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王先生九十华诞 2012.10.15
Joseph von Fraunhofer 分光学、光度学、照相术 利用物理学解释天文观测 天体物理诞生于200年前 Joseph von Fraunhofer 分光学、光度学、照相术 利用物理学解释天文观测 2012.10.15
诺奖:10个年度,13个项目,20个人 1967 H. Bethe 核反应理论研究,恒星能源的发现 1970 H. Alfvén 磁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工作和发现 1974 M.Ryle 综合孔径技术 A.Hewish 脉冲星的发现 1978 A.A.Penzias, R.W.Wilson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 1983 S. Chandrasekhar 恒星结构与演化的理论研究 W.A. Fowler 宇宙中化学元素起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993 R.A. Hulse J.H. Taylor 发现一种新类型脉冲星,开辟了引力研究新途径 2002 R. Davis Jr. M. Koshiba 宇宙中微子的观测 R. Giacconi 宇宙X射线源的发现 2006 J.C. Mather, G.F. Smoot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和各向异性的发现 2010 R. Hulse, J. Taylor 脉冲星双星轨道变短,间接证明引力波存在 2011 S. Perlmutter, B.P. Schmidt, A.G. Riess Ia型超新星测距发现宇宙加速膨胀 2012.10.15
绝大部分(99.99%)发光天体都是恒星! 2012.10.15
里程碑:赫罗图(1911年Hertzsprung、1913年Russel) 2012.10.15
2012.10.15
2012.10.15
恒星物理学 恒星物理学是天体物理学分支之一 研究恒星形成、演化、结构、大气 研究内容包括: 恒星形成、恒星结构与演化、双星、恒星振动、恒星大气、化学丰度、系外行星、超新星、伽玛射线暴、致密天体、星族合成…… 2012.10.15
主要成就 恒星大气(辐射转移与恒星光谱) 恒星内部结构(各层的物态、能量传输) 恒星能源与核合成(产能、元素核合成B2FH) 恒星脉动(周光关系、脉动理论) 恒星爆发现象(新星、超新星) 双星(恒星基本物理参量、物质交流) 致密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2012.10.15
多波段、大样本、高精度 2012.10.15
高精度的恒星、 第一代的恒星、 有行星的恒星、 星系中的恒星、 宇宙中的恒星、 恒星物理发展趋势 黄金期:70-80年代 平淡期:80-00年代 第二黄金期: 高精度的恒星、 第一代的恒星、 有行星的恒星、 星系中的恒星、 宇宙中的恒星、 2012.10.15
国内的恒星研究 恒星形成(紫台、北大、国台、上海台、云台) 恒星结构与演化(云台、国台、紫台、北师大) 双星(云台、南大) 大样本恒星演化(云台) 恒星振动(云台、北师大、紫台) 恒星化学丰度(国台、北大) 系外行星(国台、云台、科大、南大) 超新星与伽玛射线暴(云台、紫台、国台、南大、清华) 星族合成(云台、国台、科大) 致密恒星(北大、科大) 2012.10.15
中国恒星物理未来展望 恒星形成和早期演化,包括原恒星,大质量恒星形成,年轻恒星活动和主序前演化,初始质量函数,原始行星盘和原始行星系统等; 恒星结构和演化及恒星大气,包括元素丰度确定,磁场、转动和对流在恒星结构和演化中的作用,星震和脉动,恒星活动,双星演化,特殊恒星演化的样本研究、大样本恒星演化等; 致密天体和恒星晚期演化,包括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黑洞、X-射线双星、超新星和伽玛射线暴等的研究; 2012.10.15
中国恒星物理未来展望 银河系结构和演化,包括星族组分、化学丰度、恒星空间分布及运动学、动力学,星团及超星团(SSC)的研究; 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包括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性质及其演化等课题方向的研究; 恒星研究在天体物理相关领域的应用,如星族合成、Ia型超新星在星系宇宙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2.10.15
寿 2012.10.15