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LL)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赵谢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一、贫血 1 、概念 : 2 、常见病因 3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PS: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 MALT )
血细胞分化与免疫学分型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 王书杰 June 10, 血细胞分化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骨髓多 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各系造血细胞分化 的特点。 自我复制:维持干细胞池内数量恒定。 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各系祖细胞 (Progenitor) 、 即向髓系细胞和淋巴系细胞分化。
慢性髓系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教学目标  慢粒、慢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 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 概述 慢性白血病 定义 慢粒 慢淋 血象 骨髓象 临床表现 诊断.
白血病 的实验室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丁邦胜.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 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 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 大,骨骼疼痛或胸骨有压痛, 不明原因的消瘦,体力逐渐下 降等症状就诊时,医生要高度 警惕。考虑是否为血液病?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 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 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
白血病 ( leukemia ). 白血病概述急性白血病 概述 【定义】 白血病 (leukemia) 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由于干细胞受损,其克隆的细 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发育停滞 于原幼阶段。这类细胞称为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 (leukemia) 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由于干细胞受损,其克隆的细.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 (leukemia) 是我国最常见的小儿 恶性肿瘤。 我国< 10 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生率为 3/10 万~ 4/10 万 急性白血病占 90% ~ 95% ,慢性白血病 仅占 3% ~ 5% 。
白 血 病 金 洁. 概述 定义 定义 发病率: 2.71/10 万;男 : 女约为 1-1.6:1 。 AML>ALL>CML>CLL 发病率: 2.71/10 万;男 : 女约为 1-1.6:1 。 AML>ALL>CML>CLL 病因:病毒;化学毒物;药物;射线; 遗传因素 病因:病毒;化学毒物;药物;射线;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 HA) 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 加剧,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致。 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 加剧,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致。 血涂片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可见到 不同形态的红细胞和受损伤的表现。 血涂片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可见到.
急性粒 - 单核细胞白血病( M4 ) 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类型 : ( 1 ) 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 核和单核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2 ) M4b :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 幼粒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3 ) M4c.
溶血性贫血 ( Hemolytic Anemia HA )
淋巴瘤(Lymphoma) 一、概况: 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是免疫系 统的恶性肿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要点 护理评估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 计划与措施 评价.
白血病 (leuKemia)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骨髓细胞学检查.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白血病 (Leukemia).
AML康复联盟 白血病课堂: 白血病基础知识.
白血病 龙游县人民医院 涂金明.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骨髓形态学分型新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 熊树民.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 徐应永 陈静 薛惠良 汤静燕 潘慈 江华 董璐 叶启东 罗长缨 周敏 顾龙君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因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温抗体型AIHA(血管外溶血) 临床分型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 孙汉英,郑 邈 学时数:1学时.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新进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淋巴瘤.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第六节 淋 巴 瘤 P365.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 × 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糖尿病流行病学.
白血病 (leukemia)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项目十三 其他白细胞疾病 任务26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任务27 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任务28 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1 山西省远程视频会诊项目 病例与问题 兴县人民医院.
淋巴瘤 lymphoma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四节、肿瘤的染色体异常 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贫血概述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好吃餅乾˙~ 不吃光看就可讓人有百分百幸福感的烘焙點心,絕對非餅乾莫屬。簡單易學的過程和不算麻煩的製作過程,都一再吸引著初學者躍躍欲試的心。想體會餅乾的好滋味嗎?想從點心烘焙上獲得莫大的成就感嗎?不論是薄的或厚的餅乾,輕輕咬上一口,心中馬上就可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心動了嗎?準備好,跟著我們一起在家動手作屬於自己特有的餅乾吧!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LL)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赵谢兰

概述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CLL):是由于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凋亡受阻、存活时间延长而大量积聚在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低度恶性疾病。这类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淋巴细胞,但是一种免疫学不成熟的、功能不全的细胞。 CL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可占全部白血病例的1/3.亚洲国家发生率较低,我国CLL约占白血病总数的3%以下。90%以上的CLL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2:1。

概述 该病异质性强, 有的终生无需治疗; 有的需立即治疗; 有的缓慢进展而最终 需要治疗。 准确判断预后 是决定是否 治疗和选择合适治疗的前提。

病因 CLL病因不详,目前尚无证据说明病毒、电离辐射可引起该类型白血病;但发现几种因素与该病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种族和家庭性)及性别。  1、 遗传因素: CLL或其他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直系亲属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3倍。CLL患者的亲属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 2、 染色体异常 50%的CLL患者具有染色体异常,常累及12或4号染色体,-8、i(7)、i(2p)、t(13;21)、+18、6q-、14q-、-X等异常均有报道。染色体异常与病程有关,疾病早期染色体异常占20%左右,晚期病例可达70%。CLL受累的染色体常涉及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如14号染色体的重链基因)或癌基因

临床表现 1、患者多系老年,9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2、起病缓慢,早期往往无自觉症状。 3、淋巴结肿大常首先引起患者注意。 4、有症状时可表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及贫血等。 5、常见体征有淋巴结和脾肿大,肝轻度肿大。 6、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引起的相应症状。 7、晚期病人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紫癜。 8、免疫功能减退引起的感染。 9、少部分患者并发AIHA、ITP。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血象 持续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占50%以上,L绝对值≥5×10^9/L(持续四周以上),以小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可见少数幼淋巴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破碎细胞易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小板减少,贫血逐渐明显。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细胞均减少,伴有溶血时幼红细胞可代偿增生。

免疫分型 淋巴细胞具有单克隆性。源于B细胞者, CD19、CD20、CD5、CD23(+),Sig弱阳性,其轻链只有κ和λ链中的一种,其绵羊玫瑰花结试验阳性。约2%~5%源于T细胞,CD2、CD3、CD8(或CD4)阳性。CD5阴性。 20%的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但仅8%发生溶贫。

染色体 常规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分别发现,50%~80%的患者有染色体异常。预后较好的染色体核型为13q-和正常核型; 预后较差的染色体核型包括12号染色体三体、11q-和17p-;已检出的染色体异常还有6q-等。

基因突变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V)基因突变(预后好)发生在约50%的CLL病例中 ,研究显示IgV突变发生在经历了抗原选择的记忆性B细胞(后生发中心),此类病例生存期长;而无此突变者预后较差,此类CLL起源于未经抗原选择的原始B细胞(前生发中心)。IgV基因突变与CD38的表达呈负相关。约17%的B系CLL存在P53缺失(预后不良),此类患者对烷化剂和抗嘌呤类药物耐药,生存期短。

诊 断 CLL特指B-CLL!! T-CLL × 2001 WHO 2008 WHO 2008 IWCLL

诊 断 临床表现 外周血中持续性单克隆性淋巴细胞>5×10^9/L 骨髓中淋巴细胞≥40% 根据免疫学表面标志 诊 断 临床表现 外周血中持续性单克隆性淋巴细胞>5×10^9/L 骨髓中淋巴细胞≥40% 根据免疫学表面标志 结合上述综合因素可以做出诊断和分类

临床分期 分 期 标 准 中数存活期 A B C 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可有少于3个区域的淋巴结肿大 分 期 标 准 中数存活期 A B C 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可有少于3个区域的淋巴结肿大 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可有3个或3个以上区域的淋巴结肿大 与B期相同外,尚有贫血(Hb:男<110g/L,女<100g/L)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 >7年 <5年 <2年 淋巴结区包括:⑴ 不论一侧或双侧头部和颈部,包括咽淋巴环;⑵腋窝;⑶腹股沟;⑷可触及的脾脏;⑸可触及的肝脏。共计5个区域 一般A期患者无需治疗,B和C期患者应予化疗。

Rai和Binet分期系统 Rai分期 Binet分期 危险分组 生存期(年) 低危 14-17 中危 5-7 高危 2-3 0. 仅有外周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 A. <3个区域淋巴结肿大,Hb>100g/L,PLT>100×109/L 低危 14-17 Ⅰ.淋巴细胞增多伴淋巴结肿大 B. 3个区域淋巴结肿大,Hb>100g/L,PLT>100×109/L 中危 5-7 Ⅱ.淋巴细胞增多伴肝和/或脾肿大 Ⅲ.淋巴细胞增多伴贫血 C. Hb<100g/L,和/或PLT<100×109/L,不管淋巴结区域累及多少 高危 2-3 Ⅳ.淋巴细胞增多伴血小板减少 淋巴细胞>30%;贫血定义为血红蛋白<100g/L; 淋巴结区包括:⑴ 头部和颈部,包括咽淋巴环;⑵腋窝;⑶腹股沟;⑷可触及的脾脏;⑸可触及的肝脏。

鉴别诊断 ① 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是多克隆性和暂时性的,随着感染控制淋巴细胞数恢复正常。 ②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与CLL易混淆者通常由滤泡或弥漫性小裂细胞型淋巴瘤转化而来,具有原发病淋巴瘤的病史,淋巴结和骨髓病理活检可鉴别。 ③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病程较CLL为急,脾大明显,淋巴结肿大较少,白细胞数往往很高,血和骨髓图片上有较多的(>55%)带核仁的幼淋巴细胞;

鉴别诊断 ④毛细胞白血病(HCL)全血细胞减少伴有脾大者诊断不难,但有部分HCL的白细胞升高,这些细胞有纤毛状胞浆突出物、酒石酸抵抗的酸性磷酸酶反应阳性,CD5阴性,高表达CD25、CD11c和CD103。 ⑤伴循环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为原发于脾的一种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老年人,脾大明显,白细胞数为10~25×10^9/L,血和骨髓中出现数量不等的绒毛状淋巴细胞,脾切除有效,预后较好。

CD19+淋巴细胞增多的鉴别诊断 B-LP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染色体:7q-,+3,+18 FISH:t(11;14) 病理:脾、骨髓 CD19+淋巴细胞增多的鉴别诊断 Dighiero G, Hamblin TJ. Lancet,2008,371,1017

治 疗 化学治疗 并发症治疗 免疫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指征(初治/复发) 至少应该满足以下一个条件: (1)进行性骨髓衰竭的证据,表现为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进展或恶化。 (2)巨脾(如左肋缘下>6 c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的脾肿大。 (3)巨块型淋巴结肿大(如最长直径>10 c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的淋巴结肿大。 (4)进行性淋巴细胞增多,如2个月内增多>50%。 (5)自身免疫性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对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标准治疗反应不佳。 (6)至少存在下列一种疾病相关症状: (a)在以前6月内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10%。 (b)严重疲乏[如ECOG PS≥2;不能工作或不能进行常规活 动]。 (c)无其他感染证据,发热>38.0℃,≥2周。 (d)无感染证据,夜间盗汗>1个月 Hallek M, et al.Blood,2008,111:5446

化学治疗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瘤可然)±P CTX 氟达拉滨(FMD,FC) 其他嘌呤类药物还有喷司他丁。 化疗能改善症状和体征,但不能延长生存和治愈本病。 烷化剂耐药者换用氟达拉滨仍有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式目前治疗复发难治性CLL的有效方案。

并发症治疗 感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 明显脾大 由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缺乏及患者老年,因此极易感染。严重感染常为致死原因,应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反复感染者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些紫癜者,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若仍无效且脾大明显者,可考虑脾切除,手术后红细胞、血小板可能回升,但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 Rituximab: CD20 Alemtuzumab: CD52 阿来组单抗是人源化的鼠抗人CD52单克隆抗体,几乎全部CLL细胞表面均有CD52的表达。阿来组单抗对1/3氟达拉滨耐药的CLL患者有效,但对肿瘤负荷高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效果差。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缓解期,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CLL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果,患者体内的微小残留病灶可转阴,但随访至4年时约50%复发,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CLL,可使部分患者长期存活至治愈。但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常规移植的方案相关毒性大、并发症多,近年采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NST,降低了移植方案的相关毒性死亡率,可望提高存活比例。

CLL预后因素 预后良好 预后不良 IgVH突变状态 >2%突变 <2%突变 ZAP-70 (>20%为阳性) - + CD38 (>20%为阳性) 染色体(FISH) 正常,13q-(单独异常) 17p-,11q-, 复杂核型,+12 (?) β2-MG, 正常 升高 LDH 分期 0-Ⅱ Ⅲ-Ⅳ 淋巴细胞形态 典型 不典型 淋巴细胞倍增时间 >12月 <12月 骨髓浸润模式 非弥漫性性 弥漫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