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化学实验-化学生物学专题实验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指导教师:马林,蔡小玲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9 课 激素调节 浙教版科学总复习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的感应性 1 )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a 2 )描述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 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a 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的作用 a.
Advertisements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免疫学实验 D 一. ELISpot 二.免疫学讨论 三.制备细菌培养基. 一. ELISpot.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药品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凝血时间的测定 目的要求 学习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食品分析 实验.
第九章 生物检测技术 采用生物体对被检测物质的特有反应而鉴定被检测物质的质量和功效的方法。 生物体主要是各种微生物和某些动物。
实验性质:综合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实验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陈兴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微生物的生长 湖南省地质中学生物组 授课人:赵隆基.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微生物菌种保藏.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实验二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结果与思考题.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分离纯化与培养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环境技术研究与实验中心
第二节 培养基的种类 按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分类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类 按培养基的功能分类.
欢迎各位老师指导! 授课:卜驭
实验二 细菌的生理学 第二周.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和实际用途。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
第十次实验 抗生素抗菌谱及微生物的耐药性的测定
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第二章 日用化学商品 洗 涤 用 品 化 妆 品.
模块九 牛乳掺假检验 学习任务 1. 查阅资料,总结牛乳中掺假物质的种类 2. 查阅资料,总结牛乳中掺假物质的检测方法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抗微生物药物 敏感试验.
用途:促使微生物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种保藏;制备微生物制品。
Water potential in the plant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 Potential-pH Diagram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专项考能集训(四)  碱基含量及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一 溶液的配制.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名以清修 利以义制 绩以勤勉 汇通天下 新晋商理念 李安平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冻存复苏技术 与细胞计数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蔬菜农药含量的快速检测 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一(2)班 | 顾思仪 |
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 Potential-pH Diagram
实验3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pH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原理及缓冲溶液的性质;
柑橘皮中黄酮两种提取方法的探索 及含黄酮类饮料生产工艺改进
实验性质:设计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温晓玫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综合化学实验-化学生物学专题实验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指导教师:马林,蔡小玲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个新的化合物或分离提取有效成分是否有抗菌作用,需要药理实验来证实,首先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观察试验物对细菌有无杀灭作用或抑制作用,体外实验的重要性在于方法简便,用药量少,短时间内能判断药物抗菌的广度和强度,为深入体外实验和体内药效研究提供数据。 体外实验是筛选抗菌药物或测试新药抗菌性能的重要环节。药物对细菌代谢的影响、可以使细胞呼吸量减低,或酶系统受到抑制等,因而出现细菌不生长或部分抑制,可借以判断药物对细菌有无抗菌作用,或抗菌范围。体外实验是细菌与药物直接接触,没有机体诸因素参与,故体外和体内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完全一致,需两方面综合分析进行评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气灭菌、菌种培养、接种等微生物培养技术;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 1,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 2,掌握化合物抗菌、抑菌活性筛选技术; 3,掌握微孔板法、抑菌圈法抗菌最小浓度测试等基本操作技术。 4,学会使用各种仪器设备 。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 1,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 2,超净工作台; 3,各种移液器; 4,细菌恒温培养箱; 5,微生物培养摇床; 6,酶标仪;

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与培养 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成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菌种保藏等方面。 培养基一般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 此外,为了满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 培养基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常加1.5%-2%的琼脂)经融化冷凝而成。 半固体培养这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8%-1%左右的琼脂,经融化冷凝而成。 液体培养基是指培养基中不加凝固剂琼脂,培养基呈液体状态。

(一)基本原理 正确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是从事微生物学实验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用于培养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虽各有差异。 但一般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却大致相同,例如器皿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棉塞的制作,培养基的灭菌,斜面与平板的制作以及接菌等基本环节大致相同。

(二)实验过程 1,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一般培养基的组成 牛肉膏 0.5g 蛋白胨 1g NaCl 0.5g 琼脂 1.5-2g 水 100ml pH 7.2 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即可。 (1)称量及溶化 分别称取蛋白胨、NaCl、牛肉膏置于另一小烧杯中,进行称量。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于小烧杯中,加热融化。 (2)调pH 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0.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 (3)定容 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 (4)固体培养基加入所需量的琼脂,加热融化,补充失水。 (5)分装、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100 Pa灭菌20 min

2,培养基的分装 液体培养基装入试管培养基的量视试管大小及需要而定,若所用试管大小为15×150 mm时,液体培养基可分装至试管高度1/4左右为宜(约5ml); 分装团体培养基时,在琼脂完全融化后,应趁热分装于试管中分装量为管高1/5(约4-5ml)。

3,棉塞的制作及试管、锥形瓶的包扎 (1)试管棉塞的制作 制棉塞时,应选用大小、厚薄适中的普通棉花一快,铺展于左手拇指和食指如成的圆孔上,用右手食指将棉花从中央压入团孔中制成棉塞,然后直接压入试管或锥形瓶口。 将装好培养基并塞好棉塞或盖好管帽的试管捆成—捆,外面包上一层牛皮纸。用铅笔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灭菌待用。

4,培养基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微生物学实验、发酵工业生产、以及外科手术器械等方面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1)打开灭菌锅盖,加适量水; (2)将待灭菌物品放入灭菌桶内。(3)将盖上的软管插入灭菌桶的槽内,加盖,上下螺栓口对齐,均匀旋紧螺栓,使锅密闭。 (4)打开放汽阀,加热,自锅内开始产生蒸汽后再关紧放汽阀,待压力逐渐上升至所需温度时,控制热源,维持所需压力和温度,并开始计时20 min后停止加热。 (5)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慢慢打开放汽阀(排汽口),开盖,立即取出灭菌物品。

5,斜面和平板的制作 将巳灭菌装有琼脂培养基的试管,趁热置于木棒上,使成适当斜度,凝固后即成斜面(图1-3)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长度1/2为宜。

平板的制作

6,斜面培养基接种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一般不用作分离培养,仅使细菌繁殖为菌种传代或观察其某些生化特性之用。 (1)接种灭菌 (2)开启棉塞 (3)管口灭菌 (4)挑起菌苔 (5)接种 (6)塞好棉塞。

7,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三、微量稀释法体外抗菌实验 连续稀释法(试管稀释法)通常用于测定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即将微生物的浓度按几何级数或数学级数进行递减稀释,然后将不同浓度的微生物混入含试验菌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能抑制试验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为该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微量稀释法 此种方法常用于测定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或新药对细菌的抗菌活性试验。一般应用96孔微量稀释板,孔底呈U型,每孔容量为0.20-0.30ml。本法操作较便,用培养基量少,可作大批量药敏试验。

(一)实验过程 (1)实验菌的准备。 选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icoccus aureus)、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蜡状芽孢杆菌菌种在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传代培养一次后,再将其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6-12 h,冰箱备用。 (2)抗菌化合物的初步筛选,按下表取96孔培养板一块,进行编号,将44种化合物(由有机化学研究所其他教师和研究生提供)用DMSO或蒸馏水配制成50mol/ml,(也可用无菌过滤器过滤后)放置在灭菌的小离心管中。

筛选实验过程 (3)在超净工作台内,酒精灯下,将液体培养的细菌菌种用培养液进行稀释,稀释度为1:1000或1:500。用无菌的移液器(吸咀经过灭菌处理)将稀释的液体菌种198l加入到除了A1,B1以外的孔内,2l各种化合物溶液(DMSO配置),A1,B1,C1,D1加200 l培养液,震荡混合后37℃培养12h-18h, 用酶标仪630nm侧吸光度。DMSO的最终浓度保持在1%。每个样品设两个平行孔。

96孔细胞培养板加样安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培养液200l 样品1 B C 样品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D E 菌对照(2l DMSO) 样品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F G 样品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H 样品浓度0.02mmol/ml 样品分子量/100.mg 用DMSO配成0.5ml即可,每次实验用2l,96孔板的孔体积200l,样品的最终浓度为200mol/L,大于该浓度则无价值。

试验用样品 环丙沙星 2,4,3-三羟基二苯甲酮 2,4,4-三羟基二苯甲酮 2,4,2-三羟基二苯甲酮 2,3,4,2-四羟基二苯甲酮 2,3,4,3-四羟基二苯甲酮 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 2,4,2,4-四羟基二苯甲酮 2,3,4,2,4-五羟基二苯甲酮 丹皮酚 丹皮酚-镍(II)配合物 丹皮酚-氧钒(V)配合物 丹皮酚-铜(II)配合物 丹皮酚-钴(II)配合物 丹皮酚-锰(II)配合物 丹皮酚-锌(II)配合物 苯甲基-N-苯基亚胺 3-羟基苯甲基-N-苯基亚胺 4-羟基苯甲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2-羟基苯甲基-N-3,5-二苯基亚胺 3,4-二羟基苯甲基-N-苯基亚胺 4-羟基苯甲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23. 4-羟基-3-甲氧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24. 苯甲基-N-4-羟基苯基亚胺 3,4-二羟基苯甲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4-羟基苯甲基-N-4-羟基苯基亚胺 3,5-二羟基苯甲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2,5-二羟基苯甲基-N-4-羟基苯基亚胺 2,4-二羟基苯甲基-N-4-羟基苯基亚胺 2,4-二羟基苯甲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4-羟基苯甲基-N-3-羟基苯基亚胺 3,5-二羟基苯甲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4-羟基-3-甲氧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4-羟基苯甲基-N-4-甲基苯基亚胺 4-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N-4-甲基苯基亚胺 3,5-二羟基苯甲基-N-4-甲基苯基亚胺 2,4-二羟基苯甲基-N-4-甲基苯基亚胺 4-磺酸基-3,4-二羟基偶氮苯 4-磺酸基-2,4-二羟基偶氮苯 4-硝基-3,4-二羟基偶氮苯 4-硝基-2,4-二羟基偶氮苯 4-硝基-2,5-二羟基偶氮苯 4-溴-3,4-二羟基偶氮苯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筛选数据分析 测试的样品中,1号样为市场上临床使用的环丙沙星,浓度为0.005mmol/L。其他样品浓度为0.02mmol/L。 实验中,以培养基为空白0%,以带菌培养液为对照100%。 如果酶标仪630nm测试的结果中,空白为-0.2,空内液体呈透明清澈,对照孔的值为+0.1-0.2。 如果测试样品的值也同样达到-0.2,表明样品在200mol/L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如果测试样品的值在对照孔和空白之间,表明样品在高浓度有抗菌作用,请选取11个抗菌效果较好的样品做下面的最小抑菌浓度实验。

筛选数据分析 测试的样品中,1号样为市场上临床使用的环丙沙星,浓度为0.005mmol/L。其他样品浓度为0.02mmol/L。 实验中,以培养基为空白0%,以带菌培养液为对照100%。 如果酶标仪630nm测试的结果中,空白为-0.2,空内液体呈透明清澈,对照孔的值为+0.1-0.2。 如果测试样品的值也同样达到-0.2,表明样品在200mol/L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如果测试样品的值在对照孔和空白之间,表明样品在高浓度有抗菌作用,请选取11个抗菌效果较好的样品做下面的最小抑菌浓度实验。

(4)最小抑菌浓度或EC50的测试 操作步骤与试管稀释法相似,一般常用MH培养基,根据上面筛选试验选取出来的样品,在微孔板孔内用微量移液器直接在微孔板孔内作二倍稀释,然后接种稀释菌液,其中留一列孔作为药液对照,另一孔仅加培养基和菌液作为菌对照,试验完毕后,用微量搅拌器震荡混匀后,置37℃温孵12-18h,用酶标仪630nm侧吸光度。

样品稀释后的浓度表 A 培养液200l 样品1,200M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样品1,100 M C D 样品1,25 M E 菌对照(2l DMSO) 样品1,12.5 M F 样品1,6.25 M G 样品1,3.13 M H 样品1,1.56 M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抗菌药物的最小抗菌浓度测试结果可能出现两种形式: 1,在某一个稀释的样品浓度,结果表现出细菌没有生长,菌液较清(可与空白培养基比),而下一个稀释的样品浓度,菌液中细菌生长比较旺盛(可与含菌对照比),那么,这个稀释的样品浓度就为该样品抗菌的最小浓度。这种化合物的抗菌作用可以称为杀菌作用。 如右表中红色值中的样品浓度就是最小抗菌浓度。 培养液值-0.2013 样品1值-0.2094 样品2值-0.2066 培养液值-0.2027 样品1值-0.2102 样品2值-0.2103 培养液值-0.2005 样品1值-0.2068 样品2值-0.2112 培养液值-0.2106 样品1值-0.2054 样品2值-0.2022 菌对照值 0.2182 样品1值-0.2028 样品2值 0.2087 菌对照值 0.2068 样品1值-0.2008 样品2值 0.2112 菌对照值 0.2146 样品1值 0.2023 样品2值 0.2088 菌对照值 0.2033 样品1值 0.2036 样品2值 0.2033

2,实验中,不同稀释的样品浓度的测试结果没有上面的现象,而是出现规律性的上升。即,这种样品测出的数据是随着样品浓度的下降而上升,可以根据其数据画出一条细菌的生长曲线,如果对照样的值定为100%,可以从曲线上求出抑制50%时样品的浓度,所以,我们称这种 抗菌为抑菌作用,表明该化合物不能杀死细菌,但可以抑制其生长。 培养液值-0.2013 样品1值-0.2194 样品2值-0.2166 培养液值-0.2027 样品1值-0.2082 样品2值-0.1893 培养液值-0.2005 样品1值-0.1694 样品2值-0.1002 培养液值-0.2106 样品1值-0.1268 样品2值 0.0022 菌对照值 0.2182 样品1值-0.0428 样品2值 0.0587 菌对照值 0.2068 样品1值-0.0023 样品2值 0.1612 菌对照值 0.2146 样品1值 0.6804 样品2值 0.2088 菌对照值 0.2033 样品1值 0.1389 样品2值 0.2133

四、琼脂扩散法 此种方法包括纸片法,杯碟法.挖洞法等,它们的共同点均在平皿琼脂内加入适量测试细菌,按上述方法放置适量药液在菌层上,药物在琼脂四周扩散,经孵育后,细菌生长受抑制,出现抑菌圈,测定抑菌圈直径,能了解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琼脂扩散法可定性或初步判断该化合物的抗菌能力,一般是将化合物稀释后,加如含试验菌的混菌平板中,由于化合物在琼脂培养基中的扩散作用,使化合物周围的试验菌不能生长,从而产生抑菌圈或抑菌带。根据抑菌圈或抑菌带的大小来评价化合物抗菌作用的强弱。

图:标准曲线法 图 :链霉素标准曲线 双碟、钢管与抑菌圈位置图S:标准品T:供试品 抑菌圈直径(mm)

(一)滤纸片法实验过程 (1)试验菌的准备。在营养培养基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种培养传代依次后,再移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在37℃培养10-18h,取出备用。 (2)混菌平板的植被。用无菌吸管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肉汤培养物,在无菌平皿中各滴加4-5滴,再将已溶化并冷却至45℃的琼脂培养基倒入平皿中,每皿20mL,立即晃动平皿混匀,平放台上,凝固后备用。 (3)用记号笔在无菌平皿底部划十字线,将平板分为四-六个区,每一个区上标注加入药品名称。 (4)用无菌镊子取无菌滤纸片(直径6-8mm),浸入待测药液(可以稀释成4-6不同浓度),然后轻轻放入混菌平板对应的区域中央,贴紧(如图)。 (5)将平皿放入37℃恒温箱中倒置培养20h,然后观察结果。 (6)用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以判断微生物的抑菌能力。

效果评价 抑菌圈直径≥15mm 高度敏感 抑菌圈直径10-15mm 中度敏感 抑菌圈直径≤10mm 低度敏感 无抑菌圈 不敏感或耐药

四、实验安排 由指导教师预先进行细菌试管液体培养18-20小时,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1 每周四上午,先进行抗菌药物的筛选,然后进行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斜面和液体试管培养的制作及接菌,为第二天的实验做准备。 2 每周五上午,用酶标仪进行抗菌药物的测定,然后进行最小浓度测试和琼脂扩散法测试实验。每周六上午9时,用酶标仪检测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圈测试。 3

五、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中,需要细心,要正确使用移液器 1. 注意观察,留意操作细节 2.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须有自己的论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