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及防龋疫苗研究进展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过程 三、临床特征和诊断 四、治疗 五、防龋疫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口腔保健知识讲座 主讲:李环宇. 医生介绍 牙齿的结构 儿童有 20 颗乳牙 成年人有 颗恒牙.
05 益达中国护齿计划 护齿知识(授课版). 大家一起来! 今天的主题是 —— 牙齿 开动脑筋想想看,有关 “ 牙 ” 的成语、谚语都有哪些?
小组成员: 顾婧 陈一楠 陈慧 陈静文. 各位同学,你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好不容易离开食堂来到一桌美味佳肴前,牙疼了 …… 牙碰到冰水热水都疼,大夏天都不敢吃冰激凌了 …… 刷牙时,突然吐出一口鲜血 …… 发现长辈们嘴里牙寥寥无几 …… → 龋齿? → 牙本质敏感? → 龈炎? → 牙周病?
第十章 口腔科病人的护理 3、43、4. 学习目标 1. 说出儿童牙科的治疗特点及治疗中的护理 配合 2. 能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的护理配 合 3. 描述根尖周炎、牙周炎的常见症状和治疗 方法.
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 Oral Health Care for Special Groups
新 概 念 方法 主讲人:王子奇 副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小老鼠上灯台.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牙周病的检查与治疗.
口腔健康.
口腔医学概况 西安医学院二附院 姜庆生.
龋病的介绍 窝沟封闭的应用及方法 氟化泡沫防龋简介及操作方法 萝岗区妇幼保健所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牙齿讲座 63963部队幼儿园 白晓静.
好习惯 好牙齿 —六(4)中队主题队会.
儿童龋病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科 郑 树 国
牙齿成长的烦恼 杜行卫生院.
肺结核.
临床口腔预防技术.
免疫学防治 第一节 免疫预防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主动、被动.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 北门幼儿园.
龋齿的预防 主讲人:顾小春
微笑中国--阳光少年 窝沟封闭,预防龋齿 有效刷牙,维护牙周 上海.青浦. 2011年6月 日.
牙体牙髓病学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牙体牙髓科 赵 今.
窝沟封闭 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糖尿病流行病学.
预防龋齿 特刊 牙齿 小报 不要忘记喔! 记住了吗? 《刷牙》 牙齿健康人人夸, 健康的牙齿人人需要, 小朋友要记牢,
科学四年级上册四单元第六课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微课 牙齿的分类与作用 重庆市九龙坡区辰光九年制学校 刘利亚.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儿童口腔保健.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龋病的病因学说 Caries Etiology.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童口腔保健 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 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办公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省钱省时,科学看牙病 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 彭国光 2009、3、28.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第十六章 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口腔系 仵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保存活髓与保存患牙 (二)无痛与无菌 (三)引流与制洞 (四)清创与避免手术损伤
牙体牙髓病学 新疆医科大学口腔系口腔内科教研室 赵 今.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1.
牙槽外科基本手术.
Geophysical Laboratory
第四节 颌面部检查与口腔卫生保健 一.常用的检查器械和方法 常用检查器械 1. 口镜 2. 牙用镊子 3. 牙用探针.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1. 分子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 原性越强。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牙齿健康 笑口常开
基因信息的传递.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龋病及防龋疫苗研究进展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过程 三、临床特征和诊断 四、治疗 五、防龋疫苗

龋病的历史 公元前14世纪,象形文字的“虫” 和“齿” 合并组成“龋”字的记载 公元前3世纪,《内经》中记载用针灸治牙痛的方法 唐代的柳枝牙刷及辽代附马墓中发现植毛牙刷 我国使用植毛牙刷的时间为公元9~11世纪,欧洲至17世纪才有植毛牙刷 唐代《新修本草》中记载用银膏补牙,比西方用银汞合金充填龋齿要早七八百年 公元2世纪,《金匮要略》中记载用雄黄治疗小儿龋齿痛,欧洲19世纪用砷剂治疗牙髓炎 16世纪显微镜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口腔医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代起,欧洲的口腔学特别是龋病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19世纪末,Miller提出了解释龋病病因的化学细菌学说 19世纪末, G﹒V.Biack提出窝洞分类标准,一直沿用到至今 20世纪60年代Keyes提出龋病三联因素概念,随后发展为四联因 素学说

一、 概述 1、龋病概念: 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 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 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被WHO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 第三大疾病

特征: 牙齿硬组织的毁坏崩解 牙釉质脱矿, 微晶结构改变 色素沉着,有机物质破坏分解, 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缺损 特征: 牙齿硬组织的毁坏崩解 牙釉质脱矿, 微晶结构改变 色素沉着,有机物质破坏分解, 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缺损 而形成龋洞 病损向牙髓、根尖周及 颌骨发展,引起牙髓炎、 根尖周炎及颌骨炎症, 甚至成为口腔病灶,破 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 影响牙颌系统和全身健康

2 、好发年龄、好发牙齿及好发部位

好发年龄、好发牙齿及好发部位 6-20岁及40岁以上人群多发 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 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 好发部位是窝沟、邻面及牙颈部

3 、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古代患龋病情况并不严重,据考古发现,从巴勒斯坦发掘出来的旧石器时代的55个头颅上仅发现1颗龋坏牙。 龋病发病随着人类进化及经济活动的发展,特别是食糖摄入量的增加而上升 80年代前的近40年间,我国龋病发展趋势平稳,并无急剧上升迹象 80年代后,我国龋病患病率略有上升,12岁和18岁年龄组的患龋率有较显著上升,上升幅度为20%~40% 近10余年来, 经济发达城市儿童的龋患率开始下降,呈现与发达国家相似的龋病发展模式,农村儿童及青少年患龋率水平的上升幅度均超过城市 12岁以前是恒牙龋病的好发期, 45.81%患病 老年人根面龋情况严重,65-74岁的人口中17.3%的人患病

二、病因 四联因素理论: (宿主、微生物、饮食、时间)

 1.细菌    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 食物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3.宿主 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牙齿和唾液。     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牙齿和唾液。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 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以及机体的全身状况与龋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4.时间     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 龋病的发生有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

三、临床表现 1、按进展速度分类 急性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呈浅棕色,质地湿软。病变进展较快。 按进展速度、解剖部位及病变程度进行分类。 1、按进展速度分类 急性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呈浅棕色,质地湿软。病变进展较快。 猛性龋: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龋,病程发展很快。常见于 颌面及颈部接受放疗的患者,也称放射性龋。 慢性龋:临床多见。呈黑褐色,质地干硬,病变进展较慢。 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 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形成微泄漏 都可产生龋病,称继发龋。也可因治疗时未除净病变组织发 展而成。

2、按损害解剖部位分类 牙合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根面龋 线性龋

3、按病变深度分类 浅龋 中龋 深龋

四、诊断 1、所用器具

2、诊断方法 视诊:有无黑褐色改变或失去光泽的白垩色 的斑点,有无腔洞形成 探诊:有无粗糙、钩拉或插入的感觉。探测 龋洞部位、深度、大小、有无穿髓孔 等。邻面的早期龋,探针不宜进入, 可用牙线检查 温度刺激试验: X线检查:邻面龋、继发龋或隐匿龋不宜用探 针查出,可用X线检查。龋病在X线 片上显示透射影象

浅龋:一般呈白垩色、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点,患者一般 3、诊断标准 浅龋:一般呈白垩色、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点,患者一般 无主观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也无明显反应。 中龋:已形成龋洞,牙本质软化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患者 对酸甜饮食敏感,冷、热刺激也能产生酸痛感觉, 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深龋:可见很深的龋洞,当食物嵌入洞中,可产生疼痛。 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时更加 剧烈。

五、治疗 1、保守疗法 采用药物或再矿化等保守方法使龋病病变终止或消除的治疗方法。 化学疗法:用化学药物处理龋损,使病变终止或消除的方法。 常用氟化物、硝酸银 适应症:早期釉质龋,尚未形成龋洞者、乳前牙浅龋、 静止龋 再矿化疗法:用人工的方法使已经脱钙、变软的釉质发生再矿化, 恢复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采用 含有不同比例钙、磷和氟的再矿化液 适应症:早期釉质龋。龋易感者可作预防用 窝沟封闭:封闭剂作为一屏障,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 菌、食物残渣及其酸性产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 适应症:窝沟可疑龋。

2、修复性治疗 1)窝洞预备:用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形,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这一步骤叫窝洞预备,简称备洞。 用手术的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制成一定洞形,然后选用适宜的修复材料修复缺损部分,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1)窝洞预备:用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形,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这一步骤叫窝洞预备,简称备洞。 2)术区隔离 3)窝洞消毒 4)窝洞封闭、衬洞及垫底 5)充填

• 六、龋病的预防 (一)对抗致龋微生物 注意口腔卫生(多食粗纤维食物以利牙齿自洁,机械去除菌斑,饭后漱口、刷牙,指导刷牙和使用牙线、使用高效牙膏和设计合理的牙刷)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定期洁牙 抗菌制剂――双胍杀菌洗必太

刷牙:

洁治:

(二)改变饮食习惯 限制蔗糖的摄入,目前最有前途的甜味替代剂是木糖醇,主要用于口香糖。 木糖醇基本不能被致龋菌利用产酸; 木糖醇通过改变代谢途径而降低了变链菌的水平,同时可以促进再矿化和阻止牙本质龋。 (三)加强牙齿对龋蚀的抵抗力 氟化物防龋 饮水加氟,食盐加氟,使用含氟牙膏,用氟水漱口等。 应用窝沟封闭剂防龋。

(四)防龋疫苗 60年代末期,国外学者开始了防龋疫苗的探索,期望通过接种防龋疫苗,有效地阻止致龋菌在宿主口内的粘附与定殖,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 近年来,运用免疫学手段控制龋病成为研究的热点。 大量研究证实,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均为有效的防龋手段。

主动免疫   是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存在着三个方面问题: ①变链菌等致龋菌一般定殖在宿主组织表面,在这些部位难以激发有效的免疫反应 ②抗变链菌抗体能与机体组织蛋白特别是心脏组织发生交叉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 ③变链菌与口内其他链球菌具有交叉反应性抗原,防龋疫苗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破坏口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1.全菌疫苗: 2.纯抗原亚单位疫苗: 3.多肽疫苗: 主要是利用变链菌全细胞制备灭活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变链菌某些抗原或成分可诱发与人心脏组织发生交叉反应的抗体. 2.纯抗原亚单位疫苗: 80年代开始,以变链菌单一抗原成分制备亚单位防龋疫 苗. 由于纯抗原免疫原性较弱,单一免疫常难以同时激发有效的系统和局部免疫反应 3.多肽疫苗: 90年代以来,用变链菌主要表面蛋白抗原(pAc)和葡糖 基转移酶(gTase) 分子中与某特定功能相关并具有免 疫原性的核酸序列制备多肽防龋疫苗.

4.基因重组疫苗: 5.核酸疫苗: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致龋菌毒力因子的结构基因 克隆至载体质粒,构建防龋疫苗. 将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外源性基因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 诱导宿主对目的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免疫应答,以达 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优点:①免疫原性强,表达的蛋白接近其天然构象; ②可激发体液和细胞的免疫反应,免疫应答持 久,且无毒力回升危险; ③核酸疫苗具有共同的理化特性,为联合免疫 提供可能; ④疫苗制备简便,省时省力。

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是直接应用特异性抗体以中和及对抗特异性致病菌的致病作用。 可避免主动免疫某些不能预料的副作用,如不会激发系统免疫反应,不会象系统运用防龋疫苗那样引起心脏交叉反应。 1.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2.新型单抗: 将杂交瘤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制备新 型单抗的研究,包括双特异性单抗、嵌合单抗 、具有其他活性功能区的单抗及单域抗体等。

3.转基因植物: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异性抗体分子整合至 植物基因中,用转基因植物进行局部免疫治 疗,是近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利用转基因植物大大优于动物,植物中的基 因很容易通过交叉使用的养料进行转换,从 而产生通用类型的抗体结构。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