清静是一般系统的理想状态,也是行为者自身所要归休、护持的常态。

天之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者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理想的范式,不就像那使弓趋于浑圆的作用一样吗?  理想的范式,不就像那使弓趋于浑圆的作用一样吗?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高的地方把它压低,低的地方把它抬高, 有余的地方把它减损,不足的地方把它补足。

理想的范式,减损有余的,弥补不足的;而人的行为惯律则减损不足的,奉养有余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理想的范式,减损有余的,弥补不足的;而人的行为惯律则减损不足的,奉养有余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谁能使自己不断地有余以奉养天下?只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也。 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评析】        本章指出理想的行为范式或系统运营机理可以使系统趋于均衡匀称,而人群社会的行为惯律则不能达成这样的理想状态,认为只要体于天道施行玄德的道者把那些足以使自己拔高,使自己进一步突出的行为成就奉献给社会,就可以既使自己免于孤峰耸峙的危险,又弥平社会的高下不平。显然,这是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肯定了玄德的现实意义。“有余以奉天下”的说法既反映了老子对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向往,也表现了老子的人生态度,是堪可作为现实人生之典范的。

2.相关评论 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 “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陈鼓应等《老子评传》

七、研习与思考 1.《老子》的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请结合所选第一章、第二十五章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2.阅读《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你认为这一章在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所选的哪些章节有共同之处? 3.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之间的异同。

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范增绘画作品:老子出关

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九、延伸阅读 1. 《中国哲学史大纲》——张岱年 2.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3.《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 4. 《老子》——竹简本、帛书本、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