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1 本草學 高醫 麻醉科 盧奕丞 醫師 2 參考文獻  中醫學入門 文光  中藥用法十講 啟業  陜西中醫學院 教案.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2章第2章 — 解表药. 概述 常用单味药 常用中成药 概述 1. 表证的定义 2. 表证的分类 外邪 ( 外界致病因素 ) 侵犯人体 浅表部位所出现的症候群, 相当 于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 的症状. 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 恶寒重, 发热轻, 清涕, 咽痒, 痰稀, 无汗,口不渴或渴 喜热饮.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为治风剂。 概述 · 定义.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中医内科学. 感 冒感 冒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解 表 剂.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二十章 祛湿剂.
风 温.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感冒中成药合理使用 德胜中心 刘桂伶.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王 付 制作.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英洪友.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感 冒.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王 付 制作.
第六单元 解表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 ︽︾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功效显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建国以来,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富杭育、姜廷良为代表的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研究与阐述,至今方兴未艾,研究报道不时见诸期刊杂志,其临床运用更是层出不穷。桂枝汤历经近两千年而不朽被称为“群方之首”当之无愧。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经行感冒.
清热药.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感 冒.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十章第三节咳 嗽.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急性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消 食 剂.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

下 篇 各 论

第一章 解表剂

1、定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解表剂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表剂

2、适应病证    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 解表剂

3、分类   辛温解表--病性属寒   辛凉解表--病性属热   扶正解表--兼见气、血、阴、阳不足 解表剂

4、使用注意 ⑴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 ⑵宜温服,服后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汗出病瘥,即停服,不必尽剂。 ⑶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⑷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⑸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的组方规律 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羌活 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宣肺止咳平喘药;杏仁、桔梗 清热药:石膏、黄芩 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 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宣肺止咳平喘药;杏仁、桔梗 清热药:石膏、黄芩 祛痰化饮药:干姜、细辛、半夏 行气药:香附、陈皮 风寒表证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 肺失宣降 咳  喘 口述外感风寒的基本病机 里热 兼夹 水饮 气滞 辛温解表剂

麻 黄 汤 Ⅰ类 《伤寒论》 为《伤寒论》乃至方剂之“正局” 辛温解表

病机分析 外 卫阳被遏 恶寒 发热 无汗 脉浮 感 风 寒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脉紧 表 实   肺气不宣 咳喘 麻黄汤

功用 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

方 解 外 感 风 寒 表 实 证 卫阳被遏 麻黄 君 调 和 营阴郁滞 桂枝 甘草 臣 使 肺气不宣 杏仁 佐 麻黄汤

配伍结构 麻黄 桂枝 杏仁 发散风寒 宣降肺气 制 约 甘草 调和 麻黄汤

配伍特点 麻桂相须,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麻杏相使,加强宣肺平喘之效 麻黄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麻黄汤

1.三拗汤 《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而以肺气不宣 咳嗽、鼻塞为侧重者。 附方 麻黄汤 1.三拗汤 《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而以肺气不宣 咳嗽、鼻塞为侧重者。 去桂枝说明两个问题 麻黄汤

2.大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 脉浮紧。 2.大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 脉浮紧。 讲内热之成因;麻石之剂量 讨论:内热产生之原因有二:郁而化热(当是卫气为寒所郁?营卫通于心,故心烦);素体阳盛(多为肝胆郁热?) 此内热,为卫气所至,故偏于心,故心烦;九味羌活汤之里热,多为素体阳盛,故偏于胆胃,故口苦而微渴。(当否?) 麻黄汤

3.华盖散 《和剂局方》 组成:三拗汤加桑白皮、苏子、茯苓、陈皮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 3.华盖散 《和剂局方》 组成:三拗汤加桑白皮、苏子、茯苓、陈皮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 呷有声,脉浮者。 麻黄汤

桂 枝 汤 Ⅰ类 《伤寒论》 仲景群方之冠 辛温解表

外 感 卫阳浮强 恶风 发热 脉浮 风 寒 营阴泄弱 自汗,头痛,脉缓 表 虚 肺胃不和 鼻鸣,干呕 病机分析 桂枝汤 感 卫阳浮强 恶风 发热 脉浮 风 寒 营阴泄弱 自汗,头痛,脉缓 表 虚 肺胃不和 鼻鸣,干呕 卫气奔越抗邪;恶风与恶寒的区别;鼻为肺之窍 讨论:营阴泄弱之中当有营阴郁滞。寒随风入。因于风重,故营阴泄弱而自汗;因于寒微,故郁滞不甚而仅有轻微头痛。何无身痛?风邪上受,寒随风走也,一如杏苏散之凉燥,燥微而伤肺轻浅,却引寒入肺,以至咳嗽痰稀,痰稀者,肺寒也。 桂枝汤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

方 解 外 感 卫阳浮强 风 寒 营阴泄弱  表  虚 肺胃不和   证 桂枝  君 调 和 芍药  甘草 臣 使 大枣  佐 生姜  桂枝汤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配伍结构 辛 酸 甘 甘 化 化 阳 阴 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相辅相成,汗而有源,滋而能化 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辛 甘 化 阳 酸 甘 化 阴 阴阳双向调节,在体表为营卫的双向调节。 补脾和胃、调和营卫 炙甘草 桂枝汤

配伍特点 祛中有补,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桂枝汤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讨论:桂枝解肌,不专为发汗,盖营卫通则药汗自出矣。 桂枝汤

麻黄汤 桂枝汤 外 感 风 寒 证 辛 温 解 表 法 麻黄汤与桂枝汤之比较 相同 主治 治法 区别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虚证 功效 麻黄汤与桂枝汤之比较  麻黄汤 桂枝汤 相同 主治 外 感 风 寒 证 治法 辛 温 解 表 法 区别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虚证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麻黄汤邪实而正不虚; 桂枝汤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运 用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设问,自汗为何发汗?明示后,说明汗法不是以发汗为目的,而是以驱邪目的。故有病汗、药汗之别。 桂枝汤

病汗与药汗之区别 “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 《经方实验录》 桂枝汤 病汗粘,汗出不爽;药汗不粘,汗后神清气爽。 桂枝汤

关于桂枝汤的服法 1.服热稀粥以助药力 2.温覆,避风以助汗 3.密切观察,适度而止,不效再服。 4.忌生冷粘滑,酒肉臭恶 桂枝汤 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水如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桂枝汤

附方 1、 桂枝加葛根汤 主治:桂枝汤证而兼项背强几几者 加强解表,舒缓筋脉之力 桂枝汤

附方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主治:素有咳喘,又感风寒而见桂 枝汤证者 兼顾下气平喘之功 桂枝汤

3、 桂枝加桂汤 组成:桂枝汤加桂枝二两 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发汗太过而发 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气卧 附方 3、 桂枝加桂汤 组成:桂枝汤加桂枝二两 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发汗太过而发 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气卧 不安,有发作性者。 桂枝汤

附方 4、桂枝加芍药汤 组成:桂枝汤加芍药三两 功用: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主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腹 满时痛者。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Ⅰ类 张元素方,录自元·王好古《此事难知》 经方、时方之名。 经方配伍严谨,一旦误投,多生坏证;病情复杂时对医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故张元素开羌防剂之先河,缓和、平稳,照顾全面。 辛温解表

↓ ↓ + 外感风寒湿邪 + 兼有里热 + 舌苔白或微黄 肢体酸楚疼痛 外感风寒表实证 口苦微渴 脉浮 病机分析 九味羌活汤 ↓ ↓ 外感风寒表实证  口苦微渴  脉浮 + 肢体酸楚疼痛 外感风寒表实证,证候更复杂 湿性重浊,湿邪袭表,可见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头重如裹 九味羌活汤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羌 防 苍 川 白 细 生 黄 甘 活 风 术 芎 芷 辛 地 芩 草 散剂   分类:内服 细末——直接内服 外用 粗末——煎煮内服 特点: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携带。但口感较 差,不便加减。 丸剂 分类: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 特点: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 携带和服用。但不便加减。 各论 解表剂 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剂的基本结构: 发散风寒 + 温经止痛 + 宣肺止咳 + 佐理兼挟 麻黄汤(《伤寒论》) 外 臣 桂枝 汗肺 风 使 甘草 表喘 表 本方配伍特点:麻桂相须,增强发散之力。 附方: 1、   大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 浮紧 2、三拗汤 (《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加生姜、大枣 功用:†††††††††††††††††††††††††††††††††††††††††††††††††††††††††††††††††††††††††††††††††††††††††††††††††††††††††††††††††††††††††††††††††††††††††††††††††††††††††††††††††††††††††††††††††††††††††††††††††††††††††††††††††††††††††††††††††††††††††††††††††††††††††††††††† 桂枝汤方解 (君) 桂① 芍① (臣) 枝② 药② 辛 酸 甘 甘 化 生 大 化 阳 姜 枣 阴 (佐) 甘草(使) 桂枝汤的配伍特点: 发中有补,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病汗与药汗之区别: “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祛病,药汗瞬时,而乃大著,此其分也。” (《经方实验录》) 麻黄汤与桂枝汤之比较: 君 麻黄 发宣 感 卫阳被遏 恶寒 发热 无汗 脉浮 佐 杏仁 解平 寒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脉紧 实 肺气不宣 咳喘 证治要点:恶寒 、发热 、无汗、脉浮紧   麻黄汤 桂枝汤 相同 主治 外 感 风 寒 证 功效 辛 温 解 表 法 区别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虚证 治法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功用与方解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羌 防 苍 川 白 细 生 黄 甘 活 风 术 芎 芷 辛 地 芩 草 羌活,发散风寒,祛湿止痛。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用羌活而非独活 防风重于风;苍术重于湿。防风为风药之卒徒,并行于十二经,为风中之润剂(既肯干活,又听话,作用面广,毒副作用还小)。苍术,辛苦温,辛散苦燥,长于祛湿(燥湿健脾,祛风湿)。 芎、辛、芷温散寒邪,有很好的止痛作用,作用部位互为补充。 生地黄芩生津清热,针对兼证,且制约全方温燥之性,佐助兼佐制 甘草调和表里寒热。 君 臣 佐 使 九味羌活汤    麻黄 桂枝 甘草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半夏 麻黄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杏仁 茯苓 +芍药 附方:射干麻黄汤 组成:麻黄 射干 生姜 细辛 五味子 半夏 紫菀 冬花 大枣 功用: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主证病机分析: 微有表邪,肺气不宣 咽痒咳嗽,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方义分析: 君:紫菀 百部 臣:桔梗 白前 佐:陈皮 荆芥 使:甘草 止嗽散配伍特点: 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适合: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多表证的生理特点。 辛凉解表 温热病邪侵犯人体之特点: 1、发病急,传变快

配伍特点 1、温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2、分经论治。 药备六经,通治四时 九味羌活汤

羌 防 苍 川 白 细 生 黄 甘 活 风 术 芎 芷 辛 地 芩 草 太 十 太 厥 阳 少 少 阳 二 阴 阴 明 阴 阳 分经论治 羌 防 苍 川 白 细  生 黄 甘 活 风 术 芎 芷 辛  地 芩 草 太 十 太 厥 阳 少    少 阳 二 阴 阴 明 阴     阳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与麻黄汤之不同:1、挟湿;2、六经兼顾 九味羌活汤

“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分经论治 “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故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      动态观念,个体化用药 九味羌活汤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内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内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九味羌活汤

服法与剂型 汤剂: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内热者 “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 丸剂:治疗痹证。 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九味羌活汤 风寒湿痹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Ⅰ类 《 伤 寒 论 》 龙为水族,大则可以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说明本方病机有水饮 辛温解表

引 动 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表实) 招 致 (水饮内停) 麻黄汤证 咳喘痰多清稀 (宣降失常) 胸膈满闷 (阻滞气机) 干 呕 (肺胃不和)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外感风寒表实) 招 致 (水饮内停)  麻黄汤证 咳喘痰多清稀 (宣降失常) 胸膈满闷 (阻滞气机) 干 呕 (肺胃不和) 内外相引 饮动不居 悸 噎 小便不利 少腹满 寒饮日久,内停阻滞气机,而气滞,进而血瘀。由肺而心血瘀阻。临床如肺心病者。 小青龙汤

功用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功用及方义分析 君:麻黄、桂枝 臣:干姜 细辛 五味子 佐:白芍 佐:半夏 使:甘草 小青龙汤 功用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君:麻黄、桂枝 臣:干姜 细辛 五味子 佐:白芍 佐:半夏 使:甘草 白芍,敛阴,使散中有收;半夏,燥湿化痰和胃;甘草,益气和中(寒饮说明脾胃有虚)、调和 小青龙汤

配伍特点 1、散中有收 2、开中有合 麻桂配芍,则散中有收;姜辛配味,则开中有合。 小青龙汤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运 用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剂。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

附方 组成:麻黄 射干 生姜 细辛 五味子    半夏 紫菀 冬花 大枣 功用: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小青龙汤

止 嗽 散 Ⅰ类 《医学心悟》 辛温解表

病机:微有表邪,肺气不宣 证候:咽痒咳嗽,微有恶风发热,舌苔 薄白,脉浮缓。 病机分析 病机:微有表邪,肺气不宣 证候:咽痒咳嗽,微有恶风发热,舌苔 薄白,脉浮缓。 止嗽散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止嗽散

方 解 紫 百  桔 白  陈 荆  甘 菀 部  梗 前  皮 芥  草 君 臣 佐 使 止嗽散

配伍特点 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适合: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肺多表证的生理特点。 止嗽散

第二节 辛凉解表 解表剂

银 翘 散 Ⅰ类 《温病条辨》 简述吴瑭与叶天士 辛凉解表

外感风热 病机症候分析 风热犯卫 恶寒 发热 头痛 无汗或有汗 热壅成毒 咽喉红肿热痛 风热犯肺 咳嗽 邪热伤津 口渴或不渴    风热犯卫 恶寒 发热 头痛 无汗或有汗    热壅成毒 咽喉红肿热痛   风热犯肺 咳嗽   邪热伤津 口渴或不渴   舌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 脉 浮数 外感风热 本证以风热犯卫为主证,风热亦较重,故成毒明显而快 “刚才恶寒,现在不恶”,初起无汗,说明有短暂的外邪束表阶段,进一步有汗出,但汗出不畅,因有病邪郁遏。 银翘散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治法的确定考虑两个因素 1、温热之邪犯卫,故辛凉解表 2、里热也有,热聚成毒,故清热解毒 银翘散

银 连 荆 淡 薄 牛 芦 桔 竹 甘 芥 豆 蒡 花 翘 穗 豉 荷 子 根 梗 叶 草 方 解 银 连 荆 淡 薄 牛 芦 桔 竹 甘 芥 豆 蒡 花 翘 穗 豉 荷 子 根 梗 叶 草 银、翘为标准之清热解毒药,何以在辛凉解表剂中为君?1、花叶类,“轻而扬之”,有轻清宣透表邪的作用,力量不强,以臣药加强之;2、清热解毒;3、芳香辟秽。一举而三得,全面兼顾,故为君。 淡豆豉之发酵有两种:苏叶、麻黄水加工;青蒿、桑叶水加工,本方用前者。在大队辛凉药物中使用,温性被掩盖,余较强之辛性。为去性取用。 清热解毒利咽 竹叶清心利水 君 臣 佐 使 银翘散

配伍特点  辛凉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 1、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于辛凉之旨 2、而成清疏兼顾 银翘散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银翘散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以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 银翘散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以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以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 银翘散

桑 菊 饮 Ⅰ类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

风热犯肺(为主)--咳嗽 风热犯卫(轻证)--微恶风发热 邪热伤津(早期)--微渴 苔薄白,脉浮数 病机分析 桑菊饮 风热犯卫(轻证)--微恶风发热  邪热伤津(早期)--微渴           苔薄白,脉浮数 咳嗽症状很突出,咽痛不明显。 桑菊饮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方 解 桑 菊  杏 桔  连 薄 芦  甘 叶 花  仁 梗  翘 荷 根  草 翘、薄,防止成热毒,还可清利头目 君 臣 佐 使 桑菊饮

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运 用 桑菊饮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痰黄稠,为热邪炼液为痰,加瓜蒌皮、浙贝母,清热化痰润燥 痰中带血,为肺热咳甚伤络,加白茅根、藕节,丹皮,凉血止血 桑菊饮

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 桑菊饮宣肺止咳之力大 银翘散与桑菊饮之比较 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 桑菊饮宣肺止咳之力大 辛凉平剂与辛凉轻剂 桑菊饮

桑菊饮 桑叶 菊花 杏仁 连翘 桔梗 薄荷 甘草 芦根 银翘散 银花 牛蒡子 竹叶 荆芥、淡豆豉 银翘散与桑菊饮之比较 桑菊饮 桑叶 菊花 杏仁 连翘 桔梗 薄荷 甘草 芦根  银翘散 辛凉平剂与辛凉轻剂 银花 牛蒡子 竹叶 荆芥、淡豆豉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Ⅰ类 《伤寒论》 从组成测本方功效。三拗汤+石膏 辛凉解表

病因分析 外感风寒,入里化热 外感风热,由卫及气 表证未解 邪热壅肺 主治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麻杏甘石汤

病机症状分析 发热或兼微恶风邪 咳喘气急鼻煽 口渴或不渴 无汗或有汗 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肺失宣降 邪热壅肺 表邪入里 麻杏甘石汤

功用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方解   麻 生   杏   甘     石   黄 膏   仁   草 君 臣 佐 使 麻杏甘石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麻杏甘石汤

使用注意   风寒咳喘,痰热壅肺者不宜使用 麻杏甘石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解表剂

败 毒 散 Ⅰ类 《小儿药证直诀》 扶正解表 “毒”当指病因。即邪气、邪毒也。此“邪毒”既包括外来风寒之邪,亦包含内生痰湿之邪。 陈素中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伤寒辨证》)。 扶正解表

病机症候分析 郁于肌表 犯  肺 正气素虚 外感风寒湿邪 舌苔白腻 脉浮而按之无力 败毒散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败毒散

方 解 羌 独 柴 川 桔 枳 前 茯  人  甘 活 活 胡 芎 梗 壳 胡 苓  参  草 生姜 薄荷 君 臣 佐 使 败毒散

正气与表邪之关系 “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 《寓意草》 上述药物能够消除致病原因,通调气血津液,都是祛邪药物。此证虽属外感邪实,但因患者素体虚弱,若只祛邪而不扶正,不仅无力鼓邪外出,即使表邪暂解,亦恐正气不足而邪气复入,此其一也;其二正气虚弱之人感受外邪,若单纯以解表药汗之,药虽外行,而中气不足,轻则汗半出不出,外邪仍不能解;重则外邪反乘元气之虚而入里,以致发热无休,病情缠绵难愈。 败毒散

1、助正气以鼓邪外出 2、散中有补,防止耗伤正气 人参的作用 败毒散 一则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 二则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败毒散

运 用 适应病证    老人、小儿、久病、产后,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 败毒散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败毒散

逆流挽舟法   以败毒散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其证为外邪从表陷里。 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败毒散去人参、生姜、薄荷, 加荆芥、防风。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附方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败毒散去人参、生姜、薄荷,    加荆芥、防风。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以及时疫疟疾、痢    疾、疮疡具有风寒湿表证者。 败毒散

单选题: 桂枝汤的功用是 :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D.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正确, 你真棒! E.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下一题

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 : A.败毒散 B.大青龙汤 C.九味羌活汤 D.独活寄生汤 E. 香苏散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小青龙汤的组成中含有: A.紫菀 B.杏仁 C.生姜 D.白芍 E. 白前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止嗽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A.紫菀 B.白前 C.陈皮 D.荆芥 E. 杏仁 回答正确, 你真棒 !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上一题 下一题

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的方剂是 : A.桑菊饮 B.桑杏汤 C.银翘散 D.金沸草散 E. 香薷散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症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无汗,舌苔薄,脉浮而数”,治当首选 : A.桑菊饮 B.麻杏甘石汤 C.定喘汤 D.射干麻黄汤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正确, 你真棒! E. 桑杏汤 上一题 下一题

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A.枳壳 B.前胡 C.柴胡 D.黄芩 E. 人参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桂枝汤原书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为 : 麻杏甘石汤原书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为 : A. 2 : 1 B.1 : 2 C. 1 : 1 D. 3 : 2 E. 2 : 3 桂枝汤原书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为 : 麻杏甘石汤原书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为 : 上一题 下一题 A C

多选题: 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 A.杏仁 B.连翘 C.荆芥 D.桔梗 BDE E. 芦根 上一题 下一题

参苏饮配伍苏叶的意义是 : A.理肺舒肝 B.行气安胎 C.发散表邪 D.行气宽中 E. 宣肺止咳 CDE 上一题

临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