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知识培训 质量保证部 2006-10-27.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Advertisements

护理基本技术 第十二单元 冷热疗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预防猪流感.
新员工卫生培训教程.
第二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相关技术和理论
“包装” 学问 的 -----长方体表面积的应用 江门市实验小学 林颖勤.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体 体 育 育 保 保 健 健 学 学 实 实 验 验 主讲人: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系.
中医美容保健.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全国药学专业高职高专教材 GMP实务 马丽虹 许一平主编.
膳食调查与评价 1.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节 清洁、消毒和灭菌.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第十章 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无菌药品的GMP检查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 张 华.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消毒灭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4712宿舍制作.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寻找细菌和真菌 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的时候,印入 眼帘的生物大多数是动物和植物, 偶尔还能见到蘑菇,可是还有许多的
肺结核.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植物和我们.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第十八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糖尿病流行病学.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课程安排-2015年秋学期 周数 日期 授课内容 授课形式 作业 1 绪论 讲解+视频 2 第1章 讲解+课堂讨论 3 国庆节放假 4 5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5课 小写转大写,数字转符号.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Geophysical Laboratory
第 3 章 基本概念.
韩国原装进口 by 干净的空气不够了 需要好呼吸的空气….. 2次过滤污染网不在担心 空气清洗 杀菌 加湿.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化学品清单 类型.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青岛大东电子 环境监测资料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李斯特氏菌在牛津琼脂(OXA agar)上典型特征
床上洗头.
质量控制(QC)模式 BrookFIEL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微生物学知识培训 质量保证部 2006-10-27

主要内容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制药与微生物

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简单的说,微生物就是微小的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简单分类:病毒、细菌、真菌

爱滋病病毒

葡萄球菌

乳酸杆菌

肺炎链球菌

勾端螺旋体

酵母菌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在地球的生物圈内无处不在,漂浮在空中,栖息于土壤各层,游弋于各类水域(海洋、湖泊、江河、沼泽),附着于人和动植物体表或体内,对人类和环境无时不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有些还是必不可少的。 微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抗生素、酸奶、疫苗、酒类等等;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或动植物病害,这些具有治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如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直接或间接对人类造成危害的重要因素。

GMP与微生物 推行GMP目的:消灭污染、混药、差错 污染的定义:当一个产品存在有不需要 的物质时,它即受到污染。 污染的定义:当一个产品存在有不需要      的物质时,它即受到污染。 污染的形式:尘粒污染、微生物污染

尘粒污染 尘粒污染:是指产品因混入不属于它的那些尘粒而变得不纯净。尘埃、污物、棉绒、纤维以及我们的头发都是尘粒污染的潜在原因。 临床资料表明:如药品被7-2μm的尘粒污染了,尤其是静脉注射用药,可以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会致人死命。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是指因微生物产生、附着而给特定的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细菌得到了必要的养料、一定量的水份和合适的温度,它们就能迅速繁殖,它们繁殖的速度快得惊人。通常一个细菌在仅仅24小时后可产生出281兆(百万)个的细菌。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 空气 水 表面 人

不同环境中微生物量 单位:个/g 环境 土壤 水 空气 人体皮肤 地板 微生物量 104-1010 10-104 10-105 1-104 10-103 单位:个/g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空气 空气:空气并不是产生污染的介质,但它是污染的危险携带者。充满微生物的尘埃和水滴就是通过空气作为侵袭我们产品的媒介而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的。(光线下很容易观察到尘粒) 当我们谈话、咳嗽和打喷嚏时,被污染了的水滴正是不断地从我们的呼吸道中放入我们的工作场所。尘埃微粒正是通过空气流不间断地在我们整个药厂范围循环运行着。

请记住:空气中存在的尘埃微粒是含有微生物(细菌等)的。因此,空气是侵袭我们产品的污染物的主要媒介。这就是为什么要尽量保持空气洁净是极为重要的。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 水:从理论上来讲,微生物在纯水中是不能生长的。但是,所有的各类水,不管怎样仔细地蒸溜或过滤,总会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和盐类。正是这些可溶性的物质可被微生物利用作为它们生长的养料源泉。 在生产过程中,水是应用最广泛的原料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药厂的卫生规程不仅必须仔细地控制用于生产过程的水,而且要控制好如何正确地用水来清洗我们的设备。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表面 表面包括:天花板、墙壁、地面、设备、容器、工具或桌子以及物料包装; 由于空气中的湿度,所有表面都包上一层含水的薄膜。这层薄膜由于静电吸引而饱含尘埃微粒,有很多时候,表面还覆盖一层油状物质,此层油膜易受到尘粒污染。 表面因尘埃微粒和微生物由空气传播的回降而受到污染。

请记住:一个表面看起来很干净,而实际上已经被千百万个微生物所污染,除非已经做了正确的消毒灭菌。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人 人是最常见的传染源。事实上,人们常说,人是药厂中最不清洁的成份,最大的污染源。为什么呢?一个原因,人体是一个永不休止的污染媒介。当您每天来药厂上班时,您也许随身将几百万细菌带入工厂。 以下举出一些由你、我、他把污染带入工作场所的一些途径和方式 :

人员污染的途径和方式 人的头发和皮肤 水滴 衣着 化妆品和珠宝手饰 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引起的混杂和误差

人的头发和皮肤 您是否知道,每分钟从人类皮肤中要散发出约10,000个微生物?如果说,一小粒糖的空间中能装载4亿个微生物,那么,您想想看,在一股头发中可以容纳多少微生物呢? 我们的手,也拥有大量的微生物。此外,在人们正常的日常活动中都接触大量微生物。

水滴 呼吸和咳嗽将产生出大量水滴,这种水滴既含有尘粒污染也含有微生物污染。口腔是对污染最为敏感的地区。一次咳嗽或喷嚏将把干百万个微生物引入工作环境内。

衣着 从可洗涤的纺织物中,可能散发出棉绒和淀粉粒。而从羊毛、开士米和其它松软的针纺织物中也可能散落出纤维和磨损下的微粒。污染也可能通过我们的鞋子进入工作场所。

化妆品和珠宝手饰 发胶、气雾除臭剂、眼脸膏、香粉等,为微生物污染提供了极好的源泉。耳环、戒指、项链、手链、手机能传播微生物污染。如果,一小片珠宝碎片落入一批产品中,则可能引起严重的尘粒污染。

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引起的混杂和误差 由人引起的污染也可能来自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混杂和误差。例如,当员工没有按照SOP进行工作时,车间的污染程度增加。让产品容器不加盖或防护地存放,将导致产品污染,手臂越过待灌装瓶子上方等。

人员的发菌量 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人),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人),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人); 咳嗽一次的发菌量为70~700个(min·人),喷嚏一次的发菌量为4000~60000个(min·人);

人员的发菌量 穿平常衣服时发菌量为3300~62000个(min·人); 有口罩发菌量:无口罩发菌量为(1:7)~(1:14); 发菌量:发尘量为(1:500)~(1:1000); 可知洁净室内穿无菌衣人员的静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300个(min·人),动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1000个(min·人)。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 人体各部位的正常微生物对人体无害,对药品会造成污染。 皮肤: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真菌。 口腔:葡萄球菌、绿色链球菌、奈氏菌属、类白喉杆菌、乳酸杆菌、梭形杆菌、放线菌、拟杆菌、螺旋体、真菌 鼻咽腔: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属、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真菌、腺病毒

思考题 试举出几种减少人员污染的方法?或应养成怎样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污染? 洁净区生产人员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药品生产人员卫生注意事项 新进人员的健康检查:药品生产企业在招收新职工时,一定要对新职工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要确保新进厂的职工不患有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另外还要根据新进职工安排的具体岗位性质再确定其它具体检查的项目。 建立生产人员健康档案: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职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以便于检查、了解、追踪个人健康好坏的状况 如果身体不适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必须及时报告主管。 培养药品生产人员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洁净区生产人员要求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勤剪指甲 定期洗澡、勤理发 勤换衣服、勤洗工作服 在生产区内严禁 :吃东西、抽烟、大声喧哗。

洁净区生产人员要求 洁净区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少而精,只有工作需要时才能进入; 操作人员在洁净区动作尽量要缓慢,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人的发尘量; 洁净区的门应关紧,避免不必要的移动,以保持洁净区的风速、风量、风型和风压; 如果是无菌区的话,操作人员的自我约束就更多,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药品生产防污染控制措施 空气净化:100级(A、B)、10000级、         100000级 严格更衣程序:更衣验证、更衣顺序 消毒和灭菌

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 洁净度级别 尘粒最大允许数/个·m-3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0.5μm ≥5μm 100级 3500 5 沉降菌/个·皿-1 100级 3500 5 1 10000级 35000 2000 100 3 100000级 3500000 20000 500 10 300000级 10500000 60000 - 15

清洁、消毒和灭菌 清洁: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附着在表面上的物质 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不能完全杀死芽孢。 灭菌:杀灭或不活化所有生命形式,包括芽孢

消毒 消毒剂:凡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 用于与产品直接接触设备表面的消毒剂,不得有残留。 首次购入(或变换品牌)的消毒剂应进行验证 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稀释配制后的消毒剂应规定储存期,并于规定储存期内使用完毕.

消毒 无菌室所使用的消毒剂应在净化工作台配制,需过滤的应准备好已灭菌的过滤器和容器。 配制好的消毒剂应注明消毒剂的名称、批号、配制日期及失效期 无菌室使用的消毒剂一般应在配制后48hrs内使用,如75% 乙醇;而有些要在24hrs内使用,如2%戊二醛

常用消毒剂浓度及用途 消毒液名称 浓度 用途 石炭酸 1% 用于设备、墙壁等消毒 5% 用于地面的清洁消毒 酒精 75% 用于各岗位、工用具、设备表面及人员洗手 新洁尔灭 0.4% 用于三更洗手、更衣柜擦洗 来苏尔 1.5% 用于一般生产区清洁 3% 用于地面、墙及工具消毒

常用消毒剂举例 作用:能使蛋白质脱水变性,有挥发性,无残留,作用时间短,对芽孢无效。 75%异丙醇:皮肤、工具、容器、设备 75%乙醇: 皮肤、工具、容器、设备 作用:能使蛋白质脱水变性,有挥发性,无残留,作用时间短,对芽孢无效。 75%异丙醇:皮肤、工具、容器、设备

常用消毒剂举例 0.1-0.2%新洁尔灭:溶液 皮肤、工具、设备、容器 0.02-0.05%洗必泰:皮肤 0.1-0.2%新洁尔灭:溶液 皮肤、工具、设备、容器 作用:破坏细胞膜,使蛋白质变性,对革兰氏阴性菌不敏感,具清洁与消毒双重作用,皮肤刺激性小,遇合成洗涤剂活性减弱  0.02-0.05%洗必泰:皮肤 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有效,能快速杀灭细菌繁殖体,无毒性,但不能与阴离子清洁剂等物质、升汞、肥皂合用

常用消毒剂举例 3%-5%来苏水(甲酚皂):地漏 其他: 作用:溶于水,呈碱性反应,有除垢作用,杀菌力强,有毒性。 臭氧、3%双氧水、用70%乙醇配制的0.5%洗必泰溶液、5%麝香草酚溶液

空气消毒 甲醛:熏蒸房间 紫外:紫外短波—蛋白质 臭氧: 每立方米用37%—40%甲醛液8-9mL,加4-5g高锰酸钾 作用:能破坏细菌繁殖体及许多芽胞、病毒、真菌;有挥发性,对眼睛及皮肤有刺激性 紫外:紫外短波—蛋白质 臭氧: 浓度:10ppm –10 万级;温度、相对湿度对臭氧消毒的效果有影响 ,无残留。消毒时间一般2小时。对设备材质要求高。 作用:氧化

灭菌除菌方法 无菌药品在实际生产中都需用灭菌或除菌方式来保证产品生产过程各环节和产品本身的无菌。 无菌 最终灭菌—如一些大输液,欣弗 无菌 最终灭菌—如一些大输液,欣弗 药品 无菌分装—某些粉针 非最终灭菌 无菌灌装—CLCP 列入中国药典的灭菌和除菌的方法有: 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 菌、环氧乙烷灭菌、除菌过滤

湿热灭菌 在灭菌柜内利用高压蒸汽(一般是过饱和蒸汽)灭菌,灭菌能力强。适用耐湿热的药品、药液、培养基、无菌衣、不锈钢器具、部件等。 F0值:指标准灭菌时间,单位:分钟,121℃下达到无菌保证值所需的时间。 不同物品的标准灭菌时间不同,根据验证结果定 一般采用121 ℃,15-20分钟;我们采用121.1 ℃,30分钟, 123 ℃采用45分钟。 灭菌前必须先用流通蒸汽或真空排除灭菌柜内空气,预热至灭菌温度方可计时灭菌,实际灭菌时间高于F0值。灭菌后要采取措施防止再污染。

干热灭菌 在干燥空气中加热达到杀灭细菌的方法,是除热原公认的方法之一。 适用管制瓶,不锈钢器具,热稳定的产品 一般170-180℃,1小时以上 (采用180℃,2小时。)

除菌过滤——CLCP采用的技术 利用微孔滤膜使药液滤过,细菌截留,达到除菌效果。适合热不稳定药品,大部分生物制品。 滤膜的孔径不宜大于0.22um.—AMO: 0.2um 过滤器使用前应灭菌,使用前后需做过滤器完好性试验(起泡点试验)。 过滤器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 过滤能力:对0.22um过滤器而言 1cm2有效过滤面积的LRV应不小于7 采用本法除菌须配合无菌操作技术。

辐照灭菌—AMO BTC 将产品的容器和包装暴露在由适宜发射源辐射的r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出的射线中,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适用上述三种方式不适用的器械、容器、不受辐射破坏的药品。如塑料制品 常用灭菌最小吸收剂量25kGy。如小于25kGy,应验证、应测试生物负载。

环氧乙烷灭菌—AMO CAP 将产品暴露在有环氧乙烷的环境中,使之达到灭菌目的。 适用气体中稳定的物质。 有毒性,且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比例可能爆炸,残留。 灭菌效果与气体浓度、温度、暴露时间、湿度以及物质性质有关。

生物指示剂 用于监测灭菌效果,是一种标准的对灭菌条件稳定的微生物 选择要求:菌种稳定,耐受性大、无致病性、在贮存条件下不变异。 常用:湿热灭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 干热灭菌—枯草芽孢杆菌孢子

无菌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