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其变化的关键。 难点:把握“风雪”描写的特点及其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作者及《水浒》: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小说取材】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小说版本】 简本 简本包括了受招安,征辽,征田虎、王庆,打方腊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节。之所以称为简本,主要是文字比较简单,细节描写少。已发现的简本有:百十五回本、百十回本、百二十四回本 繁本 繁本写得比较细致,也是流传最广的。但主要改写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后的情节。 一百回本 在宋江受招安后,又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 一百二十回本 明万历末杨定在一百回本的基础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庆等情节,合成一百二十回本。 七十回本 清朝金圣叹进行删改,腰斩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后的事,以原书第七十一回卢俊义的梦作为结尾,再将第一回作为楔子,此为七十回本。
七十回本 前四十回,以人物为线索:俗称鲁十回,宋十回,林十回,武十回。 后三十回,以情节为线索:三打祝家庄,三打曾头市等。
【业内评价】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 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1930年代初,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东岳庙 白虎堂 野猪林 草料场
酒店密谋 沧州遇旧
买刀寻敌 草堂交接
身寒沽酒 夜宿荒庙
火烧草料场
亲手杀仇敌
雪夜报仇
雪夜上梁山
思考: 《水浒传》人物的绰号往往体现人物的性格。如“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金枪将”徐陵、“玉麒麟”卢俊义等,众所周知林冲在故事里又叫“林教头”,绰号“豹子头”。这两个称呼是同一个人,他们有什么区别? 明确: “林教头”是一个表明身份的称呼。 “豹子头”,是像猎豹一样的凶猛、狠、勇敢,体现了林冲的性格。
思考: 题目是否可设为 《林教头山神庙手刃仇敌》 《豹子头风雪山神庙》
相关章节: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故事情节: 序幕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开端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发展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高潮结局 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导析: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点名气的80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他的思想性格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林冲被刺配沧州完全是高俅一手陷害所致,但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对“罪囚”的前程,他说:“未知久后如何。”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竟毫不痛恨,连口称他“太尉”,对高俅的狠毒完全没有认识与估计,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②心地善良,侠义济困。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的原因。
③刚强、正直,性急。 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最后杀三个仇人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候的脸上,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看来林冲很看重“情理”,他的意思是,你陆虞候想杀害我,杀人的行为我是可以宽恕你的,但“情理”上,我是无论如何不能宽容你的。可看出林冲身上具有“正气”。
④做事细心。 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做事仔细的人。
杀敌复仇 ┏━━━━━逼上梁山 ┃ (奋起反抗) ┃亲 ┃闻 买刀寻敌 ┃阴 ━━━┓自心下慢┃谋 (反抗) ┃ ┃ 沧洲遇旧 ┃ ┃管草料场┃ ━━━━━┛ ┗━━━━┛ (善良安分) (随遇而安)
( 1 )直接描写风雪 思考问题: 一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一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 1 )直接描写风雪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二 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二是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作品中多次提到风雪,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1)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 (2) 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3)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4)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风 雪 隔门 偷听 身 寒 沽 酒 压 倒 草厅 投 宿 庙中 途 中 见 庙 大 石 倚门
鲁迅《大雪“纷飞”》 《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作品中多次提到“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1)“向火”、将“火盆”借给林冲;生起“焰火”。 (2)“将火炭盖了” (3)“恐怕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 (4)“草料场火起” 由星星之火逐渐蔓延,如同林冲心中的怒火,顿时从心头熊熊燃起,情节逐渐推进,矛盾逐步激化,最后直达高潮。
找一找: 找出文章中体现林冲猎豹性格的描写。 高潮——雪夜报仇
金圣叹《第五才子书》 杀出庙门时,看他一枪先搠倒差拨,接手便写陆谦一句;写陆谦不曾写完,接手却再搠富安;两个倒矣,方翻身回来,刀剜陆谦,剜陆谦未毕,回头却见差拨爬起,便又且置陆谦,先割差拨头挑在枪上;然后回过身来,作一顿割陆谦富安头,结做一处。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烦琐,真鬼于文、圣于文也。 “三个人头,安放得好,又算示众,又算祭神,又算结煞。”
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让林冲变得如此“残忍”?
林冲的性格从 “忍”到 “狠”是一次完成的吗? 林冲的性格从 “忍”到 “狠”是一次完成的吗?
忍(林教头) 狠(豹子头) 逼 反 雪夜报仇 怒 反抗,嫉恶如仇 夜宿荒庙 自心下慢 买刀寻敌 身寒沽酒 怒起 安 忍 草堂交接 沧州遇旧 安于现状 逆来顺受 忍辱求安
林冲的人物形象: (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 林冲的人物形象: (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 奋起反抗,嫉恶如仇 狭肝义胆 忍辱负重 安分守己 心存幻想
官逼民反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细节描写 花枪、解腕尖刀 石头(两次偷听) 酒葫芦 地理位置 外出沽酒 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林教头庙中隔门无意偷听听得真 小二妻店中隔墙有意偷听听不见
山 梁 上 逼 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 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 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