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cyclic system
目录 Contents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The embryonic cardiac development 二、心脏解剖特点 Th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rt 三、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Change in fetal circulation and after birth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1.原始的心脏形成,开始于胚胎第2周; 2.形成共腔的房室,起循环作用于胚胎第4周; 3.形成四腔心于胚胎第8周. 因此:妊娠第2至第8周是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也 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时期.
二、心脏解剖生理特点 1.心脏的重量 2.房室增长速度 3.心腔容积 4.心脏的位置与形态 5.血管特点
1. 小儿心脏重量的特点 (1)小儿心脏相对比成人的重; (2)年龄增加,心脏重量增加; (3)同龄之间,性别不同,心脏重量不同。
1. 小儿心脏重量的特点 新生儿:心脏重量约20~25克,占体重的 0.8%,而成人只占0.5%。 1-2岁:心脏60克,相当于新生儿的2倍, 5岁: 为新生儿的4倍, 9岁: 为新生儿的6倍, 青春后期增至新生儿的12~14倍,达到成人水平。 除青春早期外,各年龄男孩的心脏均比女孩重。
2.房室增长速度 (1)生后第1年心房增长速度比心室快, (2)第2年二者增长速度相接近, (3)10岁之后心室生长超过心房。左 (4)右心室增长也不平衡。
2.房室增长速度 (1)胎儿期右室负荷大,左室负荷小而右心 占优势。 (2)新生儿期左、右室壁厚度为1:1,约为5mm。 (3)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循环的量日趋扩大,左室 负荷明显增加,左室壁厚度较右侧增长为快。 (4)6岁时,左室壁厚达10mm,右室则为6mm,即 1.6:1(成人2.6:1)。 (5)15岁时左室壁 厚度增长到初生时2.5倍,但右室仅增长原来 厚度的1/3。
3.心脏位置与形态 (1)小儿心脏的位置年龄增长而发 生变化。 (2)2岁以下幼儿心脏多呈横位, (3)2岁以后随着少儿的起立行走、 肺及胸部的发育和横膈的下降 等,心脏由横位逐渐转为斜位。
3.心脏位置与形态 (1)小儿心脏的形状, (2)婴幼儿期为球形、圆锥形 或椭圆形; (3)6岁后跟成人心脏的形状相 接近,为长椭圆形。
4.血管特点 (1)小儿的动脉比成人相对粗, (2)新生儿的动、静脉内径之比为 1:1,成人为1:2; (3)大血管方面,10~12岁前肺动脉 比主动脉粗,之后则相反。
4.血管特点 血充分。 (5)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 口径较成人粗大,故对以上器官的 血液供给比成人佳。 (4)冠状动脉也相对比成人粗,心肌供 血充分。 (5)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 口径较成人粗大,故对以上器官的 血液供给比成人佳。
二、心脏解剖生理特点 1.心率 2.动脉血压 3.静脉压
1.心率 (1)年龄愈少,心率愈速。 原因: a 心率较快的原因是小儿新陈代谢旺盛, b.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但心脏每 次搏出量有限,只有增加搏动次数来补偿不足。 c.婴幼儿迷走神经未发育完臻, d.中枢紧张度较低,对心脏收缩频率和强度的抑制 作用较弱, e.交感神经占优势,故易有心率加速。
1.心率 (2)少儿心率的正常值随年龄而异,次数不稳定, (3)测心率时,应在小儿安静时测定心率才为准确。 (4)一般体温每增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约15次。 (5)睡眠时心率每分钟可减少20次左右。
2.动脉血压 (1)取决于心搏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 (2)小儿年龄愈小,动脉压力愈低。 (3)新生儿血压较低,不易测定, (4) 采用触诊法或皮肤转红法也只测到 收缩压的近似值。 (5) 新生儿收缩压在53~71mmHg (7.05~9.44kPa)之间, 平均为65mmHg(8.65kPa)。
2.动脉血压 (6)不同年龄的血压不同,(参阅附表2)。 (7)小儿上肢血压正常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岁以上收缩压=80+(2×年龄)mmHg, 相当于104+(0.26×年龄)kPa,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8)高于此标准20mmHg(2.6kPa)以上考虑为高血压,
2.动脉血压 (9)低于此标准20mmHg(2.6kPa)以上可考虑 为低血压。 (10)正常下肢比上肢血压约高20-40mmHg (2.6~5.2kPa)。 (11)脉压为收缩与舒张压之差, 正常为30~40mmHg(4.0~5.2kPa) (12)小儿血压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哭叫,体位变动,情绪紧张皆可使血 压暂时升高。故应在绝对安静时测量血压。
3.静脉压 (1)高低与心搏出量,血管功能及循环血容量有关。 (2)上、下腔静脉血返回右心室受阻也影响静脉压。 (3)静脉压 3~5岁时为40~50mmH2O(0.39~0.49kPa),5-10岁约为50~60mmH2O(0.49~0.58kPa)。
3.静脉压 (4)正常小儿坐位或立位时看不到饱满 的颈静脉,感到则提示静脉压高。 (5)在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缩窄性心 包炎时,或小儿哭叫、体力活动、 变换体位时,可以看到颈静脉饱满 的体征,即提示有病理性的或暂时 性的静脉压升高。
三、正常胎儿血液循环 入门静脉 胎儿肝脏 脑 心 双上肢 胎盘 卵园孔 入下腔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升主动脉 右心房 静脉导管 胎儿肺 脑 心 双上肢 胎盘 卵园孔 入下腔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升主动脉 右心房 静脉导管 胎儿肺 右心室 肺动脉 腹腔 及 下肢 降主动脉 动脉导管 上腔静脉 脐动脉(2支)
三、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胎儿营养及气体代谢是通过脐血管、胎盘进行交换的; 胎儿时期左、右心脏都向全身供血,肺无呼吸,无有效的肺循环
三、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3 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特殊通道。 3 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特殊通道。 4 胎儿体内大多是混合血,肝脏血含氧最丰富,心、脑和上肢次之,腹腔、下肢血含氧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