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选修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基础落实 一、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课前准备: 阅读历史课本第34-38页.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纷争
第4节 武王伐纣.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省教学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商鞅变法.
嬴政(前259—前210).
第七章 春秋国家制度的嬗变 教学要点:“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春秋时期的经济生活;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时期的学术文化。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商鞅变法 (复习课).
变 第7课 大 革的时代 铁农具、牛耕 都江堰 商鞅变法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耿桂美.
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 温故知新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邑.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农之根本在于土地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在农业国家,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三十亩地一头牛, 老婆孩子热炕头!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政治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经济 军事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二单元.
第三章 春秋战国.
变革与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知识回顾 夏 商 奴隶 社会 西周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 东周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
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 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春秋五霸”.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
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 商鞅变法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Harvard ManageMentor®
想一想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商 西周 夏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顺序表的删除.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_01自己实现简单的消息处理框架模型 本节课讲师——void*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因信息的传递.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 是我国从_____社会过渡到_____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奴隶 封建 特征 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民族不断融合

二、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背景与目的:周王室衰落;为争夺土地和人民 五霸:_______、______、楚庄王、吴 王 _____、越王勾践 齐桓公 晋文公 春秋争霸 阖闾 齐桓公称霸:____改革、尊王攘 夷、____会盟 管仲 表现 葵丘 概况 晋楚争霸与____之战 城濮 吴越争霸与卧薪尝胆 评价:春秋无义战;客观上利于民族融合、局部统一

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标志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家分晋 战国兼并战争 田氏代齐 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交战,经过____之战(又称“围魏救赵”)和_____之战,魏国实力大为削弱 桂陵 马陵 公元前260年,秦赵大军交战于_____,四十多万赵军被活埋,这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长平

少数民族:北方有____、东胡, 西方有戎,南方有越 匈奴 民族融合 融合方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 的____ 战争 意义: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____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铁器 牛耕 ____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农业 灌溉工具有____,水利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等 桔槔 芍陂 郑国渠 都江堰

冶铁业:____________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铸铁柔化处理 青铜铸造业:春秋时期的珍品是________,出现了______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 莲鹤方壶 金银错 手工业 漆工艺:采用了____技术 夹纻 煮盐业 ______和酿酒业有较大发展,人们已能用曲造酒 著作: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______》 考工记

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 商业和城市 许多城市成为____中心,城市人口增加 商业

春秋 社会变革 战国

春秋: 铁器、牛耕逐步推广 私田出现 齐国“__________” 相地而衰征 土地所有制形式 由国有转向私有 鲁国“______” 初税亩

:公田变为私田,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势力越来越大,要求政治变革 背景 方式 :变法 战国 典型 影响 :我国开始进入________ 封建社会

尽地力之教 魏国李悝变法 :“___________”、发 展农业生产,制定 《____》,加强地 主阶级专政 法经 典型 楚国吴起变法 :限制贵族特权、改 变____的封建制、 整顿吏治 世袭 秦国商鞅变法

①实行连坐法 ② _______ 、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事,________ ④统一思想为____思想 重农抑商 第一次 按功授爵 法家 内容 ①统一______ ②废分封,行__制 ③废井田制 度量衡 秦国商鞅变法 第二次 县 影响: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秦 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铁器在西周晚期即已出现,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郑国渠开凿于秦国,郑国是人名而非国名,郑国是韩国水工。 2.新兴地主阶级最主要的来源是原有的奴隶主、贵族,因其转变了剥削方式,而转变为地主阶级。

3.教材中春秋时期变革是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未改变社会性质,战国时期的变革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4.井田制的瓦解,在春秋时基本上是被动的,到战国时基本上主动了。春秋时期,基本上还是奴隶主控制国家政权,实行改革是被动的,只是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但不废除井田制;战国时,地主阶级势力大增,在他们的推动下进行了封建改革。这种改革是主动的,在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一、全面认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 1.背景 由于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动摇,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有利于封建势力的发展;各诸侯国为扩大统治范围,掠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财富,进行了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

2.概况 春秋争霸包括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等;战国兼并战争包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3.性质 春秋时期的霸主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而战国中后期的七雄已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春秋争霸的实质是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争霸斗争;而战国时期的战争,除扩大地盘、抢夺人口、激烈混战等方面与春秋时期相似外,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步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4.消极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持续500多年,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国期间,人民要承担巨额战争费用,还要服无限制的兵役,许多士兵、平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5.积极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客观上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经过战争,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不断减少,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最后统一创造了条件;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各诸侯国为了立于不败之地,纷纷改革变法,增强了实力,这些改革变法推动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封建制最终得以确立;同时,在长期激烈的战争中,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促进了民族融合。

认识评价历史事物、历史现象,一是放到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一是坚持全面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下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吴越争霸 D.葵丘会盟

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诸侯国地理位置的准确判断能力。A盘庚迁殷,“殷”在今河南安阳。B牧野之战,“牧野”是在商都郊外,也是在河南境内。D葵丘会盟,“葵丘”在今河南兰考境内。这三者都位于河南境内,而阴影部分是在长江下游的东南地区。 答案为C

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有( ) 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 的势力 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 ③加强了统一趋势 ④有利于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本题考查学生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区域统一、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民族融合加强等创造了条件。 答案为D

二、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 春秋改革: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二者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制。战国变法:主要有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等。 1.不同: 目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

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战国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

性质: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

2.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战国变法与春秋改革的显著不同点在于 A.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 B.以赋税制度改革为重要内容 C.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为根本任务 D.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战国变法与春秋改革的目的分析,B、D是春秋改革的特点,A是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战国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 答案为C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中较为彻底、影响也较为深远的一次,这次变法的特点主要有: 1.变法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实现了社会性质的变化,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商鞅变法中实施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的措施就使得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2.任何变法都包括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两个方面,商鞅在变法中取消了秦国旧贵族的一些特权,如“世卿世禄”制度,因而遭到贵族的嫉恨。所实施的新制度,如奖励耕战、土地私有等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明显的成就。最后,商鞅本人虽被贵族处死,但新法却得以保留和实行。

3.商鞅也是法家的著名代表,在变法中全面贯彻了法家的治国主张,比较明显的如“燔诗书而明法令”、建立县制等。这些措施已经带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特征,也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

4.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倡导者,这一政策在当时适应了诸侯争霸混战的客观形势,有利于积累实力,但对后来的历史发展却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既直接约束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形成根深蒂固的轻视商业的传统观念,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之一。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确立的方式是变法。各国先后经历了100多年的变法,确立起封建制度。改革要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顺应历史时代潮流,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代表的发展需要;改革离不开全社会的互动——群众的推动;需要改革家有远见卓识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改革需要当权者(掌握实权者)的支持。

典例精析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 B.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做法增加了户口数,从而可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答案为C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地主阶级的改革,对秦国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但其变法内容如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等触及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答案为D

1.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译文: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其实,孟子的思想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中已经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春秋时代了。

战争的确是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的确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之分。但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衡量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主要是看发动战争的人目的是什么,而不是看什么人来发动战争。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观点与孟子这里所论是不同的了。

所以,“春秋无义战”虽然已成为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但我们却有必要弄清楚孟子所谓“无义”的内涵。弄清楚内涵以后,我们就会知道,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似乎还不能笼而统之地一概认为“春秋无义战”,而要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了。

2.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 “初税亩”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就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

“初税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不再凭借所有者的身份收取地租,而是凭借国家统治者的身份依靠政治权力按土地数量征税。可见,这种财政收入形式已具有政治强迫性、收取固定性、缴纳无偿性的税收“三性”特征,并形成了法律制度。因此,“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穀梁传》对初税亩评价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这是对初税亩的一种否定态度,认为初税亩的实施是违背古法的“非正”行为。但不管怎么说,初税亩的实施对鲁国经济实力及国力的增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