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高脂血症 ( Hyperlipidemia )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而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称为高脂血症。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 )。
脂质异常血症 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有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Dyslipidemia)的概念,也称为血脂异常,并认为这一名称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的紊乱状态。 由于高脂血症的概念使用时间长且简明通俗,所以仍然广泛沿用。
血脂异常的常用专业术语
血脂异常的危害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有: 冠状动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 脑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等。 四肢:下肢多见供血障碍,导致间歇性跛行,完全阻塞后形成坏疽。
血脂(blood-lipid) 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各种脂类的作用: 甘油三酯(TG):参与人体能量代谢。 胆固醇(CH或C):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游离脂肪酸(FFA):机体主要供给能量的来源。
脂蛋白(lipoprotein) 由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也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中。它们必须与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和极性类脂(如磷脂)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这种球状巨分子复合物就称为脂蛋白。
脂蛋白的合成与代谢 脂蛋白绝大多数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合成,并主要经肝脏进行分解代谢。 位于脂蛋白中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也称去辅基蛋白,Apo),它能介导脂蛋白与细胞膜上的脂蛋白受体结合并被摄入细胞内,在脂酶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代谢。因而血脂代谢就是指脂蛋白代谢。
脂蛋白分类 应用超速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六大类: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中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蛋白(a) (Lp(a))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2和HDL3
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CM:颗粒大,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易诱发胰腺炎。 VLDL: 颗粒大,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似乎不起主要作用。 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HDL:有利于促进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移除胆固醇,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按临床简易分型 为了方便指导治疗,提出了血脂异常的简易分型法。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脂异常的病因 原发性血脂异常: 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或遗传性缺陷)以及某些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营养和药物),通过未知的机理而引起。 继发性血脂异常: 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及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 血脂高于同性别正常值 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性别正常值 多伴有脂肪肝和肥胖 可出现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 可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
血脂异常的检出 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均应进行血脂检查。 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24小时内检测血脂。
血脂异常的检出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有冠心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有黄色瘤或黄疣者 有家族性血脂异常者 可考虑的对象:40岁以上男性;绝经期后女性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应根据是否已有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需要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指血清中所含脂质的总称, 由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共同组成,它们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其中,胆固醇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成,且有好坏之分。
血脂也有“好”“坏”之分 HDL-C是“好”的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可以将所食的油腻食物中有害的胆固醇从血管内壁带到肝脏,经吸收和有效利用,然后排出体外。 LDL-C是“坏”的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血液中LDL-C增加,一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使血管内皮有漏洞,它们就会钻到动脉的内皮下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核心信息:血脂的组成 解说词: 血脂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所谓血脂是指血清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游离脂肪酸,其中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因此,我们通常所谈及到的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但血脂也有“好”“坏”之分: “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血管“清道夫”之称,有效保护心血管。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利益:掌握血脂的基础知识,降脂主要是指降低LDL-C。
血脂的来源与去路 血 脂 内源性:体内合成或脂肪动员(70%) 来源 外源性:食物消化吸收(30%) 去路 在组织细胞氧化供能 构成生物膜 去路 在组织细胞氧化供能 构成生物膜 转变成其他物质 进入脂库
什么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 ── 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的异常导致血脂水平的升高。 核心信息:高脂血症的定义 解说词: 高脂血症是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的异常导致血脂水平的升高。血浆中主要脂类有总胆固醇即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当其中一种或几种脂类升高均称为高脂血症。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血液像河流滋润大地一样滋润着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然而,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逐渐提升,人体内多余的血脂就像这条河流中的淤泥一样,会抬高河床,阻塞河流,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005年11月中新网 发布的调查结果:我国已有1.86亿成年人血脂异常。而且,高脂血症呈现“三低”的现状: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 利益:初步了解高脂血症的定义,强调是体内脂肪代谢异常
高血脂的现状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2000-2001)显示: 我国高脂血症呈现“三低”的现状: 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 2005年11月中新网发布的调查结果: 我国已有1.86亿成年人血脂异常 核心信息:高脂血症的防治迫在眉睫! 解说词: 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现代医学证实:高脂血症(俗称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2002年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血脂异常人群已达1.6亿,患病率高达18.6%。 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2000-2001)显示:我国高脂血症呈现“三低”的现状──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 2005年11月中新网 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已有1.86亿成年人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防治刻不容缓! 利益:应高度重视高脂血症。
高血脂的年龄分布 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 中年人≈老年人,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 中年人>老年人,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 各年龄组相近
高脂血症的发病特点 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核心信息:高脂血症的发病特点:男性>女性。 解说词: 那么,高脂血症的发病又如何呢? 同样的,有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的雇员男性也显著多于女性,男性的发病率也显著高于女性。 利益:男性也是高脂血症的目标人群。 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2005年度外服雇员体检数据. www.astars.com.cn/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20&id=3139
高脂血症 “沉默的健康杀手” 过多的脂质 沉积于血管壁 动脉狭窄甚至阻塞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心绞痛、 心肌缺血、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过多的脂质 沉积于血管壁 动脉狭窄甚至阻塞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疾病 脑血栓、 脑梗塞、 脑出血、 急性脑卒中(中风) 核心信息: 解说词: 高脂血症对人体的损害是一个隐匿的、慢性的、渐进性的,更是全身性。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忽视。 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越来越多,造成血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中过多的脂质会沉积于血管壁,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影响血液和氧的输送,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血栓等疾病。眼底毛细血管的阻塞可造成视力受损甚至失明;肾脏毛细血管阻塞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血脂长期升高,脂肪便会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最终可能引起肝硬化。 更可怕的是,这些斑块如同“定时炸弹”一般,会在没有任何先兆时“爆炸”,就像饺子馅里有很多的油汤,容易破裂,还会引起内皮的炎症。一旦斑块破裂,迅速堵塞动脉,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甚至猝死。 利益: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高脂血症的病因 原发性高脂血症 1.饮食因素 膳食不合理是造成高脂血症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人过多与高胆固醇血症形成有关。 2.遗传因素 继发性高脂血症 系指由于其他原发疾病所引起者,包括:糖尿病、肝病、肥胖等。 核心信息:膳食不合理是造成高脂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解说词: 脂血症的病因,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家族性)以及某些环境因素,通过各种机制所引起的。 1.遗传因素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2.饮食因素 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糖类摄入过多,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加速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人过多与高胆固醇血症形成有关。 利益:引出脂肪摄入过多,吸收过多,导致高脂血症。因此,应有效抑制脂肪的吸收。
哪些人易得高脂血症? 有高血脂家族史者;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有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者;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期后女性。 饮食不当(高热量、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类的食物)、运动量少长期静坐者; 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 长期吸烟、酗酒者。 核心信息: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 解说词: 哪些人易患高脂血症呢? 请看此幻灯。 利益:有助于识别高脂血症
我的血脂,我知道 分 类 血脂水平 mg/dL(mmol/L) TC LDL-C <200(5.2) 合适范围 <120(3.12) 201~219(5.23~5.69) 边缘升高 121~139(3.15~3.61) >220(5.72) 升高 >140(3.64) HDL-C TG >40(1.04) <150(1.7) <35(0.91) 减低 >150(1.7)
饮食和运动治疗 3-5-7饮食原则 3 高 (高纤维、新鲜度、植物蛋白质) 5 低 (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糖及酒精) 7 分饱 3-5-7 运动原则 一天步行3公里(或5000 步) 一星期至少5次 运动心率小于(170-年龄)次/分钟 核心信息:饮食与运动是治疗脂肪肝的基础 解说词: 脂肪肝来源于脂肪的过度摄入以及脂质在肝脏的过度沉积,因此,控制脂肪摄入和在肝脏内沉积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途径。 首先,饮食控制是关键,应给予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饮食,同时还需控制饮酒。我们简称为“3-5-7饮食原则”。 其次,就是运动。运动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而且运动量和时间适度。这也就是“3-5-7运动原则”。 利益:脂肪肝患者应坚持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
高脂血症的饮食原则
调脂药物治疗 调脂药物的分类: 他汀类: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 贝特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诺衡、力平脂等; 烟酸类; 树脂类:如消胆胺、降胆宁;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其他。
调脂治疗中的 常见问题
该多久测一次血脂? 一般正常人,每2年检查1次;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查1次; 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应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 服药后的血脂检测: 首次服药后每1-2个月测1次; 然后每2-3个月测1次; 达标后每6个月-1年测1次。
验血脂前应做些什么准备? 抽血前至少2周保持平日饮食习惯,维持体重稳定; 抽血前3天内避免高脂饮食; 抽血前24小时内不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不饮酒; 抽血前一天晚上20∶00时开始禁食(包括零食),可少量饮水。于次日上午8∶00~ 10∶00采静脉血,即应空腹12-14小时晨间取血; 抽血前最好停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调脂药、避孕药、某些降压药、激素等)数天或数周,否则应告知医生用药情况; 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较稳定的情况下验血脂,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妇女月经、妊娠等都会影响血脂水平。
哪些食物有降脂功效? 十大降脂美食 苹果 胡萝卜 玉米 海带 大蒜 牡蛎 杏仁 牛奶 蜜橘 茶
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 就能达到降脂的目标吗? 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是防治高脂血症的基础,但其降低血胆固醇的幅度却是有限的。饮食控制试验的结果显示:饮食控制降胆固醇的最大幅度仅为15%。 运动疗法的降胆固醇作用也与之相似。 因此,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而言,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加强调脂治疗。
血脂达标就可停药吗? 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血脂的调节,尤其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 长期服用调脂药物不仅可降低血脂,同时还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调脂治疗宜打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