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乳痈(附:乳发)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临床特点 其临床特点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
发生于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占到全部病例的90%以上;发生于怀孕期的称“内吹乳痈”,临床上较为少见;不论男女老少,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则更少见。乳痛之名首见于晋《针灸甲乙经》。文献中还有称本病为“吹妳”、“吹乳”、“乳毒”等。
病因病机 肝胃蕴热 乳汁淤积 外邪侵袭 外吹乳痈总因内有肝郁胃热,或挟风热毒邪侵袭,引起乳汁郁积,乳络闭阻,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而成脓。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新产伤血,肝失所养,若忿怒郁闷,肝气不疏,则肝之疏泄失畅,乳汁分泌或排出失调;或饮食不节,胃中积热,或肝气犯胃,肝胃失和,郁热阻滞乳络,均可导致乳汁淤积,气血瘀滞,热盛肉腐。 肝胃蕴热 因乳头破碎,怕痛拒哺,或乳头内陷等先天畸形,妨碍乳汁排出,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初产妇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均可引起乳汁淤滞不得出,宿乳蓄积,化热酿脓。 乳汁淤积 外邪侵袭 新产体虚,腠理疏松,哺乳露胸,感受风邪;或乳头破碎,外邪乘隙而入;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气从乳窍吹入,导致邪热蕴结于肝胃之经,闭阻乳络,热盛肉腐。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乳汁淤积,或乳头破损,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诊 断 临床表现多见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 初起、成脓、溃后的临床表现。
诊 断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B超检查有助于深部脓肿的定位。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加。提示病情严重。必要时血液或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致病菌种类,指导选用抗生素。
鉴别诊断 粉刺性乳痈多发生于非哺乳非妊娠期,大都分患者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乳头常有白色粉渣样分泌物溢出。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局部红肿热痛程度和全身症状均比乳痈轻。溃后脓液中夹有粉渣样物质,不易收口,可反复发作,形成乳漏。 炎性乳腺癌多见于青年妇女,尤其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患乳迅速肿胀变硬,常累及整个乳房的l/3以上。病变部位皮肤颜色暗红或紫红色,皮肤肿胀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改变,局部不痛或轻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一般无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抗炎治疗无效。疾病进展较快,预后不良。
治 疗 强调及早处理,以消为贵。注重通络下乳,避免过用寒凉药物。
治 疗 内 治 辨证论治 外 治 其他疗法 气滞热壅证 热毒炽盛证 正虚毒恋证 气血凝滞证 初起、成脓、溃后 其 他 抗生素、针灸、回乳 及早处理 以消为贵 治 疗 气滞热壅证 热毒炽盛证 正虚毒恋证 气血凝滞证 内 治 辨证论治 初起、成脓、溃后 其 他 外 治 其他疗法 抗生素、针灸、回乳
预防与调护 (1)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乳头,或用75%乙醇擦洗,并及早纠正乳头内陷。 (2)培养良好的哺乳习惯,注意乳头和乳儿口腔的清洁,每次哺乳后排空乳汁,防止淤积。及时治疗乳头破碎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疾病。若体温超过38.0℃,或乳汁色黄,应停止哺乳,但必须用吸乳器吸尽乳汁。 (3)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炙博之品,不过食膏粱厚味。 (4)患乳用三角巾或乳罩托起,减少疼痛,防止袋脓。
附:乳发 乳发是发生在乳房且容易腐烂坏死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房部蜂窝织炎或乳房坏疽,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其特点是病变范围较乳痈大,局部?红漫肿疼痛,迅速出现皮肉腐烂,症情较重,甚至可发生热毒内攻。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本病的发生多因火毒外侵,以及肝胃两经湿热蕴结乳房而成。乳痈火毒炽盛者亦可并发本病。发病迅速,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疼痛较重.毛孔深陷,恶寒发热,舌苔黄,脉数等。2~3 d后皮肤湿烂。继而发黑溃腐,疼痛加重,壮热口渴,舌苔黄腻,脉象弦数。若溃后腐肉渐脱,身热渐退,则疮口逐渐愈合。若正虚邪盛,毒邪内攻,可见高热神昏等症。
治 疗 初起治宜清肝泻火,解毒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成脓时佐以透托,上方加皂角刺等。若出现火毒内攻之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等加减。外治可参照“乳痈”。 必要时加用抗生素,可首选青霉素类,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酌情配合支持疗法 。
本 节 完
初起:(图) 乳房局部肿胀疼痛,乳汁排出不畅,或有结块,或皮肤微红、微热。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或胸闷不舒,纳少泛恶,大便干结等。 成脓:(图) 乳房结块逐渐增大,疼痛加重,或焮红灼热,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伴壮热不退,口渴喜饮,便秘溲赤。7~10d后,或有鸡啄样疼痛,结块中央变软,或按之应指,或乳窍有脓液流出。 溃后: 脓出通畅,肿稍痛减,身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
气滞热壅证 证候:乳房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皮色不变或微红,排乳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胸闷呕恶,纳谷不馨,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乳汁壅滞者加鹿角霜、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等;恶露未净者加当归尾、益母草等。
热毒炽盛证 证候:乳房肿痛加重,结块增大,皮肤焮红灼热,继之结块中软应指;或脓出不畅,红肿热痛不消;伴壮热不退,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等。
正虚毒恋证 证候:溃后乳房肿痛减轻,脓液清稀,淋漓不尽,日久不愈;或乳汁从疮口溢出;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或低热不退,纳谷不馨;舌质淡,苔薄,脉细。 治法:益气和营,托毒生肌。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气血凝滞证 证候:乳房结块质硬,微痛不热,皮色不变或暗红,日久不消;舌质正常或瘀暗,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疏肝活血,温阳散结。 方药:四逆散加鹿角片、桃仁、丹参等。
初起、成脓、溃后 初起因乳汁淤积而局部肿痛者可应用按摩法。 成脓宜切开排脓。在乳房部做放射状切口;乳晕部宜在乳晕旁作弧形切口;乳房后位脓肿宜在乳房皱折部作弧形切口。 溃后用药线蘸八二丹或九一丹引流.外敷金黄膏。脓腔较大者可用红油膏纱布填塞。待脓净流出黄稠滋水,改用生肌散,红油膏或白玉膏盖贴。
其 他 有袋脓或乳汁从疮口溢出者,可加用垫棉法。传囊者,若红肿疼痛明显则按初起处理;若局部已成脓,宜再作一辅助切口或拖线引流。
其他疗法 抗生素:出现热毒内攻脏腑危象时可以加用抗生素。 针灸:适用于乳痈初起。取肩井、膻中、足三里、列缺、膈俞、血海等穴,用泻法,每日1次。 回乳:先减少哺乳次数,再用炒麦芽、山楂各60 g,或生枇杷叶15g煎汤代茶,外敷皮硝。酌情使用苯甲酸雌二醇2mg,肌内注射,每口2次,连续3 d;或溴隐亭2.5mg,口服,每日2次,连续3~7 d。
乳痈初期 1/2
乳痈初期 2/2
乳痈成脓 1/4
乳痈成脓 2/4
乳痈成脓 3/4
乳痈成脓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