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节 昆虫分类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第 2 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思考  青蛙在哪里生养后代?  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  鸡蛋都能孵出雏鸡吗?  令人厌恶的毛毛虫怎么会发育成一只美 丽的蝴蝶呢? 这些问题涉及动 物的生殖和发育.
二、蝗虫的内部构造 1. 消化系统 口 、 口腔: 接受食物, 葡萄状消化腺(唾液腺), 初步消化 咽、食道:食物的通道 嗉囊 :贮存食物,膨大 。 蜜蜂为蜜胃 前胃:即砂囊, 初步碾磨 胃,是消化吸收场所,向前突出的 6 个胃盲囊(增加消化 吸收的面积) 回、结、直肠,排除食物残渣,回收水分 前肠.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 第一节 概 论 一、概念 : 是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二、分类: 分蛛形纲、昆虫纲、甲壳纲、唇足纲、倍足纲。 三、节肢动物的危害: 1. 直接危害 (1) 骚扰和吸血: 蚊、白蛉、臭虫、虱、蜱等都 能 叮刺吸血,造成骚扰,影响工作和睡眠。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花 卉 蚜 虫花 卉 蚜 虫花 卉 蚜 虫花 卉 蚜 虫 属同翅目、蚜科。它体 小、繁殖力强,寄主复杂多 样,为害期长,又是传播病 毒病的主要媒介,必须及早、 连续、彻底防治。为害花卉 的蚜虫种类较多,有时单一 发生,有时混合发生。 属同翅目、蚜科。它体 小、繁殖力强,寄主复杂多 样,为害期长,又是传播病.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及其生理功能 一 、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一)、体壁的结构.
动物大家庭 我们的大森林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像,天上飞的鸟儿,地上跑的昆虫……样我们进入它们的大家庭里,感受一下动物是怎么生活的,就让我当你去看看吧! 快来啊.
第一章 昆虫鉴别技术 第一节 昆虫的特征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二、昆虫的特征.
植物保护技术 项目二 农业昆虫的基本 知识.
第二章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节 昆虫的有害方面 主要表现对植物、动物危害方面 一、昆虫对经济作物及其产品的危害 1.农业害虫 750种害虫
(2)生活习性 刚竹毒蛾一年发生3代,以卵或1-2龄 幼虫在叶背越冬,第1代幼虫出现于5月份,第2代出现于7月份,第3代出现于9月份,幼虫7龄,1-3龄幼虫群集在竹叶背面取食,少数在竹枝和竹杆上。
园艺植物昆虫学 陇东学院 王佛生.
实验七 杂粮、蔬菜害虫鉴定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材料: 识别各类杂粮害虫及蔬菜害虫为害状,掌握杂粮害虫及蔬菜害虫主要种类 的鉴别特征。
Medical Arthropods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Entomology).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昆虫标本的鉴定 主讲:上海师大二附中 生态项目组 任方方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五章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目 录 第六章 昆虫的头部及颈部 第七章 昆虫的胸部 第八章 昆虫的腹部.
第四节 昆虫的分类 主讲教师:史洪中 副教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苹果蠹蛾鉴定特征.
第九章 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
丰富的图形世界(2).
第1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2章 草地有害昆虫 3-主要类群.
小游戏:找出目标生物 游戏规则: 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对两份资料进行查找,找出目标生物的代码,看哪个同学最快。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第二十六章 昆虫的胚后发育 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并掌握孵化和变态的概念;掌握变态、幼虫和蛹的类型。
第三章 动物农药.
月季叶蜂 属膜翅目,叶蜂科。月季叶蜂又称蔷薇叶蜂,是月季的一种重要害虫,还能危害蔷薇、十姊妹、白玉棠、黄刺玫、玫瑰等。
植物和我们.
斜纹夜蛾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14-16mm,翅展35-40mm,体暗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表面多斑纹,从前缘中部到后缘有一条白色带状斜纹.后翅白色,仅翅脉及外缘暗褐色. 2、卵: 呈扁平状,直径0.5mm,表面有网纹.初产时黄白色,后变暗灰色.卵块产,不规则重叠成2-3层,卵块上覆盖灰黄色绒毛.
苜蓿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 王广君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14年7月18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
第1讲 园林昆虫基础知识 第三节 昆虫分类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谜语 说它是花不是花, 冷天人人需要它。 白白胖胖真可爱, 一堆一堆白花花。 ——( )
棉花.
钻蛀性害虫 一、钻蛀害虫的为害特性 1、以木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少数。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3学时).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3学时)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异律分节且分部,附肢也分节。 ①象环节动物那样身体分节,能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它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分化,不同的体节具有不同的形态,用于不同的目的。
第二章 苗圃及根部害虫 主讲:孙凡 副教授.
子学习情景3.1 蔬菜害虫的防治 工作任务3.1.4 地下害虫的防治.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粒杨猎蝽 【简介】:体色 褐至暗褐色。复眼黄褐至灰褐色,有时具深色斑;触角第3节(除基部外)、第4节、腹部各节背板暗红色;前翅革质部分的腹面和爪片基半部、后翅各纵脉的基部、腹部背板上散生的斑点鲜红色;小盾片端、前翅Cu和1A两脉的革质与膜质部分相邻处黄色;侧接缘各节后角褐色;腹部3-6节腹板两侧各具1个小黑点。
绦虫纲概述 (Class Cestoda) 绦虫 (cestode) 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
第五章 昆虫体驱的一般构造.
刚才看过的影片里面的蚂蚁 和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第1节 生物 与非生物 9、22 教 学 目 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游戏规则 3-5人结成一组,每组的成员共同对存在于教室内(或校园内)的事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Plutella xylostella (L.)
森林昆虫学  林学专业适用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第三十一章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一 生物因素对昆虫影响的特点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十四章  昆虫的胚前发育 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了解并掌握卵的构造、卵的类型、产卵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卵、精子的形成。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昆虫系统学的 基本原理.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特点 1. 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 感染阶段: 寄生虫感染 : 带虫者: 寄生虫病 : 2. 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
《Hort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八章 继承 C++语言程序设计.
防蚊灭蚊.
钩虫与旋毛虫.
96 教育部專案補助計畫案明細 單位 系所 教育部補助款 學校配合款 工作໨目 計畫主 持人 備註 設備費 業務費 579,00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4 节 昆虫分类学

一、 昆虫分类学的意义 我国昆虫种类极为丰富,记载的仅有3万余种。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 ,尤其是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 一、 昆虫分类学的意义 我国昆虫种类极为丰富,记载的仅有3万余种。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 ,尤其是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 昆虫分类学的任务,就是 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 ,对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间以及近缘生物间的对比研究,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进化,以及各类昆虫的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应用于昆虫区系调查,害虫的测报防治,益虫繁衍利用等。

二、昆虫分类的一般阶元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Insecta 亚纲:有翅亚纲Pterygota 目:鳞翅目Lepidoptera 亚目:异角亚目Hetelrocera 总科:蚕蛾总科Bombycoidea 科: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属:松毛虫属Dendrolimus 种:马尾松毛虫punctatus

三、昆虫种的命名 学名 = 属名 ﹢ 种加词 “双名法” 后常附加上定名人姓氏或其缩写。 学名 = 属名 ﹢ 种加词 “双名法” 后常附加上定名人姓氏或其缩写。 马尾松毛虫学名为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种以下的分类单元则以“三名法”表示。 在属名、种加词后加了亚种名,即“三名法”。

四、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林奈(Linne,1758)将昆虫分列7个目;布鲁斯(Brues,1954)分27个目;伊姆斯(Immus,1957)分29个目;蔡邦华(1956)分34目。 昆虫分类的依据,主要采用的是其形态特征。分亚纲和分目的主要标志是根据翅的有无、形状、对数和质地,口器的类型,触角、足、腹部附肢的有无及其形态等。

五、 与林业有关9个目概述 下面9个目几乎包括了大多数农林害虫和益虫。 五、 与林业有关9个目概述 下面9个目几乎包括了大多数农林害虫和益虫。 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脉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螨类属于蛛形纲、蜱螨目,也有许多严重危害农林植物的种类,在此一并略述。

直翅目 0rthoptera 包括蝗虫、螽蟖、蟋蟀、蝼蛄等。 全世界已知22,500余种,我国记载有500多种,包括很多重要的农业和林业害虫。

直翅目 0rthoptera 体中型至大型。 口器咀嚼式。 触角丝状。 翅2对,前翅狭长、革质,起保护作用,称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常作扇状折叠,常有无翅或短翅种类。 除蝼蛄类前足为开掘式外,大多种类后足发达为跳跃式。雌虫腹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 有翅种类具听器,很多种类雄虫具发音器。

若虫的形态、生活环境、取食习性和成虫均相似。若虫一般有5龄,第2龄后出现翅芽,并有逆转现象,也就是后翅在外,前翅在内。 渐变态。 若虫的形态、生活环境、取食习性和成虫均相似。若虫一般有5龄,第2龄后出现翅芽,并有逆转现象,也就是后翅在外,前翅在内。 卵产于土内或土上,有的产于植物组织内。 螽蟖、蟋蟀等为散产 蝗类多集中产于由性副腺分泌物掺和土粒形成的卵囊内。

蝗科:后足腿节与中润脉摩擦发音,前胸背板发达,跗3节,爪有中垫。产卵于土内,如东亚飞蝗

蟋蟀科: 前足胫节具听器,产卵器细长,跗3节。 图1-21 蟋蟀科 图1-22 蝼蛄科 蟋蟀科: 前足胫节具听器,产卵器细长,跗3节。 蝼蛄科: 听器闭式,前翅短、后翅长,前后翅摩擦发音,前足开掘式,跗23节,尾须长。

等翅目 Isoptera 通称白蚁或螱。全世界已知2,000种以上。 绝大部分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危害较严重。 体多为小型,柔软,色浅。 口器咀嚼式。 触角念珠状 有翅或无翅 有翅者,翅2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很相似; 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群体生活于一个巢内,分工明显,社会性昆虫。 每巢内有“蚁后”、“蚁王”以及为数极多的生殖蚁、工蚁和兵蚁等。 严重危害农林作物、房屋、桥粱、交通工具、堤围等

白蚁的性多型 1.若虫 2.工蚁 3.兵蚁 4.生殖蚁若虫 5.蚁后 6.有翅型 图1-20 白蚁的性多型 1.若虫 2.工蚁 3.兵蚁 4.生殖蚁若虫 5.蚁后 6.有翅型 白蚁的性多型 1.若虫 2.工蚁 3.兵蚁 4.生殖蚁若虫 5.蚁后 6.有翅型

白蚁的形态和生活史

半翅目 Hermiptera 通称蝽象或蝽等。 体小至大型,多呈椭圆形成盾形,略为扁平。头部前端较窄。 口器刺吸式,由头端生出;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变成的4根口针。 触角丝状,4-5节。 前胸背板宽大,中胸小盾片发达。 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栖息时平覆体背。 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某些种类具臭腺。 渐变态。 多数种类1年1代,以成虫越冬。 除少数为水生外,大部分为陆生,一般吸食植物汁液,有的能传播病害,部分种类为肉食性,本目中有不少种类为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

图1-24 半翅目分类特征 A.蝽前半段腹面 B.蝽背面 半 翅 目

蝽 科

网 蝽 科 花 蝽 科

同翅目 Homoptera 常见种类蝉、叶蝉、蚜、木虱、粉虱、蚧等。 体微小至大型。 头部为后口式,口器为刺吸式,但从头的后端生出。 复眼多发达,单眼有或无。 触角为刚毛状或丝状等。 前翅全部为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休止时作屋脊状覆叠,也有不少种类完全无翅。 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体上常有蜡质。 同翅目的大多数种类为渐变态,有些则为过渐变态。 多为植食性种类,吸食植物汁液,有的还能传播植物病害。大多数种类营两性生殖,在蚜、蚧类则有孤雌生殖,有些种类繁殖量大,生活史复杂,并有转换寄主习性,有的还能在植物上形成虫瘿。本目包括了许多农林业的重要害虫。

蝉科:体大型,3单眼,前足腿节膨大,雄虫腹部常有发音器,雌产卵于植物组织中。

绵 蚧 科 粉 蚧 科

脉翅目 Neuroptera 完全变态。 草蛉、褐蛉、粉蛉、蚁蛉等组成。 体型中等(10~30mm)。 头下口式,很活动。 触角长而显著,丝状、念珠状、栉齿状或棒状。 前后翅大小和形状相似。翅膜质,翅脉密而多,网状,上有很多横脉,边缘多分叉。翅呈屋脊状覆盖于腹背上。 成虫具咀嚼式口器,幼虫具钳状刺吸式口器。 跗节5节。爪2个。 完全变态。 卵多数长卵形,有的有长柄。 幼虫行动活泼。 裸蛹,具丝质茧。 幼虫和成虫均肉食性。许多种类可以用于生物防治。 常见种类有:中华草蛉、大草蛉、丽草蛉、普通草蛉等。

鞘翅目 coleoptera 通称甲虫.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占昆虫总数的1/4多。 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延伸成喙状,复眼显著,一般无单眼. 触角多为11节,但形状不一。 口器咀嚼式。 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 前翅硬化成角质,称鞘翅,后缘平直,平时两翅的后缘于体背中部并合成一直线,盖住中、后胸及腹部和后翅。 跗节4或5节。 全变态。 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 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捕食性的如步甲、瓢虫等,有益于农林业;食植性的包括了许多重要农林业上的害虫,如金龟甲、叩头甲、象甲、叶甲、天牛和小蠹等。

鞘翅目 coleoptera 鞘翅目分为2个亚目: 肉食亚目 Adephaga:腹部第1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分割为左右2片。触角多为丝状.跗节5节。幼虫多为蛃型。胸足有跗节,有爪1或2个。成虫和幼虫都很活泼,适于捕食生活,也有植食性种类。常见的有步甲科Carabidae 、虎甲等。 多食亚目 Polyphaga:腹部第1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窝分割。触角多种类型。跗节分为3-5节不等。幼虫有多种体型,具有胸足时,无明显跗节只有1爪。除包括瓢虫科、郭公虫科等一些有益种类外,大多是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

多食亚目 Polyphaga 瓢虫科Coccinelidae:异色瓢虫、澳洲瓢虫 ;二十八星瓢虫 叶甲科Chrysomelidae :榆紫叶甲,杨叶甲 豆象科Bruchidae :合欢豆象,柠条豆象 吉丁虫科Buprestidae :杨树吉丁虫,杨十斑吉丁虫,柑桔爆皮虫 叩头虫科Elateridae :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 花金龟科Cetoniidae :小青花潜以及白星花潜 鳃角金龟科Melolonthidae :大栗鳃金龟 丽金龟科Rutelidae :四纹丽金龟

多食亚目 Polyphaga 芫菁科 Meloidae:中华芫菁以及绿芫菁 天牛科Cerambycidae: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和云斑天牛 象虫科 Curculionidae:橡实象甲和松树皮象 郭公虫科 Cleridae:伪斑蟊和非蚁 粉蠹科Lyctidae :褐粉蠹、中华粉蠹、鳞毛粉蠹 长蠹科Bostrychidae :竹长蠹和双齿长蠹 小蠹总科 Scolytoidea 小蠹科 Scolytidae:白桦小蠹,果树小蠹 齿小蠹科 Ipidae:松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大小蠹,云杉八齿小蠹

虎甲科 步甲科

瓢 甲 科

金 龟 总 科

小 蠹 科 天 牛 科

鳞翅目 Lepidoptera(1) 通称蛾和蝶。 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大目。 体小至大型。 复眼发达,单眼有或无。触角细长,有线状、羽状、球杆伏等。 口器虹吸式,能卷伸自如,有些种类的口器则退化。 一般有翅2对,膜质,翅面、身体以及附肢等密被鳞片,故有此目名。休止时,翅作屋脊状覆叠(蛾类)或竖立体背两侧(蝶类)。 跗节5节,有的前足退化或节数减少。

鳞翅目 Lepidoptera(2) 幼虫蠋型,3对胸足,2-5对腹足,趾钩。 全变态。 幼虫陆生,仅少数水生。 绝大部分为植食性,除极少数成虫能危害外,均以幼虫危害。 生活史长短随地区、种类而定,一般以幼虫或蛹越冬,有的则以卵或成虫越冬。 幼虫生活习性和取食方式多样化:大多在植物表面取食,咬成孔洞缺刻;有的营隐蔽生活,卷叶,潜叶,钻蛀种实、枝干;或在土内危害植物的根、茎部等。 本目有许多种类为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

球角亚目 Rhopalocera 又称蝶类。身体通常纤细。 触角前面数节逐渐膨大,呈棒状或球杆状。 前、后翅无特殊的连锁构造,后翅肩角常扩大,飞行时前翅贴接在后翅上面。 均在白天活动,翅面常具有鲜艳的色彩。本亚目包括10余科,在林业上重要的有下列3个科 。 凤蝶科Papilionidae :黄波罗凤蝶、竹叶青 粉蝶科Pieridae :菜粉蝶、山楂粉蝶 蛱蝶科Nymphalidae :紫闪蛱蝶、榆黄黑蛱蝶、枯叶蝶。

异角亚目Heterocera 身体相对粗壮。 触角有丝状、羽状、栉齿状等。 后翅前缘基部常有1根(雄性)或几根翅缰,插在前翅下面的翅缰钩内,以加强飞行能力。 多在晚间活动,翅面色彩一般不及蝶类的绚丽。 本亚目包括将近100科,最重要的有如下10余科。

异角亚目Heterocera 透翅蛾科 :苹果透翅蛾,白杨透翅蛾 蝙蝠蛾科 :柳蝙蛾、一点蝙蛾 木蠹蛾科 :柳干木蠹蛾、小木蠹蛾 蓑蛾科 :大蓑蛾、桉蓑蛾 刺蛾科 :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 卷叶蛾科:油松球果小卷蛾、松叶小卷蛾、梨小食心虫

异角亚目Heterocera 螟蛾科:松梢螟、油松球果螟、竹螟、梨云翅斑螟、桃蠹螟 枯叶蛾科 :黄褐天幕毛虫、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 尺蛾科:油梧尺蛾、槐尺蛾、油茶尺蛾 天蛾科 :柳天蛾、豆天蛾 大蚕蛾科:乌桕大蚕蛾、银杏大蚕蛾、柞蚕 舟蛾科 :杨扇舟蛾、竹镂舟蛾、苹掌舟蛾 灯蛾科:花布灯蛾、粉白灯蛾、美国白蛾 夜蛾科 :地老虎、切根虫、竹笋夜蛾、臭椿皮夜蛾 毒蛾科 :舞毒蛾、松茸毒蛾、杨雪毒蛾、木毒蛾 举肢蛾科 :核桃举肢蛾、柿实蛾

蝶类与蛾类的区别 名称 蝶 类 蛾 类 触角 锤状、球杆状 丝状、羽毛状 翅形 大多数阔大 大多数狭小 腹部 瘦长 粗壮 停栖 四翅竖立于背 四翅平展呈屋脊状 成虫 白天活动 晚上活动

木蠹蛾科: 体大型,翅面具斑点或不规则短横纹。中脉主干在中室分叉,前翅有径室,喙退化。幼虫蛀食植物的茎、根。  卷蛾科: 体小,头部有竖鳞,触角丝状;前翅肩区突出、略呈长方形,R脉不和并,1A(或称Cu2)游离;后翅Sc+R1不与Rs接触。幼虫卷叶、潜叶、蛀茎、蛀果、造瘿。

  刺蛾科: 体粗壮。翅面斑纹简单,前翅R3-R5共柄,后翅Sc+R1从中室中部分出,Rs与M1基部接近或共柄。结石灰质茧。

舟蛾科:与夜蛾科相似。前翅有径室,后翅Sc+R1不与Rs接触,Cu脉3叉式。幼虫臀足特化为尾突或退化,静止时头及腹部,侧观如舟。

  毒蛾科: 前翅Cu近4叉式,后翅Sc+R1接触于Rs基部的1/3处,形成一大型基室;雌腹部末端常有毛簇。幼虫体毛色常鲜艳、长短不一、有毒,前胸两侧常有一斜前伸的毛丛,腹部第6、7节背中央各1个翻缩腺。

   凤蝶科:体大,有色斑或闪光。触角基部互相靠近、端部无钩;前翅径脉有共柄,后翅有肩脉及亚前缘室、外端常1尾突;A脉前翅2条、后翅1条;前足正常。幼虫前胸背中央1可翻出的臭“Y”腺,食叶。

粉蝶科:白或黄色、有黑或红斑。前翅A脉1条、后翅2条;前足正常。

蛱蝶科: 体中大型,色斑鲜艳。触角端部特别膨大,翅外缘波纹状或呈不整齐的齿状;A脉前翅1条、后翅2条;前足退化。  

膜翅目 Hymenoptera(1) 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等 已知种数仅次于鞘翅目和鳞翅目而居第3位。 体微小至中型,有些姬蜂产卵器甚长,加其体长可达115mm以上。 膜翅目的许多种类在地下、地上筑造各种巢室而居。本目中有不少种类营群居生活或社会性生活,除去一部分种类危害农林业外,大部分是有益的,其中包括许多寄生性益虫,以及授粉酿蜜的蜜蜂等。 膜翅目通常分为广腰亚目及细腰亚目,分别包括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科。

膜翅目 Hymenoptera(2) 触角常为膝状或丝状。 口器咀嚼式,蜜蜂类为嚼吸式。 腹部第1节与胸部愈合,称并胸腹节 翅2对,膜质,前大后小;后翅前缘有小钩列,可钩连在前翅后缘中部的折上;前翅多有明显的翅痣;脉序多特化。 有的足特化为跳跃、开掘、捕捉以及携粉足等; 腹部多变化,粗壮或细瘦,在细腰亚目中,第1与第2腹节之间细小,第2腹节常呈柄伏.

膜翅目 Hymenoptera(3) 产卵器多发达。有锯状、锥状或针状等,可锯开植物组织用以产卵或直接产卵于寄主体内。 除寄生种类为复变态外,一般为全变态,卵通常为长卵形。 幼虫有二种类型:广腰亚目的幼主为多足型,似鳞翅目幼虫,常裸露生活;细腰亚目幼虫为无足型,生活于巢穴中或寄生于其它昆虫体内。 蛹为离蛹,多有丝质簿茧。

翅室及 名称 翅脉及

广腰亚目 Chalastogastra 胸、腹部连接处宽阔而不缩小;各足转节2节;翅脉较多,后翅至少有3个基室;产卵器多为锯状,幼虫(伪蠋式)有胸足,有的还有6-8对腹足,但无趾钩。本亚目幼虫均为植食性种类,食叶、蛀茎或形成虫瘿,林业上较重要的有下列3科 。 叶蜂科 :油茶叶蜂、樟叶蜂 松叶蜂科:黑松叶蜂、新松叶蜂 树蜂科:黑顶树蜂、泰加大树蜂

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 (1) 胸腹间显著缩小如细腰,或具柄。各足转节为1节或少数为2节,翅脉多减少,后翅最多只有2个基室。产卵器锥状或针状。幼虫无足,多居于巢室内或寄生于其它昆虫体内,少数可在植物上作虫瘿或为害种子。林业上较重要的有如下各科。 姬蜂总科 姬蜂科 :喜马拉雅聚瘤姬蜂、舞毒蛾黑瘤姬蜂 小茧蜂科 :柄腹小茧蜂、红头小茧蜂

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2) 小蜂总科 细蜂总科 小蜂科 :广大腿小蜂 跳小蜂科:大蛾卵跳小蜂、蜡蚧扁角跳小蜂 金小蜂科:蝶蛹金小蜂、松毛虫楔缘金小蜂 广肩小蜂科 :刺槐种子小蜂、黄楝种于小蜂 赤眼蜂科 :松毛虫赤眼蜂、广赤眼蜂 细蜂总科 缘腹卵蜂科:黑卵蜂、杨扇舟蛾黑卵蜂

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3) 蚁总科 :黄柑(猄)蚁 瘿蜂科 :栗瘿蜂,槲柞瘿蜂 胡蜂总科 肿腿蜂科:管氏肿腿蜂 蜜蜂总科 马蜂科 :角马蜂、陆马蜂 肿腿蜂科:管氏肿腿蜂 蜜蜂总科 蜜蜂科 :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

叶 蜂 科

姬 蜂 科

肿 腿 蜂 科:微小到小型;头长大于宽,前胸背板达翅基片,有翅或无翅,前足腿节肿大,腹部背板78节。

胡蜂科:体多具黑、黄、棕色斑;前胸背板达翅基片,前翅第1盘室长于亚中室、3个亚室缘,后翅无臀叶;中足胫节2端距,爪简单。有简单社会性组织生活,捕食性。

蜜蜂科:体多毛;上唇宽大于长;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前翅3个亚缘室;后足胫节常无距,胫节与第一跗节侧扁、密生细毛用以携带花粉。社会性生活,食花粉与花蜜。

双翅目 Diptera (1) 蚊、虻、蝇等,为昆虫纲第4大目。 小至中型,有些大蚊翅展可达100mm。 体短粗或其它形状。多黑褐色,或具金属光泽。 习性复杂,多喜湿润。 长角亚目(蚊类)的触角丝状、念球状等;短角亚目(虻和蝇类)的触角多为3节,有触角芒。 口器有舐吸式、刮吸式以及刺吸式等。 只有1对膜质前翅,脉序简单,后翅退化成平衡棍。 腹部未端数节内缩,成为伪产卵器。 全变态,卵长卵形,幼虫多无足型,少数有伪足。 幼虫有全头型(蚊)、半头型(虻)、无头型(蝇)等类型,低等种类的口器近乎咀嚼式,高等的仅留下1对钩形颚片,称口钩。 蝇类末龄幼虫的皮不脱掉,内藏一个离蛹,又名围蛹。

双翅目 Diptera(2) 瘿蚊科:麦红吸浆虫、桑瘿蚊、柑桔瘿蚊、油松球果瘿蚊 食虫虻科 :中华单羽食虫虻、白齿铁食虫虻 实蝇科 :梨实蝇、柑桔小实蝇 食蚜蝇科:黄颜食蚜蝇、大灰食蚜蝇 寄蝇科:蚕饰腹寄蝇、伞裙追寄蝇 花蝇科:落叶松球果种蝇、毛笋泉蝇

  瘿蚊科:体细弱,小或微小。触角念珠状、雄环毛状;翅基1基室,脉35支,Rs不分支。幼虫体长,头退化,中胸腹面1“丫”形骨片,植食,极少肉食。

  盗虻科 体多毛;头具细颈,复眼大,头顶凹陷内的瘤状体上有3个单眼,爪有垫。幼虫栖息潮湿处,多捕食性、少数植食性。

  食蚜蝇科:小至中型,似蜜蜂或胡蜂,体常有黑黄相间的条带。额部无新月缝及额泡,R与M脉间有伪脉。幼虫捕食、寄生、腐食、或植食性。

实蝇科: 黄或褐色,头大,颈细,翅有云雾斑、带纹,中足有距,雌虫产卵管长扁状。幼虫蛀茎、叶、果、造瘿。

寄蝇科:黑、褐或灰色,体多硬鬃毛。M1+2向前急弯,下侧板有1或几行垂直排列的硬毛;中胸后盾片很发达。幼虫寄生性。

螨 类 螨类属于 蛛形纲Arachnoidea 蜱螨目Acarina 1。螨类mites 2。蜱类ticks 与昆虫的主要区别是: 螨 类 螨类属于 蛛形纲Arachnoidea 蜱螨目Acarina 1。螨类mites 2。蜱类ticks 与昆虫的主要区别是: 体分节不明显,不分成头、胸、腹3个体段; 无翅; 无复眼,但大多数种类有1-2对单眼; 有足4对(少数有2对)。 小形或微小,圆形或卵圆形,有的蠕虫形。 体色多样,有的具有色斑,危害植物的螨类多呈红色,所以常称做红蜘蛛。

螨类体段的划分及名称 颚体段(头部) 前体段 前肢体段 肢体段(胸部) 后体段 后肢体段 体部 末体段(腹部)

螨类多系两性生殖,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一般为卵生。 雌虫经过卵、幼虫、第1若虫、第2若虫及成虫几个阶段;雄虫缺第2若虫期。 幼虫有足3对,若虫期和成虫则有4对足。螨类1年最少2-3代,最多可有20-30代。以卵或受精雌虫在树皮缝隙或土壤等下面越冬。

食性较为复杂 与农林业有关许多种类,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叶、芽、果等,被害叶片,严重时有如火烤,所以红蜘蛛又有“火龙”之称; 有些危害植物组织,形成瘤状突起或虫瘿; 有些为重要仓库害虫,除直接危害外,其尸体排泄物等使贮物污损; 有些能捕食或寄生其它螨类和昆虫; 有的寄生于人、畜体上,传染疾病。

叶螨科为植食性螨类,有吐丝结网习性,包括许多重要种类,如危害山楂等果树的山楂红蜘蛛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危害多种柏树的柏小爪螨Oligonychus perditus Pritchard et B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