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2 药物效应
内容: 药物作用类型及机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特点
目标: 1.具有正确执行医嘱和用药的能力, 2.判断有无不良反应及正确处理不良反应的基本能力,
1.资讯 1.药物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兴奋和抑制 2.从临床效果看药物作用的表现形式: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2.决策 1.从作用部位看药物作用的表现形式提出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的含义。 2.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明确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3.用量变到质变的观点证明, 药物剂量和效应的关系;
3.计划 1.重点阐述药物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兴奋和抑制 2.详细讲述各种剂量的定义(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致死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
实施 第一节 药物作用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细 胞间的初始作用。 药物效应(drug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即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反应。 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 兴奋作用:即使机体器官功能活动增强的作用 抑制作用:即使机体器官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过度兴奋可以转为衰竭性抑制;强大的抑制可使机能活动停止或接近停止而难以恢复者,称为麻痹。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 是指药物在未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所产生的作用。如消毒防腐药在皮肤粘膜表面的抑菌作用。 吸收作用 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 随体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如舌 下含化硝酸甘油的抗心绞痛作用。
3.选择作用(selective action) 概念:是指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如强心苷对心脏的兴奋作用。 意义:选择性高的药物,作用专一,副作用较少;应用时针对性较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广泛,应用时针对性不强,副作用较多。
原因:与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组织细胞结构不同以及生化功能存在差异等有关。 注意:选择性是相对的,随着剂量增加,选择性会降低,作用范围扩大。
三、 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预防作用: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补充(替代)治疗 1.防治作用
2.不良反应: 对机体不利 不符用药目的 副作用 毒性反应 后遗效应 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停药反应 耐受性 药物依赖性
概念:是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作用。 特点:①轻微,危害不大; ②与治疗作用之间可互相转化; ③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 ⑴ 副作用 概念:是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作用。 特点:①轻微,危害不大; ②与治疗作用之间可互相转化; ③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 ④是可预知的。 返回
(2) 毒性反应 概念:是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或少数机体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所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分类:急性毒性:即一次或突然使用中毒剂量后立 即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 亚急性毒性:是指反复给予非中毒剂量,于 数小时或数日累积而导致的毒性反应 慢性毒性:是指长期反复用药或接触药物, 在体内蓄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有的药物长期应用可致突变、致畸、致癌,属于慢性毒性反应中的特殊毒性。 特点:性质比较严重,但可预知。 返回
概念: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3) 后遗效应 概念: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持续数月 返回
概念:是少数致敏的机体对某些药物所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4) 过敏反应亦称变态反应 概念:是少数致敏的机体对某些药物所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特点:①反应的性质与给药剂量、途径、药物原有效应无关;②不易预知;③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也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④反应的程度可轻可重;⑤结构相似的药物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返回
②常规做皮肤敏感试验,但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③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用药前应注意: ①详细询问服药史, ②常规做皮肤敏感试验,但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③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5) 特异质反应 概念:是指少数特异体质的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遗传性异常反应。 特点: 药物不同,反应相同。 返回
概念:是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导致原有疾病加重,也称为反跳现象. 注意:逐渐减量 (6) 停药反应 概念:是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导致原有疾病加重,也称为反跳现象. 注意:逐渐减量 返回
概念:是指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特别低,必须使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7) 耐受性 概念:是指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特别低,必须使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类型:先天性 后天性 返回
(8) 药物依赖性 概念:是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类型: ①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 是指病人在精神上或心理上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有周期性用药的欲望和强迫用药行为,但中断给药后无明显症状。 ②躯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 是指病人对药物产生严重的心理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突然停药会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返回
比较几种不良反应的特点 不良反应 剂量 危害性 可预知否 可避免否 预防措施 副作用 治疗量 不大 可以 不可 剂量适当或配伍用药 毒性反应 大剂量 大 剂量宜小,疗程适宜 过敏反应 无关 可大可小 询问过敏史,做皮试 后遗效应 ﹤有效量 剂量疗程要适当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一、药物剂量 概念:药物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成比例, 即量-效关系,常用浓度-效应关系表示。 剂量就是用药的分量。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作用越强。但超过一定范围,则可能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二、量反应型量-效曲线 1.量反应 即药物的效应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连续的变化。 量-效关系呈直方双曲线,若将浓度改为对数作图,呈对称S型曲线。
量反应型量效曲线
2.效能 是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3.效价 是指引起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产生同等效应所需的剂量小,说明该药效价高。
效应强度 药物浓度 效能(maximum efficacy) 效价(potency) 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药物产生同一效应剂量比较
三、 质反应型量-效关系 1.质反应 即药物效应的改变随剂量的增加呈全或无,阴性或阳性的关系。 若以对数剂量为横坐标,阳性率为纵坐标,得到的质反应型量-效曲线呈钟型曲线(正态分布曲线)。若用累加阳性率为纵坐标时,其曲线也呈典型对称S型曲线。
质 反 应 型 量 效 曲 线
2.半数效量 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产生质反应的剂量或浓度。 半数有效量(ED50) 主要反映药物疗效的高低 半数致死量(LD50) 主要反映药物毒性的大小 3.治疗指数(TI)=LD50/ED50 安全指数(SI)=LD5/ED95 安全范围 =LD5~ED95之间的距离 可靠安全系数(CSF)LD1/ ED99
效应强度 药物浓度 100% 50% 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 半数有效量 (EC50或ED50) 引起50%阳性反应 50%最大效应的量
效应 死亡 治疗指数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受体的特性 ①特异性:准确识别与结合 ②灵敏性:受体分子含量极微 ③饱和性:受体数量有限 ④可逆性:结合后可解离可置换 ⑤多样性:分布多样,作用多样
内源性配体 信息放大系统 生理、药理学反应 Receptor 药物 功能蛋白,细胞膜或细胞内 可识别微量化学物质 介导细胞信号传导
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亲和力 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内在活性 是指激活受体的能力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激动药 是指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具有内 在活性,能引起受体激动效应的药物。 完全激动药:药物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 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 部分激动药:对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 在活性较弱,只能引起较弱的 生理效应,与激动药同用时还 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拮抗药 是指与受体有强大的亲和力,但无 内在活性的药物。
受体类型 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号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和受体位置等,可将受体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细胞内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类型。
G蛋白耦联受体
门 控 离 子 通 道 型 受 体
细胞内受体
细胞内信息传递 细胞内信息传递需要信使物质参与。 第一信使: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使物质。 第二信使:将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 第三信使:负责细胞核内外信息的传递,参与基因调控,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及肿瘤的形成等过程。
5.检查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局部作用的是:E A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 B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C洋地黄的强心作用 D苯巴比妥的镇静催眠作用 E氢氧化铝的抗酸作用 2.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A A副作用较多 B毒性较大 C过敏反应较剧 D容易成瘾 3..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 A治疗量 B极量 CLD50 D中毒量
6.评价 通过讲解.实际操作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 学生掌握了剂量(最小有效量.治疗量.致死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范围的定义以及效能.效价强度含义。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受体的概念及其对药物作用的意义,为各论学习打下基础;掌握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