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的干预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和性质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和性质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指来访者(client)就其自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有专业素养的咨询员(counselor)进行诉说、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寻求摆脱困境与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使来访者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 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 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 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 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 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 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原因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 [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一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的大学生朋友自觉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灵误区,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心理咨询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咨询偏重于心理门诊,是对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人的咨询、治疗,属于障碍性心理咨询。主要由神经精神科医生、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等担任咨询人员。 广义的心理咨询除了涉及狭义的内容外,更多地偏重于心理保健、情绪调节,对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指导来询者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属于发展性心理咨询。主要由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担任咨询人员。
阅读材料: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 由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还不为人们所广泛了解。因此,在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心理咨询面对的都是心理失常的人,有些人不敢轻易地去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害怕别人知道了认为自己不正常,这是对心理咨询的一种误解。 其实,在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中,虽然有一部分人确实是有心理疾病,但是,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不论是谁,只要你在生活和事业上遇到了一些事情,令你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了痛苦和烦恼,你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善和提高,你都可以去寻找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就象没有人会为因感冒到医院看病而感到羞于见人一样,你也不必为因为有心理问题去咨询而忐忑不安。 另一方面,有些人之所以有问题而不去求助,是因为他们觉得我的问题是我自己的事,没有严重到非得请别人帮忙不可,也有的人担心如果求助,会被人笑话自己懦弱。这同样是对于心理咨询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在西方国家,人们去求助心理咨询,就象治疗感冒那样普遍,是一种文明的表现。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不论其问题大小与严重程度。尽管有些人对于自己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解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科学合理地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扰;一个人的一生中,也很难在任何时候都能很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求助心理咨询是帮助人健康成第的一条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一条捷径。就象过河一样,如果不用船也能过河,或建桥,或游泳,但是效率大不一样。同样,不求助心理咨询也能达到个人改变和成长的目标,但是可能会走不少弯路,而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会更有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接受心理咨询是一种勇敢的表现,说明一个人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勇于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自身的问题,这表明一个人有着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值得别人赞赏和学习的。
(二)心理咨询的性质 心理咨询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 1.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 2.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间的互动,是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
阅读材料:心理咨询的真谛-助人自助 无助感就像人的影子,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个影子就一直尾随着人们。然而,是什么使人类前进的脚步一刻未曾停止?是什么使人类从洪荒蛮陌走向文明进步?是自助,是激荡于人们心中最可贵的自助意识!而心理咨询的真谛就是助人自助,即唤起来访者的自助意识,引导他们不再跪着,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意志慢慢学会站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咨询人员不是布道者,更不是救世主,而是教人自助者。 心理咨询不求教训他人,而求开导他人;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让他自主决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来访者减少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和自主性。那么,如何使来访者从无助走向自助呢? 1.自我领悟--走出无助的破冰船 自我领悟,即来访者在咨询员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问题的症结。如果我们把无助比作航道里的坚冰,那么自我领悟就是一艘破冰船,它可以带领人们走出无助,继续前进。 2.转换角度--改变心态的良药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沙漠里艰难地跋涉。途中,两人各得到了半杯水,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空着的上半部分,另一人看到的是有水的下半部分。两个人都哭了。前者流下了悲哀的泪,最后死在沙漠里。后者流下了激动的泪,终于走出了沙漠。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无助与自助的画面啊!转换一下视角,就会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克服认识的偏颇。
3.重拾自信--克服困难的魔杖 自信就是海明威所说的那种“一个人可以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垮”的内在力量。有了自信,也就有了克服困难的魔杖。 与自信相反,自卑是自轻自贱,过低评价自己。因此,对于陷入自卑沼泽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重拾自信,只有自己不打倒自己,才能矢志不渝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走下去。 4.保持平衡--走向自助的关键 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三个方面,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框架,其操作原则是:平衡产生美。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框架失去平衡。错误的认知评价可以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则可导致不当的行为,而失当的行为往往使自己陷于不利的处境,这样的处境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错误认知和不良情绪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持三者平衡是从无助走向自助的关键所在。 "心理牢狱"既然是我们自己构筑起来的,那么我们也一定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放出来。有了这种豪迈、这种自信,我们就能与来访者一起,冲出无助的旋涡,胜利地驶向自助的彼岸。
二、国外和港台地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 (一)美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特色 1.机构正规,人员多,层次高。 2.咨询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咨询、学习咨询和职业咨询三方面。 3.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并重。 4.除了由教师组成的咨询机构外,还有诸多由学生组成的互助性质的咨询组织,目的是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人际关系、性及其他方面的困扰 5.既重视培养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也十分重视在学生中普及咨询理论和方法。
(二)日本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 1.咨询机构普及,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心理咨询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2.咨询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3.学生工作人员起了重要作用。
(三)香港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特点 在港台地区,心理咨询常称为心理咨商、心理辅导或辅导。 我国香港地区现有的八所高校,都设有“学生事务部”或“学生辅导处”,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其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心理健康辅导、学业辅导和就业辅导。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事务部的机构设置图
(四)台湾大专院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大学学生辅导中心的任务包括:研究导师制度实施的有关问题,加强学生的生活和道德教育;辅导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促进智能的提高;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辅导学生社团活动;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学习、社交、家庭、婚姻及职业选择和就业问题进行辅导。 学生心理卫生中心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并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案调查;研究一般学生的行为困扰问题;对学生的不正常心理和行为进行诊断和矫治;举办学生心理卫生讲座或进行有关的座谈、讨论;出版有关心理卫生的研究报告、论文、丛书或手册。
三、我国大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 综观几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的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1988年6月以前。 第二阶段指1988年6月至1990年11月。这一时期是高校心理咨询迅速发展,由松散走向组织,由小到大,扩大校际联系,重视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时期。 第三阶段指1990年11月至今。第三阶段的显著标志是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一、心理咨询的原则 1.保密性原则 2.理解性原则 3.中立原则 4.信赖原则 5.发展性原则
二、心理咨询的内容 1.发展咨询 ①需要咨询 ②成长咨询 ③成功咨询 ④创新咨询 2.适应咨询 3.障碍咨询
三、心理咨询的形式、方法与技巧 (一)心理咨询的形式 从来访的对象来分,有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从咨询媒介的途径来分,有面谈咨询、电话咨询和书信咨询等不同形式。
(二)心理咨询的方法 国内大学生心理咨询中比较常用的有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交互分析疗法以及团体心理治疗等。
(三)心理咨询的技巧 1.贯注 2.倾听 3.沉默 4.宣泄 5.探讨 6.质问 7.行为操纵 8.自我披露 案例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诊断与心理测量 一、心理诊断 1.心理诊断的含义 心理诊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评估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及行为表现,并确定其性质与程度。
2.心理诊断的方式 心理诊断的正式方式分为晤谈和心理测量两种。 晤谈是通过谈话搜集有关资料的方法。晤谈的优点是自然灵活。有利于求助者更自由地表露其内心活动,但不利于客观地测量,受问询者的主观影响大。 按心理评定量表的结构,逐题询问则是心理测量。
二、心理测量 (一)心理测量的含义 心理测量,也称为心理测验,是用分数或等级对人们的心理行为进行量化的描述,被用来比较、鉴别和评估不同个体之间心理行为上的差异,或者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或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反应和心理状态的一门技术。
一个有效的心理测验,必须具备常模、信度、效度和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1.常模是用来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 2.信度是对测查结果的一致性的统计估计 3.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否测出它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功能以及符合的程度 4.标准化是指测验应有固定的测验内容、测验方法、统一的答案和记分方法,还包括施测的程序,如统一的指导语。
(二)心理测验的运用要求 1.只有有资格的心理测验工作者才能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2.注意各种因素对心理测试的影响。 3.以慎重的态度来解释与使用测验的结果 ①根据测验的说明与测试的情景,充分考虑测验的误差 ②要从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观点来解释结果,并以辩证的观点向被试解释与分析其心理特点。 ③务必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被试。 ④心理测验结果只是提供教育决策的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惟一的依据。 ⑤心理测验结果一般不宜向全体学生公开,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三)心理测量的种类 1.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又称一般能力测验,是心理诊断中应用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评估被智力水平高低和智力功能损伤或衰退的程度。 ①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②瑞文测验 2.问卷类人格测验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是应用较广泛的人格测验 3.症状自评量表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介绍 一、精神分析理论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介绍 一、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阿德勒(A. Adler)、荣格(C. Jung),霍妮(K. Honey)、弗罗姆(E. Fromm)、沙利文(H. S. Sullivan)、艾里克森(E. Erickson)、安娜·弗洛伊德是弗氏理论的追随者和修订者。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对心理咨询及其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该疗法重视当事人的早期经验和对潜意识与性本能的分析,对治疗神经官能症疗效显著。
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要点有: 1.潜意识和压抑理论 2.人格理论 3.早期经验理论和梦的理论 主要技术有: 催眠、梦的分析、自由联想。阻抗与移情分析、澄清与对峙等等。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点击
二、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包括巴甫洛夫、华生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斯金纳等人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以及班杜拉等人提出的模仿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之所以出现心理与行为异常,乃由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不良习惯所致,要消除症状,就得重新学习,形成新的行为习惯。 行为疗法重视行为的改变而不重视当事人的生活史,也不像精神分析疗法那样强调内在压抑的释放或冲突化解等问题。
行为主义理论要点为: 案例 1.人的所有行为(包括正常、健康的行为及异常、变态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强化(包括正强化即奖励、鼓励等;负强化即批评、惩罚等)对于其行为的巩固与消退起着决定的作用。 2.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来使当事人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异常行为,以建立新的正常的行为方式,试图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来促使来访者改善自我,摒弃不良行为,习得新的行为。 主要技法有:系统脱敏、厌恶疗法、代币法、暴露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漂浮疗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自我管理、模仿技术等等。
三、人本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早期曾称非指示的疗法,将患者称为来访者,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真诚相处,给来访者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保持价值中立,不给来访者任何指示性的说教,充分地同情和理解来访者的困扰和体验,让来访者领悟到自己问题之所在并生长出克服问题的力量,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于1951年发表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为来访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理论要点如下: 案例 1.强调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基本是诚实可信的,并具有自我向善的潜质,而且都有能力去发现自己心理上的缺陷与适应不良,通过不断调整获得心理平衡与健康。 2.认为有两个自我,即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3.强调应创造一种良好的咨询关系,即平等、真诚、尊重、理解。 治疗的一般范式为:掌握真实的经验—找回失去的信心—走出自己的天地—培养成长的能力。
四、认知理论 案例 由认知论为基础发展而来,来访者经由咨询员的解说和指导等再教育方式,纠正其原有的对人、对事、对己的错误思想与观念,重建认知结构。 主要方法有:认知一领悟疗法、合理情绪疗法(RET)等等。
第五节 大学生的危机的觉察和干预 一、大学生危机的特点和表现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 crisis)——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类 ①情境性危机 ②发展性危机 ③内心危机 ④存在危机 案例
(三)大学生危机的特点 1.具有普遍存在性。 2.具有时代特征。 3. 症状复杂。 4.具有不确定性,且伴随着日常常规的改变。 5.无迅速的解决方法。 6. 处于危机中的个体防御机制削弱。 7.危险与机遇并存。 8.成长和改变的动力。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1.事后震惊 2.责难 3.内疚和焦虑 4.抑郁 5.逃避和专注,并有假装适应的反应 6.休克 7.寻求改变
二、大学生危机的干预技术 (一)危机干预的含义 危机干预(危机调停)——指对处于困境和挫折中的个体予以关怀和支持,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
(二)危机干预技术 1.自我支持技术 ①寻求滋养性的环境,搜集充分的信息 ②积极调整情锗 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面对现实,正视危机 ⑤暂时避免作重大的决定 2.专业协助 ①认知干预 ②行为干预
三、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干预 案例 (一)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情绪不稳定,挫折承受力相对较差,人生发展任务的艰巨性与个体心理成熟的相对滞后性导致的错位,是当前大学生自杀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认知偏差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心理原因。
(二)识别自杀行为的信号 1.语言上的线索 表现出想死的念头,可能直接以话语表示,也可能在作文、做诗、作词之中表现出来。如果当事人告诉别人,他想在何时、何处、如何自杀,可以说他自杀的危险程度极高。 2.行为上的线索 ①突然地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 ②出现与上课有关的学习与行为问题。 ③突然把个人有价值、有纪念性的物品赠送他人。
(二)识别自杀行为的信号 ④突然增加饮酒量或用药,喝酒和滥用药物可以说是青年对挫折、抑郁与痛苦的一种似是而非的自我治疗,其实是一种慢性自杀。人在酒精和药物的影响之下,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增加自杀的危险性。 ⑤曾经企图自杀过。曾经企图自杀过的人再度企图自杀的可能性很高。 3.环境上的线索 ①最近一段时间有重大的生活失落感,例如亲人变故、与男女朋友决裂、被人殴打或强暴等。遭遇重大创伤往往会使当事人觉得自己是不值得生存的人,觉得没有脸活在世上。
(二)识别自杀行为的信号 ②家庭发生大变故,如家庭当中曾有人自杀过。自杀是一种模仿的行为,如果家庭无意识地默许自杀行为,对于这种学生就要提高警觉。还有如家庭财务困难、搬家等。 ③对于改变痛苦的生活或处境感到无能为力的当事人。他们会觉得十分无助、绝望,这种感觉愈强烈,愈值得注意。 4. 并发性的线索 ① 从社交团体退缩下来。对生活失去兴趣,不再参与社团活动,对人间没有留恋。 ② 表现出抑郁的征兆。
(二)识别自杀行为的信号 ③ 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④ 睡眠、饮食规则变得紊乱,失眠,显得疲惫,身体常有不适、生病。这些现象往往提示,当事人遭受重大的情绪困扰,值得进一步了解,并评估有无自杀的可能性。
(三) 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 1.自杀危机干预的三级预防 (1) 一级预防 (2) 二级预防 (3) 三级预防
案例 2.自杀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1. 利用电话网络建立学生与家庭、学校有关部门、院系办公室、教师、同学和有关人员的热线联系,随时准备为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2. 确定问题。 3. 避免当事人落单,保护当事人安全。 4. 给予当事人以心理支持。 5. 进行心理辅导。 6. 帮助当事人制定计划。 7. 通过进一步沟通,与当事人签订不自残或不自杀契约,并引导当事人一旦有自杀念头时,可以打电话向咨询老师或朋友倾诉,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委屈。
(四) 如何帮助有自杀念头的同学或朋友 1.用心地倾听,适当地反应 2.信任对方 3.说出当事人所拥有的积极方面 4.诚实表露自己的情绪 5.与其他朋友合作,建立支持系统
(四) 如何帮助有自杀念头的同学或朋友 6.确认自己协助当事人的意愿有多少 7.确认对方自杀的迹象 8.将朋友想要自杀的事情告知相关可以保护他的人 9.质重于量 10.感谢自己
理解性原则 案例: 【例1】女来访者:我很喜欢我同宿会的小张,假期一段时间不见,我很想念她,便整天给她家里打电话。” 咨询员:(1)你能不能谈谈你们两个人的交往过程? (2)哎呀,你是否跟她搞同性恋啊? 在本例中,反应(1)是较好的一种反应,它表示咨询员想更多地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原委,也体现了一种接纳;反应(2)表现出咨询员对来访者问题的一种猜测,更有害的是将来访者的问题贴上“同性恋”的标签,表明咨询员对来访者的问题和行为不接受,更谈不上接纳来访者。
【例2】来访者:我最近想离开学校,因为我觉得在学校一点意思都没有,老师所教的都是不实用的东西,我不是不努力,我只是觉得学校不能让我满意。我为什么要留在学校而白白浪费时间呢? 咨询员:(1)看来你很讨厌学校,觉得学校生活很无聊,想离开学校,所以心中充满了矛盾。 (2)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学校在许多方面都有待改善。但既然我们无法去改变环境,那么改变的便只能是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尽力去适应这种环境。、 (3)你对学校不满意,这我能够理解。只是我认为你这种想法有点极端。 (4)你对学校目前的教学状况感到不满、厌倦,但你又想继续学业,这让你感到很矛盾。 在本例中,反应(4)是较好的一种反应,它明白无误地揭示了来访者矛盾的心理和感受。反应(1)虽然揭示了来访者矛盾的心理,但对矛盾的另一面(即又想留在学校)未予揭示,对来访者的意思理解不够全面。反应(2)劝说的味道很浓。反应(3)使用“这我能够理解”,并不代表咨询员真地理解来访者,后面一句更是对来访者的想法表示不接受,颇有指责的意味。
【例3】来访者:明天又要交数学作业了,真烦人。 咨询员:(1)既然是教学要求,不管怎样你都应想办法自己完成任务。 (2)看到你唉声叹气的样子,让我真为难。这样吧,我找份作业给你抄算了。 在本例中,反应(1)表示咨询员鼓励甚至有点督促来访者独立完成作业,因而比较可取。而反应(2)中咨询员说要找份作业给来访者抄,这样不利于来访者自主能力的发展。 [例4]来访者:这阵子我的心很乱,我真的不想再见到她。 咨询员:(1)既然曾经拥有,我想你还是好聚好散,约她出来把话说明白了。 (2)我想躲避不是办法,如果你觉得信得过我的话,你就写一封信,我帮你送给她。 (3)对你们两个人的事,你现在是怎样考虑的? 在本例中,反应(1)是提供建议,即约她出来谈一谈。反应(2)是咨询员作为中间人,想帮助来访者传递信件。反应(3)是询问来访者对问题的考虑,促进来访者思考。相比之下,反应(3)较为可取
中立性原则案例 【例5】来访者:昨晚去看医生,发现我怀孕了,我马上打电话给男友,他说他正在处理车子,完事后赶来。怀孕对我确实可怕,但男友的态度更让我心碎。当我最需要他时,他没有立刻前来,真让我吃惊和感到伤害, 咨询员:(1)你对怀孕感到害怕,希望得到男友的关心和安慰,男友却不能立刻前来,你感到自己被冷落,受到伤害,感到无助。 (2)现在心碎、吃惊都无济于事。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肚子里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3)你觉得男友没有像你期望的那样做,特别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他竟然将修车放在第一位,实在是对你的漠视与不负责任。 在本例中,反应(1)较好地揭示了来访者的情感和想法,是比较可取的一种反应。而反应(2)第一句对来访者真实的心理感受不予关注和理解,第二句是提供建议即如何处理肚子里的孩子,第三句颇有指责的味道。反应(3)反映了咨询员站在来访者一边帮腔,指责来访者的男朋友,有失中立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