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 全球有多少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2006年初统计表明,全世界HIV/AIDS 总数已达3860万,我国达65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艾滋病 / 结核病流行与防治 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艾结防科. 基本内容 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 结核病相关知识.
Advertisements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2013 年 11 月 10 日 (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张庆 李凤霞 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 关 爱 生 命 预 防 艾 滋关 爱 生 命 预 防 艾 滋 中等职业学校 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艾滋病 2004 年 11 月. 一、定义  艾滋病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 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基本知识 北京地坛医院 感染科 赵红心 副主任医师 联系电话: 地址:
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 艾滋病 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 一、 临床表现 (一)急性感染 部分病人感染后 2 - 6 周,可出现急性感染,有发热、 出汗、头痛、咽痛,关节肌肉疼痛、不适、厌食、恶心等,持续 3 - 14 天,然后进入无症状期。 (二)无症状感染 持续 1.
1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第十九章 Chapter 19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艾滋病专题 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语 “AIDS” 中文名称, AIDS 是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后引起的一种致 死性传染病。 HIV 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 机体 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 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
Stop AIDS, keep the promise. Page  2 Is AIDS far away from us? 新增 7400/day  其中 3300
《株洲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应急预案(试行)》 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庞力娟 2009 年 7 月.
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丁建平. 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1 、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中血源和性传播主要与个人的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个人行为密切相关。 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个人行为,完 全可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艾滋病知识与预防 授课人:黄友连 封开县长岗镇初级中学. 一、艾滋病的定义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英语缩写 AIDS 。 1981 年在美国首次注射 和被确认。曾译为 “ 爱滋病 ” 、 “ 爱死病 ” 。 分为两型: HIV-1 型和 HIV-2 型,是人体 注射感染了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五、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平凉医专内儿护理教研室.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艾滋病及其皮肤表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孙建方.
第十一节 艾滋病 高佩琳.
時間: 、22 學校:美和科技大學 講員:屏東基督教醫院-彭恩美個管師
艾 滋 病 防 治.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艾滋病专题讲座 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防治科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第33章 逆转录病毒.
艾滋病 (AIDS).
关爱生命 关爱生活 弋阳县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办公室.
艾滋病防治知识政策 及高危行为干预.
HIV病毒与艾滋病实验室检测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检验实验中心 贺政新.
抗病毒药.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肺结核.
病 毒 性 肝 炎.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人体的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备课组.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徐州局卫检处.
厦门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 二○○七年十二月
传染病学教研室 陈素玲.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糖尿病流行病学.
艾滋病.
社会共同参与 促进艾滋病综合防治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峰 2014年4月15日.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孕产妇管理 艾滋病基本知识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杨羞花.
新疆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与临床表现特征
340 水痘.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三十九讲 授课老师: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常见致病病毒 (二).
逆转录病毒 Retrovirus.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 全球有多少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2006年初统计表明,全世界HIV/AIDS 总数已达3860万,我国达65万。 艾滋病的死亡率高吗? 2006年初资料显示,全球死于HIV/AIDS人数已达 280万,其中成人80%。

世界各地都在关注艾滋病, 请见组图系列,图一至图四

概 述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概 述 主要通过性接触、输血 静脉吸毒和母婴传播。 病毒主要侵犯CD4+T细胞,使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艾滋病期以感染和继发恶性肿瘤 为主要表现。 概 述

以检测血清抗-HIV或FQ-PCR 测定HIV DNA为主要确诊依据。 尚无有效的抗HIV药物。 预防疫苗的研制是控制本病 的关键。 概 述

艾 滋 病 毒 的 形 态 与 结 构 1. HIV为RNA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科,慢 病毒亚科呈圆形或椭圆形。见图五、七 2.组成↗包膜:糖蛋白gp120及gp41 ↘ 核心:RNA及逆转录酶,DNA 多聚酶及结构蛋白。见图六

艾滋病毒模拟图

艾 滋 病 毒 的 基 因 分 型 1.分HIV-1及HIV-2两型 2.据env基因变异,HIV-1分为3个亚型组 及13个亚型 4.HIV-1全长9181bp, HIV-2全长10359bp, HIV包含9个ORF:编码病毒蛋白

艾 滋 病 毒 的 消 毒 灭 活 1.HIV对外界抵抗力低 2.HIV灭活:1000C20分钟;75%乙醇; 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 3.HIV不灭活:0.1%甲醛;紫外线和r-射线

取决于三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 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 什么人和标本有传染性? ● 病人及带V者; ● 血液体液及所有分泌液带病毒。

HIV有哪些传播方式? (二)传播途径 ● 性接触传染:同性、异性恋及性乱 ● 血液、血制品传染:静脉吸毒、血液 ● 母婴传播:胎盘、产道及哺乳 ● 其他:人工授精、器官移植 及意外接触。

(三)高危人群 什么人最容易感染HIV? ●男同性恋,性乱交者; ●静脉药隐者;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母亲HIV阳性血清的婴儿; ●发病年龄:15~49岁多发。

发 病 机 制 1.CD4+T细胞及其亚群质与量的异常; 2.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异常; 3.B细胞功能异常; 4.自然杀伤细胞(NKC)功能异常; 5.异常免疫被激活 。

病 理 解 剖 1.淋巴结肿,胸腺炎症及萎缩; 2.机会性感染 多系统 2.恶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 床 表 现 按我国的标准将临床表现分三期 Ⅰ期:为急性感染 Ⅱ期:无症状感染 Ⅲ期:艾滋病期(以继发感染和恶性 肿瘤为主要表现)

临 床 表 现 艾滋病期: (一)艾滋病相关表现 1.发热﹥1月,伴盗汗、腹泻及体重减轻﹥10% 2.部分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 3.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临 床 表 现 (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继发感染 1.肺部 ① 肺孢子虫肺炎(70%~80﹪) ② 表现为慢性咳嗽,短期发热, 呼吸促,发绀及间质性肺炎 ③ 巨细胞V,结核杆菌,鸟分支 杆菌,念珠菌及隐球菌等感染

临 床 表 现 (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继发感染 2.消化系统 ① 念珠菌,疱疹V,隐孢子虫、 巨细胞V感染较常见。见图十一 和图十二 ② 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 肝肿大和ALT升高。

临 床 表 现 (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继发感染 3.神经系统 ① 脑弓形虫,隐球菌,巨细胞V等 机会性感染,见图十三和图十四 ② HIV感染致痴呆综合征及无菌性 脑膜炎

临 床 表 现 (二)免疫缺陷致多种病原体继发感染 4.皮肤及黏膜 ① 黏膜念珠菌,巨细胞病毒和 乳头瘤V,疱疹V感染。 ② 表现为口腔毛状白斑等。 5.眼部 ① 巨细胞V,弓形虫感染。见 图十五和图十六 ② 表现为视网膜炎,脉络膜炎 及眼底白斑。

临 床 表 现 (三)免疫缺陷致恶性肿瘤 1.以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病 最常见。见图十七和图十八 2. 常侵犯肺部,胃肠黏膜,下 肢皮肤,口腔黏膜及眼部。

有以下三方面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 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 (一)高危人群具有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资料) ① 高危人群包括:男同性恋、性乱交 者; 静脉药隐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母亲HIV阳性血清的婴儿;医务人员 及HIV研究人员等。 ② 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染;注射途径 传染;母婴传播;其他:人工授精器官 移植及意外接触等。 注意:病史的隐私性

(二)临床表现:高危人群有下列表现≥2项 ② 咳嗽或腹泻>1月; ③ 发热>1月; ④ 全身淋巴结肿大; ⑤ 反复疱疹病毒感染; 诊 断 依 据 (二)临床表现:高危人群有下列表现≥2项 ① 体重↓>10﹪; ② 咳嗽或腹泻>1月; ③ 发热>1月; ④ 全身淋巴结肿大; ⑤ 反复疱疹病毒感染; ⑥ 口腔念珠菌感染。 注意: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

诊 断 依 据 (三)实验室检查 ① 血清学检查:HIV p24抗原(+)、 抗-p24(+)或抗-gp120(+); ② 分子生物学检测:HIV DNA(+); ③ 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 (正常:0.8~ 1.2×109/L)。 注意: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鉴 别 诊 断 原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 主要依据HIV病原学检查 继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 原发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 病,化疗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史 等)的特点;HIV病原(-)

治 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杀灭HIV药物。 (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 (1)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us,ART) 1.概念 病毒复制、改善免疫、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2.药物分类 ①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

治 疗 (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 (1)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us,ART) 2.药物分类 ②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 ③蛋白酶抑制剂(PI) 沙奎那韦、利托那韦等。 ④进入和融合抑制剂:国内少用

治 疗 (一)抑制艾滋病毒治疗 (2)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 1.概念 针对HIV的多变异性,采取上述药物 联合运用,以提高抗病毒疗效的方案。 2方案 ①2NRTI+NNRTI;②2NRTI+PI (3)抗病毒治疗时机 ①无症状者CD4细胞1年内下降﹥30%; ②无症状者病毒载量﹥ 105/ml; ③艾滋病期。

治 疗 (二)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输血及加强,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 (三)防治继发感染 1.孢子虫肺炎(喷他脒、TMP -SMZ); 3.弓形虫(螺旋霉素或克林霉素); 4.病毒(更昔洛韦); 5.鸟分枝杆菌(氨苯砜、阿奇霉素或环丙沙星)。

治 疗 (四)防治继发肿瘤 1.齐多夫定+ 干扰素; 2.博来霉素或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化疗 (五)免疫治疗 IL-2+抗病毒药 1.齐多夫定+ 干扰素; 2.博来霉素或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化疗 (五)免疫治疗 IL-2+抗病毒药 (六)预防性治疗 1.OT(+)者 异烟肼; 2.CD4+T细胞<0.2 × 109/L者 戊烷咪或TMP –SMZ; 3.意外接触者 齐多夫定。

预 防 (一)管理传染源 1.病人及带V者的管理 ①按规定时间(农村24小时,城市12 小时内)上报疫情; 传播及预防常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③对带V者的家属、性伴及接触者进行 医学指导;

预 防 (一)管理传染源 1.病人及带V者的管理 ④加强对带V者的系统观察及定期随访, 一般1月一次。对感染者的情况保密; ⑤病人应按甲类传染病要求进行管理, 予以强制性隔离,接受定期检查和治疗; ⑥病人应暂缓结婚; ⑦病人及带V者死亡后,应在卫生防疫机构 的监督下火化,不得将尸体运出。

预 防 (一)管理传染源 2.作好国境检疫 3.消毒 ①范畴:患者的生活用品及居住环境; 病人及带V者的排泌物;医疗器械等。 ②方法:物理法(高压蒸汽或煮沸法); 化学消毒剂法(0.2%次氯酸;40%乙烷 酒精;1%来苏;30%异丙基乙醇;2% 甲醛; 0.1%戊二醛)。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卫生宣教:见图二十三 ①多部门参与:医疗、卫生、公安司法 部门等; ②多种形式:宣传画、讲座、图书、电 影等; ③内容:HIV的传播方式,AIDS的预防 措施,AIDS的危害性及不良预后等。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2.控制性传播 见图二十四 ①树立健康性观念; ②提倡健康性行为; ③加强性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3.控制输(受)血传播 见图二十五 ①实施献血法,铲除地下血站,取缔血液 买卖现象; 3.控制输(受)血传播 见图二十五 ①实施献血法,铲除地下血站,取缔血液 买卖现象; ②献血原抗-HIV及乙肝、丙肝、 梅毒等筛查; ③加强商业卖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质量检查; ④近3月内有性乱史、吸毒史、同性恋史、 性病史、手术史等,应暂缓献血; ⑤我国目前每年献血人次达300百万,受血者 500百万人次左右,应认真对待。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4.控制吸毒传播 见图二十六 ①卫生宣传; ②严厉打击吸毒、贩毒活动; ③采取有力的戒毒措施; ④美沙酮维持法。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5.母婴传播控制 ①加强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和监测、管理; ②劝阻HIV阳性者妊娠和生育; ④HIV阳性孕妇推荐AZT治疗; ⑤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⑥加强新生儿医学随访。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6.控制医源性传播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②严格执行有关消毒法; ③作好职业暴露危害的保护(戴手套、 口罩、帽子及护目镜、穿隔离衣、裤、 鞋及洗手,避免伤口接触污染物品); ④加强对HIV暴露后的传染病报告及 医学随访; ⑤注意医学隐私及保密制度; ⑥严格探视制度。

预 防 (三)保护易感人群 1.限制感染者结婚 2.医疗器械及公用 设施消毒 3.疫苗在研制中

主动免疫新进展[7] (一)理想疫苗的评价指标 1.I或II期临床试验结果安全,中和抗体 滴度高,细胞免疫反应好; 2.主要毒株交叉免疫反应程度高,能产 生抗不同血清型的抗体; 3.细胞毒LC能特异性破坏感染HIV细胞; 4.有灵长类动物模型资料,其保护性良好。

主动免疫新进展[7] (二)疫苗的研究进展 1.疫苗性质 灭活病毒疫苗、重组病毒活疫苗、减毒 病毒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 纯化亚单位疫苗等。 2.疫苗效果 灵长类动物试验,证实了中和抗体的存在; 也进行了I、II期高危人群的临床试验, 效果有待于考证。

主动免疫新进展[7] 2004年中期,印度政府与 纽约的I-AVI合作制备的HIVC 型毒株疫苗进入疫苗的效果实 验阶段。

被动免疫新进展[7]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用HIV免疫球蛋白(HIVIG)进行母婴传播阻断试验,怀孕20~30周注射,每月给孕妇一次和新生儿出生12小时也接种一次,取得了效果。这种制剂是采用HIV感染者血液(无临床症状,制备CD4淋巴细胞计数为400/ml),经多步灭活HIV,这种制品有高效价p24抗体和中和抗体活性。

预 防 (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自我防护 ①接触病人穿隔离服,戴口罩、 帽子等; ②接触病人后进行手清洗(洗 手法见图二十七)及消毒(0.2% 次氯酸、75%酒精等)。

预 防 (四)机会性感染的预防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预防 * 化疗首选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TMP-SMZ); * HIV(+)母亲的婴儿应于4~6周时 接受TMP-SMZ的治疗; * HIV(+)孕妇也应进行预防性化疗: 使用AZT。

预 防 (四)机会性感染的预防 2.隐孢子虫肺炎(CE)的预防 使用螺旋霉素 3.结核的预防 使用异烟肼等

预 防 (四)机会性感染的预防 4.弓形虫脑炎的预防 * 勿食检疫不严的肉类; * 勿养宠物; * 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 勿食检疫不严的肉类; * 勿养宠物; * 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 使用TMP-SMZ等化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