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1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千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有无相生
è 预习检测 斯恶已 自矜者不长 其脆易泮 起于累土 音声相和 三十辐,共一毂 埏埴黏土 shān zhí yǒu 凿户牖 qiáng 注音 è 埏埴黏土 shān zhí 斯恶已 自矜者不长 其脆易泮 起于累土 音声相和 三十辐,共一毂 jīn yǒu 凿户牖 zhǎng pàn qiáng 自胜者强 léi 强行者有志 qiǎng zhuì hè 余食赘形 fú gǔ 有道者不处 chǔ
特殊句式 报怨以德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 介词结构后置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老子出生的传说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后人有诗赞曰: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
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 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
河南投资2588万元造紫铜贴金老子像 重达60吨 老子圣像高28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总投资2588万元。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 河南投资2588万元造紫铜贴金老子像 重达60吨 老子圣像高28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总投资2588万元。 2011年3月18日,老子圣像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揭幕。老子圣像高28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总投资2588万元。函谷关是老子著述《道德经》之处,也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目前已建成为一个融军事文化和老子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区。 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
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
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无为 原文:“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解析:当政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越是不治)而去遵从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国家。即是“不治”与“治”的转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整体感知 朗读第1、2、3、4、5、6、7则 梳理内容 (1,2)——认识世界 (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 (7) ——生存之道 1,2——认识自然——对立统一 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3,4——认识自己——不自以为是, 人贵有自知之明 5,6——认识人生——从细小出做起, 善始善终 7 ——生存之道——以柔克刚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就 知道丑 充满 hè应和 对照,比较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难易相成的理解 教师用书P120 朴素辩证法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教师用书P117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美丑、 善恶、 有无、 难易、 长短、 高下、 音声、 前后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启发:现在,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和谐处世的智慧。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2则 共同占有 有,只有 指中间空的地方 用水和土 黏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用来插车轴 以,来/为,制作 把……作为 窗户 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 (即谈“无”的功用)的道理。这里的“无”,指的是“空间上的无”。本则中的“无”和“有”,都是器物的组成部分。通常,人们重“有”胜于重“无”。老子此处一反通常状况,大谈“无”,这是老子思想的独特处之一。空间上“无”的功用,在书画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最易觉察。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曾出过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一个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这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旨意画出来;有的应试者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旁边是悬崖绝壁,这样的构思就显得含蓄,但还是嫌直白了些;最高明的一个应试者没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这个考生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画面内蓄丰厚,表达含蓄,真是避实就虚,尽得风流。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wù厌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wù厌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着脚跟 跨步走 通“现”,表现 如果 以为是 自我夸耀 自以为贤能 得到敬重 存问,询问 身上的肉瘤 译文: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不行的人走步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 等行为)用到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 的境地。
企者 跨者 自见者 自是者 自伐者 自矜者 若欲如 之何, 必先居 于此如 之何之 反面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有道之人,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这是一种境界。老子借此矫正世俗中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浮躁心态,于今人应仍有极大意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聪明 圣明 刚强 名词,地方、位置 实行 qiǎng尽力,竭力 通“妄”,荒谬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 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尽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自己位置的人能长久,死得不荒唐(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
清醒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不丧失本性就能恒久,身死而道不朽的才能长寿。 知人 胜人 不知足 不强行 不失其所者 死而不亡者 自知 1 自胜 2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 这也正是人们难以做到的。 志向只止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志向,只有付诸实施,才是有志。
夫轻诺必寡⒀信,多易⒁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⒂之,故终无难矣。 第5则 为①无为,事②无事,味③无味。大④小多⑤少,报怨以⑥德,图⑦难于⑧其易⑨,为大⑩于其细⑾。天下难事必作⑿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⒀信,多易⒁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⒂之,故终无难矣。 指用顺任自然的方式来作为 道家指无为而治 使动用法,使……减少 意动用法,把……看得容易 意动用法,把……看得困难 注释 ①意动用法,把……当作有作为 ⑦反复考虑 ②意动用法,把……当作事业 ⑧从 ③意动用法,把……当作有味 ⑨形作名,容易的事 ④意动用法,把……当作大 ⑩形作名,大事 ⑤意动用法,把……当作多 ⑾形作名,细小的地方 ⑥介词,用 ⑿开始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 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天底下 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 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解决了一件 件容易的事,最终也就解决了难事;完成了一 件件细小的事,最终也就完成了大事)。所以 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 自己的伟大。 轻易向人许诺一定缺少诚信,把很多事情 容易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因此达到最高境的 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难,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
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易 难 小 大 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 “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王弼《老子道德真经注》)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征兆,迹象 通“判”分离 第6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通“蔂”,盛土的工具 散失 从 几jī成,快要成功 使动用法,使……失败 形作动,慎重对待
译文: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 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 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如果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
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 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说我们要做事有预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多指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要有毅力,能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③“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言“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 总之,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
理解练习 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祸患起于细微之处---- 做事要善始善终-----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 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祸患起于细微之处---- 做事要善始善终-----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7则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僵硬 同类 形作名,柔弱的人或力量 形作名,强大的人或力量 被动用法,被灭 被动用法,被折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即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这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这里,无论柔弱还是坚强,也无论“生之徒”还是“死之徒”,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因素在发挥作用。这个结论还蕴含着坚强的东西已经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老子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是极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奉告,希望人们不要处处显露突出,不要时时争强好胜。
本章是老子“贵柔处弱”“知足守雌”思想的集中反映,体现老子“以退为进”的哲学。它教育我们要善于隐藏优势或者强大,不要去竞争、争夺,在忍让中、委屈中求生存、积力量以取得最后胜利。比如“不为天下先”“哀兵必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课堂训练 翻译: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翻译: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事物的对立统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与 “一鸟不鸣山更幽”谁的观点更正确?
他敢剪吗?(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错误可以成为正确的先导 吃一堑,长一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清.彭端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