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 全球有多少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2006年初统计表明,全世界HIV/AIDS 总数已达3860万,我国达65万。 艾滋病的死亡率高吗? 2006年初资料显示,全球死于HIV/AIDS人数已达 280万,其中成人80%。
世界各地都在关注艾滋病, 请见组图系列,图一至图四
概 述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概 述 主要通过性接触、输血 静脉吸毒和母婴传播。 病毒主要侵犯CD4+T细胞,使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艾滋病期以感染和继发恶性肿瘤 为主要表现。 概 述
以检测血清抗-HIV或FQ-PCR 测定HIV DNA为主要确诊依据。 尚无有效的抗HIV药物。 预防疫苗的研制是控制本病 的关键。 概 述
艾 滋 病 毒 的 形 态 与 结 构 1. HIV为RNA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科,慢 病毒亚科呈圆形或椭圆形。见图五、七 2.组成↗包膜:糖蛋白gp120及gp41 ↘ 核心:RNA及逆转录酶,DNA 多聚酶及结构蛋白。见图六
艾滋病毒模拟图
艾 滋 病 毒 的 基 因 分 型 1.分HIV-1及HIV-2两型 2.据env基因变异,HIV-1分为3个亚型组 及13个亚型 4.HIV-1全长9181bp, HIV-2全长10359bp, HIV包含9个ORF:编码病毒蛋白
艾 滋 病 毒 的 消 毒 灭 活 1.HIV对外界抵抗力低 2.HIV灭活:1000C20分钟;75%乙醇; 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 3.HIV不灭活:0.1%甲醛;紫外线和r-射线
取决于三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 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 什么人和标本有传染性? ● 病人及带V者; ● 血液体液及所有分泌液带病毒。
HIV有哪些传播方式? (二)传播途径 ● 性接触传染:同性、异性恋及性乱 ● 血液、血制品传染:静脉吸毒、血液 ● 母婴传播:胎盘、产道及哺乳 ● 其他:人工授精、器官移植 及意外接触。
(三)高危人群 什么人最容易感染HIV? ●男同性恋,性乱交者; ●静脉药隐者;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母亲HIV阳性血清的婴儿; ●发病年龄:15~49岁多发。
发 病 机 制 1.CD4+T细胞及其亚群质与量的异常; 2.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异常; 3.B细胞功能异常; 4.自然杀伤细胞(NKC)功能异常; 5.异常免疫被激活 。
病 理 解 剖 1.淋巴结肿,胸腺炎症及萎缩; 2.机会性感染 多系统 2.恶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 床 表 现 按我国的标准将临床表现分三期 Ⅰ期:为急性感染 Ⅱ期:无症状感染 Ⅲ期:艾滋病期(以继发感染和恶性 肿瘤为主要表现)
临 床 表 现 艾滋病期: (一)艾滋病相关表现 1.发热﹥1月,伴盗汗、腹泻及体重减轻﹥10% 2.部分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 3.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临 床 表 现 (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继发感染 1.肺部 ① 肺孢子虫肺炎(70%~80﹪) ② 表现为慢性咳嗽,短期发热, 呼吸促,发绀及间质性肺炎 ③ 巨细胞V,结核杆菌,鸟分支 杆菌,念珠菌及隐球菌等感染
临 床 表 现 (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继发感染 2.消化系统 ① 念珠菌,疱疹V,隐孢子虫、 巨细胞V感染较常见。见图十一 和图十二 ② 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 肝肿大和ALT升高。
临 床 表 现 (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继发感染 3.神经系统 ① 脑弓形虫,隐球菌,巨细胞V等 机会性感染,见图十三和图十四 ② HIV感染致痴呆综合征及无菌性 脑膜炎
临 床 表 现 (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继发感染 4.皮肤及黏膜 ① 黏膜念珠菌,巨细胞病毒和 乳头瘤V,疱疹V感染。 ② 表现为口腔毛状白斑等。 5.眼部 ① 巨细胞V,弓形虫感染。见 图十五和图十六 ② 表现为视网膜炎,脉络膜炎 及眼底白斑。
临 床 表 现 (三)免疫缺陷致恶性肿瘤 1.以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病 最常见。见图十七和图十八 2. 常侵犯肺部,胃肠黏膜,下 肢皮肤,口腔黏膜及眼部。
有以下三方面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 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 (一)高危人群具有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资料) ① 高危人群包括:男同性恋、性乱交 者; 静脉药隐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母亲HIV阳性血清的婴儿;医务人员 及HIV研究人员等。 ② 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染;注射途径 传染;母婴传播;其他:人工授精器官 移植及意外接触等。 注意:病史的隐私性
(二)临床表现:高危人群有下列表现≥2项 ② 咳嗽或腹泻>1月; ③ 发热>1月; ④ 全身淋巴结肿大; ⑤ 反复疱疹病毒感染; 诊 断 依 据 (二)临床表现:高危人群有下列表现≥2项 ① 体重↓>10﹪; ② 咳嗽或腹泻>1月; ③ 发热>1月; ④ 全身淋巴结肿大; ⑤ 反复疱疹病毒感染; ⑥ 口腔念珠菌感染。 注意: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
诊 断 依 据 (三)实验室检查 ① 血清学检查:HIV p24抗原(+)、 抗-p24(+)或抗-gp120(+); ② 分子生物学检测:HIV DNA(+); ③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 (正常:0.8~ 1.2×109/L)。 注意: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鉴 别 诊 断 原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 主要依据HIV病原学检查 继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 原发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 病,化疗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史 等)的特点;HIV病原(-)
治 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杀灭HIV药物。 (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 (1)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us,ART) 1.概念 病毒复制、改善免疫、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2.药物分类 ①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
治 疗 (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 (1)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us,ART) 2.药物分类 ②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 ③蛋白酶抑制剂(PI) 沙奎那韦、利托那韦等。 ④进入和融合抑制剂:国内少用
治 疗 (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 (2)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 1.概念 针对HIV的多变异性,采取上述药物 联合运用,以提高抗病毒疗效的方案。 2方案 ①2NRTI+NNRTI;②2NRTI+PI (3)抗病毒治疗时机 ①无症状者CD4细胞1年内下降﹥30%; ②无症状者病毒载量﹥ 105/ml; ③艾滋病期。
治 疗 (二)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输血及加强,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 (三)防治继发感染 1.孢子虫肺炎(喷他脒、TMP -SMZ); 3.弓形虫(螺旋霉素或克林霉素); 4.病毒(更昔洛韦); 5.鸟分枝杆菌(氨苯砜、阿奇霉素或环丙沙星)。
治 疗 (四)防治继发肿瘤 1.齐多夫定+ 干扰素; 2.博来霉素或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化疗 (五)免疫治疗 IL-2+抗病毒药 1.齐多夫定+ 干扰素; 2.博来霉素或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化疗 (五)免疫治疗 IL-2+抗病毒药 (六)预防性治疗 1.OT(+)者 异烟肼; 2.CD4+T细胞<0.2 × 109/L者 戊烷咪或TMP –SMZ; 3.意外接触者 齐多夫定。
预 防 (一)管理传染源 1.病人及带V者的管理 ①按规定时间(农村24小时,城市12 小时内)上报疫情; 传播及预防常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③对带V者的家属、性伴及接触者进行 医学指导;
预 防 (一)管理传染源 1.病人及带V者的管理 ④加强对带V者的系统观察及定期随访, 一般1月一次。对感染者的情况保密; ⑤病人应按甲类传染病要求进行管理, 予以强制性隔离,接受定期检查和治疗; ⑥病人应暂缓结婚; ⑦病人及带V者死亡后,应在卫生防疫机构 的监督下火化,不得将尸体运出。
预 防 (一)管理传染源 2.作好国境检疫 3.消毒 ①范畴:患者的生活用品及居住环境; 病人及带V者的排泌物;医疗器械等。 ②方法:物理法(高压蒸汽或煮沸法); 化学消毒剂法(0.2%次氯酸;40%乙烷 酒精;1%来苏;30%异丙基乙醇;2% 甲醛; 0.1%戊二醛)。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卫生宣教:见图二十三 ①多部门参与:医疗、卫生、公安司法 部门等; ②多种形式:宣传画、讲座、图书、电 影等; ③内容:HIV的传播方式,AIDS的预防 措施,AIDS的危害性及不良预后等。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2.控制性传播 见图二十四 ①树立健康性观念; ②提倡健康性行为; ③加强性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3.控制输(受)血传播 见图二十五 ①实施献血法,铲除地下血站,取缔血液 买卖现象; 3.控制输(受)血传播 见图二十五 ①实施献血法,铲除地下血站,取缔血液 买卖现象; ②献血原抗-HIV及乙肝、丙肝、 梅毒等筛查; ③加强商业卖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质量检查; ④近3月内有性乱史、吸毒史、同性恋史、 性病史、手术史等,应暂缓献血; ⑤我国目前每年献血人次达300百万,受血者 500百万人次左右,应认真对待。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4.控制吸毒传播 见图二十六 ①卫生宣传; ②严厉打击吸毒、贩毒活动; ③采取有力的戒毒措施; ④美沙酮维持法。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5.母婴传播控制 ①加强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和监测、管理; ②劝阻HIV阳性者妊娠和生育; ④HIV阳性孕妇推荐AZT治疗; ⑤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⑥加强新生儿医学随访。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6.控制医源性传播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②严格执行有关消毒法; ③作好职业暴露危害的保护(戴手套、 口罩、帽子及护目镜、穿隔离衣、裤、 鞋及洗手,避免伤口接触污染物品); ④加强对HIV暴露后的传染病报告及 医学随访; ⑤注意医学隐私及保密制度; ⑥严格探视制度。
预 防 (三)保护易感人群 1.限制感染者结婚 2.医疗器械及公用 设施消毒 3.疫苗在研制中
主动免疫新进展[7] (一)理想疫苗的评价指标 1.I或II期临床试验结果安全,中和抗体 滴度高,细胞免疫反应好; 2.主要毒株交叉免疫反应程度高,能产 生抗不同血清型的抗体; 3.细胞毒LC能特异性破坏感染HIV细胞; 4.有灵长类动物模型资料,其保护性良好。
主动免疫新进展[7] (二)疫苗的研究进展 1.疫苗性质 灭活病毒疫苗、重组病毒活疫苗、减毒 病毒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 纯化亚单位疫苗等。 2.疫苗效果 灵长类动物试验,证实了中和抗体的存在; 也进行了I、II期高危人群的临床试验, 效果有待于考证。
主动免疫新进展[7] 2004年中期,印度政府与 纽约的I-AVI合作制备的HIVC 型毒株疫苗进入疫苗的效果实 验阶段。
被动免疫新进展[7]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用HIV免疫球蛋白(HIVIG)进行母婴传播阻断试验,怀孕20~30周注射,每月给孕妇一次和新生儿出生12小时也接种一次,取得了效果。这种制剂是采用HIV感染者血液(无临床症状,制备CD4淋巴细胞计数为400/ml),经多步灭活HIV,这种制品有高效价p24抗体和中和抗体活性。
预 防 (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自我防护 ①接触病人穿隔离服,戴口罩、 帽子等; ②接触病人后进行手清洗(洗 手法见图二十七)及消毒(0.2% 次氯酸、75%酒精等)。
预 防 (四)机会性感染的预防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预防 * 化疗首选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TMP-SMZ); * HIV(+)母亲的婴儿应于4~6周时 接受TMP-SMZ的治疗; * HIV(+)孕妇也应进行预防性化疗: 使用AZT。
预 防 (四)机会性感染的预防 2.隐孢子虫肺炎(CE)的预防 使用螺旋霉素 3.结核的预防 使用异烟肼等
预 防 (四)机会性感染的预防 4.弓形虫脑炎的预防 * 勿食检疫不严的肉类; * 勿养宠物; * 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 勿食检疫不严的肉类; * 勿养宠物; * 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 使用TMP-SMZ等化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