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本教材的第二大部分的学习,这一部分主要是由4、5、6这三章所组成,这三章从内容上来说,是从介绍一般的道德理论问题入手,着重探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主要要求和社会生活三大领域,也就是公共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和爱情、婚姻、家庭生活领域的道德要求和具体的法律要求。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学习难点 理论重点:如何认识道德这一社会现象,它的起源、本质、功能、历史,这是理解道德现象的基础。 知识重点:人类道德文明特别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中世纪意大利诗人 但丁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 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发展又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其他功能 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含义: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
1、作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因素:影响其它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影响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调控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本节小结 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的重大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的重大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 善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 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 “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
(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错误思潮: 新自由主义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主义 儒家救国论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 2、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 3、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内容。
本节小结: 了解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优良道德传统,用理性、健康的心态继承和弘扬人类的道德文明。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道德: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重性: 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需要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相通或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就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提出的新要求,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1、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系列关系。 2、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3、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道德建设的灵魂 2、为人民服务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群体、集体与集体主义 群体:一般是社会学的概念,主要是由血缘、地缘或业缘而自发形成的人们的集合体。 集体:是在充分重视和尊重组成集体的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根据共同利益、按照一定组织原则而自觉组成的人们的共同体。 集体主义:反对自私自利的自发倾向,提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切言论行动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
2、集体主义的内容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具体道德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即为人民服务。 其三是公私兼顾,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本节小结: 了解我国当代道德建设的内容:核心、原则、明确我国道德建设的方向。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二、大学生诚信道德 (一)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因素分析 1、社会的因素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2、高校的因素 3、家庭原因 4、学生自身原因
(二)加强诚信素质的培养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的缺失导致三个问题的背离: 道德知识与价值的背离 道德认识与信念的背离 道德知与行的背离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一)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道德修养: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方法: 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 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激励。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二)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与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道德主体行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2、在坚持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前提下,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道德修养方法 (1)学思并重。 (2)省察克治。 (3)慎独自律。 (4)积善成德。 (5)知行统一。
本节小结: 大学生掌握并践行公民基本规范,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是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锤炼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复习要点: 1、如何认清道德这一社会现象,它的起源、本质、功能、历史,这是理解道德现象的基础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 3、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本章练习: 1、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 )和( )。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 3、(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1、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 )和( )。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 3、(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4、道德的类型有( ) A.原始社会道德 B.奴隶社会道德 C.封建社会道德 D.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E.社会主义社会道德
思考题: 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2、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5、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 6、结合自己实际,谈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阅读书目: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道德观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文清源:《错误论——辩错·治错·防错·化错》,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