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德國鍵盤音樂 與變奏曲專題 U10206011 沈惟安 U10206033 王品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計概報告---古典音樂 班級:數一甲 姓名:邵鈺婷 學號:49831135 數一甲 35號 邵鈺婷.
Advertisements

2011年度 音樂科 五年級 我最喜愛的流行曲.
音樂中的建築美 - 曲式 天主教香港教區聖樂委員會 主辦 年度聖樂培育課程 聖樂專題講座 蔡志明先生 主講
莫札特音樂中心親職講座 主題:親子數學好好玩 時間:94年5月21日星期六下午2:00~3:30 地點:莫札特音樂中心演奏廳 主講:邱韻如(長庚大學 通識中心) 歡迎國小階段的小朋友及家長一同來體驗親子數學的樂趣。 請帶鉛筆、橡皮擦、剪刀 May Sun Mon Tue Wed Thu.
主講人:陳冠宇 鋼琴家/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二 音名、唱名.
我最喜愛的…貝多芬! 音樂科專題研習!.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動物嘉年華 誰的鼻子像水管? 誰的身體扭一團? 誰在慢慢把家搬? 音樂會說故事真好玩, 你也一起來把動物扮。 瓶裡有水喝不著,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研究 卢超.
音樂欣賞會.
中三級音樂.
弦樂器介紹 製作者:楊智惠 學校:東新國中.
荀白克(A.Schoenberg) 被稱為『新維也納樂派』始創人 出生於維也納 受李斯特、華格納及史特勞斯等人影響
Georges Seurat, Sunday Afternoon on La Grande Jatte
Prelude 鄭名妤、彭巧柔、林怡欣、陳瑾瑩.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十 曲式──二段體、三段體.
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哈 .
亞歷山大系列-古典音樂樂譜 Classical Scores Library
開南大學古典音樂賞析課程 授課教師:黃志方
阿圖‧ 許納貝爾(Artur Schnabel, )
音樂魔法師 變!變!變! 主題與變奏.
音樂魔法師 變!變!變! 主題與變奏.
打開西洋音樂史 中古時期(黑暗時期):葛麗果聖歌 文藝復興時期:複調聖詠合唱、世俗音樂 巴洛克時期 古典樂派 浪漫樂派 國民樂派
大調音階 李金桂 製作.
Texture 織體.
5-5 速度術語.
All For The Love Of A Girl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Naxos Music Library (拿索斯線上音樂圖書館) User Guide By S.C. Chiang.
All For The Love Of A Girl
第八周 樂器介紹.
音 程 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 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
複 拍 子 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 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
106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校日 三年級音樂科教學說明
Antonio Lucio Vivaldi 安東尼奧·盧奇奧·韋瓦第.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重複圖形.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四年度音樂科 六年級專題報告 主題:西方樂器的認識 姓名:李永兒 班別:6A 學號;17.
樂器家族–弓弦樂器 提琴家族: 小提琴(violin)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cello) 低音大提琴(double bass)
貝 多 芬(L.V. Beethoven, 德國, ) 古典越派到浪漫樂派的橋樑 定居維也納
韓德爾 George Frideric Handel
21 周六 四月 7PM 靈感的源頭 2 仙杜拉·賴特·沈 SANDRA WRIGHT SHEN
音樂與和聲(1) 二部輪唱.
中二音樂科 音樂與場所.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年度 六年級專题報告 鍾詩韻 6B (7)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音樂學士 ※主修鋼琴: 師事: 林足芬、董學渝、林明慧…等多位老師 ※花蓮女中 ※國風國中 ※明義國小
博愛醫院鄧佩瓊紀念中學 音程.
六下藝術與人文音樂科 教學計劃報告 林舒惠 2019/5/20.
休止符時值比例關係表(以四分休止符為單位)
G-30-6 How開頭的感嘆句.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五 級進、跳進、旋律動向.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5-6 常見表情術語.
六下藝術與人文音樂科 教學計劃報告 林舒惠 2019/5/23.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口試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第一週 音樂的元素.
Toss a Name Game.
Inspiration From Above 1 Chinese Evangelical Free Church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約翰‧瑟巴斯提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
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 按你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我知道我的罪孽在我的面前 我的罪惡也常在你的眼前 神阿 求你不要離我而去 再次對我顯現你的榮面
真的愛你 作曲者:黃家駒 填詞人:小美 演唱者: 黃家駒
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鱒魚鋼琴五重奏 大自然的靈感~詩與音樂的結合.
以年齡、性別分類-可分童聲、女聲、男聲等 以音域分類-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8世紀德國鍵盤音樂 與變奏曲專題 U10206011 沈惟安 U10206033 王品雯

「變奏曲,正如巴洛克音樂的要素一樣的出現,因此整個時代都可以被稱為變奏曲時代不為過。」 變奏曲式的重要性對於17.18世紀來說,布柯夫澤(Bukofzer)描述: 「變奏曲,正如巴洛克音樂的要素一樣的出現,因此整個時代都可以被稱為變奏曲時代不為過。」

變奏曲的定義 變奏曲式(Variation Form):這是一種極其古老的曲式,是以一個音樂主題為基礎,並對個主題以各種方式加以裝飾、變化與發展而構成的曲式。

變奏曲的發展 18世紀經過了巴洛克時期、前古典時期、古典時期 中世紀→巴洛克→古典→浪漫、現代

巴洛克時期的變奏曲 1.反覆變奏曲或定弦律變奏曲 2.成對舞曲的變奏 3.頑固低音變奏 4.固定和聲變奏

前古典時期之變奏曲 固定和聲變奏手法與混合的旋律變奏手法 →固定和聲的旋律變奏曲 艾曼紐‧巴赫→德國變奏曲代表作曲家

古典時期 德國理論家許滋在1770年《美的藝術》與戴伯於1773年《音樂理論》:「和聲是變奏曲的主體,所以對於一連串的旋律是比較不重視的。」 法國盧梭:「變奏曲以各種的修飾方式呈現,但經過所有的潤飾後,也必須要能辨認旋律的本體。」

古典時期之變奏曲 從樂曲外觀來看分為兩類: 1.持續式變奏曲 2.段落式變奏曲 從曲式的角度來看分為兩類: 1.單一主題變奏曲 2.混合式變奏曲

郭德堡變奏曲 Goldberg Variations 作品編號 BWV988 是J.S.Bach 晚期的一部鍵盤作品,1741年出版。 全曲32段,全部演出時間大約需要80分鐘

郭德堡變奏曲 Goldberg Variations 這部作品長期不受人們重視,直到20世紀前半葉。女大鍵琴家蘭多夫斯卡(Landowska)的公開演奏及錄音。 之後,1955年加拿大鋼琴家格倫·古爾德將其選作自己的第一張錄音作品。而現在,哥德堡變奏被視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變奏曲之一。

郭德堡變奏曲 Goldberg Variations 全作品包括主題,30個變奏,主題反覆。 每三個變奏為一組,每組最後一曲為卡農曲 (從一度至九度卡農),如V1-V2-V3(V3是一度卡農曲),V4-V5-V6(V6 二度卡農曲),V7-V8-V9(V9 三度卡農曲),V10-V11-V12(V12 四度卡農曲)等等

主題的由來 全曲共有三十段變奏,加上首尾的旋律「曲調」(Aria),共三十二段音樂,其中賴以開頭與結尾的「曲調」,早在15年前巴赫在一份寫給第二任妻子的音樂筆記「瑪達蓮娜小曲集」中就曾出現過。

故事由來 這首原先以大鍵琴為主奏樂器的《郭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其目的是要以音樂治療凱瑟琳伯爵(Hermann Karl von Kaiserling)的失眠。曲名「郭德堡」,同時也是為巴赫的學生郭德堡(J. G. Goldberg,1727-1756)而作。

郭德堡變奏曲主題

曲目解析 主題: 郭德堡變奏曲主題是3/4拍,典型的薩拉班德舞曲風格。之後30個變奏是從這個主題的低音聲部的和聲進行而來。

曲目解析 變奏30: 變奏30的旋律比較特別,是根據兩首德國民歌改寫(拼合)的:「我離開你很久了」("I Have So Long Been Away From You")和 「桌上只有白菜和蘿蔔,我要走人了」("Cabbage and Turnips Have Driven Me Away")。 主題: 詠唱調,3/4拍子。譜尾有反始記號(Da capo),再現最初的詠唱調後結束全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3Flqa9wBo

世界三大變奏曲 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貝多芬的「迪亞貝利變奏曲」、舒曼的「阿貝格變奏曲」同是世界三大變奏曲,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巴哈的樂曲。

小星星變奏曲 C大調作品第K. 265/300e由莫扎特於1778年初夏旅居巴黎時所創作的鋼琴曲,據傳創作此曲是為了提升他某位女學生的鋼琴技巧才特別作的。 這是他旅居巴黎時所作的四首鋼琴變奏曲中最傑出的一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gkftIrfoeg

由來 原曲是法國香頌於1761年出現在巴黎,曲名為「啊!媽媽請你聽我說」,歌詞開頭「啊,媽媽,我要你聽我說我的苦惱」("Ah! Vous Dirai-Je, Maman" "Shall I tell you, Mother?"),內容是一位女孩子想把情人告訴媽媽的心情寫照,算是一首傾訴愛慕某青年的情歌。

由來 一般人一直以為這主題是一首法國民謠,可是這卻是一首古老的歐洲民謠,在世界上有許多不同語言版本的歌名及歌詞,沒有人知道誰是原始作曲者。但因為我們流傳的兒歌中,是將這首旋律填上了滿天都是小星星的詞,因此大家才會以「小星星」為名的。

創作內容 在法國歌曲《媽媽請聽我說》基礎上創作的12段變奏曲。 本曲是為鋼琴獨奏所創作,包含13小節:第一小節為主題,接下來是變奏1到12。原譜中僅有變奏11和12有節奏指示,分別為Adagio和Allegro。

曲目解析 本曲由主題及其12個變奏構成。曲子全長約8到9分鐘。 主題 主題  主題與現在所流行的《小星星》旋律差不多,但相比的話,仍增加了不少裝飾音。

第1變奏16分音符以及半音階的巧妙導入,襯托出一種華麗的效果。 第2變奏左手沉重的迴旋音在這個快速段落中登場。 第3變奏右手的琶音奏出美麗的音色。 第4變奏左手跨10度的演奏很需要技巧。給人一種反覆無常的氣氛。

第5變奏這裡重新回歸寧靜。輕快的音符中混入了一部分不協和音,進一步烘托出小巧玲瓏的氣氛。 第6變奏以左手快速演奏開始的段落,右手為主旋律。途中左右手更替,右手變為快速段落。 第7變奏右手以一個八度的音階開始,雄壯的感覺油然而生。 第8變奏轉調為C小調,流露出一種莊嚴的小調氣氛。

第9變奏轉回C大調。輕快的音符響徹四方。 第10變奏雙手交叉彈奏。和聲非常豐滿。 第11變奏速度變為Adagio 。也有部分加入了主題的旋律。柔緩溫和的氛圍。起最終變奏前徐緩樂章的作用。(此為莫扎特常用作曲手法) 第12變奏變為3拍子。左手以快速段落開始,速度Allegro 。最後以大跨度的漸強結束。

迪亞貝利變奏曲Diabelli Variations

迪亞貝利變奏曲Diabelli Variations 該作品充分體現了貝多芬高超的作曲技藝和晚期的藝術風格,躋身一流鋼琴作品,常與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相提並論;歷來受到極多讚譽,亦成為點石成金的變奏曲的典範。 十九世紀的音樂學者畢羅(Hans von Buelow)則稱這套變奏曲是「貝多芬藝術的小宇宙」。

迪亞貝利的號召 安東·迪亞貝利是當時一位知名的音樂出版商和作曲家。 貝多芬當時與迪亞貝利已有多年的交情。但他起初拒絕參與迪亞貝利的這項號召,因為他認為圓舞曲主題平庸無奇,不過是單調地模進,並沒有什麼價值。

創作歷程 至於貝多芬為何選擇33這樣一個數目,也有幾種假說。他也許是為了超越自己1806年所作的32個變奏。甚至有可能是為了超越巴赫的《郭德堡變奏曲》。 還有一個故事說迪亞貝利向貝多芬催稿,貝多芬問他已經從其他作曲家那裡得到了多少個變奏,回答說32個;貝多芬於是讓他將這些作品出版,因為他「要自己一個人寫33個」。在貝多芬的鋼琴作品中,32和33有著特殊的意義;在32首鋼琴奏鳴曲之後,將一組33個變奏作為頂峰之作,是十分適宜的

題獻 這部作品題獻給「安托妮·馮·布倫塔諾夫人」。有些評論家由此認為她即是貝多芬所謂的「不朽的愛人」。然而,這個獻辭最初並非如此。貝多芬的這部作品是要送到倫敦的,因為在那裡他的朋友里斯可以幫他找一個出版商;因而貝多芬一開始答應把作品獻給里斯的妻子。但後來航船延誤,導致貝多芬無法將樂譜及時送到,於是臨時改變主意獻給布倫塔諾夫人。

迪亞貝利變奏曲 貝多芬並沒有把旋律作為變奏的主體,而是從主題中最小的元素入手,例如開頭的倚音,四度和五度下降,以及重複的音符。 布倫德爾寫道: “主題並沒有在變奏中被重申、強調、裝飾、妝點,而是被提高、戲仿、嘲笑、反駁、變形、悼念、踩在腳底,最終升華。

迪亞貝利變奏曲 他也沒有進行多少調性的變化,33個變奏中有28個都在主題的C大調上,另外有4個在c小調,還有1個,即光輝燦爛的賦格(變奏32) ,在c小調的關係大調降E大調。 這一變調為樂曲增添了戲劇成分。賦格的最後,一系列減七和弦琶音把音樂帶到了幾個安靜的和弦上,並有休止符穿插其間,產生懸念的感覺;這一懸念最終在作結的小步舞曲(變奏33)被解決:調性又回歸到C大調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I4-9yc6kA

參考文獻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學位論文:變奏曲於18世紀之發展與演變以海頓鋼琴變奏作品為例 吳靜珊 撰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變奏樂章之探討 林宜貞 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由J.S.巴哈《郭德堡變奏曲》探討巴洛克時期變奏曲之寫作 沈美慧 撰

參考文獻 Thayer's Life of Beethoven, revised and edited by Elliott Forb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7, p. 617. Solomon, Maynard: "The Late Beethoven: Music, Thought, Imagin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pp. 11-12. Czerny, Carl, "On the Proper Performance of All Beethoven's Works for the Piano: Edited and with a Commentary by Paul Badura-Skoda," Universal Editions, 1970, p. 74 "Kinderman, William, Beethov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212. Cooper, Barry, Beethoven (The Master Musicians Se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0, p. 304. Thayer's Life of Beethoven, pp. 853-854. Cooper, Barry, Beethoven (The Master Musicians Series), p. 305. Lockwood, Lewis, Beethoven: The Music And The Life,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ISBN 0-393-32638-1, 9780393326383, pp. 394-5. Brendel, Alfred, Music Sounded Out: Essays, Lectures, Interviews, Afterthoughts, Farrar Straus Giroux, New York, 1990, p.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