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脉搏与血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病案导入 病人李某,女, 38 岁,持续高热一周,体温持 续在 39.0~40.0 ℃,以发热待查于上午 8 时入院。入 院时体温 40 ℃,脉搏 110 次 / 分钟,呼吸 28 次 / 分钟, 血压 120/80 mmHg, 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 食欲不振。 请问:根据病人情况需做哪些护理措施?
Advertisements

1 重点 第二章 院外急救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 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 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 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妊娠、分娩、产褥对心脏病的影响。 2. 简要说出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 3. 简要说出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4. 详述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重点评估内容、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 措施。 二、技能目标 5. 能对模拟病人实施评估、提出具体的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第 2 节 血液循环 ( 第 5 课时 ). 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 描述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 能力目标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Part 1 实验三 血压测量法.
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vessel
第十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
重点掌握※※ 前负荷、后负荷、心率及心肌收缩力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熟悉※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了解 心功能评价.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学习要求: 1.掌握心肌生理特性; 心动周期与心率;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及影响.
心律失常.
第五章 血液循环.
第六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第八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脉搏 心脏 → 收缩、舒张 → 动脉血管相应搏动 → 表浅动脉可摸到 → 脉搏.
实验八、脉搏和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单元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三节 血管生理 密闭的管道系统 实现血液的运输 物质交换等功能 肺循环+体循环 并联.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万杰医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第4节 血压的评估 及 护理 陈荣芝.
第五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 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血压的规范化测量 大连市中心医院 林海龙.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旧知回顾:心脏结构 1.心脏内部有个 腔,分别是: 2.心脏的内部只有 侧相通。 3.心室与 脉相连,心房与 脉相连。 4.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 ,其作用是: 5.在心脏处,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四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同 动 静 瓣膜.
护理学基础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王丽媛 何柳佳 史艳明.
抗高血压药概述.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血容量.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微循环 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实验四 人体循环系统实验.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7.10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生命体征的测量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与护理 万杰医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物理诊断技术 王永新 精品课系列 NO-11 jpkc.czmc.cn.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课时) 血液循环 体内物质的运输.
诊断学 血管检查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研室.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实 训 十 生 命 体 征 的 测 量 护理学基础实训.
第四章 循环系统(三) 新课导入 正常血压是多少?.
第十节 液体的压强 德化大铭中学 赖呈炽 液体压强 内部压强 血 压 练 习.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第五节 心脏和血管的检查.
病例 患者,男,45岁,干部。2天前出现头痛、头晕、 健忘等症状,测量血压150/95mmHg。 其他检查 无异常。 请问: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三节 血管生理 (vascular physiology).
血 液 循 环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甲状腺激素.
Jin Yu-hua Dept. of Geriatric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八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血管检查.
第五章 血压测量 第一节 概述 一、常见的血压参数 血压: 血管中的血液垂直作用于血管壁上单位面积的压力称为血压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七章 脉搏与血压

第一节 脉 搏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1掌握脉搏的评估内容脉搏、速脉、缓脉、间 歇脉、脉搏短绌、洪脉、细脉、交替脉、水冲脉、奇脉 2熟悉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3掌握正确测量病人脉搏的操作方法

本讲主要内容 Main contents of lecture 内容 1脉搏的概念 2脉搏的评估 3测量脉搏的技术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

脉搏的形成 forming of pulse 心脏窦房结自律细胞 心脏收缩 左心室射血 主动脉压力升高 管壁扩张(心脏舒张 脉管壁弹性回缩)

(一)脉搏的产生 心脏收缩是左心室将血射入主动 脉,主动脉内压力骤然升高,动 脉管壁随之扩张; 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 缩,这种动脉管壁随着心脏的舒 缩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搏动形成 动脉脉搏

脉搏观察的内容 observation contents of pulse 1. 脉率 2. 脉律 3. 脉搏的强度(自学内容) 4. 动脉壁的状态(自学内容) 5 脉搏的紧张度(自学内容)

(二)脉搏观察内容-脉率 (pulse rate ) observation contents of pulse 1、脉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脉率60-100次/分

(二)脉搏观察内容-脉律(pulse rhythm) observation contents of pulse 脉律:脉搏的节律性。 反映左心室的收缩情况。 正常脉律跳动均匀,间隔时间相等。

3、脉搏的强度:触诊时血液流经血管的 一种感觉 正常情况下脉搏强弱相同; 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心搏输出量,动脉充盈度和周围血管的 阻力

4、动脉壁的状态:触诊时感觉到的动 脉壁的性质。

5脉搏的紧张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关

(三)影响脉率的因素 1)年龄 儿童脉率平均为90次/分 新生儿120次/分 老年人平均75次/分 2)性别 女性比男性稍快7-8次/分

3)体形 身材细高者比矮胖者的脉率慢,体表 面积越大脉搏越慢 4)活动、情绪 运动、兴奋、恐惧、愤怒、焦虑使脉率增快 休息、睡眠时脉率减慢;入睡状态男50-70 次/分,女60-75次/分

5)饮食、药物、进食使用兴奋剂浓茶 或咖啡使脉率增快; 禁食、使用镇静剂、洋地黄类药物 使脉率减慢 正常情况下脉率=心率,脉率是心率的指示,如脉率微弱得难以测定时应测心率

二 脉搏的评估 异常脉搏的观察---脉率异常* Observation of abnormal pulse 1、脉率异常 1)速脉: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 100次/分为速脉。 见于:发热、甲亢、心力衰竭、血 容量不足。(以增加心排 血量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2)缓脉:成人每分钟脉率少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见于:颅内压增高、II房室传导阻滞、甲减、阻塞性黄疸、心梗、服地高辛 -脉率异常 2)缓脉:成人每分钟脉率少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见于:颅内压增高、II房室传导阻滞、甲减、阻塞性黄疸、心梗、服地高辛

2、脉律异常 1)间歇脉: (intermittent pulse)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 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 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称间歇脉。

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 期前收缩; 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 期前收缩。 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病心 肌受损

2)绌脉:(pulse deficit) 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特点: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 , 心音强弱不等 发生机制: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 见于:心房纤颤和早搏

3)脱落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的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是心搏出现脱落,脉搏也出现脱落,称为脱落脉。 表现为正常脉搏后出现的一个长的间隙 Ⅱ 3)脱落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的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是心搏出现脱落,脉搏也出现脱落,称为脱落脉。 表现为正常脉搏后出现的一个长的间隙

异常脉搏的观察---强弱异常 Observation of abnormal pulse 1. 洪脉(full pulse) 2. 细脉 (small pulse) 3. 交替脉 (alternans pulse) 4. 水冲脉 (water hammer pulse) 5. 奇脉 (paradoxical pulse) 6.脉搏消失

3、强弱异常 1)洪脉: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 较小,所以动脉充盈度和脉压 较大,脉搏强而大 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丝脉:心输出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脉搏小而弱,扪之如细丝称细脉。 见于: 心功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

3)交替脉;节律正常,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 见于:心肌损害的一种表现,高血压心脏 病,冠心病 交替脉的发生机制:心室收缩强弱交替出现

4)水冲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 发生机制: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 使脉压增大所致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

5)奇脉:当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 或消失,而呼气时恢复 正常,有时在吸气终了 时有所增强 产生原因:呼吸时肺循环内血容 量发生变化所致 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6)、脉搏消失 严重休克 多发性大动脉炎

早期动脉硬化,表现为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呈条索状,严重时迂曲甚至有结节 4 动脉壁异常 早期动脉硬化,表现为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呈条索状,严重时迂曲甚至有结节 原因:动脉壁的弹力纤维减少胶原 纤维增多

三脉搏的测量 Taking pulse 1.判断脉搏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状况 目的 1.判断脉搏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状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护理等提供 依据。

脉搏测量实施要点 key points of taking pulse 1.评估病人 2.操作要点 3.指导病人

评估病人 patient assessing 1)病人年龄、病情、治疗等情况 2)有无影响脉搏测量的因素 3)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操作要点 key points of practice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手臂轻松置于床 上或桌面。 2.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 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3. 一般患者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 分钟,核实后,及时报告主管医师。

指导病人 patient education 1.告知患者测量脉搏时的注意事项。 2.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

(一)脉搏的测量部位 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均可测 量脉搏

脉搏测量的主要部位* The main points for taking pulses

摸颈动脉

从上至下有: 1)颞动脉:耳门前方,颧弓根部 2)颈动脉:颈中线环状软骨外侧, 胸锁乳突肌中点 3)肱动脉:肘窝稍上,肱二头肌肌 腱上内侧 4)桡动脉:腕部桡侧

5)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 6)月国动脉:月国窝深部中线附近 7)胫骨后动脉:小腿后面浅深屈肌之间 8)足背动脉:内外踝的连线的中点与 第一二趾间的连线上 最常选桡动脉

用物准备 有秒针的表,笔、纸 病人准备 (1)体位:舒适位,情绪稳定 (2)如有剧烈活动、紧张、恐惧、哭 闹等应休息20-30分钟再测量 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安全

脉搏的测量方法 1、病人取舒适体位,护士将示指、中 指、无名指指端按桡动脉处 2、计数时间30秒,将所测得的脉率乘2 3、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

脉搏短绌的测量* Taking of pulse deficit 1.脉搏短绌病人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 2.听诊部位选择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处。 3.计时1min。 4.记录:分数式,心率/脉率/分,如180/64/分。

脉搏短绌的测量

脉搏测量注意事项 1、测脉前病人如有剧烈活动应先休息 20-30 分钟再测 2、不可用拇指诊脉 3、异常脉搏应计数1分钟 4、测量脉搏的过程中应注意脉搏的节 律、强弱、和血管壁的情况 5、偏瘫患者侧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第二节 血 压

病例:高血压

以血压问题--为导向的学习 blood pressure problem-based learning 关于血压的已知知识 血压的生理 影响血压的因素 需要学习的知识 高血压程度的区分 异常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血压的概念 &血压的形成 &影响血压的因素 &血压的评估 &血压异常患者的护理 &测量血压的技术 本讲主要内容 Main contents of lecture &血压的概念 &血压的形成 &影响血压的因素 &血压的评估 &血压异常患者的护理 &测量血压的技术

学习目标 The objectives of learning 1.掌握定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高血压、低血压 2.掌握影响血压的因素,血压正常值 3.熟悉异常血压的判断标准 4 正确实施血压测量(态度认真、方法正确、操作规范、数值准确、关心病人)

一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概念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 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 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在心舒末期血压下降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为收 缩压 当心脏射血时(即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在心缩期中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 为收 缩压 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在心舒末期血压下降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舒张压

脉压差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差(即脉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 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称为平均动脉压 即:舒张压+1/3脉压 平均动脉压

二血压的形成 血压形成的因素 1、足够量的血液 2、心脏射血 3、外周阻力 4、大动脉的弹性

1、血液充盈 心脏与全部血管内大约有3000ml左右的血液。失血超过30%血压急剧大幅度下降 2、心脏射血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室收缩时将一定量的血液射入主动脉

3、外周阻力 血液射入主动脉后如果没有外周阻力,血液将迅速向外周流失,因而不能保持动脉管壁的压力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所释放的能量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动能,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另一部分是势能,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

4、大动脉的弹性 心室舒张,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将储存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血液继续流动,维持一定的舒张压高度,大动脉的弹性对动脉血压的变化有缓冲作用

三影响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心率和外周阻力不变时,每搏输出 量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增多,收缩压明显升高 所以收缩压的大小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2、心率 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增快,心舒期缩短,心舒期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心舒末期主动脉内存留的血液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 所以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 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大时,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末期存留在主动脉的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 所以,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外周阻力,受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和血液粘稠度的影响

4、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血压起缓冲作用 血管硬化后血管的扩张性减小收缩压 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相适应,才能保持一定水平的体循环 充盈压,正常值为7mmHg

各种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Influence factors of BP 影响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血容量

四 血压的评估 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化 1、血压的表示单位:mmHg 和 Kpa 换算公式:1Kpa=7.5mmHg 1mmHg=0.133Kpa 即:Kpa×7.5=mmHg mmHg × 0.133=Kpa

2血压正常值* Normal blood pressure    一般以肱动脉为标准。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为   收缩压 90~140mmHg (12-18.6Kpa)   舒张压 60~90mmHg(8-12Kpa)    脉压 30~40mmHg(4-5.3Kpa)

3、引起血压生理变化的因素 年龄 性别 昼夜和睡眠 环境

体形 体位 身体不同部位 运动 情绪 疼痛

4 异常血压观察---高血压* Observation of Hypertension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学会制定 的高血压标准,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 况下 收缩压≥140mmHg(18.7Kpa) 舒张压≥ 90mmHg(12Kpa)

理想血压 小于120/80mmHg 正常血压 小于130/89mmHg 正常高值 130-139/85-89mmHg 原因(原发、继发) :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体液内分泌及肾脏等综合因素参与发病过程 理想血压 小于120/80mmHg 正常血压 小于130/89mmHg 正常高值 130-139/85-89mmHg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90-94mmHg I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90-99mmHg II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100-109mmHg III级高血压(重度)大于等于180/110mmHg

异常血压观察--低血压 Observation of Hypotension 血压低于90/60~50mmHg称为低血压。 通常伴有明显的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 现:如脉搏细速、心悸、头晕等 原因:常见于休克、大出血等患者

异常血压的观察--脉压异常 Observation of abnormal pulse pressure (3)脉压增大(>40mmHg): 常见于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 脉压减小(<30mmHg): 常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末梢循环衰竭。

五异常血压的护理 1、遵医嘱用药 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尽 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3、定期监测血压,严密观察病情 变化

健康指导 1、向病人解释高血压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并控制血压再正常范围 2、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劳逸 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4、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 5、作好用药指导

六测量血压的技术 1血压测量的方法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1)、直接测量血压 将测压系统直接置入血管,甚至心脏内, 1血压测量的方法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1)、直接测量血压 将测压系统直接置入血管,甚至心脏内, 测得人体心脏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 压等 优点:精确、可靠 缺点:属于一种创伤性检查

2)、间接测量血压 即在上臂缚一脉带,在脉带内充气加压,当压力超过最高血压时,血管被压闭合,没有血液流过血管,然后将脉带中的压力慢慢降低,当压力低于最高收缩压时,血液开始流过血管,由于血流造成的血管振动,可以用听诊器听到柯氏音,这时定为收缩压,随着脉带压力降低血流声音不断变化,最后全部通畅,声音由低沉变为消失,即为舒张压

2血压计的构造 1)、加压气球和压力活门 2)、袖带:成人用袖带长24CM 宽12-14CM 儿童用袖带长17-22.5CM 宽9-10CM 婴儿用袖带长12-13.5CM 宽6-8CM

血压计的构成 Components of Manometer 1. 加压气球和压力活门 2. 袖带 3. 血压计

3血压计的种类 A、水银血压计(又称汞柱血压计) 由玻璃管、标尺、水银槽三部分组成 管面上标有刻度一边是0-300mmHg 一边是0-40Kpa 玻璃管与大气相通 水银槽内有水银60克

血压计的种类 Types of Manometer 水银血压计 无液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

4测量血压 1)目的 (1)判断血压有无异常 ( 2)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 解循环功能的状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 ( 2)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 解循环功能的状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 康复 护理提供依据

2、评估 1)病人年龄、病情、治疗情况 2)有无影响血压的因素 3)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4、计划 病人准备 体位:舒适体位 情绪稳定,愿意合作 测温前有吸烟、运动、情绪变化等应 休息20-30分钟再测量 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光线充足

血压测量 Cautions of taking BP 体位:所测部位的手臂位置(肱动脉)与心脏 应在同一水平位上。 坐位 --- 平第四肋 卧位 --- 平腋中线

测血压的注意事项 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检查血压计无漏气,在0处 测前休息 选肢体,禁偏瘫、外伤、手术、输液 避免过紧过松 充放气慢、缓 测完右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