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讲 化学与实验. · 新课标 考点梳理 · 新课标 考点 1 物质的变化 物理 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 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变化 化学 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Advertisements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观察 白醋的特点小苏打的特点 白色的细小晶体, 粉末状 无色透明的液体, 有一股酸味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消毒酒精的配制 南京医药中等专业学校 王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2 练习题.
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 (第一教时) 实验中学.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复习教学案(2) 课堂是我们的,我的地盘我做主! 岗李一中:周汉锋.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附录).
欢迎指导.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Df 2012年 高考总复习—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
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化学小实验: 1、能燃烧的金属 2、“白酒”变“红酒” 3、颜色的改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五单元 化学实验 第 25 讲 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实验学校施继红.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化学·新课标(KY).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临海外国语学校 冯丽雅.
第二节 原子.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同学们好! 欢迎步入神奇而又充满乐趣的化学殿堂,让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吧!
化学.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铁的重要化合物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S&N 常德市一中.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设计制作 於如相.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看一看,想一想.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1.5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Review Three states of matter are ( ). solid, liquid and gas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常德市一中.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看视频:广东清远20吨浓硫酸泄漏 提问:从视频中得到那些信息? 1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蔬菜农药含量的快速检测 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一(2)班 | 顾思仪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第九章第四、五节 物态变化. 物态的变化 气态 固态 液态 汽化 液化 凝固 熔化 凝华 升华 物质具有三种状态,称 为物态。不同物态之间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称 为物态变化。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K2Cr2O7标准溶液 的配置 主讲人:李雪莲
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恶心的 水垢.
硫酸铜的提纯.
课 题 1 常 见 的 酸 和 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课时 常见的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是在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的科学。 分子 原子 性质 组成 结构 变化规律

2.化学知识的发展和运用 (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了________和 ____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_并编制出___________,使化 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___________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 的方向发展。 原子论 分子学说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绿色化学”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微观 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一般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外观 现象 本质 区别 举例 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变化时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如水蒸发、蜡烛受热熔化等 如蜡烛燃烧、铁的生锈等

【思考感悟】有发光、放热等明显现象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提示:不一定。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等不能用来作为我们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关键是要看本质,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故为物理变化,又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虽没有明显的上述现象,但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环节 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熔点、沸点、 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注意: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 描述物质性质时,需要注明条件。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颜色 状态 气味 硬度 化学变化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规则。 ①三不原则 不能_____直接接触药品; 不能__________________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___任何药品的味道。 用手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尝

②节约原则 未说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____________,固体取的量为 _____________。 ③防污染原则 剩余药品不能_________,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_________ 中。 (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块状药品:将容器横放,用_____夹取块状药品放在_______, 再将容器_________,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 ②粉末状药品:首先用药匙或_____取出,将试管_____后,把 药品送到试管_____,然后将试管_________。 1 mL~2 mL 盖满试管底部 放回原瓶 指定容器 镊子 容器口 慢慢竖起 纸槽 倾斜 底部 直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量取。 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细口瓶 手心 紧挨 倾斜 倒放

②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 胶头滴管 用清水清洗 伸入容器中

【思考感悟】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俯视或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可以通过画简图的形式进行判断,如图所示。 俯视时读数偏高,仰视时读数偏低。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45° 1/3 中上部 外焰 灯帽 2/3

3.连接仪器装置 (1)连接玻璃管与橡胶塞和胶皮管。 把玻璃管分别插入橡胶塞、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 然后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_______。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 使劲塞进塞子,以免_________。 用水润湿 容器口 压破容器

(3)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单孔装置(如图) a.先_______________, b.双手紧握试管,观察现象。 若导管口有_________,则装置气 密性良好。 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

②双孔装置(如图)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若导管口 有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

4.玻璃仪器的洗涤 (1)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 用水洗涤,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2)难溶物洗涤。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洗去油脂;用_______洗去难溶性 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3)洗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也不_________。 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 稀盐酸 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甄别·判断】 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 提示: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不需要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有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需要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为避免药品滴到试管外,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液。( ) 提示: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试剂,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滴加液体。 × ×

3.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为避免液体溅出伤人,将试管直立 加热。( ) 提示: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角,为避免 液体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4.40 mL 液体,可以用10 mL的量筒量取4次,这样可以更准确。 ( ) 提示:选择量筒的量程应该本着量取液体的体积与量筒的量程 接近的原则,即量取40 mL的液体应该选择 50 mL的量筒,量 取的次数越多误差越大。 × ×

一、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误区1: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而变色、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往往是化学变化中产生的现象,在变化类型的判断时,仅起到辅助判断作用。

误区2:物质的性质需要在变化中体现,因而物质的变化即是 物质的性质。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时,常用“可以”、“会”、 “易”、“具有”等关键词;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 体体现,如“铁丝生锈”、“铁丝易生锈”,其中前者为变 化,后者为性质。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两者的关 系可以表示为:性质 变化。 决定 反映

2.注意事项 (1)不能把现象描述为结论。 现象是物质变化时伴随产生的,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为“生成黑色固体”,不能将现象叙述为实验结论,如“生成四氧化三铁”。 (2)状态变化不包括生成气体或沉淀。 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属于物理变化,而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般是由于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现象。

【典例1】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容易被误用导致中毒。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小华为了解亚硝酸钠特从网上查到了如下的资料: A.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味道都与食盐相似; B.加热到271 ℃时,亚硝酸钠变成液体; C.亚硝酸钠能从空气中吸收氧逐渐转化为硝酸钠; D.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帮小华进行整理(用A、B、C、D填空): (1)物理变化__________(2)化学变化__________ (3)物理性质__________(4)化学性质__________

【易错提醒】 1.根据有无关键词判断描述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物质的变化。 2.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判断变化种类,根据是否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判断性质的种类。

【我的收获】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亚硝酸钠的熔化和与稀盐酸反应,描述了变化的过程,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熔化成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1)B (2)D (3)A (4)C

二、化学实验操作中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意 外 事 故 处 理 方 法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浓酸、浓碱流到 实验台上 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 用水冲 洗 用抹布擦干 浓碱:加稀醋酸 用水冲洗 用抹布擦干

意 外 事 故 处 理 方 法 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浓酸:大量水冲洗 涂3%~5%的 NaHCO3溶液 浓碱:用较多水冲洗 涂稀硼酸溶液 酸液或碱液 溅到眼睛里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典例2】(湛江中考)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浓硫酸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易错提醒】 1.酸、碱溶液溅到皮肤上或衣服上的处理原则是:先用水洗后中和; 2.酸、碱溅到眼睛中,切忌用手揉搓防止灼伤面积扩大。

【我的答案】选A。本题考查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由于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浓硫酸冲洗,A错误;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B正确;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C正确;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D正确。

【变式备选】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B。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容易导致酸液溅出,发生危险,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用嘴吹容易点燃灯内酒精引发火灾。

三、运用实验探究来解决化学问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实验探究。

(5)收集与整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2.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通过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根据时间段把观察分为三个阶段: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 (1)变化前——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2)变化过程中——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3)变化后——关注对于生成物的描述。 如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检验生成物所得的现象等。 (4)对物质在变化前、中、后的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典例3】安徽中考)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 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 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 由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 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 535 2 750 约1 800 钠 97.8 883 约1 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往往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醒】 1.由金属管导出的物质能被点燃,可以判断出蜡烛火焰上燃烧物质的状态。 2.由气体燃烧产生火焰,及表格中石蜡的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可知,能否产生火焰与燃烧时能否变成气体有关。

==== 【我的收获】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的,蜡烛燃烧时内焰 产生的物质能用金属导管导出,说明内焰产生气体。钠的沸点 是883 ℃,比较低,能产生火焰。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产 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继续燃烧产生火焰。 答案:(1)3Fe+2O2 Fe3O4 (2)气态 (3)沸点有 (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燃 ====

【互动探究】你能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的原因吗? 提示:因为铁丝的沸点是2 750 ℃,而铁丝燃烧时的温度是 1 800 ℃,在燃烧时铁丝变成液体而不是气体,所以不会产生火焰。

20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