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免疫學基本原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焦點 1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非專一性 專一性 皮膜屏障吞噬作用發炎反應 干擾素, 補體 細胞免疫抗體免疫主動免疫被動免疫.
1. 循環系統: (1) 單細胞動物靠擴散作用就可以 達到運送的目的。 (2) 多細胞動物無法只靠擴散作用, 還必須靠循環系統。 → 才能快速地將物質送至全身。 2. 免疫: (1) 病原體:侵入人體,會增殖、 破壞人體細胞的微生物。 (2) 免疫反應:人體的防禦系統可抵 抗外來的侵害,並摧毀病原體的.
焦點 177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非專一性 專一性 皮膜屏障 吞噬作用 發炎反應 干擾素, 補體 細胞免疫 抗體免疫 主動免疫 被動免疫.
焦點 158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非專一性 專一性 皮膜屏障吞噬作用發炎反應 干擾素, 補體 細胞免疫抗體免疫主動免疫被動免疫.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生物第八章 生物第八章 人體的防禦系統. 第一節 第一節 病原體  病原體:凡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 單細胞 ) 。包括 病毒 (80%). 細菌. 真菌及一些原生動物. 寄生蟲  病原說 ( 疾病菌源說 ) :巴斯德進行釀酒醱酵實驗 時, 發現醋酸菌可以使酒變酸, 於是提出「病原說」  柯霍:
第十章:人體的防禦 第三節 免疫作用.
焦點 1 病毒的發現與特性 勞福樂 發現口蹄疫病原體 可通過細磁濾器 病毒的特性 1.絕對寄生 缺酵素系統 無代謝,生長 2.具專一性.
15.4免疫系統與疾病防禦.
第三節 專一性防禦系統.
焦點 1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身體對感染的防禦 (The body’s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n)
5-1免疫反應 5-2 運動與神經 5-3 激素與協調 5-4 動物的行為 5-5 討論
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 (Over-reactions of the Immune System)
孙汶生 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医学免疫学.
防禦作用 -1-.
焦點177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传染病.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paragonimiasis
對病原體的防禦 (Defence against pathogens)
《医学免疫学》概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教研室 授课:邝枣园教授 联系电话:
20.疾病預防.
第一節 淋巴系統 第二節 非專一(特異)性防禦作用 第三節 專一(特異)性防禦作用 第四節 淋巴和免疫系統的老化
   人體的防禦系統.
4-1 微生物的世界 微生物:構造簡單,體積微小的生物 藉顯微鏡才能觀察 病毒、細菌、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真菌
B 型肝炎專題報告 生機一 侯詠德 B
病 毒 性 肝 炎.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第四节 免疫调节 HIV.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人類與微生物的戰爭.
焦點 1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防禦力(抵抗力) 人體阻止病原體入侵或消滅病原體的作用 防禦力的種類 1.非專一性: 與生俱來,無特定對象 皮膜屏障、吞噬作用、發炎 反應等
皮膜防禦 發炎反應 吞噬作用 補體系統 自然殺手細胞
第四章 免疫學基本原理.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抗體製備 產品部 許嘉如.
指導老師:吳定峰 組員:499H0011 李有倫 499H0020 洪維駿 499H0033 蘇彥儒 499H0905 鄒文福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第二十一單元.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哪些細胞是後天型免疫細胞: A.嗜中性顆粒球 B. 淋巴細胞 C. NK細胞(自然殺手細胞) D. 以上皆是.
免疫系統 非專一性防禦系統 專一性防禦系統.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記憶體的概況 張登凱.
SHOP.COM | 美安台灣公司 免疫力保健 林曉凌 醫師 © 2017 美安台灣公司版權所有 僅供內部教育訓練使用.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基因工程.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解剖生理學 書號:0707A1 原著:MARTINI BARTHOLOMEW.
生物科技 細胞內外的信息傳導 (Ras 及 P53 的例子) 細胞的生理功能是由許多分子的交互作用機制所控制 1 外部信息 受體 細胞膜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如何使用檢索表辨認生物.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細胞.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第 18 章 心臟血管系統: 血液(blood).
生物技術 Ch10.生物轉化技術 阮雪芬 Nov19&20, 2002 NTU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免疫學基本原理

先天性免疫或非專一性免疫 後天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 綜觀細胞媒介與抗體媒介的免疫反應 疫苗 免疫系統失調症 單株抗體 免疫學工具

先天性免疫或非專一性免疫 皮膜屏障 抗微生物的物質 吞噬細胞 非吞噬細胞 自然殺手細胞 發炎反應與發燒 皮膚 汗水、淚水 消化道、呼吸道

抗微生物的物質 干擾素 介白素 乳鐵素與輸鐵素 補體 溶解 趨化 調理 一種細胞激素,由免疫細胞製造,可調控免疫系胞與體細胞間的交互作用。 此二種蛋白可結合鐵,降低細胞鐵濃度。

吞噬細胞 1.停駐型吞噬細胞:駐留在血管管壁與結締組織。又稱巨噬細胞,壽命長達幾個月到數年。 2.遊走型吞噬細胞(白血球):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壽命很短,約數小時,但增生的速度穩定,每天製造約一千億個

吞噬過程 偽足伸出 吞噬小體形成 吞噬小體與溶小體結合 微生物被分解 排出廢棄物

非吞噬細胞 嗜鹼性細胞 嗜酸性細胞 淋巴細胞

自然殺手細胞

發炎反應與發燒

後天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 當入侵者沒有被身體的非專一性系統(先天 性免疫)摧毀時,後天性免疫就會啟動。 淋巴細胞 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MHC) 抗體

淋巴細胞 T細胞 約有60%的淋巴細胞是T細胞,此細胞在 骨髓中發育後遷移到胸腺,在胸腺成熟並獲 得能力以對抗感染。

淋巴細胞 T細胞

淋巴細胞 B細胞 根據B細胞的功能,分為三種類型: 1幼稚(naive)B細胞 2血漿細胞(plasma cells) 3記憶細胞(memory B cells)

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MHC) 體細胞的抗原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蛋白或抗原,具有此蛋白的 體細胞就是註記該細胞為自體細胞。

抗體 又稱免疫球蛋白,由高等脊椎動物的淋巴細胞所製造,它 們可以結合外來蛋白來保護生物,並活化免疫系統的機制 以剷除外來分子。 讓病原失去活性 活化吞噬細胞 活化補體蛋白

綜觀細胞媒介與抗體媒介的免疫反應

疫苗 疫苗生產的方法包括: 1.弱化病毒(減毒疫苗,仍是活的) 2.使用已死的病原(去活化疫苗) 3.從病原體分離毒素 4.單元體疫苗的使用 5.多種抗原混合,以創造更強的免疫反應。 例如:沙賓小兒麻痺疫苗 例如:狂犬病疫苗 例如:破傷風疫苗 例如:B型肝炎疫苗

免疫系統失調症 過敏症 自體免疫失調症 免疫缺乏症 器官排斥

單株抗體

免疫學工具 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ting,又稱免疫漬墨法) 螢光抗體技術 酵素聯結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

西方墨點法

螢光抗體技術 直接分析法:螢光抗體直接與抗原結合,可以檢測各種受感染的組織。 間接分析法:首先與抗原結合的是沒有標籤的抗體(一抗),再使用對抗第一抗體的另一個抗體(二抗)。二抗是有螢光標籤的,可以很專一地辨識第一個抗體。

酵素聯結免疫吸附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中,最常使用的是酵素聯結免疫吸附分 析法。常用於偵測人類血清中特定的抗體,通常不 是使用燭光劑而是用酵素。所使用的酵素包括鹼性 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溶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