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生理学 --- 血液 Physiology--- Blood. 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定义 --- 为一类有核血细胞。 ×10 9 /L( /ul) 。 WBC 大于 1 万增多。 WBC 分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血液 第一节 感知血液.
血液和淋巴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Blood and Lymph.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血液检查 ( 下 ). 二. 白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起源、发育阶段 干细胞 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 七 章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一、植物的运输系统 二、动物的运输系统 三、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一节 抗原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十一章 血 液 的 生 物 化 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CHAPTER 3 BLOOD.
人体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Chapter 3 Blood 灵台电大工作站 李晓凤.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作用于血液及 造血器官的药物 药学院 陈百泉.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 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
第二章 血 液 (Blood Physiology)
blood group & blood transfusion
新生儿黄疸.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第十四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三章 血 液.
填字游戏 热__沸腾 心__来潮 血 一针见 __ 浴__奋战 呕心沥__.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液 (blood) 董 俊 长沙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三章 血液( BLOOD ) 主讲教师 : 张志方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第一章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3) 主讲 魏彦刚 检验教研室.
血液生理.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两课时).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第三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人体生理学 Human Physiology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液 Blood volume, 7%-8% of body weight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二)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二)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和血糖浓度。 (三)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四)血浆pH 7.35~7.45,缓冲对。

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RBC) 第一节 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RBC) (一)RBC数量与生理特性 Male, (4.5-5.5)×1012/L Female, (4.5-5.5)×1012/L Hemoglobin (Hb) (血红蛋白) Male, 120-160 g/L Female, 110-150 g/L

Suspension stability (悬浮稳定性) 虽然红细胞比重大于血浆,但在加有抗凝剂的血液中,红细胞下沉十分缓慢,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临床上常测定红细胞下沉的速率,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ESR正常值:成年男性第1 h未为0~15 mm,女性为0~20 mm。 ESR快慢与红细胞的叠连 (rouleaux formation)有关,而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主要存在于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ESR↑;血浆白蛋白↑→↓。 风湿热、活动性肺结核→↑

(二)RBC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 (1)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和蛋白质。成人体内共有铁3~4 g,其中约70%存于血红蛋白中。 缺铁性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2) 促使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因子:叶酸 (folic acid)和维生素B12 (vitamine B12),加快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进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合成DNA必须有叶酸和维生素B12作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促进的维生素B12 吸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缺氧→肾→EPO→骨髓→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系统的定向干细胞生成原始红细胞,加速决血红蛋白合成,并促进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进入血液,从而保持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 负反馈。 雄激素(androgen): 促进RBC生成。①直接刺激骨髓,促进幼红细胞分裂繁殖和血红蛋白合成;②促进肾分泌EPO;③ 促进蛋白质合成。

血液凝固的机制 一、凝血因子 编 号 同 义 名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因子Ⅱ 凝血酶原 因子Ⅶ 前转变素 因子Ⅷ 抗血友病因子 1、除了Ⅲ因子在血液之外,其余均在血液中 2、大部分的凝血因子均是以非活性的形式存在血液中 3、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需要VitK 编 号 同 义 名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因子Ⅱ 凝血酶原 因子Ⅲ 组织凝血酶 因子Ⅳ Ca2+ 因子Ⅴ 前加速酶 因子Ⅶ 前转变素 因子Ⅷ 抗血友病因子 因子Ⅸ 血浆凝血激酶 因子Ⅹ Stuart-Prower因子 因子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因子ⅩⅡ 接触因子 因子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血液凝固的机制 2、凝血的三个阶段: 1、血液凝固 :定义 ⑴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⑵凝血酶的形成 3、血液凝固的途径: 内源性 Pathways :启动因子是ⅩⅡ因子 外源性 Pathways: 启动因子是Ⅲ 因子 2、凝血的三个阶段: ⑴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⑵凝血酶的形成 ⑶纤维蛋白多聚体的形成

血液凝固的机制

血液凝固的机制

Clotting and Bleeding 止血:生理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血栓 3、血液凝固 凝血:生化过程 (酶促化学反应)

抗凝系统 1、抗凝血酶Ⅲ: 2、肝素: 3、Protin-C: 封闭凝血酶、 、Ⅹa等酶的丝氨酸残基活性中心 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100倍。 3、Protin-C: ① 蛋白质C在磷脂和Ca2+存在的情况下可灭活a和a; ② 阻碍Ⅹa与血小板上的磷脂膜结合,从而削弱Ⅹa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作用; ③ 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二)纤维蛋白的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1995年:国际输血协会——23种血型系统,ABO、Rh、MNSs、Lutheran、Kell、Lewis、Duff、Kidd等。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最重要。

Blood Grouping

ABO血型的检测

Rh血型系统 Rh血型的抗体是获得性抗体 (不完全IgG,分子量较小,能通过胎盘;抗A、B是天然抗体-IgM) 将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了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用含有这种抗体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发现许多人的红细胞被凝集,说明人类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同样的抗原,乃以“Rh”命名。 Rh血型的抗体是获得性抗体 (不完全IgG,分子量较小,能通过胎盘;抗A、B是天然抗体-IgM)

同型相输,交叉配血 三、输血的原则 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 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实验(主侧) 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实验(次侧)

本章讲解要点 基本概念: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血型 掌握内容: 1、血液凝固的机制 2、ABO血型的分型与输血原则 2、Rh血型与新生儿溶血的关系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