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研究的理念與實務 周春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
行動研究 1.前言 2.經驗分享 3.行動研究的意義及其內涵 4.行動研究的步驟 5.行動研究的實施與範例
1.前言 沒有完美 僅是盡力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 改進讓自己有多餘的時間 研究讓自已樂於工作 視 聽 嗅 觸 感 >改進的空間在哪 哪些是重複發生的問題 哪些是可能發生的問題 哪些是可以提昇服務品質 哪些是可以提昇競爭力
2.經驗分享 2.1 禮儀廳借用器材檢核表 2.2 班級經營常見問題 2.3 實習教師 行政實習 教育專業社會化結果歷程圖 2.2 班級經營常見問題 2.3 實習教師 行政實習 教育專業社會化結果歷程圖 2.4 職業類科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的認知歷程之研究 計畫編號:NSC 90-2511-S-224-002 2.5 因應新制職業類科教育學程學生教學專業化之研究 計畫編號:NSC 93-2516-S-224-001 2.6 因應新制職業類科教育學程學生教學專業化之研究 2.7 因應新制職業類科教育學程學生教學專業化之研究 2.8 :因應新制師資培育,提昇職業類科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認知機制其效益之研究(計畫編號:NSC 94-2516-S-224-001
2.1 禮儀廳借用器材檢核表
2.2 班級經營常見問題 教學工作 導師工作 行政工作 關鍵事件 次數 1. 見習指導老師教學 2. 學生考試成績不佳 3. 學生學習問題 1. 見習指導老師教學 2. 學生考試成績不佳 3. 學生學習問題 1).基礎能力不足 2).學習興趣低 3).上課氣氛不佳 4).作業敷衍了事 5).上課不專心(愛講話) 6).求學態度不佳 7).補校或其他學制學生問題 8).謊報成績 4. 與考試有關的事件 1).學生有月考壓力 2).教師出考試試卷 3).監考 4).學生考試作弊 6.其他 1).技能檢定輔導 2).輔導課 3).準備教材秏時 4).首次試教 17 6 2 9 1 18 3 1.主持班會 1. 新生報到 2. 批閱週記 3. 學生問題 1).班級經營問題(班 規、秩序、整潔、 遲到、曠課、請假、獎懲...) 2).違規犯紀(毆打、抽 煙、不穿制服..) 3).意外事故(自殺、懷孕..) 4).兩性交往(班對) 5).偷竊 6).生涯選擇(生活目 標) 4. 師生關係的掌握 5. 課外活動 1).運動會、校慶、園 遊會、慶生.. 2).推甄考試問題 3).技藝競賽、科展、 比賽 6. 其他 1).考場服務 2).擔任補校導師 7 14 5 8 11 4 1. 見習校務會議或參加座談會 2. 各處室實習 1).協助事務 2).認輔學生 3).淪於廉價勞工感受(打字…) 4).後悔實習 3. 指導社團活動 4. 參加研習活動 5. 對報刊事件的感想 1).921地震的感受 2).實習作業 3).健康問題 4).面對衝突或特殊 事件的感受 5).學校評鑑 6).教師甄試 10
2.3 實習教師 行政實習 教育專業社會化結果歷程圖 2.3 實習教師 行政實習 教育專業社會化結果歷程圖
2.4 職業類科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的認知歷程之研究 計畫編號:NSC 90-2511-S-224-002
2.5 因應新制職業類科教育學程學生教學專業化之研究
2.6 因應新制職業類科教育學程學生教學專業化之研究
2.7 因應新制職業類科教育學程學生教學專業化之研究 2.7 因應新制職業類科教育學程學生教學專業化之研究
2.8 :因應新制師資培育,提昇職業類科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認知機制其效益之研究(第二期)
3.行動研究的意義與內涵 3.1 行動研究的意義 3.2 行動研究的緣起 3.3 行動研究的特質
3.1 行動研究的意義 「想辦法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遭遇到問題的研究」。 從事某項工作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遭遇到一些問題的阻擾 此時工作者必須根據科學的方法,審慎而客觀地面對這些問題 期使透過對問題的研究來發現原因,並引導、修正他們行動,而這個過程就是行動研究。
3.2 行動研究的緣起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簡稱AR)是有別於傳統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 它不在追求根本的知識,不在尋求大量事例中的通則 其焦點在於即時的應用,不在理論發展或普遍的使用。 它是興起於1930 年代的研究方法 社會心理學家Kurt Lewin 是最早推展行動研究的學者 他將社會實務的執行與理論的探討互相結合 發展出─分析與確定問題、擬訂問題解決方案、執行方案及觀察與評鑑執行成果─四個循環步驟,成為行動研究的基本執行依據。
3.3 行動研究的特質 1. 行動研究隨情境而異,旨在特定的情境中診斷並解決問題; 2.是集體合作的,研究小組和實際工作人員共同進行研究; 3.3 行動研究的特質 1. 行動研究隨情境而異,旨在特定的情境中診斷並解決問題; 2.是集體合作的,研究小組和實際工作人員共同進行研究; 3.是參與的,是研究成員在進行研究時,直接的或間接的參與; 4.是自我評鑑的,修正方案在進行過程中不斷地被評鑑,最後目的在改進實際問題。
4.行動研究的步驟 4.1 發展問題 4.2 初步文獻探討 4.3 確定研究問題 4.4 深入文獻探討 4.5 擬訂研究計畫 4.1 發展問題 4.2 初步文獻探討 4.3 確定研究問題 4.4 深入文獻探討 4.5 擬訂研究計畫 4.6 執行研究計畫 4.7 撰寫研究報告 4.8 擬訂行動方案 4.9 實施行動方案 4.10 行動方案的評鑑與檢討 4.11 修正行動方案再實施 4.12 行動研究成果的書面格式
4.1 發展問題 一個興趣-教師希望、喜歡 一個困難-想要改善一個困難的情境 解決一個問題 一個困惑-想要了解問題、探求真相
4.2 初步文獻探討 簡單收集與問題相關之文獻 初步閱讀得到初步概念 建立研究的起點行為
4.3 確定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進一步釐清、精確化 問題分析:由大而小 由廣而狹 由淺到深 重新界定問題 確定研究目的
4.4 深入文獻探討 文文獻內容兼顧理論、實際研究及相關文件 文獻內容要包含概念、變項的意義、變項的測量方法等 文獻資料要經整理組織、並且要有適當的歸納批判 文獻的陳述要客觀、完整、不斷章取義或單面陳述
選擇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可行、經濟、有效) 確定研究程序、研究對象、樣本、資料處理方法 4.5 擬訂研究計畫 選擇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可行、經濟、有效) 確定研究程序、研究對象、樣本、資料處理方法
4.6 執行研究計畫 收集資料:書面文件、觀察等方法 分析資料:應用歸類、比較、驗證 等方法將資料進一步分析 解釋資料:根據分析結果以敘述的方法解釋資料
4.6 執行研究計畫:資料收集 書面文件: 觀察和記錄: 1.學生作業:文章、活動、測驗、班刊、塗鴉 2.教師文字資料:課程設計、作業評論、筆記、日誌、評量等 3.其它:其它與研究主題相關之文件 觀察和記錄: 直接觀察與記錄:教師自己直接觀察與記錄 他人觀察與記錄:教師於情境中,但請別人進行觀察與記錄 錄音觀察與記錄:使用錄音方式進行 相片觀察與記錄:使用照相機 影帶觀察與記錄:使用錄影機
4.6 執行研究計畫: 資料收集 訪談與記錄: 1.準備結構性問題 2.說明目的 3.傾聽 4.提問 5.闡述與澄清 書面調查: 1.設計結構性問卷──研究問題與題項 2.進行施測──針對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
4.6 執行研究計畫: 研究日誌 1.使用筆記本、或輸入電腦: 訂定符合需求的架構與版面 2.基本資料:日期(觀察日期與記錄日期).時間.地點.參與者.研究地點 3.描述性記錄:活動說明.事件描述.對話.手勢.聲調.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個人特徵.地點與設備 4.解釋性記錄:感受.解釋.創見.思索.推測.預感.事件解說.自我假設與偏見的反思.其他 5.資料區塊:提供輔助資料的空間.提供證據留存的空間 6.空白:研究日誌保留空白區塊,以便隨時增補回憶、心得、創見、評論或資料等
4.7 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基本架構:文字敘寫簡明清晰 邏輯推論嚴謹、講求證據 資料分析: 1.閱讀資料 2.選擇資料 3.呈現資料 4.解釋資料 5.做結論 研究報告基本架構:文字敘寫簡明清晰 邏輯推論嚴謹、講求證據
4.8 擬訂行動方案 根據研究結果所提之建議 提出可能的行動改善方案 比較並選擇較佳之行動方案
4.9 實施行動方案 開始進行新的行動方案 繼續資料的收集 以便比較分析
4.10 行動方案的評鑑與檢討 評估新的行動方案實施之成效 應用適當的測量方法進行評估
4.11 修正行動方案再實施 根據評估結果 修正行動方案 根據修正行動方案 再行實施 評估修正行動方案的成效
4.12 行動研究成果的書面格式 項目 實用級 精緻級 完整級 •研究報告架構 •壹、研究問題 •貳、解決問題行動方案 •壹、研究問題 •貳、解決問題行動方案 •參、行動方案實施結果 •貳、文獻回顧(簡單) •參、解決問題行動方案 •肆、方案實施結果 •貳、文獻探討 •參、研究設計 •肆、研究結果與行動方案 •一、研究結果 •二、解決問題行動方案 •伍、結論與建議 •一、行動方案實施結果 •二、結論與建議 •陸、參考文獻 • 內容 •1.頁數-3頁。 •2.字數-約3000字。 •3.完成時間-1週。 •1.頁數-5頁。 •2.字數-約5000字。 •3.完成時間-1個月。 •頁數-10頁。 •2.字數-約10000字。 •3.完成時間-6個月。
高職實習工場整合策略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大安高工電機電子群為例 5.個案一:增減科班及課程設備整合個案 高職實習工場整合策略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大安高工電機電子群為例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動機) 1.高職新課程的實施 2.教育目標的改變 3. 高職學生人數的減少 一、研究問題 (一)研究背景(動機) 1.高職新課程的實施 2.教育目標的改變 3. 高職學生人數的減少 4.高等技職院校的開放促進高職升學率的提升 5.未來學校轉型的先期準備 (二)研究目的 1.提升實習工場使用率 2.可提升設備的品質 3.學生個人使用空間變大 4.可有多餘空間增設專業教室 5.簡化教師授課科目提昇教學品質 6.便於器材分類管理 7.建立各科專屬特色
二、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研究方法 一、文獻探討 二、專家座談 三、建構研究發展小組 透過文獻分析法蒐集有關工場佈置與整合之圖書、期刊、雜誌、研究報告、論文等資料。 從理論面分析工場整合之基本理念,再探討大安高工電機電子群之現況,以作為策略之擬定。 二、專家座談 本計畫召開專家座談會二次,藉由專家會議中對初期政策與最終政策提出建言,並根據各專家以往學校經驗,藉由座談方式吸取各專家於以往曾經面臨之整合問題與經驗,請各專家分別提出修正與意見,做為科主任會議中之參考資料。 三、建構研究發展小組 成立研究發展小組,主要在於經由不斷的小組會議溝通,並藉由小組會議歸納各成員意見,不斷的修正政策與說明,期能得到一令眾人較滿意的規畫。
二、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設計架構
三、 行動研究實施結果 (1) 實習工場整合前需對各科中相同科目名稱的節數、教學進度、設備予以標準化。 (1) 實習工場整合前需對各科中相同科目名稱的節數、教學進度、設備予以標準化。 (2) 整合後之各工場管理人員需依專長重新調整。 (3) 整合後之實習工場所採購設備、材料、使用時段等,由實習處直接控管。 (4) 整合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人,相關的業務主管應以最大的包容心給予協助與傾聽。 精簡相同科目的授課教師人數,以降低工場使用複雜性。
6.個案二:網路教學 運用網路輔助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
一、研究問題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研究目的 本校校園網路起陸續完成佈線工程、校務行政電腦化、連接學術網路等;建置WWW、FTP、BBS…等伺服器,校園網路環境日臻完善。 (二)研究目的 1.探討網路輔助學科教學的實施策略。 2. 探究網路輔助學科的教學環境。 3. 瞭解網路輔助學科的教學資源。 4. 探討教師使用網路輔助學科教學的態度。 5. 分析網路輔助學科教學的學生學習態度。 6. 瞭解本校網路輔助學科教學的可行
二、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研究方法 1.量的研究 「網路輔助學科教學的學生學習態度」:教學觀察記錄外,教學實施後對於學生進行「學習態度問卷」。 「網路輔助學科的使用基礎調察問卷」:本校一年級學生,瞭解本校實施網路輔助學科的使用基礎對。 2.質的研究 採用觀察、記錄、訪談及研討的方式,以探究適合網路輔助學科教學的軟、硬體環境及教學資源。並透過問卷訪談瞭解教師使用網路輔助學科教學的態度及看法。
二、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實施步驟 (二)實施步驟 三月開使進行課程規劃 四月中開始實施教學實驗 經過三個月的實施及觀察 並進行師生訪談調查。
二、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資料搜集 本研究進行期間,研究小組經由二次的開會共同討論教學設計及實施(記錄如附錄一) (記錄如附錄二),並撰寫教學實驗計劃。 或有疑問隨時連繫討論,教學期間並記錄行動研究日誌,最後並對三位教學教師進行問卷及訪談(記錄如附錄三)。 為瞭解學生對於網路輔助學科教學的反應,針對研究對象進行「網路輔助學科教學的學生學習態度」問卷(附錄四) 對同年級全體學生實施「網路輔助學科的使用基礎調察」問卷(附錄五)。
二、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資料搜集 英語科網路輔助教學觀摩及座談會記錄
三、 行動研究實施結果 鼓勵教師參與行動研究 提供多元學習型態 提升網路輔助教學的成效 建置資訊化校園環境 強化師生的資訊素養 充實人文主軸的資訊素養
結語:做中學,學中思 行動研究的開始~分組活動 1.每組推選一位組長:分派工作及時間控制,推派報告人 2.討論:30分鐘 3.撰寫成果報告:20分鐘 4.成果報告:5分鐘 討論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