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珍 臨床心理師 teng3993@ms27.hinet.net 2005.10.6 情障學生的認識及介入策略 金慧珍 臨床心理師 teng3993@ms27.hinet.net 2005.10.6
有效介入學生問題的步驟 對校園中常見疾病或問題行為的認識 敏銳的觀察判斷力,找出問題的原因 針對不同的學生問題擬定適當的輔導策略
情 緒 障 礙 根據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公布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條文草案笫九條之定義: 「情緒障礙係指非因壓力情境造成個人長期在學校中的情緒或行為反應,明顯的異於其年齡或文化,且嚴重影響其學業、社會生活、職業技能、人際關係者。 情緒障礙可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或有其他持續性的情緒或行為問題者。」
嚴重情緒障礙之鑑定 需由標準化測驗、專家觀察、或與教師、家長、學生之晤談結果, 顯示學生的困難符合左列三項原則: 1、行為、心裡或情緒有異常之現象。必要時可參 考精神醫師之診斷。 2、在學業、社會、職業技能或人際關係有顯著困 難者。 3、經評估後確定普通教育所提供之輔導無顯著成 效者。
情緒障礙者的身心特質 當無法用社會所預期的或允許的方法來解決困難,可能就會情緒緊張、焦慮、擔憂,有的變得退縮、害羞、不合群、拒絕上學,有些則產生生理上的症狀,如頭痛、頭暈、昏倒、胃痛等;另外有些人會採用反抗、逃學、打架、說謊等方法。
情緒障礙者在行為和情緒上出現的的訊號 不誠實:說謊、欺騙、偷竊、考試作弊等 懶散 退縮 疲乏:精神不佳、缺乏精力 缺席 以成人為學習、模傲的對象,不願或不屑與同年齡的孩子一起遊玩 過度依賴友伴團體以獲得滿足與安全 蔑視權威和規則 破壞公物
情緒障礙者在行為和情緒上出現的的訊號 對幼童或小動物表現虐待行為可能是一種轉移式的攻擊 情緒不成熟:愛哭、容易受挫折、易發脾氣 不能與同伴和好相處,即使能交朋友,亦不能維持長久 凡事不易感覺滿足,總覺得別人的比自己的好,因此常常需索無度,但東西一到手,又加以破壞,或棄置不顧 不能承擔起自己的困難,而使用防衛機轉,尋求暫時的疪護 學習的困難:不能專心注意或對學習活動意興闌珊 常常呈現分心,注意力短暫、衝動或過度活動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一、症狀特徵 1.注意力不足 2.活動量高 3.衝動性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二、外顯表現 活動量大 活動的品質差 注意力無法集中、易分心 衝動性強 不能等待、不遵守遊戲規則 情緒起伏大、挫折忍受力低 精細動作協調不良 人際困難 學習易感挫折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2.doc 三、處理原則: 1.應先了解孩子的困難 2.環境佈置力求簡單 3.主動給予『合法』的活動 4.行為治療:增強物、行為契約 5.藥物治療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四、學校輔導策略 建立良好關係,瞭解及接納孩子,多發現長處給予讚美和鼓勵,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以直接指導替代苛責,應勤於關心和逐步漸進的教導。 適度的調整或安排環境,減少導致分心的外在干擾因素。 評估兒童維持注意力的長度,縮短單元長度,適時調整教學流程及學習活動,預防問題的發生。 協助孩子安排適宜的規律化作息,包括有發洩精力和放鬆緊張情緒的時間和活動。 協助孩子與同儕朋友建立友誼,學習與人交往所需的禮貌和基本知能。 教導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多與孩子討論及練習日常情境中常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解決的辦法。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五、學校教育策略 善用各種學習管道學習。 善用多種感官,有效的傳達訊息。 結構化的環境及活動。 減少活動間的空閒時間。 提供替代性的學習方式。 提供不同之課程,允許作業或考試的調整 尋求社會和學校的各種可能資源,共同幫助孩子。
情感性疾病 躁症發作:在一個星期內,異常而且持續 地具有高昂、開闊、易怒的心情,在下列 症狀中有三項出現,若僅有易怒的心情, 則需要四項。 1.自尊心過度膨脹或是自大狂 2.睡眠時間很少,但是自己覺得足夠 3.突然比平時多話或是不能克制自己地說 個不停 4.意念快速飛越或是自己感到思緒正在奔 馳 5.注意力渙散、容易分心 6.突然增加社交、工作或是學業上的活動 7.過分參與可能有痛苦後果的活動,例如 毫無節制地購物
情感性疾病 鬱症發作:在兩個星期內出現五種症狀以上,而且至少第一項與第二項出現其中之一,即可懷疑有憂鬱症。 1. 一天當中大部份的時間都有憂鬱的情緒,而且每一天 都是如此;在兒童或青少年可為易怒的心情。 2. 對有趣或好玩的事物失去了興趣,整天如此、天天如 此 3. 胃口減弱,造成發育不良或是明顯地體重減輕或增加 4. 失眠或是整天沈睡不醒、嗜睡的現象 5. 生理、心理遲鈍或是脾氣暴躁的現象 6. 每天都有疲憊和精力不足的現象 7. 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沒有價值,或是有歉疚感、自責 與罪惡感 8. 感到無法集中精神、無法思考、無法做決定 9. 死亡的想法不斷湧現,或是有實行自殺的計畫與嘗試
精神分裂症 1.日常生活功能發生障礙、如不想上學、學 業成績下降等 2.產生幻覺、妄想、語無倫次、答非所問、出現有脫離現實的行為 3.思考中斷、哭笑無常或傻笑、自言自語、退化行為 (持續六個月以上 )
精神官能症 強迫症:強迫思考及強迫行為 焦慮症 憂鬱症 睡眠障礙 飲食障礙 歇斯底里
廣泛性焦慮(包含兒童期過度焦慮) 焦慮是一種害怕、緊張、憂慮的情緒,對於許多 事情,例如對於學業、工作,過度地擔心以及焦慮,而且自己很難以控制。 1. 感覺不耐煩、浮躁或是不能保持安靜 2. 容易感覺疲憊、很累 3. 難以保持專心注意,或是內心平靜 4. 容易生氣、發怒 5. 肌肉容易緊張、僵硬 6. 難以入睡或是睡不安寧,難以保持睡眠
選擇性不語症 一、表徵 和同年齡孩童有一般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某些社會情境或環境中才表現出持續不說話現象 大多始於幼稚園或小學低年級,女多於男 與人溝通多半用點頭或搖頭,在校不與同學玩,也不參加團體活動,常孤獨一人,學習狀況較被動
選擇性不語症 二、輔導策略 1.勿強迫個案說話,以半協助方式逐步鼓勵個案 開口說話 2.運用班上要好朋友帶動鼓勵 3.了解其能力,運用其興趣及長處 4.避免使用負面,批評或取笑的對待,盡量用正 向的誘導 5.改善家庭的溝通方式 6.多安排一些需要用語言的活動,讓個案能有參 與表達的機會
考試焦慮 一、表徵:每逢考試前後特別容易焦慮緊 張,注意力不易集中,常伴有心 身症狀,甚至對自我沒信心、對 自我評價低 二、處理原則:1.放鬆訓練 2.認知治療,探討個案內在 信念及價值觀
拒(懼)學症 一、表徵:孩子不願意離開媽媽和家,不願 意去上學,常伴有心身症狀(抱 怨身體不適) 二、可能原因:情緒困擾、缺乏安全感、人 際困難、課業挫折 三、處理原則:1.改善親子關係 2.和學校及資源系統配合
精神疾病輔導的原則 接納的態度 持續的關心 鼓勵宣洩 同理心的瞭解 澄清問題與癥結 協助面對與接受事實 協助找尋合宜因應措施 尋求精神科醫師診治
外向性行為問題 (1)攻擊行為:打架、暴力、破壞等 1.了解行為發生的情境和原因,並建立良好互相 信任的關係,以進行個別諮商 2.引導孩子發洩怒氣或精力於中性物件上;安排 需體力之服務性活動,或鼓勵作自我競賽活動 3.盡可能增強非攻擊行為,並避免強烈的懲罰 4.極度或不尋常的暴力行為,應先作精神病理檢 查,再確定用何種方式處理 5.舉行家長諮商
外向性行為問題 (2)逃學行為 1.根本之道在使學校生活變得有趣 2.收集資料,了解逃學理由及是否與其他 不良行為相關聯 3.與家庭保持密切聯繫 4.必要時請求少年隊獲少年法庭協助,或 實施「改變環境」措施
外向性行為問題 (3)逃家出走行為 *最可能原因是親子關係不佳或其他家 庭問題。 *處理原則包括進行個別及父母諮商, 必要時請求專門諮商機構協助
外向性行為問題 (4)偷竊行為 1.以私下晤談方式找出偷竊的原因,對症 下藥 2.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已被知道,及可能的 後果 3.如果行為持續發生,應通知家長 4.平時著重「法治」觀念
學校教育(老師)的角色 建立接納的學習環境。 減少學生壓力的來源。 增強學生的信心,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安排及協助建立良好的同儕人際關係。 實施個別或小團體的輔導與諮詢。 觀察與記錄學生的表現,並與家長保持聯繫。 協助家長實施親職教育。 協助安排轉介。 配合及協助專業人員實施心理或藥物治療。
校長 家長會 教師會 社會 資源 教務 訓導 輔導 導師 家長 案主
學生問題的處理原則 處理的原則 了解學生問題的原因:觀察、晤談(個案本身、家長、其他同學)、利用衡鑑的工具.ppt(智力測驗、人格測驗、適應量表等) 接納學生的問題:不要排斥、或覺得倒楣,從學生的問題中學習。 專心傾聽學生問題:不帶有批判性 有效的引導:多用開放性問句
學生問題的輔導策略 行為改變技術.doc:行為問題的界定、增強物等。 認知治療:改變一些非理性的想法。 改善教學環境或教材內容。 社會故事:教導正向行為、能察言觀色、腦中建立社交資料庫。 團體(班級)輔導:情緒管理、社交技巧、問題解決 求助於專業人員: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