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City Planning Principl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Advertisements

数据结构的引入.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内容提要 第六章 城市用地布局 城市用地的分类 城市用地的规划布局原则 城市结构与形态.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城市用地的分类 城市用地对应于所担负的城市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用途。中国建设部 于 1990 年后制定并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 家标准。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计有.
翁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 年 9 月 9 日. 第一部分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依据 (一)、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 部发〔 2006 〕 70 号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国人部〔 2006 〕 87 号 (三)、《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
居住区环境设计 ENVIRONMENT DESIGH OF RESIDENCE 主讲:周彝馨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中国的工业.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平时成绩50% 四次作业每次10% 出勤+课上表现10% 考试50% 城市规划概论---1\2\3 城市规划原理1----9\10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影响.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职业技术教育建设类专业系列教材 建筑工程法规 教学课件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简介IB和AP.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走势分析.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1、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原始群落中就产生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城市的产生 1、人类经过两次劳动大分工,从而产生了城市。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2017届毕业生招聘工作安排 2016年9月20日 专业 报名截止时间 笔试时间 面试时间 备 注 博士/硕士/本科/专科 硕士/本科/专科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51- 关于巴西 About Brazil 巴西与中国 BRAZIL & CHINA 1.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K1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2课 工业联系和转移、集聚.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第 一 章 概 论 1.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学者年度考核 伏羲杰出人才 潘晓婷,女,体育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城市规划原理 City Planning Principle

城市规划是一门学科,指通过对城市方方面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对城市发展做出科学的设计。 总体规划与单项规划…… (通俗化)在城市中哪些地方盖居民楼,哪些地方修马路,哪些地方建商业区,哪些地方建城市绿地……电缆、煤气管道、自来水管等工程管线的铺设…。

引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中心内容 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1、专业知识体系定位—首当其冲的核心主干课 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 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 建筑设计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论 城市经济学 城市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规划管理和法规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

2、课程结构纵向定位—承上启下的主修专业课。 3、专业学习导向定位—入门-深造的专业考试课。 二、课程特点与教学基本要求 特点:涵盖面极为广泛,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强。 要求层次:了解 、熟悉 、理解 、掌握。

三、课程研究内容 研究思路:城市产生、发展 → 学科、理论形成与发展→ 城市规划内容与编制程序→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总体规划布局→ 单项规划. 核心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学主线:从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入手运用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各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贯穿起来,构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主要阅读参考资料 《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裴杭等 《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阮仪三 《城市规划原理》,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 《城市总体规划》,董光器 《现代城市规划》,[美]约翰·M·利维 《城市规划设计手册》,郑毅 《城市规划》,谭纵波 《城市规划资料集》,中国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城乡规划司总主编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 《新建筑》《规划师》 《建筑学报》《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 重要经典宪章(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 )

五、课程考核办法 作业(10%)、期中考试(20%-25%)、期末(65%-70%)。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和定义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settlement) 问题:居民点的形成与生产力的发展有何关系?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settlement) 问题:居民点的形成与生产力的发展有何关系? 1、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畜牧业)与固定居民点 的形成 采集经济 群居(穴居、村居) 没有固定的 农业为主 居民点 农业与畜牧业分工 固定居民点

2、原始居民点特点: 问题:游牧民族的非定居性,天然牧场向人 工牧场转化、对游牧民族的影响(聚落)? 生产生活的功能 2、原始居民点特点: ①区域选择——沿河流、湖泊的向阳岸台地. ②防御功能——构筑濠沟、墙、栅栏等防御性构筑物 (城池的雏形) 3、最早出现城市的区域. 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方,原始村落的出现得最早(约5000年前)。 问题:游牧民族的非定居性,天然牧场向人 工牧场转化、对游牧民族的影响(聚落)?

(姜寨原始聚落复原图) 1、选址位于靠河岸的一段台地上,其中居住区位于临河高地,便于取水,周围开挖壕沟以为防卫。 4、每个穴屋内挖有火塘以供取暖和炊煮,有的还在门口处修筑矮墙以防寒风。 2、区内有数十座草泥顶的木构穴屋分团而建,每团穴屋又建一大屋,以为氏族公共活动之用。 3、在壕沟以外建有仓库、窑场和公共墓地。 (姜寨原始聚落复原图)

二、城市的形成 农业--农村 1、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手工业--城市 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 2、从我国文字的字义来看 城:以武器守卫土地,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交易的场所。 3、城市是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4、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产业结构、职业构成、人口规模、居住的集聚程度。 总结:社会分工、商品交换、阶级分化,外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

三、城市的定义 1、城市: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 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 主的居民点。 社会化的城市生活方式 2、现代城市的主要特征 人口、房屋建筑高度密集的城市景观 人口数量 3、现代城市的含义 产业构成 行政管辖的意义:直辖市、市、镇

现代城市应讲特色重自然 地域文化特色往往被决策者置之脑后。 “强暴”旧城、疯狂“克隆”、胡乱标志、盲目国际化 。 “自然”(城市自然风貌),这种唯一性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基础。 巴黎城市公园、悉尼歌剧院海湾、等人、自然、建筑相得益彰的经典个案。 合肥的环城水系及滨水景观 。 用高楼大厦炫耀城市的时代已经过去,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宜人的城市 。

巴黎的城市公园

澳大利亚墨尔本滨水区 澳大利亚墨尔本查尔顿公园

美国波士顿城市公园

悉尼歌剧院占地120平方公尺,位处中央火车站北方6公里处。在1954年由当时的新南威尔斯州特别委员会负责规划,从首先的30个地点里选择了三面环海的Bennelong Point.

2004年,完成了“万亩绿化”工程,12月底合肥环城水系综 合治理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合肥环城公园 5、以自然野趣为特色的环北景区; 6、以提供游园服务为中心内容的环东景区。 2007年底,合肥城市建成绿地率达到34.5%,绿化覆盖率达到3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15平方米。 合肥环城公园 全园依据不同地段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特点形成6个不同特色的景区:1、以宋代清官包拯、弘扬包公文化为主题的包河景区; 2、以水景为特点的银河景区; 3、以动物雕塑为特点的西山景区; 4、以娱乐、休闲、游憩为特点的琥珀潭景区;

我国的城乡定义 补充材料 我国所称的“城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建国以来,我国设市和镇的标准经过多次变化,目前采用的是1984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和1986年9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中确定的设镇和市的标准。

(一)设镇标准 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总人口在二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二千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 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

(二)设市标准 1、非农业人口(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开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人员)6万人,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 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重要工矿科研基地,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虽然非农业人口不足6万,年国民生产总值不足2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市的建制。

2、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撤县设市后,原由县管辖的乡、镇由市管辖。 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 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口虽不足10万,年国民生产总值不足3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以撤县设市。

3、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10亿以上的中等城市(即设区的市),已成为该地区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中心,并对周围各县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可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一个市领导多少县,要从实际出发,主要应根据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以及城市经济实力大小决定。 上述国务院的两个通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镇的发展。中国建设部消息,截止2002年末中国已有城市人口3.5亿,全国设市城市660个。(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6日 15:05 中国新闻网)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一、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1.区域理论 佩鲁 1950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一、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1.区域理论 佩鲁 1950 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 一般来说,城市作为增长极与其腹地的基本作用机制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增长极核理论曾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发展政策。

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2.经济学理论 经济基础理论揭示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经济中可以把所有的产业划分为两个部分:基础产业和服务性产业。 基础产业的生产除少量供应当地消费之外,主要是为满足城市以外地区需要而进行; 而服务性产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本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 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3.人文生态学理论 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可以看成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 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4.交通通讯理论 1古登堡 2梅耶 1960年 1962年 1、揭示了交通设施的可达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起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或交易的机会,……城市居民逐渐地以通讯来替代交通以达到相互作用的目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城市的主要聚集效益在于使居民可以接近信息交换中心以及便利居民的互相交往。

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5.经济全球化理论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发展,特别是作为出口加工基地的城市。 在发达国家,一些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第三产业已经占据城市经济的主导地位,成为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经济中心城市。 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

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6.城市进化理论 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绝对集中”时期:在工业化初期   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绝对集中”时期:在工业化初期 (2)“相对集中”时期: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 (3)“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化的初期 (4)“绝对分散”时期 根据城市进化理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成熟时期; 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初级阶段。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原始居民点)防御要求(防野兽 战争) 筑城墙、城濠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战争) 筑城墙、城濠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1)、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的宫城居中心位置, 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2)、埃及卡洪城布局. (图1-2-4) (3)、在封建主的城堡外围发展起来的城市 ——德国吕贝克. (图1-2-5)

意大利罗马斗兽场

问题: 东西方封建城市的市中心有何差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而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是民主和法制。 史实为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的史实是秦汉以来历代的政治措施,说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特点的史实是雅典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 问题: 东西方封建城市的市中心有何差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2)、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东西方城市发展重点的差异 中国:沿江河城市 西方:海港城市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劳动密集型)

(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课题P7. 2、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厂+工人居住区 城市仓储用地 商业及公共建筑 商务贸易活动区 车站、码头、城市道路系 统布局变化 城市类型(港口贸易、矿业、交通枢纽 、以某种产业为主的城市等等) 3、城市与环境 (1)、城市扩展使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 (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课题P7. (2)、居民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4、科技发展带来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也带来不少问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1、制定了重建及发展的城市规划. 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3、在城市集中发展同时出现城市分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卫星城、新城) 4、城市对外交通发展. 5、“郊迁”现象与老城市中心城区“复苏”. 发达国家——城市内部 P8 的更新改造. 6、城市化进程化区域差异突出 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外 延扩展.

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 民族及区域特色文化?并使之多样性协同? 7、城市的强大聚集效益与辐射效应. 8、城镇密集地区(城市带、都市圈)的影响更大. 9、把环境与城市持续发展思想体现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之中. 10、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对城市历史文脉的认同. 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 民族及区域特色文化?并使之多样性协同?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城镇化)的含义 1、城市化的定义:一般地,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 具体包括三方面: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城镇化)的含义 1、城市化的定义:一般地,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 非农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城镇数量增加及 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具体包括三方面: (1)人口职业转变:农转非. (2)产业结构转变: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居住形式-连片、较高密度; 空间形态-自然环境转为人工环境. 2、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反映社会发展水平,表现工业化程度。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增加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NP的增长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初级阶段(<30%) 1、城市化进程的三阶段 中期阶段(30%-60%) 成熟阶段(>60%) 2、城市化的发展历程-S型曲线(urbanization curve)

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1、城市化进程 (1)城市群成为发展龙头 ,除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外,又有8个城市群崛起 。 2006年全国城市总数达661个,城镇人口5.7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不断提高。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达54.6%、40.4%和35.7%。 (1)城市群成为发展龙头 ,除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外,又有8个城市群崛起 。 我国城市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除原有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开始发挥作用。 (2)绿色环保环境逐步形成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1%,人均公园绿地6.8平方米,比2002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有45个城市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 (3)和谐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293亿、1.405亿和1.035亿;城市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

问题:1、中国城市化的政策讨论? 2、西方国家城市化道路对中国城市化道路 的选择有何借鉴作用(启示)? 2、城市化模式: 苏南模式-地方推动型 温州模式-市场推动型 珠三角模式-外资促进型 3、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城市化的动力也是压力。 问题:1、中国城市化的政策讨论? 2、西方国家城市化道路对中国城市化道路 的选择有何借鉴作用(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