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物的效应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受药物本身的因素和机体方面因素的影响  影响药物效应因素关系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药物相互作用 重点、难点辅导 教学内容: 一、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二、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机制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与处置.
第三章 药动学 基本要求 1.掌握药物跨膜转运方式与影响因素。 2.掌握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及影响因素。
药理学总论 PRINCIPLES OF PHARMACOLOGY
药物治疗与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蔡际群.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十三章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2017/2/28 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与药物 配伍禁忌的定义及分类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了解: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第四节 受 体 理 论
老年人的用药问题.
Receptor Theory & Pharmacodynamics
第14章 治疗药物监测.
I期临床试验 目的: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II期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试验。
第2章 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Transformation Free Systemic Circulation Bound drug Free drug Metabolites Locus of Action “receptors” Bound Free Tissue.
第9章 特殊人群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4章 临床药效学 药理教研室.
第10章 药动学的药物相互作用.
Β3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 张赢
第一篇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绪论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药理学 PHARMACOLOGY 1.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关系图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第九章 新生儿的临床用药 2017/3/11 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了解: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第二节 药物的作用 (药效学).
项目6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与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
药理学 第 三 讲 pharmacology 主讲教师: 杨世杰 教 授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第2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 & Pharmacotherapeutics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Drug-Body Interactions.
第九章 液体制剂.
消化功能调节药.
药理学 第 二 讲 pharmacology 主讲教师: 杨世杰 教 授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及合理用药原则.
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Chapter 2 pharmacokinetics.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第三章 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 PK.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生药理学实验
模块一 药物应用基础 药物应用技术.
糖尿病流行病学.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 and Organism
Chapter 3 Pharmacodynamics.
第4章 临床用药中的药效学问题.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 机体.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药理学Pharmacology 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周琼莹 电话:
第3章 临床药物动力学基础.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学习单元一 绪 论.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LOGO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药物的跨膜转运.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第三章 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的机制,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适应症等。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方式/类型.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单元二 药物的基本作用.
LOGO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药理学 第 五 讲 pharmacology 主讲教师: 杨世杰 教 授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第三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物的效应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受药物本身的因素和机体方面因素的影响  影响药物效应因素关系图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第一节 药物因素 涉及药物的各个方面,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制剂和剂型,给药的剂量、途径、时间、间隔、疗程和停药方式等 第一节 药物因素 涉及药物的各个方面,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制剂和剂型,给药的剂量、途径、时间、间隔、疗程和停药方式等 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 1. 药物的剂型影响药物吸收 口服制剂中的溶液剂比片剂、胶囊易吸收 注射剂中的水溶性制剂比油溶剂和混悬剂吸收快 缓释制剂减缓药物释;控释制剂控制药物释放 2.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的吸收速率和程度 依药效快慢:iv>吸入> im> 直肠给药> sc>po >皮肤给药 途径一般影响药物效应的量变,有时也影响作用性质 性质:MgSO4 po 泻; im 降压,抗惊 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二、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 1. 药物的剂量 剂量⊿血药浓度⊿作用部位药物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效应越强;但超过一定范围,增加 剂量药效将不再明显增加,而毒性增加。 质的差别:巴比妥类:镇静 催眠 抗惊 麻醉 碘:小量 甲低; 大量 甲亢 2.给药间隔 给药间隔时间长,每次用药量大,则血药浓度波动大。 用药间隔短,剂量小,浓度波动小,但降低了患者的顺应性 3. 负荷量给药 能使药物快速到达稳态浓度 4. 给药的时间 饭前吸收好,作用快,但刺激性大 皮质激素一次晨服,可减轻对垂体前叶的抑制 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三、 药物相互作用 drug interaction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时,引起药物效应的变化 协同(增强)作用synergism —合并用药时效应增加 1+1 > 2 拮抗作用antagonism —合并用药时效应减弱,1+1<2 相加作用 addition —合用的药效等于单用时药效的代数和 表现为防治作用的增强和不良反应的减弱; 也可以表现为疗效的降低和不良反应的增加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影响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胃肠道结合:白陶土等可与口服抗菌药结合 2)胃排空:促进胃排空药能加速药物吸收。 3)胃肠道酸碱度:消化液pH改变药物解离型与非解离型的比例而影响吸收 4)吸收部位的血流量:普鲁卡因和肾上腺素合用于局部麻醉 5)血浆蛋白结合:乙酰水杨酸置换香豆素;磺胺置换胆红素 6)血脑屏障: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增加血和脑内的左旋多巴浓度3~4倍 7)肝药酶影响药物代谢 加速代谢: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 减慢代谢:氯霉素和异烟肼抑制肝药酶 8)影响排泄:碱化尿液,加速磺胺、巴比妥的排泄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相加作用—两药合用,效应 1+1 = 2 。 抗高BP药,不同作用环节的药合用,副作用减少; 增强作用—合并用药时效应增加 1+1 > 2 普鲁卡因+Ad; 新斯的明+ACh; SMZ+TMP 增敏作用—一药可使另一药的敏感性增强。 钙增敏药能增加肌丝对钙的反应性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胰岛素 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时效应减弱,1+1<2 (相减,抵消,脱敏) 药理拮抗:受体激动剂+拮抗剂; 四环素+青霉素 生理拮抗: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受体: 组胺(H1) + 肾上腺素 (β,α) 支气管,血管 化学拮抗:肝素+鱼精蛋白 生化性拮抗:巴比妥类诱导肝药酶的活性,药物代谢加快,效应降低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 年龄 儿童及老年人对药物反应与青状年人不同。 儿童 14岁以下;发育不全,易发生不良反应 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发育不全,对中枢药敏感:吗啡、氨基苷类 肝肾功能不全,易中毒。 氯霉素-灰婴综合征; 体液比例大,出汗过多,易脱水 骨、牙易受影响: 四环素 老人 生理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减慢,并易伴疾病。 2 性别:女病人经期、怀孕及哺乳期用药应注意。 3 体重:影响血药浓度:同剂量,不同体重,血药浓度不同; 体型影响分布;体型不同,脂、水药物体内分布有差异 剂量以体表面积为依据。 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二 遗传因素:遗传是药物代谢和效应的决定因素, 基因编码差异引起的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异常。 1.药物代谢酶 其基因差异可引起酶活性的差异。 2.药物转运蛋白 其遗传多态性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 3.药物作用靶位 如受体、酶等靶蛋白的遗传多态性影响药物反应性。 药物的药理效应由参与药物代谢、处置和药物效应的多基因决定。 ① 如果代谢药物的酶基因或转运药物的转运体基因具有多态性,不同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血药浓度,引起药效差异; ② 如果药物作用位点基因具有多态性,则该基因型的不同个体会对同一浓度的药物发生作用位点基因型依赖性药效差异; ③ 如果个体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类型基因的变异,其联合影响会引起更多、更复杂的药效差异。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疾病因素:疾病本身能导致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改变。 肝、肾功能损伤可明显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升高血药浓度; 心脏病,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药物吸收。 阿片类依赖戒断期间中毒剂量的催眠药也不能入睡。 四、心理因素:心理活动对药效的影响, 安慰剂对疼痛、睡眠、神经官能症等可获得30~50%的疗效 情绪激动:镇静催眠药; 委靡低落:抗癌,抗菌药 五、其他因素: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烟、酒)、娱乐和体育运动 等均可影响某些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的作用。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六 合理用药— rational drug use 基本原则 1. 先诊断,后用药; 2. 先考虑禁忌症,再考虑适应症; 3. 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 4. 能单用,不合用;能少用,不多用。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药理学总论重点(一)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药物作用、药物效应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特异性、选择性 耐受性、抗药性、 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副作用 毒性反应、依赖性 药物的量效关系 量反应、质反应 最大效应、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 效价强度 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 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占领学说、亲和力、内在活性 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负性激动药 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 pD2 pA2 pA2’

药理学总论重点(二)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简单扩散及其规律 离子障,滤过 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的特点 药物吸收、首关消除 药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脑屏障 药物代谢及其意义 药物对肝药酶的影响 药物排泄,肝肠循环 一室模型、二室模型 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特点 坪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消除半衰期 分布容积 生物利用度 协同(增强)作用 拮抗作用 相加作用 增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