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過失 地方力弱 探究秦郡守縣令的權力,可証明秦時地方力弱之說不確 論者云行郡縣實行中央集權致地方力弱 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鑄十二金人於咸陽,又攤毀城廓,都是削弱地方力量的失政 探究秦郡守縣令的權力,可証明秦時地方力弱之說不確 西漢時嚴安說漢郡守理地方千里,並有甲兵器械,漢承秦制,可見秦時郡守權力之重
秦始皇的過失 興建過度 評論 大肆建設,勞民傷財,令人民受苦 修建以咸陽為中心的馳道,由咸陽直向北伸的直道,僅用2年多時間告完成,其時間之頭可見對人民之剝削 築馳道﹑建阿房宮﹑驪山墓,阿房宮及驪山墓窮極華麗,又巡幸各地,全為個人享樂 評論 細心觀之,馳道實有利交通之往來,巡幸各乃視察新佔領地,實有監察巡查之意 始皇之失在於不明統一後與民休息,反而急於求成,超越人民負擔
秦始皇的過失 焚書坑儒 借焚書一事達箝制言論,防止人民批評朝政的目的 統制思想,別國史﹑百家經典一律焚毀,坑殺儒生 強制人民『學法令,以吏為師』 謂盧生等誹謗自己,圈定460多人活埋 借焚書一事達箝制言論,防止人民批評朝政的目的 焚書之令中,可發現其目的不在摧殘典藉而是控制言論 焚書確是始皇暴政之一,但後人卻誇大焚書的影響,謂此是中國文化的大浩劫,實有商榷之處 始皇以高壓手段壓抑反對言論,但比較後世如明清的大獄動輒以千萬計,實不可同日而語
秦始皇的過失 嚴刑峻法 為何秦行重刑?? 以輕罪重刑為立法精神,如陳勝吳廣之起事 苛嚴刑律,六國遺民未必能適應 比鄰連坐,人民動輒受罰 陳勝吳廣因此而被逼反 為何秦行重刑?? 早於商鞅變法中秦已以法治國 《國史舊聞》所網羅史料中可發現文國皆有重刑,重刑乃戰國時的潮流 秦政府對六國淫逸生活不滿,在律法中故意提男女之防
秦始皇的過失 南征北討 評論 十多年間先後征匈奴﹑平百越,損失軍隊數十萬 南北開拓及其一系列的措施,令秦民痛苦不堪,使廣大百姓百上加斤 戰爭中死傷士兵無數,以致民不聊生. 評論 但北逐匈奴後暫時解決了戰國以來的邊患,使匈奴不敢南侵 征百越時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及桂江之間的交通 長城使後世得益不少,歷代莫不以長城作為防禦外族的要塞
秦的過失,主要是施政過急,不惜民力,但影響僅限於當代,秦帝國覆已抵了這個缺失。至於焚書的遺害,亦非後世所說嚴重。相反,秦代確立的典章制度,為後世奠下基礎,功不可沒。故有稱『嬴秦功在萬世,罪在一時。』
漢武帝的過失 緣飾以儒術?? 成功建立士人政府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排斥諸家,以儒家學說為正統思想 表面以儒學治國,暗藏法家思想 宰相雖只限儒生出任,實權卻掌於御史大夫,此職多由法家人物出任 成功建立士人政府 開創儒生當政的先聲 學學自此成為二千年來中國的政治文化 太學配合察舉制度,讀書入仕成為社會流動重點,加強中央與社會間之聯係
漢武帝的過失 內外朝的建立 評論 丞相權力削弱,出現日後三公分立的情況,外戚勢力崛起,至有王莽以外戚身份篡漢之事 東漢外朝大臣無實權,故年青皇帝只好利用宦官對付外戚,形成戚宦之爭 評論 武帝一朝『朝政多事』,諸事煩擾,故中朝官員應運而生,實是為了行政上的需要,未必出於削弱相權的動機 自此中央政制由此確立,後世亦以此作濫觴
漢武帝的過失 地方政制 評論 日後刺史權力已超出六條問事的範圍,最終引致州牧割據 『中外殫微,本末俱弱』,西漢諸侯無權,故為外戚所篡 武帝之後不懂利用刺史一制,其失不能歸咎於武帝 王莽篡漢乃時代背景及大勢所趨,相責武帝稍欠公允
漢武帝的過失 選士方面 評論 經學因成選士途徑而大盛,成為儒學的主要內容,仕子埋首於故紙中,造成思想封閉 平民入仕之增加,加強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對中國中後的穩定起了正面的影響 起用儒生,亦鞏固了儒學的地位
漢武帝的過失 經濟政策 評論 人民負擔加重,『產子三歲輒殺之』,令人民百上加斤 鐵器缺乏競爭,品質粗劣 更影響日後商業發展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用兵﹑巡幸封禪﹑興建水利皆可由大司農一力承擔 貨弊之統一為後世由中央掌握鑄幣權奠下基石
漢武帝的過失 社會方面 評論 任用酷吏,武帝時死罪達23472宗 大多新興官吏轉化為新豪強,勢力依然強大,土地兼併依然嚴重 武帝晚年盜賊群起,頒沈命法後仍未鎮嚴人民起事 評論 告緡令商賈中上之家大抵皆破,對打擊豪強有一定的作用 武帝晚年與民休息,停止征伐,採納趙過代田法,以大量墾荒,農業生產得以逐漸復興
漢武帝的過失 對外方面 評論 武帝用兵,花費極大,加上軍事後勸補給龐大,人民負擔加重 人民受苦出現武帝晚年盜賊如毛的情況 過度開拓出現『海內虛耗,人口減半』的情況 評論 武帝南征北討,擴大中國的版圖 中國的民族意識推至最高峰,為宣帝時匈奴內訌及呼韓邪單于內附於漢奠下基石 張騫的鑿空加促了中外文化交流
總括而言,漢武帝對外擴張,成功在於大版圖,加強中西文化交流。但他晚年的軍事行動,大多失敗,且為了確保征戰的經費而與民爭利,重稅抽剝,國內早已民怨沸騰。武帝在晚年下『輪台之詔』,下令與民休息,全面弭兵。可謂臨崖勒馬。故司馬光評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然而武帝可保漢朝不失,此亦走向中衰。
秦始皇與漢武帝的施政比較 秦始皇 漢武帝 治國思想 以法治國 採嚴刑峻法 儒表法裡 緣飾以儒術 南征北討 十多年間先後征匈奴﹑平百越 打擊匈奴 出使西域 地方 行郡縣實行中央集權 刺史監察州牧 社會 大肆建設,勞民傷財,令人民受苦 新興官吏轉化為新豪強,武帝晚年盜賊群起 思想 統制思想,別國史﹑百家經典一律焚毀,坑殺儒生 經學因成選士途徑而大盛,成為儒學的主要內容
二者皆令當代人民苦困,且耗費龐大,令國家難以負擔。雖然對當時社會做成負面影響,但所實施之措施確有益於後世,亦切合當時的社會環境。雖稱不上千古功業的明君,但亦未至於成為一代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