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长沙医学院药学系 药剂教研室 黄明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胎儿窘迫 重点内容 ①定义; ②病因; ③病理生理; ④诊断依据; ⑤处理原则。. 一、定义:胎儿在宫内缺氧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 多发在临产后,也可见于妊娠晚期。 二、病因:母体血氧含量不足。 1) 导致胎儿缺氧的母体因素有 ①微小动脉供血不足:如妊高征等 ②红细胞携氧量不足:如重度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第十一章 排 泄. 第二节 排尿护理 排尿的生理 尿量 400 ~ 500ml→ 膀胱内压超过 0.98kpa→ 有 尿意 尿量 400 ~ 500ml→ 膀胱内压超过 0.98kpa→ 有 尿意 尿量 700ml→ 膀胱内压 3.43kpa→ 膀胱节律性 收缩,可控制排尿。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中国. 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自然医学生机健康法 食疗.
各种注射法.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 “ 三查 七对 ” 检查药物质量 查实确无配伍 禁忌 洗手,戴口罩, 衣帽整洁 注射器的活塞、 针头与针梗必须 保持无菌 按要求消毒注射 部位皮肤: 常常用消毒方法 安安尔碘消毒 临时抽取,随即注射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 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 ~ 2 次(婴幼儿 3 ~ 5 次),平均量 100 ~ 300g 。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 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第十章 滑菇栽培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滑菇生物 学特性,目前生产情况和栽培形 式,掌握滑菇生产中的主要技术 环节,能够独立进行栽培生产。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闽医堂 名流之家 三 伏 灸 传承 传统 传神 传播 闽医堂名流之家推拿中心.
<针刀微创技术>系列专题讲座—— 针刀微创技术在治疗脂肪瘤的临床应用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第一章 尿液检查.
第十三章 外科病证护理.
第一节 排尿护理.
6. 容积和容积单位.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项目二十 生态养猪技术 梁春凤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第七章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学科.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第十章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卫生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2000年11月2日.
盲杖与盲杖技巧.
项目九 日用化学品简介.
第五章 软膏剂.
泰宁小学 六(2)班 林丹敏 早恋?!.
药剂学 第八章 浸出制剂 药物制剂教研室.
操作技能-2 长宁区公共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系列课程 主讲人: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综合办/应急办 庄建林 2015 年 8月 28 日.
皮肤病基础 西畴县皮肤病防治站.
第十二章 软膏剂.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尿石症病人的护理 目的与要求 熟悉尿石症的病因 理解尿石症病人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掌握尿石症病人的护理,预防结石复发的措施。
第八章 珍稀药用菌栽培技术 第三节 蛹虫草栽培技术 主 讲: 周 巍.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鸡病防治技术 涞源职教中心.
第五节 洗胃术.
菜豆.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第一节 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讲 刘柱明.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四、胚体的形成和胚层的分化 (二)胚体形成 扁形圆盘状胚盘形成圆柱形胚体。 头尾生长快于左右,头尾褶出现。 中部生长快于边缘,侧褶出现。
中药注射剂 中药制剂学教研室 刘 莉
注射给药法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物質的變化 陳弦希製作.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第十一章 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导尿术.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第一節 液壓泵的種類、構造及應用 一、液壓泵的基本原理 先在吸入口形成一低於大氣壓力的真空部,由於液壓貯液箱為開放式與大氣相通,因此與液壓泵的吸入口造成壓力差,利用此一壓力差將液壓油送入液壓泵內,並藉液壓泵的機械作用而產生高壓的液壓油,從排出口送至液壓管路中。
切花栽培概述 《花卉栽培》精品课程课题组制作.
常见农田杂草.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廣翅蠟蟬.
上 皮 组 织 Epithelial Tissue.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第四节 输 液 输液(infusion solution)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它是注射剂一个分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长沙医学院药学系 药剂教研室 黄明秋

内容:注射给药√ 经皮给药√ 口腔黏膜给药√ 直肠给药√ 鼻腔给药√ 肺部吸入给药 眼部给药

第一节 注射给药(parenteral drug delivery) 局部给药:皮内、关节腔、眼底、鞘内 全身给药:静脉、肌内、皮下、腹腔

第一节 注射给药 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iv) 无吸收过程,起效快 生物利用度为100%、肺首过效应 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 ) 静注< 50 ml 静滴< 1000 ml 溶液剂、乳剂

第一节 注射给药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 ): 起效较快,用量2~5 ml 水(油)溶液、乳剂、混悬液 吸收途径: 毛细管途径:脂溶性药物(类脂,扩散) 小分子水溶性(孔隙,滤过) 毛细淋巴管途径:分子量大于4000的药物

第一节 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 皮下结缔组织间隙多,血管少,血流速度慢 起效较慢,可延长药效 用量为1~2 ml 皮内注射(intracutaneous,ic) 真皮以下血管细微,药物吸收差 一般用做诊断或过敏试验 用量为0.1~0.2 ml

第一节 注射给药 二、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注射部位血流量 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 运动、按摩或热敷,促进药物吸收 肾上腺素、冷敷,可减少药物吸收

第一节 注射给药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分子量的大小决定药物吸收途径; 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 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第一节 注射给药 剂型因素 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液 1、溶液型注射剂 2、混悬型注射剂 3、乳剂型注射剂

第一节 注射给药 溶液型注射剂 药物的水溶液吸收很快 有机溶媒的影响 pH的影响 渗透压的影响

第一节 注射给药 混悬型注射剂 药物在组织液中的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药物粒子越小越有利于溶出 助悬剂可使粘度增大,降低扩散和溶出速度 药物的晶型和溶解度

第二节 口腔粘膜给药 局部作用:漱口剂、口腔含片、膜剂等 全身作用:舌下含片,口腔粘附片等 一、口腔粘膜的结构和生理 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咀嚼粘膜、内衬粘膜、特性粘膜 毛细血管丰富,吸收迅速,可避免首过。 唾液:润湿消化作用,有利于咀嚼和吞咽;

第二节 口腔粘膜给药 咀嚼粘膜: 硬腭,牙龈;角质化程度高,25%; 内衬粘膜: 舌背以外的口腔表面组织;未角质化;颊粘膜和舌下粘膜;60%; 特性粘膜: 舌背部;角质化程度不同;15%;

第二节 口腔粘膜给药 二、影响口腔粘膜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给药部位:舌下粘膜>颊粘膜>硬腭,牙龈 吸收途径:脂质途径----低分子量脂溶性药物 膜孔途径----低分子量水溶性药物 和一些脂溶性药物 唾液的冲洗作用; 唾液无缓冲能力,药物可改变局部pH值; 唾液中的无机盐和酶对吸收的影响较小;

第二节 口腔粘膜给药 剂型因素 舌下粘膜吸收: 优点:起效快,无首过。 缺点:易受唾液冲洗,保留时间短。 要求药物溶出快,剂量小,作用强。 颊粘膜吸收: 避免首过,较少受唾液冲洗的影响。 生物粘附片作用时间长。 药物本身的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

功能:保护人体、调节体温、吸收、分泌、排泄、感觉; 第三节 经皮给药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 软膏、硬膏、凝胶剂、贴膏(片)、喷剂等 一、皮肤的结构和药物的转运 皮肤的结构 抵御外来侵略,厚度0.5~4 mm; 功能:保护人体、调节体温、吸收、分泌、排泄、感觉; 包括:表皮(活性表皮、角质层)、真皮、皮下组织和皮肤附属器官;

第三节 经皮给药 (1)表皮 角质层,透明层,粒层,棘层,基层 角质层由角质细胞组成,间隙充满类脂,是药物吸收的主要屏障。 角质细胞由大量蛋白质、非纤维蛋白和少量脂质组成; 活性表皮,含少量酶。

(2)真皮:疏松的结缔组织,血管丰富,皮肤附属器官分布于其中。 (3)皮下组织:脂肪组织 (4)皮肤附属器官:毛囊、皮脂腺、汗腺

第三节 经皮给药 药物在皮肤内的转运 (1)表皮途径: 细胞间隙扩散*:类脂分子的亲水区和疏水区。 细胞膜扩散:非脂质双分子层,蛋白网状结 构,巨大的扩散面积。 (2)附属器官途径:吸收速度快,非主要途径

第三节 经皮给药 二、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 生理因素 皮肤角质化程度和附属器官分布的影响 年龄和性别 用药部位:阴囊>耳后>腋窝区>头皮>手臂>腿部>胸部 皮肤状态:破损、水化程度、表面微生物 药物在皮肤组织中的蓄积:角质层 药物在皮肤中的代谢:活性表皮

第三节 经皮给药 剂型因素 (1)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量<300易,>600难,适当的脂溶性。 (2)给药系统性质 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速度:不选与药物亲和力大的基质 药物在基质中的扩散速度:油脂性基质<W/O型<O/W型<水溶性基质 基质pH的影响

第三节 经皮给药 透皮吸收促进剂 使角质层蛋白变性,改善皮肤屏障性质--------表面活性剂 溶解角质层油脂性成分,膨胀角质层,增加皮肤通透性------醇类、DMSO等 溶解角质,拓宽毛囊口-------氮酮类 增加皮肤水合作用-------尿素

第四节 鼻粘膜给药 滴鼻剂、气雾剂发挥局部或全身在作用 优点: 血管丰富、通透性高 避免肝首过、避开消化道的代谢和降解 吸收速度和程度可与静脉注射相当 给药方便易行 适用于: 口服剂型个体差异大、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 口服易破坏或不吸收,只能注射的药物

第四节 鼻粘膜给药 一、鼻腔的结构和生理 主要吸收部位:鼻中隔和鼻甲粘膜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微纤毛结构大大增加吸收面积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水分、蛋白 上皮细胞下有大而多孔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网 纤毛的运动; 粘液中的肽酶和蛋白水解酶;

Ciliated cell (20%) Goblet cell (10%) Non ciliated cell (70%) Basal cell Cillia Mucus layer Basement membrane Tight junction

第四节 鼻粘膜给药 二、影响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吸收途径:脂质通道、水性孔道; 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温湿度、鼻腔疾病等; 粘液中的酶种类较少、活性较低; 纤毛的运动与药物在鼻腔的停留时间; 不同剂型的影响;脂溶性大的药物吸收迅速; 分子量与粒子大小:<1000易,2~20μm; 吸收促进剂:刺激小,作用强,对纤毛运动影响小,毒副作用小;

第五节 肺部给药(pulmonary drug delivery) 气雾剂、雾化剂、粉末吸入剂 一、呼吸器官的结构和生理 气管、支气管:纤毛细胞和杯细胞 肺泡: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转运距离小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吞噬细胞和代谢酶

第五节 肺部给药 二、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 纤毛的运动、粘膜表面的粘液层、酶; 肺泡无纤毛;药物停留时间长; 气雾剂使用方法、患者肺活量、屏气等; 吸收途径:细胞通道和细胞旁路 分子量的影响;微粒的大小; 气雾粒子喷出的初速度;

第六节 直肠给药 灌肠剂、栓剂 优点: 避免胃酸或胃酶对药物的降解 消除胃刺激 适用于吞咽功能差的人群(儿童,昏迷) 部分的避免首过效应(50~70%可避免) 作用时间一般较口服片剂长

第六节 直肠给药 一、直肠粘膜的血液循环 上直肠静脉:经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 中直肠、下直肠、肛管静脉: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可避免肝首过; 插入肛门的距离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距肛门口2 cm处较4 cm处的生物利用度高; 距肛门口6 cm处,首过作用就较大;

第六节 直肠给药 二、影响直肠粘膜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直肠粘膜无绒毛,但血流丰富 肠液分泌少,pH值为7.3,无缓冲能力 粪便对药物扩散的影响 剂型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pKa>4.3或<8.5 药物的溶解度与粒度 基质的影响 吸收促进剂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