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讲 蜀汉、孙吴的政治与经济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蜀汉、孙吴的 政治经济情况,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蜀汉、孙吴的 政治经济情况,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 教学重点:平定南中;孙吴的经济。 教学难点:孙吴的政治。 教学时数:2教时
一 蜀汉的政治 (一)夷陵之战
诸葛亮(古代画像)
(二)平定南中 南中就是两汉时期的南夷地区,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交通又极不方便,蜀汉在这里的控制力很薄弱。 夷陵之战后,建宁(今云南曲靖)豪族雍闿和彝族首领孟获起兵反蜀,杀蜀的永昌郡太守正昂,又逮捕新任太守张裔,并押送给孙权。孙权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企图分裂蜀国。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一面派人至吴,重申盟约,以巩固吴、蜀的联盟关系。一面又增兵汉中,以防御曹魏。
公元225年(蜀建兴三年),诸葛亮开始出兵南中,先杀高定元。高定元的部下又杀雍闿,孟获成为叛军的统帅。诸葛亮又率军渡过泸水(今金沙江),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志·蜀书·马谡传》注引《襄阳记》载马谡语)的策略,连败孟获,“七擒七纵”,孟获降服,南中之乱终于平定下来。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
诸葛亮对南中实行羁縻政策,任用本地或本民族的首领为地方官吏,任孟获为蜀的御史中丞,民族关系有所改善,南中的局势逐步稳定。南中的稳定不仅消除了蜀的后顾之忧,还成为蜀的比较富庶的后方,为蜀对曹魏的斗争,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三)六出祁山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决计北伐。227年他给后主刘禅上了著名的《前出师表》,进军汉中。从228年到234年的六年之间,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上是五攻一守),大举伐魏,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诸葛亮六出祈山(仿古)图
二 蜀汉的经济 《蜀都赋》说:成都“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zhu柱,梭)相和。”《丹阳记》说:“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布帛部》引。“市”原作“布”,误。) 《蜀都赋》说:成都“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蜀与吴的商业交换相当密切。蜀锦和漆器等多运往吴国销售。
三国时期指南车复原模型
三 诸葛亮的贡献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人。早孤,由叔父诸葛玄抚养。玄投刘表后不久病死,诸葛亮便在襄阳以西二十里的隆中隐居。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相助。他为其分析了天下形势,并精辟地为刘备提出了向益州发展的方向以及应该采取的战略、策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赤壁战后,他又协助刘备夺取益州,建立蜀汉。夷陵战后不久,刘备在白帝城病逝,诸葛亮受遗诏扶后主刘禅即位,自任丞相兼益州牧,系蜀汉安危于一身。此后,他对蜀汉又作出了以下贡献:即联吴抗曹、以法治蜀、安定南中和北伐曹魏。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建国初期对其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充分肯定说。以范文澜为代表。 二、评价不能过高说。以周一良的观点为代表。 近年来对其评价空前活跃,讨论主要集中在四个问题上: 其一,关于〈隆中对〉有关问题。 第二,关于治蜀问题。 第三,关于用人问题。 第四,关于北伐问题。
四 孙吴的政治 吴国的政治制度与魏、蜀基本相同。但依靠的江南豪族。依靠的主要力量是江南土著朱、张、顾、陆、虞、魏、孔、贺等大家族以及从北方迁到江南的周、张、鲁等士族势力。这些大地主多世代为吴的高官,有的拥有众多的私兵。孙吴的政治举措主要是招抚山越。
吴国境内有大量的山越人,散乎于今江苏南部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的山区。他们大约是秦和西汉时的东越、南越人的后裔。孙权建立统治后,颇感兵员和力役不足。越人居于深山,不易征发。又越人时出劫掠,亦为孙吴的内患。孙权以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治今江苏南京)太守。一面坚壁清野,一面招劝抚慰。在一年之间,约有十万多人被迫陆续出山,部分青壮年入军队中,一般人口被安置在平原地区。吴的统治得到稳定。
自孙吴起,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初名建业),合称“六朝”。 石头城,孙权所建。临江而立,山形陡峭,是六朝都城的主要屏障。
五 孙吴的经济成就 三国时期吴国生产的青瓷器量显较深绿色,施釉较厚,已成为当时的名产,青瓷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吴的养蚕业也很有名。左思《吴都赋》曰:“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八蚕”或谓之“八辈蚕”,是说在一年中,自三月至十月,有八种蚕可做草率抽丝(《太平御览》卷八二五《资产部》引《永嘉郡记》曰:“永嘉有八辈蚕,蚢珍蚕(三月绩)、柘蚕(四月初绩)、蚢蚕(四月初绩)、爱珍(五月绩)、爱蚕(六月末绩)、寒珍(七月末绩)、四出蚕(九月初绩)、寒蚕(十月绩)。”)。
青瓷水注
吴的商业更加发展,这和南方在迅速开发、生产发展是分不开的,水路交通发达是一个重要特点,内河、海上都有大量的船舶往来。当时的造船经验和技术都有很大的进步。海船都很坚固,大船长达二十余丈,高出水面二、三丈,远望如楼阁,可载六、七百人,货运一万余斛。用四帆,帆随风势调整,可逆风而行。远航大秦的巨型船舶有用七帆的。(参看《太平御览》卷七七一《舟部》引万震《南州异物志》和康泰《吴时外国传》)。大秦的使者或商人常来吴国。吴国与倭国也有定期的船舶往来。公元230年(吴黄龙二年),孙权遣将军聂友等率士卒三万人到朱崖(今广东徐闻)、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这都是规模很大的海上航行。
古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