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郁金香是大家喜爱欣赏的花卉之一。百合科, 郁金香属,多年草本植物。原产地伊朗和土 耳其高山地带。 11 月栽种,翌年春季开花分 球繁殖。
Advertisements

6.5 真菌界 真菌为多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 具有细胞壁,但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寄生或腐生的异养方式生活; 分为真菌门和地衣门。
1. 花的主要结构 2. 传粉和受精 3.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雌蕊 柱头:可分泌黏液,刺激花粉萌发。 花柱:花粉萌发形成的花粉管由柱头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内含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花的结构 1. 花的主要结构.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鉴别与防治技术》 第七章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第二节 枝干病害及防治 任课教师 何 笙.
第二节 茶枝干病害 概述 目前已发现茶树枝干病害有30多种,普遍发生的主要有:茶枝梢黑点病、茶胴枯病、茶灰色膏药病、茶枝黑痣病、茶红锈藻病、茶黑腐病、茶线腐病、茶枝癌病和茶树苔藓和地衣等。对于枝干部病害,主要以人工防除,结合搞好茶园卫生进行控制。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节 枝干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鉴别与防控 刘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博士 四川省油橄榄发展促进会 副秘书长.
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 主讲教师:史洪中 副教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 发生发展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的发展乃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和繁殖,并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的下降的过程。
切花月季生产.
植物病理学 主讲教师:郭其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园林绿化大讲堂 第二讲.
番茄病害 (tomato diseases)
第二章 病害鉴别技术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含义
蔬 菜 病 害.
电子标本封面 热带作物病害症状电子标本 【返回】.
茄子及辣椒病害.
第三章 园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发霉了.
实 验 四 丝状真菌形态的观察.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病原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
医学真菌总论.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烟草病害 )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洪连.
肺结核.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点; 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项目二 果树育苗 任务2.1 实生苗培育 任务2.2 嫁接育苗 任务2.3 自根苗培育 任务2.4 其他方法育苗 任务2.5 苗木管理
霜霉病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
葡萄种植技术.
实地调查广泰中学校园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第七章 果树病害.
《园林植物保护》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
甜瓜病害防治技术 主讲:刘凤丽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2017/3/21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
大田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蔡银杰 2015年12月.
植物化学保护 7-6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十四章 寄主 - 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植物病原物如何侵害健康的植株,使其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态? 植物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原物和非病原物的侵害?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第七单元蔬菜病害的识别的防治.
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 更多病虫害防治请参考中国农药第一网病虫害防治栏目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我们的大丰收.
清香优雅的鸡蛋花 鸡蛋花,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原产美洲。我国已引种栽培。
小麦叶枯病 Wheat Leaf Blight and Spot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识别及防治.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 梨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 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南果梨常见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千山区农业广播学校 姜巍 高级农艺师.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防蚊灭蚊.
囊叢枝菌根菌 製作人:鍾羽桐、黃柏榮.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一、本节知识点 1. 白粉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三、本节难点 2. 锈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3. 叶斑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1. 白粉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2. 锈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3. 叶斑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4. 霜霉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5. 其它叶、花、果类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二、本节重点 叶、花、果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三、本节难点 叶、花、果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第5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防治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一、白粉病类 第5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防治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一、白粉病类 白粉病是植物上发生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一般多发生在寄主生长的中后期,可侵害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重者可抑制寄主植物生长,叶片不平整,以致卷曲,萎蔫苍白。幼嫩枝梢发育畸形,病芽不展开或产生畸形花,新梢生长停止,使植株失去观赏价值。严重者可导致枝叶干枯,甚至可造成全株死亡。

(一)白粉病概述 1.月季白粉病 (1)症状识别:该病除在月季上普遍发生外,还可寄生蔷薇、玫瑰等。主要危害叶片、新梢、花蕾、花梗,使得被害部位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粉状物(即分生孢子),同时枝梢弯曲,叶片皱缩畸形或卷曲。老叶较抗病,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病梢有回枯现象。严重时叶片萎缩干枯,花少而小,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开花和观赏 。 花蕾受害后被满白粉层,逐渐萎缩干枯。受害轻的花蕾开出的花朵呈畸形。幼芽受害不能适时展开,比正常的芽展开晚且生长迟缓。

花蕾受害 发病初期 白色粉斑 月季白粉病 花梗上的白粉层

(2)病原 蔷薇单囊壳菌 属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

(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寄主植物的病枝、病芽及病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力大量传播、侵染,在适宜条件下只需几天的潜育期。1年当中5~6月及9~10月发病严重。温室栽培时可周年发病。 该病在干燥、郁蔽处发生严重,温室栽培较露天栽培发生严重。 月季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墨红、白牡丹、十姐妹等易感病,而粉红色重瓣种粉团蔷薇则较抗病。 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加重该病的发生。灌溉方式、时间均影响发病,滴灌和白天浇水能抑制病害的发生。

2.草坪草白粉病 (1)症状识别 该病为草坪草的常见病害,其中以早熟禾、细羊茅和狗牙根发病较重。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也危害茎秆和穗部。受侵染的草皮呈灰白色,像是被撒了一层面粉。受害叶片和叶鞘上出现长度为1~2mm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椭圆形霉斑,初白色,后变灰白色、灰褐色。霉斑表面着生一层白色粉状分生孢子,受振动后飘散,后期霉层中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该病主要降低光合作用,加大呼吸和蒸腾作用,致使草坪发育不良、早衰,严重影响草坪景观。

草坪草白粉病的危 害症状及其病原菌

(2)病原 禾布氏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 (2)病原 禾布氏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 (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株上越冬,也能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闭囊壳成熟,释放出子囊孢子; 越冬菌丝体也产生分生孢 子,随气流传播,成为初 侵染来源。春季病叶持续 产生分生孢子,1周内就可 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不 断引起再侵染。夏季高温 可以限制分生孢子的萌发。 1.分生孢子 2.闭囊壳 3.子囊

环境温湿度与白粉病发生程度有密切关系,15~20℃为发病适温,25℃以上时病害发展受抑制。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侵入,但雨水太多又不利于其生成和传播。南方春季降雨较多,如在发病关键时期连续降雨,不利于白粉病发生和流行,但在北方地区,常年春季降雨较少,因而春季降雨量较多且分布均匀时,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水肥管理不当、荫蔽、通风不良等都是诱发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其他常见的白粉病有大叶黄杨白粉病、四季海棠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牡丹白粉病等。

四季海棠白粉病

西府海棠、葡萄白粉病 非洲菊、杨树白粉病

百日菊 小旋花 瓜叶菊 菊花白粉病 菊花白粉病菌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二)白粉病类的防治 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不要漫灌。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3.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2500~5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液300~800倍液。温室内可用10%粉锈宁烟雾剂熏蒸。 4. 生物制剂: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 (150~200倍液)、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好的防效。 5.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锈病类 (一)锈病类概述 锈病是一类特征很明显的病害。锈病因多数孢子能形成红褐色或黄褐色、颜色深浅不同的铁锈状孢子堆而得名。锈菌大多数侵害叶和茎,有些也为害花和果实,产生大量的锈色、橙色、黄色,甚至白色的斑点,以后出现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孢子堆,有的锈病还引起肿瘤。 锈病多发生于温暖湿润的春秋季,在不适宜的灌溉、叶面凝结雾露及多风雨的天气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生和流行。

1. 玫瑰锈病 (1)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芽、叶片,也危害叶柄、花、果、嫩枝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粉状物。反面生有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锈孢子器,初生于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橘红色粉末,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又出现橘黄色粉堆——夏孢子,秋末叶背出现黑褐色粉状物,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受害叶早期脱落,影响生长和开花。

叶面孢子堆 叶面孢子堆 玫 瑰 锈 病

(2)病原 玫瑰多胞锈菌,短尖多胞锈菌和蔷薇多胞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多孢锈属。 (2)病原 玫瑰多胞锈菌,短尖多胞锈菌和蔷薇多胞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多孢锈属。 冬孢子 夏孢子 冬孢子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芽内和以冬孢子在发病部位及枯枝落叶上越冬。玫瑰锈病为单主寄生。翌年玫瑰芽萌发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幼嫩组织,4月下旬出现明显的病芽,在嫩芽、幼叶上呈现出橙黄色粉状物,即锈孢子。 5月间玫瑰花含苞待放时开始在叶背出现夏孢子,借风、雨、虫等传播,进行第1次再侵染。条件适宜时叶背不断产生大量夏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发病适温在15~26℃,6、7月和9月发病最为严重。 四季温暖、多雨、空气湿度大为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北京重瓣红玫瑰和甘肃小叶玫瑰易感病。

2. 海棠——桧柏锈病 (1)症状识别 春夏季主要危害贴梗海棠、木瓜海棠苹果、梨,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后渐扩大成橙黄色的油状斑,然后病斑上出现略成轮状的黑色小粒点,即性孢子器。发病后期叶片背面生出黄色须状物,即锈孢子器(俗称羊胡子)。转主寄主为桧柏,秋冬季病菌危害桧柏针叶或小枝,被害部位出现浅黄色斑点,后隆起呈灰褐色豆状的小瘤,初期表面光滑,后膨大,表面粗糙,呈棕褐色,直径0.5~1.0cm,翌春3~4月遇雨破裂,膨为橙黄色花朵状(或木耳状)。受害严重的桧柏小枝上病瘿成串,造成柏叶枯黄,小枝干枯,甚至整株死亡。在海棠、苹果与桧柏混栽的公园、绿地等处发病严重。

性孢子器 羊胡子 锈孢子器 木瓜海棠锈病

冬孢子角 吸水胶化 冬孢子角膨胀 柏类树上的冬孢子角

(2)病原 山田胶锈菌 、梨胶锈病菌,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 (2)病原 山田胶锈菌 、梨胶锈病菌,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 1. 菌瘿 2. 冬孢子萌发 3. 海棠叶症状 4~5.性、锈孢子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枝条上越冬,可存活多年。翌春3~4月份遇雨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主要借风传播到海棠上,担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寄主表皮,并蔓延,约10d后便在叶正面产生性孢子器,3周后形成锈孢子器。8~9月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嫩梢越冬。此病的发生与雨水关系密切。两种寄主混栽较近、有病菌大量存在,3~4月份雨水较多,是病害大发生的主要条件。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春季,受侵冬芽开放时,形成大量夏孢子堆,成为当年侵染的主要来源。嫩梢病斑内的菌丝体也可越冬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角质层侵入寄主。冬孢子在侵染循环中无重要作用。2个月以上的老熟叶片一般不受感染。 北京地区,4月上旬病芽开始出现,5~6月为发病高峰,7~8月病害平缓,8月下旬以后又形成第二个高峰期。10月下旬以后,病害停止发展。

常见的锈病还有芍药锈病、美人蕉锈病等。 海棠桧柏锈病 菊芋 芍药 台湾相思

孢子堆 美人蕉锈病 枣锈病

(二)锈病类的防冶 1. 在园林设计及定植时,避免海棠、苹果等与桧柏混栽。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2. 结合园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3. 3~4月在桧柏上喷洒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产生担孢子。 4. 发病初期可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10d1次,连喷3~4次;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稀释6000~8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叶斑病类 (一)叶斑病类概述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可因病斑的色泽、形状、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等不同,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等。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叶斑病普遍能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有些叶斑病还会给园林植物造成较大的损失,如月季黑斑病、兰花炭疽病、大叶黄杨褐斑病、香石竹叶斑病等。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实体在落叶、枯枝及宿根等病组织中越冬(夏)。因此,清除病残组织,注意园圃卫生十分必要。有些病害具潜伏侵染的特点,如米兰炭疽病。 叶斑病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中的部分真菌危害所致。一般来说,叶斑病比较容易防治。

1. 月季黑斑病 (1)症状识别:该病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蔷薇、黄刺玫、山玫瑰、金樱子、白玉棠等近百种蔷薇属植物及其杂交种。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此病为月季的一种发生普遍而又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夏秋季造成黄叶、枯叶、落叶,影响月季的开花和生长 。

褐色小斑点 绿岛现象

月季黑斑病

(2)病原:蔷薇盘二孢属,属半知菌亚门,盘二孢属。 月季黑斑病 1.症状 2.分生孢子盘 3. 分生孢子盘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翌年4~5月份,病菌借风雨、浇水等传播。温度适宜、叶面有水滴时即可侵入危害,潜伏期7~10d,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气温24℃,相对湿度98%,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在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出现两次发病高峰期。在北方一般8~9月发病最重。 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卫生状况不佳等都利于发病。月季不同品种间,其抗病性也有差异,一般浅色黄花品种易感病。

2.君子兰炭疽病 (1)症状识别: 成株及幼株均可受害,多发生在外层叶基部,最初为水渍状,逐渐凹陷。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褐色小斑,随着病害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病部具有轮纹,后期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在潮湿条件下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即病原物的分生孢子。

发病初期,淡褐色小斑点

发病后期 病斑连片

(2)病原:半知菌亚门 腔孢纲 盘长孢属 (3)发病规律:以菌丝在寄主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初老叶开始发病,5~6月22~28℃时发展迅速,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分生孢子靠气流、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伤口处侵入。 植株在偏施氮肥,缺乏磷钾肥时发病重。  

(二)叶斑病类的防治 1. 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2. 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3. 发病期间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10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6 000~8 0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6%乐比耕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4. 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

四.霜霉病类 (一)霜霉病类概述 该病典型的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上产生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部位产生灰白色疏松的霜霉状物,病原物为低等的鞭毛菌,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发病重。 1.月季霜霉病 (1)症状识别 病害在月季的叶、新梢和花上均可发生。初期叶上出现不规则的淡绿色斑块,后扩大并呈黄褐色和暗紫色,最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渐扩大蔓延到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在潮湿天气里,病叶背面可见到稀疏灰白色霜霉层。

月季霜霉病菌危害叶片状

有时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类似农药、化肥的药害状。新梢和花感染时,病斑相似,但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腐败枯死。 (2)病原 蔷薇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 孢子囊 症状 孢囊梗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以分生孢子蔓延侵染。病害主要发生在温室。近几年,在北方利用日光温室生产切花月季时发生较重。温室通透性差、夜间无加温设备、湿度高、月季栽植密集时发生严重。施肥不当,氮肥过多时也有利于此病发生。

3.虞美人霜霉病 (1)症状识别 苗期发病可致苗枯;成株期发病可危害叶片、茎及花,在植株下部老叶的正面产生淡褐色斑,叶背有白色、浅灰色至紫灰色霜霉层。严重时叶片变褐干枯。病菌蔓延危害茎和花,使茎扭曲变形、花不能开。在茎基部发病时可致植株死亡。 (2)病原 为霜霉菌属的(Peronspora arborescers (Berk) .Debary.)属鞭毛菌亚门。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越冬、越夏,以游动孢子蔓延传播,栽植过密、通风不良、多湿、氮肥过多时,易发病。

黑褐色多角形坏死斑 灰白色 霜霉层 凤仙花霜霉病

(二)霜霉病类的防治 1. 霜霉病菌、疫霉病菌大都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因而应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烧毁;从无病株采种,精选种子;换土、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 2. 霜霉病一般要求低温高湿,疫霉菌一般要求高温高湿,因而应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透光及排湿工作。

3. 药剂防治:在发病早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有:1∶2∶200的波尔多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40%达科宁悬浮剂稀释500~12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稀释600~8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稀释6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稀释600~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稀释300~500倍液。 4. 选用抗病品种。

五 、其它叶、花、果病害 (一)叶畸形类病害及防治 叶畸形类病害主要发生在木本观赏植物上。该类病害数量不多,但病原物侵染寄主的绿色部位,引起落叶、落果。发病严重时引起枝条枯死,削弱树势,易遭受低温危害。 叶畸形病是由子囊菌亚门中的外子囊菌及担子菌亚门中的外担子菌引起,症状明显。一般情况下,病菌侵入寄主后刺激寄主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加厚、皱缩;果实肿大,中空呈囊果状物。

1.桃缩叶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花、幼果和枝梢。叶片感病后,一部分或全部皱缩扭曲,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至紫红色,病处肥大增厚,质地变脆。 春末夏初时,被害叶表面出现一层灰白色粉层,即病菌的子实体。后期病叶变褐干枯脱落,嫩梢发病后变为灰绿色或黄色,病梢节间缩短并肿胀,叶片呈丛生状、卷曲,严重时枝梢枯萎死亡。

桃缩叶病

桃缩叶病

(2)病原:畸形外囊菌,属子囊菌亚门。 桃缩叶病 1.症状 2子囊层 3.子囊

(3)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壁芽孢子在树皮、芽鳞上越夏或越冬,翌年春天,成熟的子囊孢子和芽孢子随气流等传播到新芽上,自气孔或上下表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后,在寄主组织内蔓延,激寄主组织细胞大量分裂,胞壁加厚,病叶肥厚皱缩、卷曲并变红。 此病的发生与早春气候密切相关,若早春桃芽膨大期或展叶期雨水多、湿度大,则发病重;当早春温暖干旱时则发病较轻。此病于4月末至5月初为发病盛期,进入6月则停止发病。

防治措施 (1)及时摘除病叶和幼芽,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①植株发芽前喷药保护,如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等;②发病初期喷洒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8 000倍液、25%代森锰锌悬浮剂稀释1000~1500倍液、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等。

课后作业 1.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叶、花、果病害的症状与发病规律。 1.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叶、花、果病害的症状与发病规律。 2. 分组分别对校园、公园、河岸园林植物进行调查,调查上述病害的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3. 结合生产和实践,通过查阅资料,对校园内植物叶、花、果病害作出综合防治方案。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节 枝干病害

一、本节知识点 1. 枝干腐烂、溃疡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二、本节重点 三、本节难点 2. 枝枯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1. 枝干腐烂、溃疡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2. 枝枯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3. 丛枝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二、本节重点 上述各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三、本节难点 上述各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第二节 枝干病害 一、枝干病害概述 园林植物枝干病害虽不如叶、花、果病害多,但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性很大,往往引起枝枯或全株枯死。引起枝干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茎线虫等。非生物病原有日灼、冻裂伤和枯梢。症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枝枯、肿瘤、丛枝、黄化、萎蔫、腐朽、流脂流胶等。

一、腐烂、溃疡病类 1. 杨树烂皮病 (1)症状识别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杨树的重要枝干病害。是我国北方的公园、绿地、行道树和苗圃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杨树大量枯死,新移栽的杨树发病尤重,发病率可达90%以上。该病除危害杨属各树种外,也危害柳树、核桃、板栗、榆、槭、樱、桑树、木槿等木本植物。 初发病时主干或大枝出现不规则水肿块斑,淡褐色,病部皮层变软、水渍,易剥离和具酒糟味,后病部失水干缩和开裂,皮层纤维分离,木质部浅层褐色,后期病部出现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分生孢子器),遇雨后挤出橘黄色卷丝(孢子角),枝、干枯死,进而全株死亡。

2.病原 为子囊菌 亚门污黑腐皮壳菌 无性态为半知菌亚 门金黄壳囊孢菌 杨树烂皮病 1、2.病株症状 3.分生孢子器 2.病原 为子囊菌 亚门污黑腐皮壳菌 无性态为半知菌亚 门金黄壳囊孢菌 杨树烂皮病 1、2.病株症状 3.分生孢子器 4.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5.子囊6.子囊及子囊孢子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孢子借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自伤口或死亡组织侵人寄主。潜育期一般为6~10 d。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5~30℃。烂皮病于每年3~4月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盛期,9月病害基本停止扩展。子囊孢子于当年侵入杨树,次年表现症状。 引起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都是弱寄生菌,只为害树势衰弱的树木。立地条件不良或栽培管理不善,削弱了树木的生长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土壤瘠薄,低洼积水,春季干旱,夏季日灼,冬季冻害等容易引发此病;行道树、新种植的幼树、移植多次或假植过久的苗木、强度修剪的树木容易发病。

2. 杨树溃疡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杨、柳的枝干,能造成大苗及新造的杨树林大量枯死。发病率高达80%。此病有溃疡型和枝枯型2种症状。溃疡型:3月中下旬感病植株的干部出现褐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在1cm,质地松软,手压有褐色臭水流出。有时出现水泡,泡内有略带腥味的粘液。5、6月份水泡自行破裂,流出粘液,随后病斑下陷,很快发展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病斑无明显边缘。4月上中旬,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并突破表皮。当病斑包围树干时,上部即枯死。

5月下旬病斑停止发展,在周围形成一隆起的愈伤组织,此时中央裂开,形成典型的溃疡症状。11月初在老病斑处出现粗黑点,即病 菌的子座及子囊壳。 枯梢型:在当年定植的幼树主 干上先出现不明显的小斑,呈 红褐色,2~3月后病斑迅速包 围主干,致使上部梢头枯死。 有时在感病植株的冬芽附近出 现成段发黑的斑块,剥开树皮 可见里面已腐烂,引起梢枯。 随后在枯死部位出现小黑点。 这种类型发生普遍,危害性大。 溃 疡 型

(初期症状) 皮孔周围 呈水渍状 杨 树 溃 疡 病

杨树溃疡病 发病后期呈现大面积坏死斑

2. 病原 为子囊菌亚门茶藨子葡萄座腔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群生小穴壳菌. 2. 病原 为子囊菌亚门茶藨子葡萄座腔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群生小穴壳菌. 杨树溃疡病 1.病害症状 2.分生孢子器 3.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寄主体内越冬,翌春气温10℃以上时开始活动。南京地区病害于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高峰,病害发生轻重与气象因子、立地条件和造林技术等密切相关。春早、春寒、西北风次数多则病害发生重;沙丘地比平沙地发病重,苗木生长不良,病害发生也重;苗木假植时间越长,发病越重;根系受伤越多,病害越重。

(二)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出圃苗木检查,严禁带病苗木出圃,对插条进行消毒处理;重病苗木要烧毁,以免传播。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如随起苗随栽植,避免假植时间过长。避免伤根和干部皮层损伤,定植后及时浇水等。 2.选育抗病品种。日本白杨、沙兰杨、毛白杨、意大利214杨、新疆杨等较抗病,小叶杨、小美旱杨等易感病。

3. 药剂防治。树干发病时可喷用50%代森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80%“402”抗菌素200倍液喷雾;或用波美2度的石硫合剂涂抹病斑。茎、枝梢发病时可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与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混合液(1:1)1 000倍液。

3.月季枝枯病 (1)分布与危害:该病分布广泛,引起枝梢干枯,发病严重时,甚至全株枯死。 (2)症状:病害主要发生于枝条及嫩茎上,初期为红色或紫红色圆斑,后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病斑,病斑中心灰褐色,稍下陷,边缘紫褐色,略隆起,周围常有一红色晕圈。后期病组织产生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病斑包围枝条一周时,致使病部以上的枝叶全部枯死。

(3)病原:为半知菌亚门。 (4)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植株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灌水传播。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南方地区梅雨季节发病严重。管理差,树势衰弱的植株发病重。

月季枝枯病的防治措施 (1)及时修剪并销毁;修剪应在晴天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修剪口可用1%硫酸铜消毒,再涂波尔多浆或其它药剂保护伤口。 (2)药剂防治在生长期内可选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0.1%代森锌与0.1%苯来特混合液喷洒均可。

4.竹丛枝病 1.分布与危害: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或扫帚病。分布较广。危害刚竹、淡竹、苦竹、紫竹、毛竹等竹种。病竹生长衰弱,发笋少,影响其观赏性,发病严重时病株枯死。 2.症状: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感病,病枝细弱,节间缩短,叶片呈鳞片状,侧枝丛生成鸟巢状或成团下垂,每年4~6月份在病枝梢端叶鞘产生大量白色米粒状物,即病菌的无性世代。从5月下旬至6月下旬,白色米粒状物变黄褐色,即有性世代。最后导致全株枯死。

3.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 4.发病规律:病菌在病竹枝内越冬,翌春在病枝新梢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该病为局部侵染,2~3年后逐渐形成鸟巢状或扫帚状。 病害在管理不善,生长不良和栽植过密的竹林内容易发生。4年生以上的竹子易发病。

竹丛枝病

丛枝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适时清除枯死病枝,以减少病害侵染源。注意施肥,保持土壤肥力。 (2)发病期可用20%粉锈宁乳油1 000喷雾。

课后作业 1.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枝干病害的症状与发病规律。 2. 分组分别对校园、公园内园林植物进行调查,调查枝干病害的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1.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枝干病害的症状与发病规律。 2. 分组分别对校园、公园内园林植物进行调查,调查枝干病害的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3. 结合生产和实践,通过查阅资料,对校园内园林植物枝干病害作出综合防治方案。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三节 根部病害

一、本节知识点 1. 苗木立枯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三、本节难点 2. 苗木猝倒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3. 根结线虫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1. 苗木立枯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2. 苗木猝倒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3. 根结线虫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二、本节重点 上述各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三、本节难点 上述各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根部病害 概述 1.病原与症状类型 根部病害症状类型可分为根部及根颈部皮层腐烂,根颈部出现瘤状突起。根部病害的发生,往往使植株地上部分表现出叶色发黄、叶形变小、放叶迟缓、提早落叶等症状。 2.发病规律 根部病原物主要在土壤、病残体和球根上越冬。病原的传播途径是雨水、灌溉水。病根与健根接触而相互感染发病是根结线虫的主动传播方式。

3.防治方法 (1)严格进行植物检疫 (2)加强园林栽培养护管理:合理施肥、及时排灌、增施有机肥、通风透光、土壤消毒等。 (3)苗木进行消毒处理:在1%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3h,或在20的石灰水中浸泡30min,处理后用清水冲洗再栽植。 (4)拔除病株烧毁 (5)喷药防治:70%甲基托布津、50%苯来特等。

一、苗木立枯病 1.分布与为害 2.症状 种芽腐烂型。种芽还未出土或刚露出土,即被病菌侵染死亡。 猝倒型。幼苗出土不久,嫩茎尚未木质化,病菌自茎基部侵入,受侵部呈现水渍状腐烂,幼苗迅速倒伏,此时嫩叶仍呈绿色,随后病部向两端扩展,根部相继腐烂,再后全苗干枯。 立枯型,也称根腐型。幼苗木质化后,苗根染病腐烂,茎叶枯黄,但死苗站着不倒,而易拨起,也称根腐型。 。 叶枯型。发生在苗木生长后期,由于苗木过于密集,苗丛内光照不足,苗木下部叶片染病腐烂枯死,常造成苗木成簇死亡。

3.病原 引起本病的原因,可分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侵染性病原,主要是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非侵染性病原包括以下因素:圃地积水,造成根系窒息;土壤干旱,表土板结;地表温度过高,根颈灼伤;还有农药污染等原因。 4.发病规律 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侵染来源。病原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再侵染。发病严重的原因,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长期连作感病植物,土壤中积累了较多的病原菌:种子质量差,发芽势弱,发芽率低;幼苗出土后遇连阴雨,光照不足,幼苗木质化程度差,抗病力低;在栽培上播种迟、覆土深、揭草不适时、施用生肥等。

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1.应采取以栽培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 2.不选用瓜菜地和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地作为圃地。精选种子,适时播种。推广高床育苗及营养钵育苗,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 3.土壤消毒选用多菌灵或配成药土垫床和覆种。 4.种子消毒用0.5%高锰酸钾溶液(60℃)浸泡2h。 5.幼苗出土后可喷洒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喷1:1:2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

二、根结线虫病 1.分布与为害 在我国南北许多省都有发生。 1.分布与为害 在我国南北许多省都有发生。 2.症状 被害植株的侧根和支根(主要侵染嫩根),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表面光滑,淡黄色,后粗糙,质软。剖视之,可见瘤内有白色透明的小粒状物,即根瘤线虫的雌成虫,病株根系吸收机能减弱,病株生长衰弱,叶小,发黄,易脱落或枯萎,有时会发生枝枯,严重的整株枯死。

1. 幼苗根部被害状 2. 卵 3. 卵内孕育的幼虫 4. 性分化前的幼虫 5. 成熟的雌虫 6. 在幼虫包皮内成熟的雄虫 7. 雄虫 8 1.幼苗根部被害状 2.卵 3.卵内孕育的幼虫 4.性分化前的幼虫 5.成熟的雌虫 6.在幼虫包皮内成熟的雄虫 7.雄虫 8.含有卵的雌虫 9.产卵的雌虫

四季海棠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

瓜子黄杨根结线虫病

瓜子黄杨根结线虫病

3.病原:由根结线虫侵染所致 4、发生规律 病土是最主要的侵染来源。在病土内越冬的幼虫,可直接侵入寄主的幼根,刺激寄主中柱组织,形成巨形细胞,并形成根结。也可以虫瘿随同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环境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入侵寄主。线虫可通过水流、肥料、种苗传播。

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以免疫区扩大。 (2)在有根结线虫发生的圃地,应避免连作感病寄主。 (3)药剂防治:利用溴甲烷处理土壤;将3%呋喃丹颗粒剂或15%铁灭克颗粒剂分别按4~6g/m²及1.2~2.6g/m²的用量拌细土施于播种沟或种植穴内;也可用10%克线磷颗粒剂处理土壤,具体用量为30~60kg/hm²。 (4)盆土药剂处理:将5%克线磷按土重的0.1%,与土壤充分混匀,进行消毒;也可将5%克线磷或10%丙线磷,按盆口内径6cm用药0.75g或0.50g计,施入花盆中。 (5)盆土物理处理:炒土或蒸土40min,注意加温勿超过80℃,以免土壤变劣;或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太阳曝晒,其间要防水浸,避免污染。 (6)花盆、操作工具要清洗消毒,盆土要集中处理。

三、根癌病 1. 分布危害 根癌病又称冠瘿病、根瘤病,在国内分布广泛。寄主范围广,除危害樱花外,还危害菊花、大丽菊、石竹、天竺葵、桃、月季、蔷薇、梅、夹竹桃、柳、核桃、花柏、南洋杉、银杏、罗汉松等。 2.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根颈处,也可发生在主根、侧根以及地上部的主干与侧枝上,发病初期病部膨大呈球形或球形的瘤状物,幼瘤初为白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以后瘤肿逐渐增大、质地变硬、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粗糙龟裂。肿瘤的大小形状各异,草本植物上的肿瘤小,木本植物及肉质根的肿瘤大。由于根系受到破坏,发病轻的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色不正,严重者则引起全株死亡。

樱花根癌病 1.根颈部被害症状 2.病原细菌

樱花根癌病

3. 病原 由细菌的土壤杆菌引起。 4.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可在病瘤内或土壤病株残体上生活1年以上。病菌可由灌溉水、雨水、采条、嫁接、园艺工具、地下害虫等进行传播。远距离传播靠病苗和种条的运输所造成。病原细菌从伤口侵入,经数周或1年以上就可出现症状。碱性、湿度大的沙壤土发病率较高。连作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嫁接时切接比芽接发病率高。苗木根部伤口多时发病重。

5. 防冶措施 (1)病土须经热力或药剂处埋后方可使用,或用溴甲烷进行消毒(具体方法参照猝倒病),病区应实施2年以上的轮作。 (2)病苗须经药液处理后方可栽植,可选用500~2 000 mg/kg链霉素30 min或在1%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 min。发病植株可用300~400倍的“402”浇灌或切除肿瘤后用500~2 000 mg/kg链霉素或用500~1 000 mg/kg土霉素涂抹伤口。 (3)外科治疗。对于初起病株,用刀切除病瘤,然后用石灰乳或波尔多液涂抹伤口,或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或用二硝基邻甲酚钠20份、木醇80份混合涂瘤,可使病瘤消除。

课后作业 1.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症状与发病规律。 2. 分组分别对校园、公园内园林植物进行调查,调查根部病害的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1.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症状与发病规律。 2. 分组分别对校园、公园内园林植物进行调查,调查根部病害的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3. 结合生产和实践,通过查阅资料,对校园内园林植物根部病害作出综合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