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乐鉴赏 李 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67 美和科技大學 美和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系. 2/67 社工系基礎學程規劃 ( 四技 )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 校訂必修校訂必修 英文 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 計算機概論 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 英文 I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I 計算機概論 I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I.
Advertisements

§ 3 格林公式 · 曲线积分 与路线的无关性 在计算定积分时, 牛顿 - 莱布尼茨公式反映 了区间上的定积分与其端点上的原函数值之 间的联系 ; 本节中的格林公式则反映了平面 区域上的二重积分与其边界上的第二型曲线 积分之间的联系. 一、格林公式 二、曲线积分与路线的无关性.
公司為社團法人 股東之人數 林宜慧 陳冠蓉. 公司之意義  根據公司法第一條規定 : 「本法所 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 本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 人。」
苏少版《音乐》教材分析与 教学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戴海云. 提 纲 第一部分 《音乐》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 《音乐》教学实验与研究 教学研究 案例分析.
專業科目必修 管理學概論、化 妝品行銷與管理、 專題討論、藥妝 品學、流行設計、 專題講座、時尚 創意造型與實務 專業科目必修 化妝品法規、生 理學、化妝品原 料學、化妝品有 效性評估、時尚 化妝品調製與實 務、藝術指甲、 生物化學概論、 美容經絡學、校 外實習 專業科目必修 應用色彩學、化 妝品概論、時尚.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歡迎各位家長蒞臨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中國音樂史.
第二十三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主讲 朱姗姗.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 2008小學校長高峰會 講題:健康飲食政策個案分享 講者:啟基學校-莫鳳儀校長 日期:二零零八年五月六日(星期二)
打 開 西 洋 音 樂 史 尋找那被遺忘的故事 中世紀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期 古典時期 浪漫時期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 104學年度第1學期 活動藏寶圖 ☆ II III IV V 找到心方向-談壓力調適 陳佩雯諮商心理師
課程名稱:多變的聲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 无锡市急救中心 林长春.
第七课 高妮 欧洲音乐欣赏——古典主义音乐.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3、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XXX分析室组长竞聘 演讲人: XXX
民间器乐 第五章.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音乐的世界.
大学英语教学在学分制教学的比重 类别 文科 理科 大学英语 《课程要求》 总学时 周学时 总学分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莫扎特 (W.A. Mozart) 古典派樂期作曲家莫扎特( ) 3歲開始學習鋼琴 4歲時對一般的樂曲只要彈幾遍就能背誦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 ) 路德維希“ 范” 貝多芬, 1770年十二月十六日生於德國西部莢因河畔的小城波昂。 貝多芬和祖父路德維希“ 范” 貝多芬同名,他原是比利時人, 1733年應聘到選帝侯禮拜堂充任男低音歌手,1761年升任樂長,1773年貝多芬滿三歲時,就去世了,貝多芬的性格和天才,大多遺傳自這位祖父。
《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的理解与适用
務要火熱服事主.
“国培计划(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目
作业现场违章分析.
蒙福夫妻相处之道 经文:弗5:21-33.
孔子傳第三集: 興辦私學-禮學之美 生命教育工作坊.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政策执行讲评与后续要求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主題:協奏曲 系級:經濟三 姓名:李博偉 學號: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國三第五課 亞洲音樂漫遊.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6.5滑坡 一、概述 1.什么是滑坡? 是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破漏的囊袋.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偉大音樂家的生平.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巴洛克時期 (The Baroque Era)
     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价的。 — —莫扎特 主讲教师:丁静.
四年級 中 文 科.
第二週 記譜法.
聖本篤堂 主日三分鐘 天主教教理重温 (94) (此簡報由聖本篤堂培育組製作).
海頓(Haydn)的生平 封號: 家庭狀況 爸爸:貧窮車輪製造工匠 親戚送他至唱詩班,接受正式音樂教育 弦樂四重奏之父 交響樂之父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傳心傳意 2003」 工商機構創意義工服務計劃比賽 計劃主題 : ( I ) 減少廢物 ( II ) 節省能源 ( III ) 愛護大自然
圣依纳爵堂 主日三分钟 天主教教理重温 (95) (此简报由香港圣本笃堂培育组制作).
羊樂多笛笛 作者:吳滋錕、劉智昇.
江正彥講師 ‧著 做一個心靈的達人 字 裏有條路 (1) 風雲再現 電 子 書 字裏有條路,條條通大道;一字觀天下,透徹在人心
中國音階:最早為『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 五音中,每一音都可當主音,排成五種不同的調式。 判別: 結尾音 西洋調式思考
10、《论语》十二章.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七年级.
古典時期代表作曲家-海頓 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 奧地利作曲家 被譽為交響曲之父
關於貝多芬 共有九首交響樂作品 擴大管弦樂的編制 加入銅管樂器、打擊樂器、短笛等樂器,更嘗試加入聲樂 圖片出處:維基百科
維也納古典時期三傑 海頓 莫札特 貝多芬 (Haydn, ) (Mozart, )
基督是更美的祭物 希伯來書 9:1-10:18.
江正彥講師 ‧著 做一個心靈的達人 遇見一生的智慧 (1) 電 子 書 風雲再現 我們從經典裏一步步的走來,在轉彎處,多了一分見識
裕民國小 100學年度第一學期 多元文化社團 直笛社團&合唱社團 期末成果發表會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下一頁.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圣经概論 0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交响音乐鉴赏 李 莉

第一章 要素 关键词 : 交响音乐 鉴赏 交响音乐 通常是指用交响乐队演奏的音乐,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序曲、交响诗、交响组曲等。 从广泛的观点来理解交响音乐,还可以包括用交响乐队伴奏的音乐,如歌剧、舞剧、清唱剧、康塔塔等。

鉴赏 鉴赏意味着对某种事物作出判断或评判。它是有趣的、还是乏味的;是有创意的、还是老套保守的。

课程内容设置为三大模块 音乐历史知识: 了解历史、作品背景,调整听觉期待,作出 恰 当审美 判断。 音乐本体知识: 了解音乐要素及作用,增强聆听乐趣和技巧。 经典作品鉴赏: 主观、个性化体验 。取决于自身修养、阅 历、 趣 味、品位。

第一节 音乐的特质与构成 一、音乐的特质及规定性 任何一门艺术由于采用了特定的物质材料,从而决定了自身独特的本体形态、表达方式及特殊的规定性。

文学运用文字概念符号体系,经过思维代换表达情感、思想,叙述情节。 绘画运用线条、色彩二个元素,通过二维空间平面图像方式,反映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 雕塑运用大理石或木料或铜,作为物质材料,通过三维空间体积语言方式,来塑造可视的、可触摸的形体,再现现实。

舞蹈运用人的肢体语言,通过舞姿、手势、表情表达情感内容。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存在方式,而声音又是以一系列的抽象符号构成。最基本的符号是do re mi fa sol la xi 。 音乐有这几方面的规定性:

A、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绘画、小说依靠眼睛去观赏、去阅读。 音乐依靠耳朵去聆听,它通过聆听、通过思维的联想,实现人对现实的感受和体验。 B、音乐是非写实性的艺术 音乐不能让听者“看到”或“触及”到具体对象。 例如: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 我们不难指望作曲家在作品中表现英雄体格、相貌、服饰和穿戴。

我们能够像讲述小说情节,去讲述特每个乐章的情节吗? 又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我们能够像讲述小说情节,去讲述特每个乐章的情节吗? 第一乐章 在命运打击下,焦虑、低沉的情绪。 第二乐章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三乐章 在斗争中变得坚定、强大。 第四乐章 乐观、积极、充满胜利的喜悦。

音乐是由抽象符号构成,它与具体形象没有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 我们能说mi代表河 fa代表树 la代表山吗?

C、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通过音乐我们感受的人类情感的不同类别,喜、怒、哀、爱、恨。 音乐的情感表达是直接的。 例如: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乐曲从第一个音符响起,就将我们带入热情洋溢的情绪中。

D、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存在方式,必须在时间的流动中才能呈现自身的存在。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E、音乐是二次创作的艺术 文学、绘画、雕塑不需要表演者参与就能被人们所欣赏,这些艺术属于一次性完成的艺术。 音乐原本是一堆无声的乐谱,必须依靠表演者的演奏才能被人们所感知。是二次创作的艺术。

作品欣赏 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圣桑《动物狂欢节》 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音乐剧《剧院魅影》(1 2)

二、音乐的要素 1、旋律:就是相继发出的音(这些音必须按照一 定的节奏出现,才能成为富有表现力的旋律)。 旋律常常被称为主题或动机 a.上行旋律——适合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高涨、奔放等情绪。 如: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晨景”

b.波浪起伏的旋律——适合表达庄严、宽广、咏叹的情绪,或是一种欢快、自由、轻松的情绪。 如:广东音乐《步步高》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 c.下行旋律——舒缓稳健,适合于表现悲壮、忧伤、压抑的情感;或者是安详、宁静的气氛。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德彪西钢琴曲“月光”

音乐中的节奏是指声音运动有规律的轻重缓急;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基础。 2、节奏: 音乐中的节奏是指声音运动有规律的轻重缓急;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基础。 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节奏:“短、短、短、长”的节奏型, 或称三短 一长 的节奏, 勾勒出“命运”急促 的敲门声。 又如: 《红色娘子军》-快乐的女战士 节奏:一张一弛的节奏,让乐曲充满活力。 再如: 奥尔夫《布兰诗歌》——合唱“啊,命运” 节奏:单一的固定节奏模式不断反复,内部逐 渐凝聚起力量。

合唱《啊,命运》 啊,命运! 你像月亮反复无常, 先是升起, 而后下降; 可恨的人生, 对我们一时虐待 此时此刻, 一时宠爱。 让我们敲起鼓, 世人的愿望由它播弄, 弹起琴, 权势与贫贱, 一同来控诉命运, 一样冰雪消融。 制服命运!

3.节拍: 是节奏的基础,由于节拍明确了节奏的强弱关系,是节奏运动更富有律动感。 a.二拍子——以一个强拍、一个弱拍为一个单位(小节) ,不断循环,强弱对比鲜 明,这种节拍强弱力度的频繁交替,常能表现刚劲,明朗的情绪,也能表现欢乐,热情的情绪。 如: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 b.四拍子——以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为一个单位, 常用来表现宏伟、庄严、宽广的情绪。

c.三拍子——以强拍、弱拍、弱拍为一个单位,不断循环,由于强弱不平衡的交替,而有一种动荡、滑行、摇曳的特点。常用来表现不平静或喜悦的心情。 如:肖邦《a小调圆舞曲》 d.六拍子——相当于两个三拍子,具有三拍子的特点。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少男少女的舞蹈

4.和声: 指几个音同时发生,并在横向运动上具有 功能性。 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使单一旋律变成层次结构的音响,加强了旋律的表现力。 4.和声: 指几个音同时发生,并在横向运动上具有 功能性。 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使单一旋律变成层次结构的音响,加强了旋律的表现力。 如: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 ——《船歌》“美丽的夜、爱情的夜” (单旋律、钢琴版、人声版)

指声音具有的色彩。在音乐中音色通常 指每个嗓音或每件乐器所固有的的音质和色彩。 5.音色: 指声音具有的色彩。在音乐中音色通常 指每个嗓音或每件乐器所固有的的音质和色彩。 我们通常用明亮、暗淡、灿烂、圆润、饱满来描述音色的特征 在歌唱演员中,女高音音色明亮甜美;女中音音色醇厚。男高音音色嘹亮;男中音音色丰满。 例如: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 “你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童仆 凯鲁比诺) 又如:普契尼《图兰朵》——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眠” (鞑靼王子 卡拉富)

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乐器是作曲家手中的调色板。 再如:普罗科菲耶夫——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用乐器代表角色 ——长笛代表小鸟 ——双簧管代表鸭子 ——单簧管代表猫 ——大管代表老爷爷 ——小提琴代表彼得 ——圆号代表大灰狼

6.调式 调式是指音按照一定关系连结在一起的体系。 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叫做音阶。 在音乐中最基本的音阶是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 通常大调本身色彩明亮,它产生的和声效果饱满,适合表现热烈、高涨的情绪;小调本身色彩柔和,它产生的和声效果暗淡,适合表现作忧伤、悲壮的情绪。 调式决定作品的基本情绪。

下面二首歌曲的调式是相同的吗? 《同一首歌》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马勒《第一交响曲》 ——第三乐章“猎人的葬礼进行曲 主题旋律改编法国民歌“两只老虎”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xi 音名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A B

半音:是音与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单位。 两个半音构成一个全音。 音名:用来说明调式主音的性质。 如以re为主音的大调式称为D大调; 以re为主音的小调式称为d小调。 以sol为主音的小调式称为g小调。 以降la为主音的大调式称为降A大调。 以降si为主音的大调式称为降B大调。 以升do为主音的小调式称为升c小调。 以降mi为主音的大调式称为降E大调。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谱例) C大调(音阶、和弦) a小调(音阶、和弦) D大小调、E大小调音阶、和弦 《两只老虎》 (谱例) 《 《同一首歌》 (谱例)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谱例) C大调(音阶、和弦) a小调(音阶、和弦) D大小调、E大小调音阶、和弦 《两只老虎》 (谱例) 音乐剧《剧院魅影》(1、2)

7.速度: 速度是指乐曲快慢的程度。 一般来说,快速度适合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慢速度适合表现幻想、悲伤的情绪。 常见速度术语有广板、慢板、行板、柔板、快板、急板等。

例如:贝多芬《第17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快速的川流不息的短促音符,表达了活跃奔腾的朝气。 又如: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速度缓慢,表达了悲壮的情感。 再如: 肖邦《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 乐曲开始是一个快速上行的旋律,表达热情洋溢的情绪。中间速度缓慢,舒展的旋律表达了诗意的幻想的情绪。

8. 力度: 是指音量大小的状况。 力度也有专门的术语,常见的术语有弱、中弱、中强、强、极强、突强等。 音量逐渐增强能够制造紧张、激动的气氛。 音量逐渐 减弱能带来平静松弛的感觉。 例如:海顿《第94“惊愕”交响曲》 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来自德国民歌。 乐曲开始音量(中强)——(中弱)——(突强),富于戏剧变化。

在音乐中往往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音量)也会不断增强(或反之) 又如: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 —— “在山魔的宫中” 乐曲主题旋律怪诞,在主题旋律不断反复中,速度逐渐加快,音量逐渐增强,将乐曲推向高潮。

9、曲式 如: 常见的结构形式:三段式(aba)、 回旋曲式(abaca)、 变奏曲式(a1a2a3……)、 是指音乐所有要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等)综合在一起的整体结构。 常见的结构形式:三段式(aba)、 回旋曲式(abaca)、 变奏曲式(a1a2a3……)、 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如: 1、《牧笛之舞》(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选曲)—— 三段体结构 2、《致爱丽思》(贝多芬)——回旋曲式

第二节 乐队知识 一、交响乐队的历史沿革 交响乐队从产生、扩展、规范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第二节 乐队知识 一、交响乐队的历史沿革 交响乐队从产生、扩展、规范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早期西方音乐是教堂音乐。教堂音乐只用人声,排斥一切乐器。十一世纪教堂开始使用乐器管风琴,十六世纪使用小型乐队演奏教堂音乐。 在民间人们总是用小型乐队(3人左右)为舞蹈伴奏。 十七世纪教堂音乐、民间音乐相互影响产生独立的器乐曲。

1、巴洛克时期(1600~1750)小乐队、乐器偶然组合 。 交响乐队是在以下几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1、巴洛克时期(1600~1750)小乐队、乐器偶然组合 。 小型乐队约20人左右,演出场所主要是教堂、剧院、私人场所(宫廷、客厅)。巴赫在1717年曾在科滕亲王的宫廷担任乐队长,亲王为他提供了一个20人组成的乐队,他在1750年去世,乐队规模没有变化。 巴赫的乐队 2、古典时期(1750~1810)现代交响乐队雏形显现。 1748年英国牛津建成第一座音乐厅。十八世纪后期音乐会开始普及,出现60人乐队,木、弦、铜、打四种类已具备。 在海顿身上可以看到这时期乐队规模的多样化。1761~1791年,他是一个25人宫廷乐队的乐队长;后成为自由人,常在公共场所指挥60人乐队演奏。 贝多芬乐队

随着城市文化扩张,演奏音乐和欣赏音乐人数不断增加,音乐厅越变越大,乐队规模也不断扩大。1850左右出现百人乐队。 3、浪漫主义时期(1810~1910)乐队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城市文化扩张,演奏音乐和欣赏音乐人数不断增加,音乐厅越变越大,乐队规模也不断扩大。1850左右出现百人乐队。 木管、铜管乐器改造,音色优美、演奏灵活。 引入竖琴、三角铁、锣等。 4、1910以后传统乐队与非传统的小型乐队并存。 斯特拉文斯基《婚礼》 (乐队由4架钢琴和打击乐器组成) 《士兵的故事》 (乐队由小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大管、小号、长号、打击乐器组成)

用管乐器、弦乐器共同演奏乐曲的乐队叫管弦乐队(乐团)。 二、交响乐队(乐团)编制 用管乐器、弦乐器共同演奏乐曲的乐队叫管弦乐队(乐团)。 管弦乐队有四十人左右的小编制,也有六十人以上的大编制。 六十人以上的管弦乐队通常叫做交响乐队或者交响乐团。

乐队根据乐器的构造材料和性能可分为四大乐器组,每个乐器组又有几个性能相近的乐器构成。 木管乐器组: a.长笛——甜美、清晰 b.双簧管——委婉、哀怨 c.单簧管——圆润、透明 d.大管——深沉

弦乐乐器组: a.小提琴—— 优美 b.中提琴—— 厚重、温暖 c.大提琴—— 丰满

d.低音提琴 ——低沉 e.竖琴—— 华丽

铜管乐器组: a.小号—— 灿烂、有穿 透力 b.圆号—— 柔和、圆润 c.长号—— 灿烂、柔和 d.大号—— 醇厚

打击乐组: 定音鼓、大鼓、小军鼓、三角铁、响板、 钹及一切可敲击的乐器。

交响乐队

一个六十人和百人左右交响乐团的乐器数量配置应当如下: 弦乐器 铜管乐器 12~16把第一小提琴 2~8支圆号 12~16把第二小提琴 2~4支小号 8~12把中提琴 2~3支长号 6~10把大提琴 1~2支大号 4~9把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 打击乐器 2~4支长短和短笛 2~5个定音鼓(由1人演奏) 2~4支双簧管和英国管 钹、三角铁、小军鼓、大鼓、 2~4支单簧管 锣、响板、木琴等 2~4支大管  

作品欣赏: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组曲 第一首“前奏曲” 比才《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小步舞曲”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组曲 第一首“前奏曲” 比才《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小步舞曲” 瓦格纳《女武神》 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理查德·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日出”

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长笛代表小鸟 ——双簧管代表鸭子 ——单簧管代表猫 ——大管代表老爷爷 ——小提琴代表彼得 ——圆号代表狼

无翼天使 我重回到儿时 日子在身边飞逝 我碎裂的心肺 伤痛的孤单前行 我仿佛无翼的天使 你为何使我伤心 星辰下那声声的心酸哭泣 皆已随风逝去

第二章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1600~1750) 巴洛克(barrocco)源于葡萄牙语,意思是不规则的珍珠。最初是讽刺17世纪意大利建筑背离文艺复兴时期庄严明净的风格,崇尚豪华和雕琢。 二十世纪随着艺术史学家,对这一时期艺术的研究,充分肯定它的价值。这一词语继续沿用。现在该词指称1600~1750年欧洲艺术风格,一般用于建筑、绘画与音乐。 1600年,歌剧诞生年。 1750年,巴赫去世。

一、时代、文化背景 1、过渡时期 2、思想活跃 3、音乐生活——宫廷、教堂、剧院 意大利:宫廷、教堂、剧院相互渗透 法国:宫廷 德国:宫廷、教堂

二、巴洛克音乐的发祥地——意大利 1、歌剧艺术 A、歌剧(opera)的诞生地——佛罗伦萨 巴尔第公爵客厅——复兴古希腊戏剧——《达夫内》(1594)——《尤丽狄西》(1600年取材古希腊神话奥菲欧)作曲:佩里 B、对早期歌剧作出贡献的——蒙特威尔弟(ClaudioMonteverdi1567~1643)生于克雷莫纳,后担任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长。是较早的一位职业作曲家,以歌剧改革家闻名。作有大量的宗教作品和歌剧。主要歌剧作品:《奥菲欧》、《波佩阿的加冕》

C、那不勒斯歌剧 贡献: a、歌剧中心转移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件 ——第一座歌剧院在威尼斯建立:1637年圣卡西诺剧院 ——美声唱法、阉人歌手盛行(法里内利、卡伐雷利) b、那不勒斯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 亚·斯卡拉蒂(1660~1725) 贡献: 确立咏叹调(arir)ABA形式 加强了歌剧的抒情性 注重人声的表现力 歌剧序曲(overture)-采用快慢快三段式,后发展成古典交响曲

作品欣赏 童声合唱 《思故乡》 ——根据作曲家德沃夏克《第九“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旋律填词 《蓝色的多瑙河》——约翰·斯特劳斯曲 维塔斯《歌剧》2

《闲聊波尔卡》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形象。 作品欣赏 《闲聊波尔卡》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形象。 《闲聊波尔卡》合唱 歌词 喳喳叽叽 说的是悄悄话 叽叽喳喳 我也来听听 喳喳叽叽 听完了 告诉他 那多嘴多舌的人们啊 不说话闷得慌 就喜欢闲聊和说闲话 象叽叽喳喳 小老鼠大花猫 蚊子叫马儿跑 东拉西扯 实在可笑 叽叽喳喳 你说的是什么 喳喳叽叽 说的是悄悄话 叽叽喳喳 你也来听一听 喳喳叽叽 听完就去告诉他 本来是小老鼠 传来传去 你传我 我传 他 说得比那大象还要大 大街小巷 到处在讲闲话 男女老少人人爱讲闲话 古往今来 总是 在讲闲话

哈巴捏拉舞曲——比才《卡门》 歌词大意: 爱情犹如放逐的小鸟,人们难以将它驯服。纵然是恐吓它都不会屈服。任你怎样喋喋规劝,它也不会轻易听从。我中意的人,也许他心中另有别人。他多么可爱啊!爱情是任其所好的事,谁的话也不要听,即使你不喜欢我,可我却执迷的爱上你,只要你被我看中,你就要当心。

2、器乐 A、乐器制作 a、管风琴、古钢琴 b、小提琴——克雷莫纳 阿玛蒂(音量小) 瓜内利(音质粗犷) 斯特拉底瓦里(音质优美、音量大) 瓜内利(音质粗犷) 斯特拉底瓦里(音质优美、音量大) 作品欣赏: 海菲兹《顿弓霍拉舞曲》(瓜内利琴演奏) 福雷《洋娃娃的舞蹈》(1715年斯特拉底瓦里琴演奏)

B、作曲家——维瓦尔蒂 (Antonio Vivaldi,1678~1741) 生于威尼斯,父亲是小提琴手,其父既想培养他当神甫,又想培养他当音乐家。他曾在威尼斯皮耶塔孤儿院担任指挥、作曲、音乐总监等职务。因长有红色头发被称为“红发神甫”。 作品有着新鲜的旋律、热情的节奏和华丽的音色。

作品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春、夏、秋、冬 作品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春、夏、秋、冬 维瓦尔第为小提琴创作的协奏曲《春》出自其作品《四季》。 《四季》包含四首独奏协奏曲,每首分别描述与一个季节有关的景色、事件。 四首作品分别以 “春”“夏“秋”“冬”为标题。

每首作品的总谱扉页上附着作曲家本人写的短诗, 用于说明作品表达的意图,作曲家甚至还把诗句 分散写在乐谱中应的句上,使音乐和文字联系起来。 《春》是典型的巴洛克独奏协奏曲, 它有快板、慢板、快板 三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 快板 春天来了,鸟儿欢唱,来把春报。 泉水潺潺,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 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转瞬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 乐曲开始的合奏主题活力十足,具有欢快的“春天来了”的气息,这里回旋曲式安排了四个独奏插段,和合奏主题交替出现。 插段一: 独奏小提琴及两把管弦乐团的小提琴,以一连串悦耳的颤音生动地模仿群鸟的啼鸣,表现了“小鸟欢唱,来把春报”。 插段二: 独奏小提琴和整个小提琴声部奏出的柔和流畅的短促音符表现“泉水潺潺,微风习习”。 插段三: 独奏小提琴上的颤音和快速跑动的音阶描绘了“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插段四: 独奏小提琴在高音区又奏出动人的颤音仿佛“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最后,乐章在合奏的春天主题中结束。

第二乐章 慢板 第三乐章 快板 牧羊人躺在草地上,忠实的牧羊狗在他身旁。 百花盛开,景物宜人,树叶和花朵在和风中轻轻摇晃。 第二乐章 慢板 牧羊人躺在草地上,忠实的牧羊狗在他身旁。 百花盛开,景物宜人,树叶和花朵在和风中轻轻摇晃。 中间乐章描绘了静谧而悠闲的田园风光。合奏组只用小提琴和中提琴,小提琴上柔和摇曳的音调,仿佛轻轻摇晃的树叶,中提琴上奏出的一短一长固定节奏音型,模仿着牧羊犬的吠叫声,在此背景上独奏小提琴演奏的优美恬静的牧歌般主题贯穿全曲。 第三乐章 快板 春光普照大地,乡间的笛声悠扬, 迷人的小树林中,仙女和牧童翩翩起舞。 最后乐章结构与首乐章相同,采用回旋曲式,这里在四次合奏之间穿插了三次独奏。合奏主题带有西西里舞曲风格、欢快活泼,表现出仙女和牧童在田野上翩翩起舞,乐章中还穿插另一些同样欢快情绪的旋律,这是独奏小提琴暗示风笛声音的欢快乐句,最后,乐曲以合奏主题的舞曲旋律结束。

三、德国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 巴赫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在声乐与器乐、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都有非凡之作。但在他有生之年,巴赫只是作为一个演奏家而非作曲家著称于世。现在巴赫被看着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通过他的综合,把前几代人发展起来的各种音乐风格和形式,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于艾森纳赫的音乐世家、自幼随父学音乐,其家族约有五十几个音乐家。 1708~1717魏玛公爵宫廷管风琴师 作有大量管风琴曲,包含了当时所有流行的体裁:如组曲、赋格曲、托卡塔、前奏曲等。 1717~1723科滕亲王宫廷乐队乐队长 作有4首《乐队组曲》、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等 1723~1750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乐长 作有大量宗教作品。如《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及百余首康塔塔。

巴洛克晚期音乐特点 1. 复调音乐(复调织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旋律,同时演奏。(每个声部之间的关系是旋律关系。) 1. 复调音乐(复调织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旋律,同时演奏。(每个声部之间的关系是旋律关系。) 在复调织体的乐曲中常常运用模仿手法:一个声部呈现一个旋律之后,另一个声部紧接着重复这个旋律。 在复调音乐中,有时声部与声部之间的旋律,是不同的,即对比的。 2.情绪的一致性——一首巴洛克乐曲通常仅表达一种基本情绪,例如一首以欢快的情绪开始的乐曲,则全曲都贯穿着同样的情绪。 3.节奏——节奏具有持续性,一首乐曲在开始所听到的节奏模式,往往贯穿整个乐曲。

4.主调音乐(主调织体)——我们听到一个主旋律并用和弦辅助时,这就是主调织体。 在这种音乐织体中,一个声部是旋律,其他声部以和弦的方式,支撑和丰富主旋律。 巴洛克音乐时期是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并存时期。

作品: 键盘:管风琴《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古钢琴《平均律键盘曲集》(分为上下二集,每集涉及十二个大调和小调,该作品被称为钢琴家“旧约全书”)、 《法国组曲》、《英国组曲》、《戈德堡变奏曲》(由三十个变奏构成) 乐队作品:《四首乐队组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 声乐作品:《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

欣赏: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冼星海作曲 这段乐曲中间运用模仿复调,将主题旋律在不同声部轮流出现,产生的效果如风起云涌、排山倒海,给人以磅礴豪迈的气势。 《卡农》帕赫贝尔(1653~1706) 是一首模仿手法和对比手法构成的二声部复调音乐形式。 乐曲以大提琴在低音声部演奏二小节的主题旋律开始,主题在低音声部重复28次;三把小提琴在高声部间先后加入,造成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地模仿,中间小提琴上出现新的旋律,与低音声部形成对比,最后辉煌地结束。 这首乐曲曾在电影《凡夫俗子》中作为配乐;在《我的野蛮女友》中作为插曲。

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 作于1934年。全曲为aba三段式。前后二段旋律悠扬、宁静,采用二声部对比复调织体,高声部和低声部一呼一应,上静下动,形成对比;中段是主调织体,舞蹈性的节奏、欢快活泼的旋律,表现牧童在田野愉快嬉戏的情景。 古钢琴《二部创意曲》第八首 ——巴赫 右手先奏出一个跳跃音型,随后被连绵不断的音流取代,一小节后,左手在低音区跟进,模仿右手旋律,二声部好像二个朋友一问一答,充满情趣和趣味。

《g小调管风琴赋格曲》 赋格曲的主题依次在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声部出现,乐曲的动力随着主题进行而增强,开始是较长时值的音符,接着是短时值的音符,主题再现五次,二次出现在大调上,最后一次又回到g小调上。 赋格曲:是巴洛克时代最为精深、严谨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它有一个主题发展而成,通过声部模仿,造成力量的不断积聚增长,形成宏大气势。

欣赏: 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托卡塔:以即兴创作为手段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曲中有音响宏大的和弦连续和丰富的装饰音,也有急速的音流。 赋格:是巴洛克时代最为精深、严谨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它有一个主题发展而成,通过声部模仿,造成力量的不断积聚增长,形成宏大气势。

在这首乐曲中,即兴色彩的托卡塔与严谨精深的赋格相组合。 开场曲托卡塔由三个段落构成,曲调具有华丽的演奏技巧和强烈的戏剧表现力。开头段落几小节的音乐好似悲壮的号角声,接着从深沉的低音区逐渐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中间段落是双手齐奏的快速音流,从中孕育着赋格的主题,末尾段落紧张度更为强烈,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在即兴自由的托卡塔之后出现的赋格曲,其主题没有抒情的歌唱,而是一种力量的积累,经过持续地发展,最后又再现了托卡塔雄浑辉煌的音调,全曲在庄严宏伟的气势中结束。

《第二乐队组曲》——第七乐章“嬉游曲” 组曲(suites)是由不同民族的舞曲乐组成的套曲。通常包括德国的“阿勒曼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英国的“吉格”,还可在其中加入序曲、咏叹调或其他舞曲。 这段乐曲旋律连绵不断,从头到尾毫不松懈的节奏赋予全曲活力。 《第三乐队组曲》——第二乐章“咏叹调” 该乐章被19世纪小提琴家威廉姆斯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只用G弦演奏,取名为《G弦上的咏叹调》,更受世人喜爱。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三组曲,第五首, 布列舞曲——二拍子法国舞曲,特点是快速活泼。

《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快板 这一乐章是一段赋格曲,即同一个旋律在不同的声部上彼此追逐、呼应、对比。乐曲以弦乐合奏开始,然后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不断地交替领奏,不断地将对方的旋律发展下去,不断地幻化出奇妙的和谐。双小提琴的合作在这里是天衣无缝的。 第二乐章 从容的广板 这一乐章的旋律极其优美。两把小提琴依然是按照赋格的曲式在彼此追逐,但我们看不到它们之间有任何竞赛式的紧张气氛,只有互相合作的默契和融为一体的渴望,这也是和整个乐章舒缓平和的格调相一致的。 第三乐章 快板 第一乐章的活跃气息又回来了,但更自由、更热烈。第三乐章更多地强调了担任主奏的两把小提琴和担任协奏的整个乐团之间的互动,双小提琴仿佛是合唱团中的领唱,带领着整个乐团一起进入最后庄严的结尾。

《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 独奏组乐器:小号、长笛、双簧管、小提琴 合奏组: 弦乐队与古钢琴 合奏组: 弦乐队与古钢琴 第一乐章:快板:音乐刚毅辉煌,主题丰满流畅华丽。 第二乐章:行板:流畅舒展,小提琴、双簧管、长笛依次 进入,形成深情温柔的对话。 第三乐章:快板:赋格曲,独奏组乐器仿佛在亲切交谈,合奏乐器给予有利支持,全曲生动活泼。

《b小调弥撒曲》——“光荣属于至高无上的上帝” 这段合唱运用模仿复调,起伏交错的音流表达了博大壮阔的情感。 弥撒曲来自于天主教的弥撒仪式,是每次仪式都要咏唱的段落。包含5个部分: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亨德尔(George Frigeric Hangel) 1、作曲家生平(1685~1759) ——生于德国的哈雷,非音乐世家;18岁来到汉堡,立志成为歌剧作曲家。 ——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1705) ——1706~1710意大利生活5年 ——1711年在伦敦上演《里那尔多》 ——定居伦敦,后加入英国籍。1740 年 转向创作清唱剧。以清唱剧名留青史。 2、代表作 清唱剧作品:《弥赛亚》《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 器 乐 作品: 乐队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

作品欣赏 歌剧《里那尔多》——咏叹调 “让我痛哭吧” 让我痛哭吧 残酷的命运 多么盼望着 那自由的来临 多么的盼望

歌剧《里纳尔多》描写十字军时期,巴勒斯坦的圣殿武士里纳尔多爱上贵族少女阿尔米娜。 但阿尔米娜是女巫阿尔米达的宠儿,女巫把她藏在魔园里,不让里纳尔多把她带走。被藏在魔园里的阿尔米娜悲叹自己的命运,唱了这首咏叹调“让我痛哭吧!”。 咏叹调通常采用aba三段曲式,主角在演唱时可在第三段即兴加入炫技的华彩段。 阿尔米娜是女高音,在亨德尔时代这一角色由阉人歌手扮演。

这首咏叹调采用西班牙缓慢的三拍子萨拉班德舞曲的节奏,歌曲以一种哭泣的音调开头,前二小节第三拍上的休止,好像哭泣时的抽泣,仿佛是主人公内心对命运痛苦的哀叹。 中间出现了跳跃的旋律,情绪显得激动一些,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 结尾再现加入技巧性的装饰音型。 整首歌曲要用一种平缓、抒情、感伤的风格来演唱。

清唱剧(oratorio) 清唱剧与歌剧同时产生,歌剧产生于佛罗伦萨,清唱剧则产生于罗马。如同歌剧,清唱剧由一系列的合唱、咏叹调、二重唱、宣叙调及管弦乐团伴奏组成。 清唱剧与歌剧不同之处,它只演唱不用表演,没有布景,也不用化妆 ,虽有剧中人物,却不须上台下台。清唱剧大多是根据圣经故事创作的,但是它并不用于宗教仪式。 今天,清唱剧主要在音乐厅或教堂演出。

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并广为流传的作品。 作品-《弥赛亚》 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并广为流传的作品。 弥赛亚是“救世主”的意思,这部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基督耶稣来临的预言开始,接着是来自天国的布告,人类将由基督的出现而得救; 第二部分描写基督四处传播福音; 第三部分表达了通过救世主基督获得永生的信心。 全剧歌词来自《旧约圣经》。 作品-《弥赛亚》 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并广为流传的作品。弥赛亚是“救世主”的意思,这部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基督耶稣来临的预言开始,接着是来自天国的布告,人类将由基督的出现而得救;第二部分描写基督四处传播福音;第三部分表达了通过救世主基督获得永生的信心。全剧歌词来自《旧约圣经》。 《弥赛亚》没有具体人物和连续不断的情节发展,带有抒情和沉思的格调。剧中对独唱、合唱、管弦乐队的处理,显示了亨德尔精湛的技巧和他对各种音响效果的娴熟运用。这里讨论第二部分结尾的著名

《弥赛亚》——合唱“哈利路亚” 歌词大意: 哈利路亚! 由全能的上帝统领; 今世的王国变成我们上帝 和主耶稣的王国。 而他将永远、永远地统领, 众王之王,众神之神, 永远、永远地。哈利路亚!

在这首合唱中,作曲家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合唱传统即歌词和乐句一再重复,如“哈利路亚”一词,以固定的节奏音型反复出现了十多次。 整个合唱雄浑宏大,开始的欢呼语“哈利路亚”无比辉煌,由这个乐句演变的快速度“咏叹”式固定音型贯穿全曲,它时而作为背景烘托乐曲,时而与其它声部形成对比,合唱中有圣歌般的庄严齐唱,有人声层层叠加产生的气势恢宏的声响浪潮,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频繁交替,将音乐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水上音乐》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是一套供户外演奏的管弦乐组曲。据说,1717年7月17日黄昏,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在泰晤士河游览,亨德尔创作此曲助兴。《水上音乐》有20首乐曲组成,被编成三套组曲,它们是《F大调第一组曲》、《D大调第二组曲》、《G大调第三组曲》。 《D大调第二组曲》第二乐章 号笛舞 “号笛舞”是亨德尔“水上音乐”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采用三部曲式,乐曲开始的主题辉煌灿烂,带有号角色彩,描绘出壮观的典礼场面,庄严的圆号重奏更增添了华丽的气氛;中间部以朴素明快的旋律与前后形成对比;最后再现了宏伟富丽的第一部分,并在雄壮的号角中结束。

巴赫和亨德尔 1.巴赫结婚二次,生有20个孩子。 2.没有跨出过国门。 3.创作固守传统、作品多为复调音乐。 4.作品内敛、深沉 5.在世在德国境外的知名度不高。 但现在被尊称为“近代音乐之父” 1.亨德尔一生未婚、无子。 2.云游四方、后加入英国籍。 3.追逐时尚、作品多为主调音乐。 4.作品雄浑、外在 5.在世享有很高国际荣誉

第三章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1750~1820) 一、社会背景 1、建立规则——交响曲、奏鸣曲式、乐队规则。 2、重要的事态 第三章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1750~1820) 一、社会背景 1、建立规则——交响曲、奏鸣曲式、乐队规则。 2、重要的事态 a、公共音乐会-——音乐厅出现 b、音乐家摆脱雇佣关系——成为独立的艺术家

整个十八世纪是建立规则与法则的时期,这一世纪生活着五位作曲家,他们是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巴赫在1750年去世,他的去世干净利落地将这个世纪分成两截,上半截是巴洛克音乐时期,这是将一切旧有规则归纳、提炼、完善时期,它们在巴赫的一系列作品中得到体现,巴赫是一位综合规则的大师,下半截是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是建立新规则和法则时期,如交响曲规则、奏鸣曲式规则、乐队规则等。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正好和两项重要的事态发展相重合,一是公共音乐会的出现和流行。十八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变得富裕,商人、医生、政府官员都能够享受更大的房子、衣服精美了,食品丰富了,但是富裕的中产阶级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还追求贵族式的享受。如戏剧、文学、音乐,事实上,古典主义时期,中产阶级对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宫廷音乐会不对他们开放,于是市民组织了公共音乐会,只要付入场券,就能欣赏到最新的交响曲、协奏曲,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地兴建起音乐厅,公共音乐会进入到商业化的运行机制。二是音乐家摆脱雇佣关系成为独立的艺术家。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身上表现出不断解放的过程,海顿大半生安心于为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服务,从他和贵族签订的合约看,贵族视他为一个有技术的仆人,要求他穿戴整洁、说话得体;在莫扎特身上表现出一种抗争,他曾受雇于萨尔斯堡大主教,主教 经常辱骂他,最终他摆脱宫廷职务的约束,去了维也纳,成为自由作曲家;贝多芬以独立音乐家的身份在维也纳工作。

18世纪下半叶的3位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尽管出生地不同,但他们的主要创作活动都在维也纳,同时这3位作曲家在创作上都有一种传承关系。 因此他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这是一个注重理性的和追求高贵精神的时期。 风格上的严谨与优雅、结构上的平衡与对称是其主要审美特点。

二、海顿(Franz Joseph Hayd1732~1809) 1、生平 ——生于奥匈交界小镇罗劳 ——童年在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当歌手 ——1761年担任埃斯特哈特亲王宫廷 乐队长 ——被后人尊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交响曲之父” ——两大贡献:建立交响曲和乐队规则 ——晚年牛津大学授予荣誉音乐博士称号。

聆听准备知识 情绪的对比: 相对于晚期巴洛克音乐中单一的情感表达,古典主义作品中的情绪波动起伏,情绪对比即产生在主题与主题之间,也产生在同一主题之内。 节奏: 古典作品包含了丰富的节奏模式,节奏的灵活性给音乐增添了变化。 织体: 与晚期巴洛克音乐的复调织体相比,古典音乐基本属于主调织体。 旋律: 相对于巴洛克旋律较不对称、精巧复杂,比较不容易演唱,古典主义音乐的旋律听起来较为平衡与对称,悦耳动听且容易记忆。

2、创作 A、室内乐(chamber music) 指每个声部都有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常见形式弦乐四重奏、弦乐三重奏、钢琴弦乐五重奏。

古典时期的室内乐主要在家庭或宫廷里演奏,这一时期的贵族和富裕的中产阶级成员,很热衷与朋友一起演奏室内乐,作为晚餐后的娱乐活动。 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它是为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而创作的。 弦乐四重奏有四个乐章构成,它们分别为: 快速的 快板 奏鸣曲式 (II)缓慢抒情的 慢板 三段式或变奏曲式 (III)速度稍快的 中板 三段式 (IV)急速的快板 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

代表作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D大调“云雀”弦乐四重奏》op64之5 ——《D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op76之2 ——《F大调弦乐四重奏》op3之5 第二乐章:小夜曲 (op.为英语opus即作品缩写形式)

小夜曲作为一种体裁,是指青年人于黄昏或晚间,在恋人窗下所唱或所奏的情歌,它短小缠绵,悠扬悦耳,一般用琉特琴或吉他伴奏。 海顿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好像人声在歌唱,另三件弦乐器自始至终拨弦伴奏,模仿情歌式的小夜曲用琉特琴伴奏的音响效果。所以称为小夜曲,整个四重奏也因此而有“小夜曲四重奏”的称号。

这一乐章是简约化的小型奏鸣曲式,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或称第一主题(C大调)抒情而富于歌唱; 副部主题或称第二主题(G大调) 出现在高音区,音调更轻快、情绪更高涨。它不仅在调性上与主部主题形成对比,还在音区、情绪上产生对比 。

B、交响曲(symphony)——通常四个乐章 (1)活跃的、戏剧性的快板: 奏鸣曲式 (2)抒情的慢板: 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 (3)舞曲式的乐章 : 三段式 (4)辉煌或雄壮的快板: 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

C、乐队: 弦乐器:第一小提琴(高音声部)、第二小提琴(次高音声部)、中提琴(中音声部)、大提琴、低音提琴(低音声部) 木管:两只长笛、两只双簧管、两只单簧管 铜管:两只圆号、两只小号 打击乐器:两只定音鼓 弦乐四声部成为交响乐队的基础,木管、铜管、打击乐成为乐队常规乐器。

E、代表作 ——第45“告别”交响曲(1772年) ——第94“惊愕”交响曲 ——第100“军队”交响曲 ——第101“时钟”交响曲 ——第103“鼓声”交响曲 ——第104“伦敦”交响曲 第93号~第104号交响曲也成为伦敦交响曲

F、其他作品 ——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作品欣赏 第94“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变奏曲式 它由主题和四个变奏构成。主题纯朴、规整。 变奏之一 第94“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变奏曲式 它由主题和四个变奏构成。主题纯朴、规整。 变奏之一 织体变化,持续的主题上方,出现新的轻松、欢快的主题,两个各具特色的旋律结合构成对比复调织体。 变奏之二 调式变化,大调主题这里转入小调,音色色彩有明变暗。 变奏之三 节奏与织体变化,沉稳的八分音符主题以快速十六分音符节奏奏出,情绪立刻变得活跃,之后木管乐器上的动听的新旋律与小提琴上的主题互动行进,又构成对比复调织体。 变奏之四 力度、音色变化,管弦乐队齐上阵合奏主题,音响饱满强烈。 结尾是个出人意外的轻柔的神秘的乐段。

海顿《第94惊愕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原为法国民间的土风舞,3拍子。1650年开始传入宫廷,逐步变成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 交响曲中的小步舞曲是为聆听而非舞蹈所作。 此乐章脱离了优雅与宫廷气,富有活力和乡村气息 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三乐章——诙谐曲 (从贝多芬开始,诙谐曲取代了小步舞曲) 诙谐曲:一种3拍子舞曲,节奏活跃,速度较快,常表现突发的强烈力度对比。

纵向对比聆听 巴赫古钢琴《G大调小步舞曲》 贝多芬《 G大调小步舞曲》

三、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1、生平 生于萨尔斯堡。4岁开始作曲,6岁作为一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8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曲,12写下了第一部歌剧,一生完成作品约600多件,涉及了音乐领域中的所有体裁。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在维也纳完成的。

——交响曲:《第39降E大调交响曲》(K.543)、《第40g小调 交响曲》(K.550)、《第41C大调“朱比特”交响曲》(K.551) 2、主要创作领域及代表作 ——交响曲:《第39降E大调交响曲》(K.543)、《第40g小调 交响曲》(K.550)、《第41C大调“朱比特”交响曲》(K.551) ——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第三G大调》(K.216)、《第四D大调》(K.218)、 《第五a小调》(K.219) 钢琴协奏曲《第20d小调》(K.466)、《第21C大调》(K.467)、《第23A小调》(K.488)、《第26D大调》(K.537)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K.492)、《唐璜》(K.527)、《魔笛》(K.620) (莫扎特作品编号以k打头。奥地利音乐学家科舍尔对莫扎特作品进行了整理,按年代重新编号,故以其名字第一个字母k作为作品编号的标记。)

作品欣赏 古典时期的协奏曲为独奏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成熟完善于古典时期,其词语中包含的“竞争”、“协奏”的意义,在古典作曲家作品中真正得到体现。 协奏曲一般分为快、慢、快3个乐章。在协奏曲中独奏者和乐队构成两大阵营,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在第一乐章结尾,引进独奏乐器演奏的华彩段。

莫扎特《第26D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独奏主题欢快明亮。 独奏乐器和乐队此起彼落,相互补充。乐曲强调钢琴的技巧和乐队的力量。

1788年创作: 《第39降E大调交响曲》(K.543)明朗乐观; 《第40g小调 交响曲》(K.550)感情激越、内涵丰富; 《第41C大调“朱比特”交响曲》(K.551)结构规模宏大、明亮雄浑。

奏鸣曲式(sonata form): 呈示部 通常由二个对比主题旋律构成 展开部 一般是对第一主题或称主部主题素材进行展开 再现部 所有主题回到主调

《第40g小调交响曲》第一乐章 A:呈示部 主部主题旋律(第一主题g小调) 节奏紧凑,表达一种有节制的激动; 副部主题旋律(第二主题降B大调) 温柔细腻,表现出一种渴望; 结束部(降B大调)整合二主题。

B:展开部 运用转调或调性游移,展开主部主题素材,乐章变得兴奋狂热,主部主题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转向不同的调式。 A: 再现部 主部主题旋律(第一主题g小调); 副部主题旋律(第二主题g小调)表现出失望、哀伤的情绪; 结束部( g小调)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和咏叹调 剧中主要人物: 阿尔玛维瓦伯爵 罗西娜(伯爵夫人) 费加罗(伯爵侍从) 苏珊那(夫人侍女) 凯鲁比诺(童仆) ——费加罗咏叹调“好男应该去当兵” ——凯鲁比诺咏叹调“你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序曲用奏鸣曲式写成,但省略其中的展开部。 乐曲开始的引子好似气喘吁吁的私语音调,营造了幽默的喜剧气氛。 呈示部 主部主题(第一主题)是木管乐器上的咏叹抒情和乐队节日般的热烈合奏。 副部主题(第二主题)是小提琴不时由突强变弱的戏剧性旋律,轻快中带有讥讽。 结束部出现的新旋律欢快自得,极具喜剧风格。

乐曲没有展开部。 一阵快速的走句后,音乐直接进入开始处的窃窃私语,再现部所有主题都回到主调上,全曲在辉煌的号角声中结束。

《魔笛》 剧中主要人物:塔米诺王子、夜后、夜后侍女、帕米娜公主(夜后之女)、萨拉斯特罗(大祭司)、帕帕基诺 ——帕帕基诺咏叹调“我是快乐的捕鸟人” ——夜后咏叹调“复仇的烈火在我胸中燃烧” ——帕帕基诺和帕帕基娜的二重唱

是一门集戏剧、诗歌、舞美、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 歌剧: 是一门集戏剧、诗歌、舞美、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 音乐构成: 序曲(overture)-开场曲,纯器乐形式,用音乐概述整部歌剧剧情。 咏叹调(aria)-充满情感宣泄的旋律。 宣叙调(recitative)-旋律平铺直叙,音调和节奏随着语言抑扬 顿挫而变化。其用于独白和对白中。 重唱(ensemble)-每个演员需要表达所扮演角色的情感,其能够混合多种情感。常见形式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合唱(chorus)-营造气氛和烘托表演。合唱队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是朝臣、水手、农夫、囚犯、舞厅的客人等,他们的歌声常常成为独唱者在演唱时的背景音乐。

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取材于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之一,三部曲是: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费加罗的婚礼》 《有罪的母亲》 主要人物: 阿尔玛维瓦伯爵、罗西娜、费加罗、巴尔托罗医生

欣赏: 《艾格蒙特序曲》(op.84) 1810年贝多芬为歌德的悲剧《艾格蒙特》写了十段配乐,序曲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首,现已成为独立的管弦乐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 歌德的这部悲剧以十六世纪荷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为题材,叙述艾格蒙特伯爵领导人民反抗西班牙人的统治。 序曲采用奏鸣曲式——概括悲剧思想,刻画斗争场景,表达胜利信念。 乐曲开始缓慢的序奏提示两种敌对力量,弦乐演奏的主题,带有西班牙萨拉班德舞曲节奏特点,严峻而沉重,象征殖民者的统治,木管乐器悲叹般的音调是被压迫者的悲苦呻吟。 随后进入奏鸣曲式快板部分,主部主题坚定顽强,副部主题尖锐对抗;展开部进一步展示坚定顽强的形像;斗争在再现部达到高潮。

四、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我们甚至可以对他伟大的艺术价值视而不见,因为他的音乐直接激起我们对力量的崇拜,对英雄的崇拜,对意志的崇拜,最终对永恒的精神境界的崇拜。 —— 20世纪音乐评论家

音乐学者兰姆在《交响乐》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还需要有他的生平介绍才能完全理解的话,那么这个作品本身就是不成功的。” 这句话适合贝多芬吗?

1、创作 第一时期(1800年以前)——显示出对古典主义传统的依赖。 主要作品: 前10首钢琴奏鸣曲、前两首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 第二时期(1800~1815)——个人英雄风格形成,其英雄主题已开始成为其主要作品的基调。创作冲破传统框架,比例庞大,对比强烈,冲突尖锐,用节奏强劲的诙谐曲取代小步舞曲 主要作品: 第3至第8交响曲、第3至第5钢琴协奏曲、15首钢琴奏鸣曲 序曲《柯里奥兰》、歌剧《菲德里奥》等

第三时期(1815年以后)——作品更具抽象、沉思、凝重的特点 主要作品: 《第9交响曲》、《庄严弥撒》 、最后5首钢琴奏鸣曲 2、作品 A、奏鸣曲(sonata)——指独奏者(一件乐器)演奏的3个乐章的乐曲。 《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家“新约全书” 第8(悲怆)、第14(月光)、第17(暴风雨)、第21(黎明)、第23(热情)最为著名。

作品欣赏 《第17“暴风雨”钢琴奏鸣曲》—— 第3乐章 此乐章为回旋曲式。 川流不息的短促音符贯穿全曲,乐曲表现出一种无法抑止的渴望,活跃,奔腾的朝气。

B、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成熟完善于古典时期,其词语中包含的“竞争”、“协奏”的意义,在古典作曲家作品这真正得到体现。 协奏曲一般分为快、慢、快3个乐章。在协奏曲中独奏者和乐队构成两大阵营,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作品欣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回旋曲式:主题与插段交替构成,常见模式A B A C A 此曲结构——A B A C A C 华彩 A 该乐章主题简洁,充满活力,与两个温柔诗意的插段形成对比。

C、交响曲 《第3“英雄”交响曲》 —— 标志贝多芬个人风格的成熟 《第5“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思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6“田园”交响曲》 ——没有采用惯常的四乐章形式,由五乐章组成 《第9“合唱”交响曲》 ——首次将人声引入交响曲中

英雄交响曲手稿

贝多芬使用的助听器

简析《第五c小调“命运”交响曲》 第一乐章 乐曲开始乐段——动机旋律 动机是构成主题的细胞,基于它作曲家创作新的音乐素材。 第二乐章 乐曲开始乐段——主题旋律 它是长时间抒情的流畅主题 第三乐章 中间部分巧妙的和前面乐章联系起来 (命运动机节奏的运用) 第四乐章 乐观、积极、充满胜利的喜悦,小号一扫开头乐章消极的、阴郁的情绪。 ( 这里C大调战胜了c小调)

作品欣赏: 《第五c小调“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 呈示部: 主部主题(c小调 第一主题)-乐曲开始弦乐器上奏出阴森的主部主题,音响威严、阴沉; 副部主题(降E大调 第二主题)-松弛抒情; 结束部(降E大调)-再一次强调三短一长的基本节奏。

展开部: 对主部主题的展开(转调手法), 紧张、动荡不安,命运式的动机四处闪现,充满危机感。 再现部: 主部主题(c小调 第一主题)-全体乐队强有力再现主题,它变成英雄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双簧管上的新乐思,仿佛是英雄片刻的沉思; 副部主题(C大调 第二主题)-仅是主音改变,调式未改; 结束部(C大调)—英雄主义的结尾。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主题变奏曲 第一主题优美安详,带有沉思的特点,第二主题庄重宏伟,具有赞美诗的特点。 第三乐章:快板 诙谐曲 复三部曲式 表现决战前的紧张气氛,描绘英雄从疑虑、犹豫中振奋起来,准备战斗的心理历程 第四乐章:快板 奏鸣曲式 主部主题热烈辉煌,副部主题欢快,具有舞蹈性,展开部建立在热烈欢快的副部主题上。

《第六“田园”交响曲》 1.到达乡村时所唤起的快感 2.溪边景色 3.乡民欢乐的集会 4.暴风雨 5.牧歌 暴风雨后的愉快和感激心情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混合曲式) 在这部交响曲中,表现腥风血雨般的第一乐章,和对和平生活憧憬的第二乐章相对照,它们和沉浸在深思远虑中的第三乐章,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涌向歌唱欢乐自由的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歌词选用德国诗人席勒《欢乐颂》中的诗节。

引子(长大铺垫:依次重温前面3个乐章主题,都被大提琴上一个叙事性音调打断)——“欢乐颂”主题器乐变奏,先出现在大提琴上,后传递到小提琴上,发展成整个乐队全奏——主题人声变奏,由独唱、重唱、合唱加以再现——器乐变奏节拍由4拍子改为6拍子,主题变为了雄壮的进行曲——独唱又是“欢乐颂”主题,变成一首嘹亮的战歌,随后齐奏、合唱加入,把乐曲推向一个高潮——合唱是一段庄严肃穆的行板——最终重唱、合唱、乐队齐力将乐曲推上顶峰,胜利欢乐笼罩一切。

钢琴小品《致爱丽思》 ——结构为ABACA回旋曲式。 主题清新淳朴,第一插段带有莫扎特式的明朗,第二插段色彩黯淡,节奏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