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 晕 vertigo
自身或周围物体 旋转 眩晕 恶心 耳鸣 呕吐
眩晕(vertigo)是指病人所感到的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的主观感觉,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和出汗等一系列症状。
一、概述 (一)定义: “眩”:指眼花,眼黑。轻者稍作闭目即 可恢复;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 物不清。 “晕”:指头晕,旋转。轻者如坐舟车, 飘摇不定;重者旋摇不止,难于 站立,甚则晕倒,面色苍白,胸 中泛恶。
二、西医相关病证 2、神经源性眩晕: 1、耳源性眩晕: 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症、积液和出血、位置性眩晕等 。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听神经炎、听神经纤维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及癫痫、晕动病等。 2、神经源性眩晕:
3、颈椎病 4、中毒性眩晕:如苯妥英钠、奎宁、水杨酸、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药物中毒。
5、心血管性疾病所致眩晕: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及心功能不全等。 6、其它: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屈光不正及眼肌麻痹也可致眩晕。
病因病机 肝阳上亢 素体阳盛 情志不舒 —气郁化火— 阳亢化风 阴液亏损 肝阳上亢 风阳升动 肾精亏损 先天不足 情志不舒 —气郁化火— 阳亢化风 阴液亏损 肝阳上亢 风阳升动 肾精亏损 先天不足 年老肾亏 —肾精不足,脑髓空虚 劳伤过度
气血亏虚 忧思劳倦 久病失血 —气血虚弱—脑失所养 脾胃素虚 痰湿中阻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痰湿中阻 劳倦过度 聚湿生痰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虚 痰 瘀 眩 晕 肝 肾 脾 胃
鉴别诊断 不省人事 否 是 眩晕 中风或痫证 晕旋仆倒 伴耳鸣耳聋 恶心呕吐 仆地有声 伴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 仆地无声 伴涡僻不遂
辨证分型 虚证(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症见视物 无旋转,劳累后加重,面色少华等) 实证(风阳上扰、痰浊上蒙,呈阵发性 主症:头晕目眩,泛之欲吐,甚眩欲仆。 虚证(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症见视物 无旋转,劳累后加重,面色少华等) 实证(风阳上扰、痰浊上蒙,呈阵发性 ,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 ,多烦易怒。)
1、肝阳上亢: 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2、肾精亏损: 遗精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
3、气血虚弱: 神疲之力,心悸失眠,面色光白,舌淡脉细。 4、痰湿中阻: 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疗 1、刺灸法 (1)实证 治法: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以足少阳经、督脉、手 足厥阴经取肝、肾经为主, 针用泻法。
取穴: 风池:少阳经穴 (疏利清窍 太冲: 平肝潜阳) 百会:督脉经穴(利窍定眩) 内关:手厥阴经穴(宽胸顺气 和中止呕)
百会
配穴: 肝阳上亢:行间、侠溪、太溪、翳风 (肝胆经荥穴 ,清泄肝胆之火 , 平肝潜阳) 痰湿中阻:头维、中脘、丰隆、 阴陵泉 , 平肝潜阳) 痰湿中阻:头维、中脘、丰隆、 阴陵泉 (运脾和中,除湿涤痰。)
(2)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养精定眩。 以足少阳经、督脉、 背俞穴为主, 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风池:少阳经穴 (疏利清窍 平肝潜阳) 百会:督脉经穴(利窍定眩) 肝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 肾俞: 培元固本。 足三里:补益气血 取穴 : 风池:少阳经穴 (疏利清窍 平肝潜阳) 百会:督脉经穴(利窍定眩) 肝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 肾俞: 培元固本。 足三里:补益气血
配穴: 气血虚弱:气海、脾俞、胃俞 (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肾精亏虚:太溪、悬钟、三阴交 (补肾固本,充养脑髓)
其他疗法 耳针 选穴:肾上腺、皮质下、额。 肝阳上亢配 肝、 胆; 痰湿中阻配脾、胃、肺; 肾精亏损配肾、脑; 气血虚弱配脾、胃。
头针 选穴:顶中线 晕听区 沿头皮刺入, 快速捻转。 穴位注射 用C.D.P、维生素B1、B12等辨证取穴注射。
直接灸、隔姜灸: 百会,每日一次,十次为一 疗程。 皮肤针:百会至腰俞。 温针:风池、大椎。 电针:颈夹脊、督脉经穴。
小 结
2、辨证:临床所见,虚实夹杂,病情复杂,常是多种证型混合出现。 3、治疗:针灸有一定疗效,尤对颈椎病、心脑血管性疾病、耳源性眩晕较好。 1、眩晕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2、辨证:临床所见,虚实夹杂,病情复杂,常是多种证型混合出现。 3、治疗:针灸有一定疗效,尤对颈椎病、心脑血管性疾病、耳源性眩晕较好。
3、必要时针药并用,防止一根针主义。 4、颈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手足麻木及走路不稳等症状。我国每年100万脑血管病人中的25%是因颈椎病诱发的,如果及时治疗颈椎病就不会发展为中风偏瘫。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