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處理實驗報告 吸附試驗 組員: 曾奕超 鍾易融 徐連生 陳孟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Advertisements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舌尖上的中国 —— 红烧肉 红曲米 豆腐乳 红曲甘、温、无毒, 主治消食活血,健 脾燥胃 …… 天然色素 —— 红曲色素.
“ 育人 ” 即 “ 育己 ” 的五年 答 辩 人:晏向华 研究方向:动物分子营养学 单 位: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 2012 年研究生指导教师 “ 教书育人奖 ” 答辩.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芦荟汁酶解液 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 陈力. 2 设想的由来 3 问题的出现 由于芦荟含有较多的凝胶大分 子物质,加热、调酸等会影响 胶体稳定性,出现变色和沉淀 等现象。
项目九 水产品活体贮运技术 项目九 活体贮运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第一章 尿液检查.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低碳校園 低碳能源站.
答: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中医美容保健.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开启化学之门.
教室空气质量与健康 ——谈谈教室开窗透气的重要性.
食品分析 实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 发酵工程基础知识.
啤酒生产工艺知识简介 青岛啤酒(九江)有限公司 2013年4月15日.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庞昕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專題研究方法與化學啟發實例 第一部份:專題研究方法 第二部份:化學實驗引導實例.
操作技能-2 长宁区公共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系列课程 主讲人: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综合办/应急办 庄建林 2015 年 8月 28 日.
第一节 舞蹈的概念 第二节 舞蹈基本知识 第三节 舞蹈动作成套欣赏 第四节 舞蹈的编排 学习思考题 推荐书目及网站
关于优秀科技辅导员 综合知识问辩的思考 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评审专家组 天津师范大学杨书远主讲.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松针黄酮提取工艺的 优化及组成、结构 的初步测定”探究报告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第六組 組員:496B0914張鈺琦 雷佳琪 梁晴渝 496B0909廖昱棋 496B0076林彥宇
投手丘上的勇者 王建民 導讀者:黃柏涵.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香菸、酒、檳榔的危害 蘇材龍 葉修銘 陳建宏 江嘉祥 吳嘉駿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第一节 影响运输成活率的因素 第二节 运输前的准备和运输工具 第三节 活鱼运输的方法 第四节 食用鱼的运输
中药注射剂 中药制剂学教研室 刘 莉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组
誰的電話永遠沒人接 您播(凌波)的 電話號碼是空號.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邓 红 四川旅游学院
溫室效應.
高压氧治疗安全与 护理 临沂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崔 燕.
洗手消毒液(优威) 1.杀菌力卓越,第一个获得中国卫生部“卫消字”批准文号的洗手液
餐飲實務操作之衛生安全 君悅大飯店 食品安全顧問 謝佑良.
船舶高级消防 第七章 船舶灭火中的危险与应对措施.
成才之路 ·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廢水處理實驗報告 活性污泥沉降試驗與微生物菌相觀察實驗 組員: 曾奕超 鍾易融 徐連生
兰洼桑椹果 石人洼西瓜 礼河大樱桃 奎门的草莓.
找人随时随地 完善的控制权限 通讯录信息字段自定义 支持各种组织架构 支持既有人事系统.
廢水處理實驗報告 活性污泥活性試驗 組員: 曾奕超 鍾易融 徐連生
元氣青春 -青春踢踏行 高中職學生戒菸教育課程 歡迎你的加入~ 跨出健康第一步! 【投影片1-0-0】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实验八 石蜡切片法.
床上洗头.
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 Ligasure 在阴式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廢水處理實驗報告 吸附試驗 組員: 曾奕超 10125088 鍾易融 10125010 徐連生 10125036 陳孟霖 10125040 廢水處理實驗報告 吸附試驗 組員: 曾奕超 10125088 鍾易融 10125010 徐連生 10125036 陳孟霖 10125040 呂翰武 10125054 陳羿豪 10125048 韓宗余 10125070 陳世玄 10125110 林智雄 10125114 胡鈞遠 10165612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2 B 組別:第4組 指導老師: 莊順興、陳瑞昌 老師 中 華 民 國 一 零 三 年 四 月 十一 日

目錄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設備、材料與方法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結果 六、結果與討論 七、參考文獻

實驗目的 本實驗目的在於了解廢水活性碳吸附之特性,及活性碳吸附試驗之操作與數據的整理,學習分光光度計之原理與操作方法。

實驗原理 吸附原理 吸附的原理和表面張力相似,都是物質表面能量的結果。固體中每個分子和分子間都有作用力;然而若分子位於物體的表面,則還會有一些朝著物體外側的作用力,當固體外側出現其他物質時,這些表面分子自然就會吸引固體外側的物質分子(吸附質,absorbate),經過擴散作用將進入吸附劑(absorbent) 之孔隙留在吸附劑中。 吸附可以分為物理吸附 (physisorption) 與化學吸附 (chemisorption)。物理吸附是被吸附物間以微弱的作用力,如凡德瓦力與靜電力,而聚集在吸附物表面的過程,如氮氣吸附於活性碳上。而化學吸附則往往是被吸附物金產生較強的作用力,通常已經牽涉到共價鍵、離子鍵的化學鍵的生成, 如多相催化。

實驗原理 吸附劑種類 1.矽膠 :用於乾燥、氣體混合物及石油組分的分離等 1.矽膠 :用於乾燥、氣體混合物及石油組分的分離等 2.氧化鋁 :對水有較強的親和力,是一種對微量水深度 乾燥用的吸附劑 3.氧化鎂 4.碳酸鈣 5.沸石 :用於氣體吸附分離、氣體和液體乾燥以及正 異烷烴的分離 6.活性碳

實驗原理 活性碳 (activated carbon) 是將木炭、果殼、煤等含碳原料經碳化、活化後製成的。活化方法可分為兩大類,即藥劑活化法 (chemical activation)和氣體活化法 (physical activation)。 活性碳含有很多毛細孔構造所以 具有優異的吸附能力。因而它用 途遍及水處理、脫色、氣體吸附 等各個方面。去除異味、某些離 子以及難以進行生物降解的有機 污染物。

實驗原理 影響活性碳的吸附因子 1)表面積大小 2)吸附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 3)pH 的高低 4)溫度的變化 5)吸附物質分散程度 按外觀分類: 1)粉状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2)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3)不定型颗料活性炭, 4)圓柱形活性炭,Extruded activated carbon (EAC) 5)球形活性炭,Bead activated carbon (BAC) 6)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

實驗原理 甲基藍(methyl blue) 工業染料,在水溶液中解離成正離子及氯離子。 健康效應有燒灼、恶心,呕吐 和腹泻。若直接吸入將造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发绀 和呼吸困难。 為本實驗的去除對象。

實驗設備、材料與方法 主要設備: - 瓶杯實驗儀器(Chung Chuan Instruments Co. Ltd. CJ-600, 有6個攪拌裝置) - 分光光度計 (SP-830) - 真空瓶與過濾裝置 - Rocker 300真空抽氣馬達 其他: - 1000mL 燒杯 × 2 - 計時器 - 濾紙 (Whatman glass micro fibre filters Grade GF/A 47 mm) × 7 - 試鏡紙 - 天平 - 試管 材料: - 粉狀活性碳 -甲基藍(50 ppm) - 蒸餾水

實驗設備、材料與方法 方法: 主要是觀察甲基藍加入活性碳後的顏色變化,並加以記錄。理論上加入活性碳後的樣品經攪拌後顏色漸漸恢復原色。 在採樣品時以 50ml 為準,先倒入 10ml 入真空抽氣設備,把過濾的液體取出倒掉(此步驟是為了避免濃度污染),再把剩下的 40ml 倒入,使活性碳留在濾紙,取過濾液體來進行分光光度計分析。 本次實驗使用的是玻璃比色皿,較便宜而且由於藍色為可見光故選之。另外務必在使用前用試鏡紙擦淨光滑面,以免受到殘留物干擾。

實驗步驟 2. 取2杯1000 ml 蒸餾水,並個別加入50 ppm 甲基藍。 1. 取5g 及 10g 粉狀活性碳。 2. 取2杯1000 ml 蒸餾水,並個別加入50 ppm 甲基藍。 3. 以50rpm 攪拌溶液。在個別燒杯加入5g 及 10g 活性碳時為0 min。

5. 將溶液倒入分光光度計的比色皿測出甲基藍殘留量。 實驗步驟 4. 取50ml 水樣,倒入抽氣設備取得殘留溶液。 5. 將溶液倒入分光光度計的比色皿測出甲基藍殘留量。 6. 在10、20、30、40 、50、60 min 進行採樣,重複步驟 4,5。

圖1:甲基藍測量線

表1:樣品數據 時間(min) 5g 活性碳 濃度 (ppm) 去除率(%) 10g 活性碳 0.810 A 16.017 0.096 A 0.810 A 16.017 0.096 A -1.355 10 0.103 A -1.185 107.41 0.061 A -2.207 -62.88 20 0.079 A -1.769 111.06 0.048 A -2.523 -86.20 30 0.053 A -2.401 115.01 0.064 A -2.134 -57.49 40 0.071 A -1.964 112.28 0.065 A -2.109 -55.65 50 0.058 A -2.280 114.25 0.063 A -2.158 -59.26 60 0.090 A -1.501 109.38 0.060 A -2.231 -64.65

圖2:甲基藍殘留曲線圖

圖3:甲基藍去除率曲線圖

問題與討論 1. 活性碳吸附去除甲基藍的特性 從圖3中可見5g活性碳的去除率超過100%;10g活性碳的去除率又是負值。這可能是因為分光光度計的限制而導致的誤差。因為本台分光光度計只能測到5ppm甲基藍,可是實驗中的數據小於該濃度,所以去除率相當不明確。 隨時間的增加,可觀察到甲基藍溶液的顏色逐漸變深,表明甲基藍中的藍色陽離子已被吸附。 根據 M.A.Rahman 等人,pH的增加有利於去除效率的增加。

問題與討論 2. 活性碳吸附飽和等溫線的特性 活性碳對水中甲基藍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現象,也有化學吸著作用。當活性碳對水中甲基藍吸附時,水中的甲基藍在活性碳表面積聚而被吸附,同時也有一些由於分子的運動而離開活性碳表面,重新進入水中即同時發生解吸現象。當吸附和解吸處於動態平衡狀態時,稱為吸附平衡。 所以根據圖2,5g活性碳處理的甲基藍從正值跌倒負值,10g活性碳處理者又是連續負值,更加表明儀器設備有測量限制。 根據Dallas等人發現隨溫度的增加,活性碳吸附質重量減少,建議活性碳溫度盡量控制在45°C以下。

問題與討論 3. 實驗誤差來源及改進之處 由於本組認為數據受到裝樣本的燒瓶中殘留物質影響。所以要確保儀器乾淨才能使用。 另外由於加入甲基藍時過沒幾分鐘就加入活性碳,所以可能甲基藍還沒均勻分佈就取樣了,也造成數據中有問題。

參考資料 1. Dallas, A.J., Ding, L., Joriman, J. and Zastera, D.,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Isotherms: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Volatile Organic Contaminant Adsorption”, Donaldson Co Inc. 2. Mohammad Arifur Rahman, S. M. Ruhul Amin and A. M. Shafiqul Alam,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from Waste Water Using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Rice Husk”, Dhaka Univ. J. Sci. (2012), 60(2): 185-189. 3. Yuh-Shan Ho, R. Malarvizhi and N. Sulochana, “Equilibrium Isotherm Studies of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onto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Delonix regia Po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09), 3:111-116. 4. Wikipedia, “Absorption” 5. 合成工業原料股份有限公司,“活性碳” 6. 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吸附” 7. A+醫學百科,“吸附劑” 8. 歐陽嶠暉,《下水道工程學》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