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領域教學 ─以資訊融入電腦教學為例
台灣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 整體設計理念 台灣自明朝末年以來,漢人勢力進入,帶來中國中原文化。四百年來,台灣歷經荷蘭、西班牙、鄭成功、清朝及日本、國民政府的先後統治在文化上是一個多民族的綜合體,具有活潑的生命力。
早期政府的地方文化偏枯政策,以致台灣本土文化流失嚴重,在有意無意之中被忽略、被鄙視,使民眾失去了對自己本土文化的信心,乃至於否定了本土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近年來,政府對本土文化意識提昇,追求族群合諧、紮根鄉土、重整傳統文化、找出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新文化,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與成長的環境,他們將母文化帶入校園,進而形成獨樹一格的次文化,形塑出「學校」為多元文化的集合體。而「校園組織」就是由許多「班級」的獨特風格所形成的,「班級」本身便具有自己的特質,學校也是由這些特質組織再造後,形成一個獨具自我風格的學校特色,就像「台灣」的本土傳統文化。
因此,我們以「班級」為出發點,落實屬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從生活的經驗為主軸,結合當地的鄉土藝術、宗教慶典,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班級特色」,進而發展出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設計。
架 構 圖 別有洞天 有燒香 有保佑 劍俠傳奇 合境平安 石獅迎賓 歡樂總動員 八仙過海 戲棚宴客 魔音傳腦 神仙鬥法 聖誕千秋 面具 (MASK) 仙女織衣
廟宇巡禮
廟宇 台灣的寺廟包括民間信仰、道教、儒家及佛寺等。 早期的廟宇建築是有儒、釋、道的差異,近代寺廟則互相融合。 台灣寺廟的藝術精華,含石獅、龍柱、木雕、彩繪、剪黏與交趾陶等。
寺廟格局vs.主祀神神格 寺廟的格局大小,是按主祀神的神格等級決定規模的。等級越高的神明在格局上可以享有下列權利: 1.正南座向的廟。 2.擁有較多的廟門。 3.配置較多的殿宇。 4.較高敞的空間。
一般常見的寺廟格局 單殿式 只有一殿,為各種寺廟的原型。如:小土地公廟。亦有前帶拜亭或左右帶護龍,形如三合院者,如北縣五股西雲寺。
五股西雲寺
兩殿式 配置有前殿及正殿,兩者間以廊道或拜亭相連。位於市街者常使用「兩殿兩廊」式,形如街屋,如宜蘭昭應宮。另一種左右設護龍,有如民宅的四合院,稱「兩殿兩廊兩護室」,此種格局是台灣常見的中型寺廟格局,如淡水鄞山寺。
宜蘭昭應宮
淡水鄞山寺
三殿式 含前殿、正殿及後殿。其型式有: 1.狹長如街屋者。 2.正殿獨立在中間,呈「回」字形平面者,如:台北保安宮。
台北保安宮
多殿並連式 規模大的寺廟祀奉神祇種類多,配置如同大型宅第,形成左右並置的多個院落,如「曲」字型平面,如:雲林北港朝天宮。
今日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鳥瞰圖(清末至50年代)
寺廟的空間機能
寺廟的空間機能 寺廟的空間是依照信徒祭拜的過程,依序排列,以主祀神位置為中軸,左右對稱配置,以實體的殿宇建築與虛體的廟埕相間,塑造出祭拜神明的虔敬氣氛。
山門或牌樓 獨立於寺廟建築 前,是界定內外 的出入口,也是 具有地標作用。
廟 埕 各殿前鋪設石板的 空地,也是廟會活 動或搭建臨時戲臺 的空間。
前 殿 為寺廟的第一殿, 整體外觀最華麗, 裝飾最繁複。
前 殿 因開三個門,故又 名「三川殿」。此 處是信徒初拜的位 置。
戲 臺 民間有「酬神戲」 的風俗,故戲臺一 定面朝正殿,因看 戲的主賓是─ 神明
拜 亭 位在正殿之前,供 上香祭拜的空 間,前置一個大香 爐。 信徒
正 殿 又稱「大殿」,為 寺廟中的主祀空間 ,通常面積大、高 度高、光線幽暗, 中央端坐神像。
護室或廂廊 位於寺廟兩側,可以是 1.陪祀神明所在的偏殿 ;2.寺內僧侶或廟祝居 住辦公的空間;3.早期 同籍移民的會館。
後 殿 為中軸上最後一進殿 宇,空間形成與正殿 相同,但因祀奉陪祀 神明,所以建築的高 度及進深都小於正殿 。
台灣寺廟的屋脊形式 一條龍脊 三川脊 假四垂頂
正脊 三川殿正脊上常見的脊飾題材有:雙龍搶珠、雙龍(或麒麟)護八卦、福祿壽三仙、寶珠、鰲魚等;正殿則多使用雙龍護塔。
垂脊上 兩側垂脊與正脊一樣具有壓住屋頂的作用,其上一般以捲草或鯉魚吐水草等裝飾,使脊線增加彎曲變化。
脊堵內 裝飾最華麗,其題材多樣,一般中央為雙龍搶珠、人物坐騎、雙鳳或八仙等,兩側或背面則以花鳥較常見。除中間脊堵外,上下細細的線形堵內常以水果、四獸(虎豹獅象)麒麟或水族類來裝飾,使用魚、蝦等水族類裝飾意謂防火。
牌 頭 位於垂脊末端,多以人物故事為題材,背後並襯以山林樓閣,最常使用熱鬧的武場,如三國、封神榜等,文場亦有,但出現機率較少。
廟埕前的藝術呈現(1) 先民多把懸在樑下的柱子雕成倒墜蓮花或花籃,故吊筒又稱為「垂花」。
廟埕前的藝術呈現(2) 螭虎香爐 及 博古堵 博古架(多寶格),其上為所放置物品,對比鮮明。
廟埕前的藝術 呈現(3) 3 1 2 門簪 龍柱 門神 石獅 麒麟堵 櫃臺腳 5 6 4
廟埕前的藝術呈現(3) 龍柱:這對龍柱材質為泉州白石,龍身盤繞,造形雄渾 門簪:位於門楣上的門簪,表現的是「鯉躍龍門」,魚身作翻騰狀,顯得異常生動。
廟埕前的藝術呈現(3) 石獅:「昭應宮」門前石獅的材質為青斗石,形態略顯修長,尤其頸部很順暢地連接了頭與身軀的扭轉,看起來極為活潑可愛。 獅座之下的「櫃臺腳」,有承受重量的作用,造形多半以渾厚樸拙的手法來表現。
廟埕前的藝術呈現─石獅
廟埕前的藝術呈現─石獅
廟埕前的藝術呈現(3) 麒麟堵:麒麟圖像為向前奔跑卻不時回頭看,象徵人應該往前衝,但卻不可忘本。
門 神 據傳在商周時代就有在門上繪製圖像以嚇阻鬼魅的習俗,至今成為寺廟不可或缺的彩繪藝術,並且依照主祀的神祇,繪製不同種類的門神。
門神的種類 神茶、鬱壘 繪於中門。據<山海經>所載,兩人為黃帝所派的鬼門總管,專管陰間的鬼魂,形貌威猛,口如血盆,眼如金燈,使用的武器為鉞斧。
門神的種類 韋馱、伽藍 為佛教寺院的護法及守護神,常繪於佛寺中門。韋馱為白面,手執金剛杵;伽藍為黑面,手執鉞斧。
門神的種類 秦叔寶、尉遲恭 是最常見的中門門神。他們原是幫唐太宗打天下的名將,傳說唐太宗晚年常作惡夢,後命此二將守於門外才得一夜好眠,故後人將其奉為門神。兩人均為武將打扮,秦叔寶白面鳳眼執鍆,尉遲恭黑面環睛持鞭,兩人通常作撚鬚狀,其貌不怒而威。
門神的種類 哼哈二將 為佛寺門神,常繪於中門。據<封神演義>所載,二人為商周 時期的將軍鄭倫與陳奇,原為對敵,死後同被敕封鎮守西釋山門 ,保護法寶。哼將為青面、閉口,手執蕩魔杵及乾坤圈;哈將為 紅面、開口,手執降魔杵及定風珠。 哈將軍 哼將軍
門神的種類 四大天王 佛寺門神,又稱四大金剛,常繪於左右門,包括南方增長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及西方廣目天王,分別執劍、持 琵琶、拿傘與纏蛇,喻「風調雨順」之意,四人臉色各不相同。
門神的種類 文臣 以賜福代替威嚇,手中常捧有冠、鹿 、牡丹、爵(酒器),意指「加冠進祿、富貴晉爵」。文臣門神 多用於左右門,與中門的武將門神搭配。土地公廟因等級低,不 能用朝官,僅能用官位更低的文官門神。
門神的種類 太監、宮娥 祀觀世音或媽祖等女神的寺廟,左右門常以太監、宮娥為門神,其手中亦執與文臣相似之吉祥物,但太監無鬚,另一手執拂塵,服飾與文臣不同。
門神的形式 形式可分為二: 1.平面 (1)彩繪 (2)書寫
門神的形式(平面)
門神的形式(立面)
吊筒、豎材 吊筒位於簷口下,是懸在樑下的柱子,具有承接簷口重量的作用,它的末端常被雕成蓮花或花籃樣,所以又稱為垂花、吊籃。豎材是位於吊筒正面的一個小構件,其作用是封住後方構材穿過的榫孔,多以仙人或倒爬獅為題材。
斗 拱 「斗」與「栱」是傳統建築的基本構件組。「斗」是一個立方體的構材;「栱」是承接斗的小枋材,形式可雕成草花或螭虎(由龍衍生而成的動物)。具結構功能,通常採用素面或淺雕。
藻 井 藻井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挑的斗栱,交織成網狀的天花板結構,所以又稱「蜘蛛結網」。其外形絢麗奪目,裝飾性強過結構性,在設計及施工上,是匠師展現高度技巧的地方。常見的有八角形結網、四方形結網及圓形結網。
門 簪 固定門楹(上門臼)與門楣的構件,常雕成龍首狀,或方印及圓印,所以又叫門斗印。
獅座vs.員光 1.獅座是位於步口通樑上的木雕獅子,是立體的木雕。 2.員光是位於步口通樑下高度最低、面積最大的雕花材,其題材以花鳥或人物為多,尤其是武場人物的表現。
托 木 又稱插角、雀替,位於樑與柱的交點,是三角形的鞏固構材,題材有鳳凰、鰲魚(龍首鯉魚身)、花鳥、人物等。
謝謝聆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