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 詹啟緯 營養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何謂高血脂 血脂異常與健康 息息相關 體重的控制 飲食的控制 適度的運動 高血脂 的高危險群 血液中所含的脂肪簡稱血脂,主要包含膽 固醇、三酸甘油脂、脂肪酸、磷脂質等 等 … 當血脂的濃度過高、超過正常時,就 稱為高血脂。
Advertisements

減重藥膳與耳穴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陽明院區 中醫科 林俐嘉 醫師 一、肥胖定義 1.BMI 超過 24─ 體重過重;超過 27─ 肥胖 BMI ( Body Mass Index ,身體質量指數)它是 身高與體重之間關係的一種指標,數值越大代表 一個人越胖。 個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兩次,就是.
啟新診所 段馨媞營養師 98/03/18 健康飲食與減重. 打造您的黃金比例 BMI( 身體質量指數 ) = 體重 身高 (M) ².
第九节 肥胖症 obesity obesity 一、定义 肥胖症 (obesity) :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 (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 肥胖症 (obesity) :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 (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 因素的代谢性疾病。 因素的代谢性疾病。 与高血压 冠心病 2 型糖尿病.
預防三高, 生活飲食有秘訣. 『三高』這個代名詞,近年來已經在國內風行了 好一陣子,但別誤會這可不是薪水高、學歷高、 身材高的 Mr. right 所應具備的條件,更不是第三 號高速公路喔,它可是跟你我健康息息相關的一 個重要話題 ~ 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包括血中 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值異常﹞。事實上,隨著台.
1 重点 第二章 院外急救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 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 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 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运动与生命 阳光、空气、水和体育 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 泉 有氧运动在美国 高血压发病率下降 30 %以上 高血压发病率下降 30 %以上 心梗死亡率下降 37 % 心梗死亡率下降 37 % 脑卒中死亡率下降 50 % 脑卒中死亡率下降 50 % 人均寿命延长了 6 年 人均寿命延长了 6 年.
腎臟保健 桃園榮民總醫院 社區團體衛教 報告者 : 林大雅 醫師. 腎臟的功能  清除、排泄廢物  調整水分、體液、調整血壓  維持電解質與酸鹼度平衡  製造與分泌賀爾蒙.
疾病离我们有多远? 张晓林. 我们的健康出了什么问题? 高科技、高收入带来了什么? “ 五高现象 ” 长寿命、老龄化催生着什么? 健康维护 快节奏、快经济发达影响着什么? 心理健康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高尿酸 生活指导、健康咨询、康复训练、有效防护 适应生活工作的节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恰当.
設計者:陳麗妃 台南市新化國中 健康促進議題 --- 均衡飲食 與健康體 位. 一、均衡飲食  全穀根莖類  蔬菜類  水果類  豆魚肉蛋類  低脂奶類  油脂與堅果類  醣類  脂肪  蛋白質  維生素  礦物質  水 *六大類食物*六大類營養.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莊曜聰 醫師 高血壓與高血脂. 92 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及每日死亡人數 NO.2 腦血管疾病 ( 每 42 分 22 秒有 1 人死亡 ) 34 人 / 日 NO.3 心臟疾病 ( 每 44 分 36 秒有 1 人死亡 ) 32 人 / 日 NO.4 糖尿病 ( 每 52 分 30 秒有 1 人死亡.
台北榮總桃園分院 家庭醫學科 張志偉醫師.  便宜的代價 便宜的代價  缺乏運動及高熱量飲食等因素造成之血壓上升、 血脂異常、血糖上升、中廣肥胖等多重心血管 危險因子聚集的現象。
社區公共衛生護理 主題九: 慢性疾病的護理 ( 共 26 題 ). B 01. 當護理人員在衛教丁太太有關其先生中風後的 飲食調理時,發現丁太太在調理時,傾向高油、 高鹽,此時護理人員衛教的對象應為: (A) 中 風的丁先生 (B) 丁先生一家七口 (C) 與丁先 生同樣罹患中風的病人及其家屬 (D)
健康 HAPPY GO 均衡飲食與代謝症候群 劉汶璋 營養師. 不均衡有多可怕 !!! 2.
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杨金奎 慢病管理与社区糖尿病防治. 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
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杨金奎 社区糖尿病防治指南及一体化管理. 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 第一部分 社区糖尿病的预防 第二部分 社区糖尿病的检出 第三部分 社区糖尿病的评估与治疗 第四部分 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
第 3 章 認識慢性病 ( 一 ). 西元 1952 年與西元 2012 年臺灣十大死因比較表 西元 1952 年順位西元 2012 年 胃炎、十二指腸炎、大腸炎 1 惡性腫瘤 肺炎 2 心臟疾病 結核病 3 腦血管疾病 心臟疾病 4 肺炎 中樞神經系統之血管病變 5 糖尿病 周產期之死因 6 事故傷害.
1 享受人生 健康久久. 2 肥胖的病因 攝食過量 活動量下降 遺傳 環境 外在壓力 藥物 疾病.
怎樣才算「識飲識食」? 適當 適量 在日常生活中進食 適當 和 適量 的食物 和飲料。 何謂「適當」? 1. 不偏食,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和飲料, 以吸收不同的營養素。 2. 多進食營養價值高的食物。 3. 避免進食熱量、脂肪、糖份、鹽份和膽 固醇含量過高的食物,以及加工食品 ( 如 罐頭和即食麵.
你把什麼喝下肚 ? 竹林國小 99 年 4 月 22 日 延杰股份有限公司 營養師:楊雅雯. 你最喜歡喝哪一瓶 ??
現代殺手心血管疾病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何一成 陽明大學醫學士 陽明大學傳統醫學碩士
1 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 Health Sciences 電話 : *31705, 傳真 : 網頁 :
急性心肌梗塞. 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 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 或冠狀動脈持續痙攣,導 致冠狀動脈或分枝閉塞, 導致心肌因持久缺血缺氧 而發生壞死。
40 多岁的王先生, 最近一年来, 开车 时偶尔会有一点点胸闷、背痛的 感觉, 他以为自己应该是工作太累 了, 且往往休息一下就没事, 所以并 不以为意。有一次从林口开车返 回台北, 在山路上, 突然觉得胸口疼 痛不已, 还好车内刚好有顺路搭他 便车的同事, 立刻将他送到医院, 照 心电图发现心脏缺氧,
健康講座 數字會說話 啟新診所 林永博醫師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苦 國人十大死因( 96 年) 國人十大死因 1 惡性腫瘤 2 心臟疾病 3 腦血管疾病 4 糖尿病 5 事故傷害 6 肺炎 7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8 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 9 自殺 10 高血壓性疾病.
均衡飲食與健康體位 逸馨園 營養師 鍾筱薇.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临床实验 控制 Nathan Wong 翻译:郑威扬 校对人1:李丽莎 校对人2:王望.
第1單元 永續經營健康路 第3章 認識慢性病(二).
脑卒中的预防 汉中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 慢性病防制科
血壓血糖異常.
代謝症候群 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副教授 王瑞蓮.
健康體位講座.
營養與健康體位 台中縣衛生局林幸宜營養師.
Metabolic Syndrome 代謝症候群
介紹代謝症候群(作業).
營養 講座 飲食紅綠燈 與疾病關係 永得有限公司 主講人: 許又文 營養師 日期 : 100 年 3 月 3日.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體重管理中心 營養師 宋侑璇
第一組:楊惠鈊(6)、許芳綾(22)、許寧珊(18)、 曾雅亭(12)、李沂洺(33) 指導老師:謝春滿老師
成人肥胖定義 BMI < ≦BMI<24 過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BMI<30
如何關心您的健康 VS 健康檢查結果說明.
體重控制 輕鬆享「瘦」 永得有限公司 邱子恩 營養師.
血压测量及练习.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黄绍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病例标题:涟水县病例讨论 关键词: 糖尿病 精神烦躁 意识障碍 提供人:***医生| 来源:****医院| 时间:
冠心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 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
病例标题:糖尿病病例讨论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原发性全醛固酮增多症 低钾血症
主講者:簡言竹 護士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 關心您
智障者老化 健康管理及營造 主講者:鍾美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營養科 歐于詳營養師
認識健康體位: BMI:    維持18.5~24 腰圍: 男性:<90公分    女性:<80公分.
鄉村型社區中風衛生教育介入模式建置與評估 演講者:慈愛綜合醫院 蔡松彥 院長
宗天一醫師 宗天一皮膚科診所 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77號(四維三路、仁愛街口)
台南市永康區五王國小 體重過重學童衛教宣導
第1單元   永續經營健康路 第2章 認識慢性病(一).
第二章 一般检查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生命征:为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 要征象。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预备年级体育理论 肥胖与消瘦的危害.
病例标题:糖尿病病例讨论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大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 提供人:童医生| 来源:宝丰县中医院| 时间:
机械性损伤病人的护理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病例标题:糖尿病病例讨论 关键词: 胰岛素瘤 低血糖症 关键词3 提供人:李恒| 来源:端州区人民医院| 时间:
高血压的联合治疗与社区管理.
防治高血脂 鸽子.
健康講座 遠離代謝症候群 啟新診所 運動保健師 尤怡凱.
肥胖的防治.
「健康飲食」 蔡曉喬 營養師.
健康體位講座 如何增進健康體適能 演講者:張書軒 老師 96.09.28.
營養 營養師 陳姵蓉.
健康身體彩色人生~ 會說話的身體 松山高中健康與護理 郭靜靜 中華民國一百年九月十八日.
桃園縣楊梅國中 營養宣導教育-體重控制 ~~新年快樂~~ 主講者:羅秋香 營養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代謝症候群 詹啟緯 營養師

十大死亡原因

代謝症候群定義 代謝症候群非疾病,是五大症狀之集合統稱。 五大症狀: 肥胖(包括腹部肥胖)、高血壓前期(血壓升高)、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升高)、高膽固醇血症前期、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前期(統稱血脂偏高)。

代謝症候群特性 預防醫學之一 依病程來講,屬健康與疾病的過渡時期。 五大症狀皆與飲食與生活習性有很大的相關性。 該五大症狀相互關聯,最終引發心臟病、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 該五大症狀皆具有回復特性。 代謝症候群設立目的,在於預防及降低五大疾病的產生。

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 修正前、後之成人(2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對照表(960118) 以下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 修正前(臺灣2004年版) 修正後(臺灣2006年版) 危 險 因 子 異 常 值 腹部肥胖(Central obesity) /或身體質量指數(BMI) 腰圍(waist): 男性 ≧90 cm 女性 ≧80 cm ;或 BMI ≧27 女性 ≧80 cm 或 血壓(Blood pressure)上升 SBP ≧130 mmHg / DBP ≧85 mmHg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 男性 <40 mg/dl 女性 <50 mg/dl 空腹血糖值(Fasting glucose)上升 FG ≧110 mg/dl FG ≧100 mg/dl 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上升 TG ≧150 mg/dl >140 >90 >40 >50 100~126 <150 註:其中血壓(BP)、空腹血糖值(FG)等2危險因子之判定,包括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或降血糖等藥品(中、草藥除外),

成人腰圍測量及判讀之方法 一、測量方法: 1.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 立,雙手自然下垂。 1.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 立,雙手自然下垂。 2.以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 使能通過左右兩側腸骨上緣 至肋骨下緣之中間點(如圖), 同時注意皮尺與地面保持水 平,並緊貼而不擠壓皮膚。 3.維持正常呼吸,於吐氣結束 時,量取 腰圍。 二、判讀方法: 若腰圍:男≧90公分、女≧80公分時,表示「腹部肥胖(Central obesity)」,宜注意飲食、運動、體重控制,必要時諮詢醫療健康照護人員。 肋骨下緣(Last rib margin) 腹部中線(Mid distance) 腸骨上緣(Iliac crest)

標準體重 ◎BMI的計算方式: BMI(Body Mass Index)=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標準體重 體重過輕 :BMI < 18.5 正常範圍 :18.5≦BMI<24 過 重 :24≦BMI<27 輕度肥胖 :27≦BMI<30 中度肥胖 :30≦BMI<35 重度肥胖 :BMI≧35 另外,我們也把腰圍列入判斷是否肥胖的標準,即使您的BMI值沒有超過標準,但如果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也稱之為「肥胖」。 BMI不適用於未滿18歲的青少年、孕婦及哺乳婦、老年人、運動員

預防方法 天天五蔬果 三份青菜、二份水果 運動333 每週運動至少三次 (運動頻率) ,每次30分鐘 (運動時間) ,運動時讓每分鐘心拍數跳到130下 (運動強度) 。 培養良好生活型態

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逐年高 女性3人有1人 更新日期:2010/03/29 13:05 許多上班族滿腦子追求高職位、高薪水、高的社會地位,卻常常忽略了身體的三高問題,根據衛生署委託中研院進行的國人營養健康調查發現,這12年來,台灣民眾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男性從13%升高到25%;女性則從26%升高到31%,甚至學童的代謝症候群盛行比率也增加一倍以上。(林麗玉報導) 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說,代謝症候群並非是一種疾病,不過代謝症候群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病率及死亡率,而根據衛生署委託中研院進行的18歲國人健康營養調查發現,台灣這12年來,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男性增加了一倍,從13%的盛行率提高到25%;女性則從26%提高到31%,甚至調查也發現,學童的盛行率從3%躍升到8%一倍以上,尤其許多國小學童,腰圍已經超過成人的80-90公分。 祝年豐主任說,20歲以上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腦中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人的六倍、四倍、三倍及兩倍,除了癌症,所有的慢性病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而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首要就是要避免腹部肥胖及體重過重,而瑞典研究也發現,每天多坐一小時看電視、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就增加26%。 本文參自Yahoo健康網

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