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生物演化 天擇說 地球上的生物,於過去漫長的時間裡,一直在改變,這種改變稱
「化石」與「生物演化」 生物演化 原始人化石與現代人相似,有祖先和後代的關係。 意味著地球上的生物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一直在改變,這種改變就是生物演化。
人類的起源 最古老的人類化石,這個化石暱稱為露西,是生活於四百萬年前的非洲南猿。 非洲南猿具有猿的特徵: 堅固的下顎 長臂 短腿雙足行走 駝背,走路姿勢不標準。 最古老的人類化石----露西的化石
由猿到人 雙足行走→靈巧雙手→語言→腦容量增大 黑猩猩的DNA和人類有99%的相似性 推論黑猩猩和人類有共同的祖先,只是因為環境的改變,強迫人類以雙足行走,而有了不同的演化方向。
假想的人類演化樹
巧人的生活
北京人的生活 約50萬年前 民國廿六年,在北平近郊周口店的石灰岩洞中挖出。 以狩獵、採集為主,而且已經懂得用火燒烤食物。
「物種會逐代發生改變」的觀念 18世紀以前 已大略知道 19世紀 有完整的輪廓概念 達爾文 環球航海整理出答案
達 爾 文 1809 -1882 1831年 小獵犬號之旅,對南美的海岸線進行測繪工作。 天擇說」的大綱出爐 20年後,出版 物種源始 1858年 發表物種源始及天擇,近代演化生物學發展的重要路標。 被譽為十九世紀全球三大思想巨人之一。與馬克思和佛洛依德齊名。
小獵犬號遊記 出版於1839年 每到一站,他都努力採集動植標本、研究地質、記錄所看奇景與見聞。 因為經歷苦行僧般的野地採集研究,達爾文探究了大自然的豐饒與神奇,所以才蘊釀出改變生物史的天擇說。
從英國朴里茅斯港出發,此航行的任務是對南美的海岸線進行測繪工作,5年後(1836年)返回英國。
加拉巴哥群島 1835年九月,小獵犬號航向手太平洋,第一眼就看到一群奇特的火山島--加拉巴哥群島。 鬣蜥 長有一公尺,背上長一排刺,有點像小型的恐龍,牠們能爬很高,專吃30英尺高的仙人掌,挖地洞居住。
加拉巴哥群島上的巨龜,重約一百公斤,你很難把牠翻過來。 「加拉巴哥」是西班牙語「大龜」的意思。 達爾文觀察到一個事實,在島上的物種都是新型的品種,這些物種與南美洲大陸的品種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卻又有那麼不一樣的地方。
吃果實 吃小蟲 雀鳥 吃仙人掌
因不同的攝食習性,以及不同的棲息環境,發展為不同的物種。
加拉巴哥鷽鳥 口喙的差異:在某座島嶼上,牠們發展出又強又厚的口喙,以便嚼碎果核。在另一座島嶼上,口喙卻變小以便他們啄食蟲子。 達爾文另一發現:物種的形態會隨著島嶼不同而不同,即使島嶼只距離五、六十英里。 口喙的差異:在某座島嶼上,牠們發展出又強又厚的口喙,以便嚼碎果核。在另一座島嶼上,口喙卻變小以便他們啄食蟲子。
生物發生「生物演化」現象的原因 1.個體差異:任何一物種,其性狀在個體間有時會有差異;因此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便不相同。
2.過度繁殖:族群中,個體過多時,生活所需的食物、水或空間便感不足。
3.生存競爭:個體為了生存,彼此必須競爭,以獲得足夠的生活資源。
4.適者生存:競爭的結果,使較能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下來,不適合者便遭淘汰。
天 擇 說 達爾文1858年提出: 演化是生物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受到環境長期篩選的結果。 天擇說 現今地球上物種經過大自然選擇而適應下來。 演化論的關鍵里程碑。 人擇 人類培育各種適合人類利用的物種:狗、乳牛、花卉、葡萄….
遠古的祖先可能來自貂形先祖犬和熊形先祖犬兩種已絕種的小型動物。 人工培育的方式,已培育出100多種以上的狗。
拉馬克 最早認為生物後代的性狀是會改變的。 並認為--生物的器官經常使用則發達,不用則退化。 ,拉馬克是首先替生物演化提出較有系統說明的一位,(show 05)他說:生物的器官,經常使用則發達,不用則廢退,
遺傳性狀「變異」的原因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染色體互換
某一村落山青水秀、綠樹成蔭,那裡的森林中棲息著一種蛾的族群,這種蛾有深、淺兩種體色;牠們在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顏色深淺不一的樹幹上。
樹林中還生存著許多鳥類,這些鳥類會捕食蛾。 自1925年後,小村落變成了工業城市,工廠排出的黑煙使得空氣煙霧瀰漫,層層的煙灰把樹幹都染成了黑色。 從1890年開始,就有生物學家持續在此地區採集這種蛾。歷年採集的紀錄如圖B所示。
1.根據圖A,你認為樹幹的顏色對蛾的生存有何影響? 2.根據圖B,說明這兩種體色的蛾之數量有何變化。 3.你認為這個村落工業化後,對深色蛾與淺色蛾的數量比例產生何種影響? 4.若森林沒有捕食蛾的動物,這兩種蛾還會發生上述村落工業化後的數量變化嗎?說明你的理由。 5.如果這個村落從西元1960年後,當地政府斥資改善空氣汙染的問題,使得黑煙大為減少,樹幹也漸漸恢復原來顏色。此種環境變化,對兩種蛾的生存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